《大唐小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小农民-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典当一个瓶子,这位掌柜的,您看看能值多少?”徐凡小心的从小布包里拿出一个玻璃瓶。

    “呃,这位客官的装束倒是挺特别,嚯,这可是好东西!”又一次被别人评论自己的装束,徐凡无奈的翻了翻白眼。

    “咝,这。。。。。宝贝啊,徐小哥,你该不会是哪个世家出来的吧?”看着徐凡拿出的玻璃瓶,老关头也是一脸呆滞。

    “呃。。。。。。。,老关叔,您看我这样像是世家的人吗,这是家里祖传的。”看着老关头惊诧莫名的样子,徐凡一阵无语。

    胖掌柜小心翼翼的从徐帆手里接过玻璃瓶,“晶莹剔透,光泽纯净,瓶身光滑,应该是水玉的,看东西应该是从一个大块的水玉里雕琢打磨出来的,做工精致,浑然天成,应该是出自大家之手啊!恩,盖子也是水玉做的,价值连城!价值连城啊!”胖掌柜一边惊叹,一边打量着玻璃瓶。

    “这位客官,您确定要在本店典当?死当还是活当?”胖掌柜小心的捧着玻璃瓶,满脸期待的看着徐凡。

    “呵呵,这东西我还有一个呢,留着没用,还不如典当了换点钱,死当吧。”徐凡考虑了一下说道,这东西留着也没用啊,何况自己的布包里还有一个呢。

    “那这位客官,您开个价,赵某绝不二话”胖掌柜拍着胸脯说道。

    “呃,那个。。。。。赵掌柜,我这是第一次典当东西,也不知道什么价不价的。您是行家,还是您给报个价吧,要是价格合适,东西就给您留着,要是不合适我们就去旁边的周家典当行再看看!“为了卖个好价,徐凡也留了一个心眼。

    “好好好,承蒙客官您看重,还请这位客官稍等,我去去就来”说完,赵掌柜抱着瓶子噌的就窜回后堂了,真不知道他这体型怎么做到的。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赵掌柜又窜了回来,上气不接下气的,颤悠悠的伸出五根手指,说不出话来。

    “五十两?”徐凡心里吓一跳,就这个破玻璃瓶,在后世撑死也就几十块钱的东西,这可是翻了上百倍啊,当了,必须得当了。

    徐凡笑着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赵掌柜的脸也乐开了花,胖乎乎的脸把眼睛都挤没了

    ——————分割线————————————————

    和老关头抬着箱子走出裕通當的门,站在人流涌动的大街上,徐凡和老关头都是一脸呆滞,有点傻了的感觉。

    谁知道赵掌柜伸出的五根手指代表的不是五十两,而是五千两啊,这是什么概念啊!按照这个时代一两银子兑换1000枚开元通宝,一枚铜钱的购买力相当于后世的一元钱。五千两,相当于5000000元。当徐凡和老关头看着赵掌柜指挥伙计抬出一箱装满60个十两一个金锭和20个十两一个银锭时,两人全都傻了。怎么抬着箱子走出裕通當的都不知道了。

    注:据考究,唐朝时金银兑换的比例应该是一比八。

    看的门口看牛车的李大爷一阵担心,咋啦这是?怎么进了一趟当铺,出来都变成这样了。赶紧上前拍拍徐凡的脸,再踢了一脚老关头。

    回过神来的徐凡看着一脸疑问的李大爷,狠狠的掐了自己一把,痛的脸直抽抽。这是真的,咱成有钱人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得,这货又傻了。

    看的李大爷差点再给徐凡一巴掌“别别别,李大爷,我没事了,咱们成有钱人了,一个破瓶子当了五千两,五千两啊。。。。。。”徐凡赶紧给李大爷解释了一下。

第5章 唐朝大地主徐凡() 
徐凡头戴襆头帽,身穿一身月白色长衫,腰系锦带,脚下一双千层底儿的布鞋,活脱脱一个唐代大才子,就是头发短了点。找掌柜的要了个大点的布包,将自己的牛仔裤、t恤衫还有运动鞋整齐的放到包里,才抱着几匹布从林记绸缎庄走出来。

    “李大爷,老关叔,你们这么盯着箱子,不是告诉别人,里面有贵重东西吗!呵呵”看着两个老头两眼紧盯着木箱,徐凡一阵苦笑。

    原来,从裕通當出来后,徐凡和老关头跟李大爷从头到尾解释完后,李老汉一脸震惊,五千两啊,老汉一辈子没见过那么多钱啊。然后,半天缓过劲来的李大爷一个劲的埋怨徐凡,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怎么能随便就当了呢,而且还是死当,以后想赎都赎不出来。

