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 第4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枪,利用强大的机载火力进行低空扫射,但考虑到夜间飞行的难度系数要高得多,能一次性将炸弹丢在敌人头顶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扫射这一环节自然被飞行员们略过。

    在64号高地,隶属于第11航空联队的飞行员们把一些炸弹丢在64号高地西侧坡地也即联军当下展开攻击的这一侧,结果误伤了不少联军官兵,还有不少炸弹越过山顶落在了东侧山坡,有的甚至偏离目标区域三四百米,但多半炸弹还是找准了轰炸区域,轰炸过后,山顶上的英军阵地陷入一片火海。

    己方战机连夜助阵,几度受阻的联军官兵们果然振奋,他们跟着所剩无几的战斗车辆拼命往上攻,以血淋淋的代价冲过了英军阵地前沿的血腥禁区,战斗形势终于扭转。尽管山顶上残余的英军部队接下来依然打得异乎寻常的顽强,却难耐联军官兵士气如虹、勇猛直前,刺刀和机枪的组合玩不过手冲锋枪加手榴弹的“黄金搭档”,一段又一段堑壕落入联军之手,丢弃阵地乃至据举手投降的英军士兵像是滚雪球一样骤然增加。

    战至凌晨3时,64号高地终于重新回到了联军手中。

    在德军第55步兵师主力会同爱尔兰军队强攻64号高地之时,德国海军第3陆战师亦在第55步兵师所部的策应下与盘踞纳费镇的英军部队展开激战。由于多艘英国舰艇仍在近海徘徊,第3海军陆战师指挥官要求他的部队从一开始就采取猛冲猛打的策略,双方很快在纳费镇打起了混战,复杂的局面使得英国舰艇投鼠忌器,难以有效支援英军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联军部队借机发挥近战优势,逐步将英军部队从镇内驱逐出去。

    距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已经付出了沉重伤亡的英国本土军没有再像前日黎明那样孤注一掷,发狂猛攻。随着64号高地和纳费镇得而复失,他们俨然意识到今晚的努力将化为泡影,于是如退潮那般渐止攻势,逐次后撤。当黎明的曙光照亮大地时,田野中已不见群体活动的英军士兵。

    经历了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登陆科恩半岛的联军官兵如释重负,看着尸骸遍地的战场,人们疲倦的脸庞鲜有胜利的笑容,一根烟、一口水、一个问候便是最好的慰藉。医护兵忙于救治伤员,收尸队开始清理阵亡者的遗体,军官们来回巡视阵地,时不时有被俘获的英军士兵走过,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眼中不见恨意,更多是对残酷战争的畏惧。

    幸存下来的联军士兵们同样对血腥的战场心存敬畏。为了挡住两三倍于己的敌军进攻,他们付出的代价非常沉重,特别是在午夜前后,敌方威力极强的远程重炮对一些防御阵地造成了毁灭性的杀伤,差点轰开了联军防线。在很多防守地段,联军派上了所有预备队,一些新近登陆的部队编员不齐便匆匆开赴前线……战场如同绞肉机一样碾碎了无数的鲜活生命,血腥、惨淡、无情,但这是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唯有适者生存,才能激发出人类文明的无限潜力。

    接连两晚血战,消耗人力物力无数,结果功败垂成,大不列颠王国的掌权者们只得带着无比苦涩的心情迎接新一天的日出,前线将士和后方民众仿佛陷入了重重迷雾,找不到摆脱困境的方向。同盟国在科恩半岛赢得两场惨胜,有人得意自然有人失意,德国海军宿将威廉…马沙尔就属于后者,他的撤退使得以“德弗林格”号和“吕佐夫”号为首的支援舰队免遭厄运,却把登陆部队的左翼让给了英国海军。联军战线险些因此崩溃,原本驻守纳费和64号高地的部队损失殆尽,为了将其夺回,又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些都跟马沙尔的决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出于稳定军心的考虑,德军总参谋部未就此事做出任何公开评论或者人事惩处,但在私下场合,斥责、嘲讽的声音比比皆是,德国海军元帅希佩尔在以私人名义拍发给马沙尔的电报中,直言不讳地表示“德国海军的光荣传统在这一晚不见踪迹”,足见他是多么的愤怒和失望。

    威廉…马沙尔并非莽夫,在压力山大的情况下,他没有昏头昏脑地连夜杀回,直到天亮才率领阵容得到充实的联军舰队重返纳费海域。英国海军当然没有给他重新正名的机会,所有的英国舰艇都在天明之前撤入麦奈海峡,或藏身各处隐蔽的海港峡湾,或返回了防备森严的利物浦港。