    直到徐凡废了半天唾沫解释说那就是一个在英吉利很普通的玻璃瓶,自己育种用的,说家传只是为了忽悠掌柜的卖个高价。并且将布包里的另一个玻璃瓶拿出来给老汉说自己还有一个时,老汉的脸色才好看了些,然后赶紧将徐凡手里的玻璃瓶塞进布包,说就算是普通的瓶子,那也是价值五千两的,财不露白啊。说着还紧张兮兮的左右看了看,发现没怎么有人注意这边才放心。接着就是催促徐凡和老关头赶紧回家,带着五千两的金银和一个价值五千两的水晶瓶,心里不踏实啊,最后更是直接找了块布把箱子和放瓶子的小布包盖住,生怕被人觊觎,搞得老关头和徐凡也紧张兮兮的。

    但是徐凡的装束本就惹人注意,没办法,又带着徐凡来到最近的林记绸缎庄,让徐凡拿了十两银子进去买衣服。俩老头在门外守着箱子,那架势整的徐凡苦笑不已,你说如果有人来抢劫,你们俩老头也守不住啊。

    看到徐凡出来,俩老汉一个劲的催着走人,徐凡无语的坐到牛车上。

    牛车载着价值一千万的金银和玻璃瓶,后面拴着一头小黄牛匆匆的往回走,李大爷还一个劲的“驾。。。。。驾。。。。”的赶着牛车。

    出城门的时候,就看见前面围了一群人,都快将城门给堵住了。

    徐凡感到奇怪,就让李大爷停下牛车,想过去瞧瞧。老关头也跃跃欲试,看热闹本就是华夏人的天性,李大爷无奈停下牛车。

    和老关头跳下车,挤进人群后,徐凡就看到了眼前的几十个衣衫褴褛的难民。或躺或坐在城门边的角落里,面黄肌瘦,目光呆滞,没有生气。几个两三岁的小孩子紧紧依偎在父母怀里,胆怯的看着围观的众人,黑乎乎的小脸,让人看得一阵心疼。还有几个头上插着根草,旁边八九个稍大点的小孩跪在众人面前恳求着围观的众人给点吃的,跟前的破碗里有几个铜板,还有人陆陆续续的往里面投上几枚。

    听着围观的人议论,慢慢的徐凡才知道,今年关中大旱,蝗灾四起,这些都是逃难过来的百姓。

    徐凡猛然想起贞观初年的几次天灾。

    贞观二年,关中大旱,四月蝗灾起,漫天飞舞,所到之处,寸草不留,粮价飞涨,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唐太宗李世民带领官员到田里去查看庄稼的损失情况,期间还捉了几只蝗虫,说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说着就要吞下去,旁边的官员赶紧制止,怕唐太宗吃了生病,李世民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着就吞了下去。后李世民颁布诏令,大赦天下。

    贞观三年,又遇上大雨,导致黄河决口,泛滥成灾,长江流域也出现水患。直到贞观四年全国丰收,流散到各地的百姓回归故里才好些,当时米每斗不超过三、四钱。

    虽然也从书上和电视剧里看到过难民,那毕竟是电视上演的或者书里写的,并不真实,看看也就算了。但是那凄惨的一面活生生的出现在眼前,徐凡震惊的一时还接受不了,直愣愣的呆在那里。那景象真的是惹人垂泪,为了生存,卖儿鬻女,在后世你绝对看不到。

    徐凡有种想哭的冲动,因为典当玻璃瓶挣了五千两的兴奋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老关头一辈子虽然见过多次,但是也看的唉声叹气,同情不已,看到徐凡眼里泪光闪烁,走过去用胳膊碰了碰他。

    “徐小哥,怎么样,是不是心里不好受,不是滋味,想不想帮帮他们?至少现在你有这个能力。”

    “恩?怎么帮,要不给他们一些钱?”徐凡揉了揉眼圈,愣着说道

    “不是,你给他们钱,让他们买点东西吃,那然后呢,他们不还是衣食无落吗?我说的是,你可以收留他们,让他们帮你种地,做你的庄户啊”

    “可是,老关叔,我就一百二十亩地,也养不了那么多人啊?”徐凡诧异的看着老关头。

    老关头“啪”的给了徐凡一个五百。

    “真是个榆木脑袋,你不是刚赚了五千两银子吗!你可以买地啊,咱们小李庄外,那么多荒地,你买下来,还怕不够养活这些人啊?”

    “恩?这是个好主意,不仅能帮到他们,我还能置下一份产业。老关叔,听您的,可是我怎么买地啊?难不成找你啊?”徐凡还是有些懵。

    “啪”老关头又给徐凡一个五百

    “我就是个村正,除了我自己的地,其他的我哪有权力卖给你啊,那可是掉脑袋的!”老关头一脸严肃瞪着徐凡“笨,去县衙啊,这又是开荒又是帮着县衙解决难民,你还怕县令不上赶着卖给你地啊?”