    正如爱尔兰气象部门预测的那样,英伦诸岛迎来了又一个大晴天。在不绝于耳的轰鸣声中,数以千计的联军战机以遮天蔽日之势飞临英国领空,炸弹如雨点般落向不列颠沿海一线的军事设施以及内陆地带的战略目标,英国空军虽在顽强抵抗,但已经不能像前两天那样面面俱到了,一些相对次要的区域交由地面防空部队守卫。得不到空军的有效支持,英国陆军和本土舰队完全陷入了被动境地,联军得以在阻力极小的情况下向马恩岛和科恩半岛增派部队。

    随着登陆马恩岛和科恩半岛的作战行动获得阶段性的胜利,联军迅速铺开计划,由爱尔兰本土将领埃里克…马奎尔指挥的第4陆战集群在与科恩半岛隔海相望的霍利岛和安格尔西岛实施登陆。

    就地理环境而言,霍利岛和安格尔西岛是比科恩半岛更为理想的进攻跳板,英**队在此布防已久。根据谍报人员获取的信息,至战争爆发时,英军部署在霍利岛和安格尔西岛的兵力足有三万多人,每一处海滩都设有反登陆障碍,滩头附近构筑了警戒阵地,城镇港口皆进行了防御动员,甚至还部署了两支实力不俗的战车部队,如若联军起初选择这两座岛屿作为突破口,少不了惨烈血战,而强行登陆科恩半岛看似凶险无比,一旦站稳脚跟,前路豁然开朗。

    联军在科恩半岛成功登陆,霍利岛和安格尔西岛的战略地位大幅减弱。从空中侦察的情况来看,英军最近两天陆续从这两座岛屿抽调了不少兵力驰援科恩半岛前线,余下的部队估计不足两万人,而联军第4陆战集群配属了四万多名爱尔兰士兵和两万余名德国士兵。在优势海空力量的直接支援下,爱尔兰第3空降营、第4海军陆战团以及第5步兵旅所部鏖战一个清晨,以不到两千人的伤亡在安格尔西岛西北部的兰弗斯利海滩建立了登陆场,随后稳步向内陆挺进。因遭联军战机反复轰炸,英国守军主动由开阔地区退守建筑相对密集、坚守或是撤退两相宜的港口城镇。

第668章 星条旗飘扬(上)() 
美国东部时间1933年5月21日上午,位于东海岸的波士顿海军基地巨舰云集,最惹眼的莫过于标准排水量超过五万吨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它们和德国海军的日耳曼尼亚级战列舰同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海上堡垒,而让美国人倍感骄傲的是,他们的列克星敦级不仅拥有首屈一指的18英寸主炮,拥有35节的惊人极速,还披挂着不逊于普通战列舰的防护装甲,堪称是20年代的工业奇迹。而且,这种前所未有的大家伙德国人仅仅建造了两艘,迄今还未正式服役,而美国早在20年代就成功建造了六艘,这充分证明了美国造船工业的超一流水平!

    除了两艘列克星敦级,现身波士顿的美国主力舰还包括两艘北卡罗来纳级、一艘南达科他级,另有多艘轻重巡洋舰、十数艘驱逐舰以及大型补给舰,如此强盛的阵容,给人的感觉俨然是要举行一场出征前的隆重阅兵式。就在英德相互宣战之后,美国政府毅然决定履行美英盟约投身参战,义正言辞的战争宣言彰显其维护本国及盟友利益、遏制同盟国势力过度扩张的决心。

    烽烟起,战鼓急,短短两日已有数十万军人血洒疆场,百万民众民众流离失所。尽管交战双方尚未爆发大规模海战,同盟国阵营在空中战场的强势表现已让人们对英国的处境深感悲观,随着联军地面部队在北威尔士的科恩半岛站稳脚跟,国际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认为英国将很快放弃抵抗,美国参战与否根本不足以改变战争的结局——且不说美**队还在离欧洲数千公里之外,就算美国大兵顺利登陆欧洲战场,在骁勇善战的德国人面前能有几成胜算?

    事实上,持此观点的评论家大多忽略了这些年发生在美国人身上的变化。20年代末期,先有美国战列舰“爱荷达”号被同盟国支持的墨西哥基督反抗军击沉,后有亲美英的智利、玻利维亚在南美战争惨败于同盟国扶持的阿根廷和巴拉圭,一贯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各阶层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从那时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大幅度的加强建设国防,而在美英两国高层的努力下,美英盟约得到了巩固和增强,苏俄、日本也成为它们对抗同盟国阵营的秘密盟友。

    随着政府和民众传统观念的改变,美国的国防建设开始腾飞——海军战舰数量和质量齐头并进,以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建成服役为标志,美国人昂首迈入了“大海军时代”;陆军的职业化改革收效显著,《选征兵役训练与服役法》的颁布和实行让美**队获得了4500万稳定的后备兵源,而通过大量派遣军事观察员和志愿者,美**队一改往日固步自封的弊病,努力在技战术层面追赶欧洲军事强国……自1932年以来,欧洲上空战云密布,在来自英国的大额军购订单以及美**队自身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工业逐渐转入军备轨道,相继研制投产了多种适应发展潮流的武器装备,保证了美**工体系的完整性和一流水准。