    “哎呦!我之前不是不知道吗?您老又不是不知道,我刚从外边回来,对咱们大唐的一些国策不了解啊”徐凡有些委屈的看着老关头“听您的,咱们现在就去县衙办地契”

    徐凡拉着老关头就要返回县衙,又让老关头一使劲给拉了回来,徐凡一脸疑惑地看着他。

    “先别着急,你得先把他们给笼络住啊,别回头,等你买完地,人家把孩子都卖了,骨肉分离的,那得多凄惨啊!”老关头有些恨铁不成钢。

    “对对对,瞧我这脑子”徐凡拍着脑袋有些郁闷

    放开老关头,挤开人群,看着衣衫褴褛的难民拱手说道:“各位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儿,我是咱们襄阳城北小李庄的徐凡,今天本来是来县城是登记户籍的,但是看着大家流离失所,卖儿鬻女的,这心里不好受,我也是背井离乡从外地过来的,今天侥幸赚了点钱,我想在小李庄买些荒地请大家回去帮我耕种,不敢说保证让你们吃好、喝好,但是我敢保证不会让大家饿着、冻着,你们愿意跟我回去吗?”

    一听到徐凡的话,围观的人都是一愣,接着都是一阵阵的叫好。说实话,谁心里都不想看到这种悲惨的场面,但是战乱之后没几年,这些百姓家里都没有多少存粮,很多人家里连青壮劳力都在战争中牺牲了,自己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活。能帮的不多,即便是让这些难民吃顿饱饭,但是之后呢?真正能帮得上忙的那些商人、大地主也都不会跟着在这看热闹。加上这种事情在战乱之年看的多了,他们心里也是有些抵抗力了,眼不见为净了。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本就是人性中的一个本能,所以围观的人多,但是真正帮忙的却没几个,看着有人帮忙,大家心里都轻松,即便是这襄阳城的官吏估计也会松口气。

    难民们一开始还有些不敢相信,但是慢慢的那些蜷缩在地上的难民慢慢的眼里有了神采,接着呼呼啦啦的都围在了徐凡周围。

    “啊,愿意,愿意”

    “好人啊,您真是个大善人啊”

    “谢谢,谢谢,我们给您跪下了”

    。。。。。。。。。。。。

    看着声声道谢的难民,或给自己作揖,或者直接跪下了,眼里流露出对生的渴望,徐凡也是较为激动,毕竟有时候能帮人也是一种快乐。

    “好,大家先在这儿等着,找几个壮实点的,先跟我去给大家买点吃的,穿的,用的,等我从县衙办完买地的事宜,咱们就回家!”

    接下来徐凡挑了七八个壮实的汉子,跟着李老汉去给难民们买些吃的、喝的,李老汉也从远处看到了这边的情况,听到了徐凡的话,毕竟离得不远,对徐凡的作为夸赞不绝,当下就拿了十两银子带着几个汉子去买吃的了。

    徐凡则跟着老关头赶着牛车返回县衙,县令闻听徐凡要买1000亩地给难民种,高兴的不得了,这可是给自己送政绩的事,直接就给免了3成的地钱。因为唐朝初年人少地多,地价本身就不高,加上又是无主荒地,1000亩地,徐凡仅花了不到500两银子,县令又将那1000亩地的几个山头打包送给了徐凡,并且给免了三年的赋税,毕竟是多年未耕种的荒地,地力薄,前几年产出不多,并命令司户前去城门登记徐凡名下的庄户。

    经过登记,徐凡名下的庄户共26户,86口人,其中青壮劳力46口,男子35人,妇女11人;50岁以上老人28口,16个老爷子,12个老太太;小孩子12人,5个小男孩,7个小女孩。

    徐凡谢过司户后,就皱眉考虑怎么将众人带回去,带回去之后怎么安排啊。

    最后,徐凡跟老关头和李老汉商量半天,在集市上买了十几头耕牛,30多顶帐篷,一溜的锅碗瓢盆;在车马行租借了11辆牛马车,又从粮店里购买了大批的粮食和种子,带着一部分粮食,约定由粮店将剩余的第二天送到小李庄;在绸缎庄里买了几十匹积压的陈布,把绸缎庄的掌柜的乐的不轻,直喊着“下次再来”,毕竟难民(现在应该称呼庄户了)衣衫褴褛,甚至衣不蔽体,总不能让他们老穿着这身啊;从铁匠铺买了部分当时常用的农具和砍刀(盖房子得用啊,砖石的太贵暂时盖不起,但是山上的竹子不少,可以用),等等等等,照顾那么多人,买的东西也是相当多,零零总总的花进去400多两银子。最后老关头报账的时候,徐凡心疼的直抽抽,今天一天花进去近1000两银子,虽说1000两对现在的徐凡来说不算太多,但是别忘了,那么多人呢,以后花钱的地方肯定少不了啊。不过想想还有4000多两,加上自己还有一个玻璃瓶可以卖,徐凡心里稍微好受点。

    购置完所有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工具之后,已经下午申时了,徐凡、老关头和李老汉赶紧带着一群人和车辆浩浩荡荡的返回小李庄。

    一路匆匆,晚饭都是在车上啃得干粮,等到回到小李庄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亥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