    战争爆发后,苏俄和日本双双持观望态度,而奥匈帝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同盟国家随时可能参战,英国不得不在欧洲战场独立对抗庞大的同盟国阵营。美国虽已参战,但外界对美**队的动员效率并不看好,毕竟这个北美国家跟俄国一样幅员辽阔,大多数人口分布在相隔四千多公里的东西海岸。军史学家们一次次感叹,在上一场大战之初,如若沙俄帝国能够迅速完成动员,及早从东线攻击德奥,战争必然是另一种走势。

    美国的国土面积固然让大多数欧洲国家望而兴叹,却连沙俄帝国鼎盛时期的一半都达不到,而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交通设施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20年前的俄国,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此时的美国有别于1898年或者1914年的美国。在1932…1933年间,美国计有200万适龄青年受到军队征召,而在战争爆发前夜,美国陆海军现役兵力已分别达到90万人和30万人,另有数量可观的准军事人员。1933年5月19日,美国政府发布第一批征召令,70多万退役人员将在三日内重返兵营,同时将有150多万新兵应召入伍,而国家战略储备库里的武器弹药足以装备300万人……

    在与海军基地遥遥相望的波士顿港码头上,数以千计的民众摩肩擦踵,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意欲一睹美国主力舰队的强大阵容,但除了舰艇入港时的震撼一瞥,绝大多数人所能看到的就是那一根根高耸的、具有现代化外观的舰艇桅杆。只有少数政界人士和外交官员被允许进入军事基地,显然是出于军事考虑,波士顿本地的报纸和电台对舰队集结一事提之甚少,更不会有舰名出现。宣战之后,警察部门和反间谍机构明显加大了戒备力度,与欧洲之间的通信通讯渠道受到了严密的监控,纵是如此,潜伏在美国的情报人员还是有办法将一些重要信息送往同盟国的军事指挥机构。

    正午的烈阳下,位于爱尔兰西北部的贝尔马利特海军基地平静如往常,但随着德国公海舰队主力的进驻,港湾给人的视觉感官变得很是拥挤。

    租借给德国政府之后,这个昔日毫不起眼的海滨小镇迅速脱胎换骨,成了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海军基地。现如今,吊机林立的码头旁依次停靠着五艘巨型战舰,旗杆上悬挂着海军司令旗和海军上将旗的,便是德国公海舰队旗舰“德意志”号,它属于第二代德意志战列舰。该级战列舰共建造5艘,全部沿用了第一代德意志级的舰名,即:德意志、普鲁士、汉诺威、西里西亚、黑森。按照反复修改后的设计方案,德意志级的标准排水量为46050吨,装备克虏伯制造的50倍径16英寸火炮,而跟推崇火力和航速的美英海军不同,德意志级保留了德国主力舰重视防护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战舰生存性能的偏执追求,其舰体结构的设计充分汲取了上一场大战的经验以及美国战列舰“爱荷达”号被航空鱼雷击沉的教训,水面和水下的防御能力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战争如期而至,德国公海舰队磨刀赫赫,却没能捕捉到日德兰式的决战机会。原因无他,英国海军三分之二的主力战舰长期部署在加拿大,驻守本土的舰队远不足以跟德国公海舰队抗衡,战争爆发后非常干脆地选择了龟缩不出,任由德国海军各分舰队对普利茅斯、韦茅斯等重要港口展开狂轰滥炸。联军登陆科恩半岛,部署在利物浦的巡洋舰分队直到次日夜晚才在大群鱼雷艇的掩护下进行了一次主动出击,天亮之前又匆匆撤走。如此消极避战固然是策略需要,对英**民心理层面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

    意料到英国本土舰队不会倾巢出动,德国公海舰队主力舰艇完成炮击任务之后从容离开了英国人的视野。在当前的战略形势下,德国本土港口已经变成了海军的大后方,大西洋中部的亚速尔群岛是对抗美英舰队的前沿阵地,法罗群岛…爱尔兰…比斯开湾一线则是关键的主阵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旗舰“德意志”号率领第1战列舰分队来到了贝尔马利特海军基地,暂时远离了外界的各种纷扰。

    “长官,海军最高指挥部密电。”

    在旗舰的司令办公室,通讯官将新鲜出炉的电报呈送到了保尔…贝恩克面前。上一场大战以战列舰分队指挥官身份参加了多次重要海战,数年前指挥德国特遣舰队帮助阿根廷海军重创智利舰队,这些耀眼的功绩加之个人出色的能力,使得贝恩克成为继舍尔、希佩尔之后最被人们看好的德国海军将领。战争爆发前夕,希佩尔因病无法履职,贝恩克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公海舰队的代理指挥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