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这里,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但不是所有人都在鼓掌,少数地方官员和相当一部分当地名流皱着眉、绷着脸,俨然还在消化这番话的深意。
接着,夏树以婉转悲怆的语气诉说爱尔兰独立的原委,他坦言爱尔兰谋求独立的根本动因并不是民族问题,而是英国统治阶层的剥削、压迫、歧视。在并入英国版图之后,爱尔兰的经济不但没有获得发展,反而出现了倒退,民众穷困潦倒,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在1846年到1856年的大饥荒期间,一百多万爱尔兰人被活生生饿死,临海对望的英国人却心安理得地过着繁华富足的生活,仅这一点就足以体现英国统治者对爱尔兰的漠视!
“我相信,仁慈、宽厚、聪慧、博学的阿方索十三世陛下是串联西班牙所有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理想者的纽带,伟大的西班牙应以它的包容精神和团结力量征得世人的尊敬,伟大的加泰罗尼亚应是点缀在西班牙的王冠上的璀璨宝石!”
直到这最后一句话言毕,夏树才将自己的深意和盘托出,宴会厅当即响起了一阵更加热烈的掌声,而且经久不息。
就连一贯高冷的阿方索十三世亦在鼓掌的人群之列。
宴会继续进行,宾客们争相向夏树致敬,阿方索十三世也被人们赞美和表忠的言语簇拥着。对于这种局面的出现,西班牙国王始料未及,阴郁的脸庞泛起了宽和的微笑,一直凝结在眉宇间的那股忧愁也在这一晚荡然无踪。
直到宴会结束,阿方索十三世才有机会跟夏树单独谈话,他举杯敬道:“陛下果然才华惊人,只半天的时间就准备了这样一番绝妙的讲演。此前我以为陛下只是军事和机械领域不世出的天才,看来是眼拙的厉害。”
夏树知道,经此一出,阿方索十三世对自己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而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所以借势恭维说:“一个完整、稳定、发展的西班牙,对欧洲乃至世界格局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坚信爱尔兰和西班牙的合作能够产生双赢的效果,而且,爱尔兰需要这样一个朋友。”
阿方索十三世很高兴地答道:“西班牙将是爱尔兰永远的朋友。”
国家的关系可没有永恒之说,夏树积极拉拢西班牙,看重的首先是利益。现阶段,两国除了能在商贸流通和工业资源领域互补互助,军事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十几年前的美西战争,虚弱的西班牙海军遭到了覆灭性的打击,这场失利也让西班牙统治阶层彻底看清了自己的斤两,他们痛定思痛,在经济羸弱、国库空虚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款项,于1908年敲定了三艘无畏舰的建造计划,这便是在近现代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西班牙级无畏舰。
西班牙级是排水量最小的无畏型战列舰,其主要使命是作为海岸要塞火力的补充,扼守直布罗陀海峡以及北非殖民地,但吨位、航速以及火力又较普通岸防战列舰超出不少,该级舰装备8门305毫米口径主炮,为了在狭小船体上安装四座双联装主炮炮塔,同时向一舷开炮时为保持舰体平衡,舰体舯部的两座炮塔错开在两舷呈阶梯状布置,另在舰艏艉方向各安装一座主炮炮塔。该级舰的舰体空间比较狭小,为节省重量防御装甲十分薄弱。在西班牙政fu的坚持下,该级无畏舰由英国提供图纸和材料,在西班牙本国造船厂实施建造。首舰“西班牙”号于1913年竣工,二号舰“阿方索十三世”号1915年竣工,三号舰“海美一世”号1913年开工,建造工期因受大战影响而延后,如今的英国自顾不暇,续建计划一推再推,而仅靠西班牙自身的技术力量,“海美一世”号完工变得遥遥无期。此次率团访问西班牙,夏树除了期待与西班牙签署一揽子的商贸互惠协定之外,还准备向阿方索十三世提出由爱尔兰帮助西班牙海军完成“海美一世”号的后期建造工作,并且只收取材料成本和人工费用,这基本等同于“义务劳动”。借此机会,爱尔兰的造船专家们将获取该级战舰的全部技术资料,这对他们进一步了解英国造舰技术、汲取有益经验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而且作为交换条件,爱尔兰将要求西班牙政fu开放马拉加港的军事区域,允许爱尔兰海军舰艇在此补给、维修以及进行有限期的驻扎,使得爱尔兰海军在从本土到波斯湾的遥远航程中增加新的停靠点。。
第58章 无限自治?()
当夏树结束对西班牙的访问归国时,正赶上爱尔兰籍油轮“德瓦夫”号抵达利默里克港。船上装载着来自中东地区的八千五百吨原油,位于利默里克重工业区的炼油工厂由此正式投入运作,它们将为爱尔兰的现代化工业持续提供热效能比煤炭高的“新能源”。
由于爱尔兰勘探队几个月前就在巴林岛上钻出了石油,许多人想当然以为这些原油来自于那片遥远的殖民领地,事实并非如此,大型油井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好在爱尔兰跟德国的同盟协定中列有各项经济援助条款,以优惠价格获取原油就是其中之一。
提供给爱尔兰的这些原油,便来自于德国从英国人手里接管的马斯杰德苏莱曼油田。
在现代社会体系中,石油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提炼出的汽油、柴油、煤油是车辆运转、船舶运行以及航空动力的必需品,副产品沥青则是道路、房屋、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材料,有着混凝土无法比拟的特定用途。因此,炼油设施的建设被放在了爱尔兰工业规划的优先位置,仅利默里克地区就计划建设两座大型炼油工厂,而且最初的方案是以政fu投入资金占主导地位,后来由于回国投资的侨民以及外国资本对这一项目非常感兴趣,爱尔兰工业部门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政fu投资仅占四分之一,资金设备的迅速到位以及外来的技术支持使得它们的建设工期较预计的缩短了两个月,以至于出现了炼油厂先建成、外购原油后到位的情况。
炼油设施的投入运营是现阶段爱尔兰工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造船、航空、汽车、军工的崛起势头甚至超出了夏树的预期,这其中虽有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作用,关键还在于全体爱尔兰民众乃至国际市场对爱尔兰工业的高度期待和坚挺信心。当然了,这跟德国人认真履行盟约条款也是分不开的,若不是德国马克的支持,爱尔兰工业体系的快速启动恐怕还停留在空想阶段。
从爱尔兰独立战争至今,德国政fu投入爱尔兰的无偿援助已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规模,但对于爱尔兰的工业社会发展而言,真正发挥持续作用的还是德国银行金融机构和大财团提供的低息和免息贷款。德国银行家和财阀们之所以愿意在这个新市场投入数以千万计的资金,跟德意志帝国中央政fu的担保以及部分政策贴息有着莫大的关系,而大战的丰厚回报也极大地增强了德国原本不怎么强大的金融实力,使得德国金融业界在掀起新一轮开发殖民地浪潮的同时还有“余粮”投在这个极富潜力的战略盟友身上。
不过,贷款不论低息免息,终究是需要偿还的。爱尔兰工业建设的成效显著,但短期内难以产生大量的资金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借新还旧是维持信贷资金运转的必然手段。爱尔兰政fu一方面对外寻求新的贷款,一方面对内发行国债。经过近一年的大建设期,爱尔兰民众不但满足了家庭生计的基本需要,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在王室、政fu的号召以及丰厚利率回报的吸引下,新发行的国债很快就被抢购一空。爱尔兰政fu募集到的国债资金,一部分用于偿还到期贷款,一部分投入社会服务领域,余下的悉数投入到工业基础及衍生项目的建设当中。在爱尔兰政fu的支持下,得到美方注资的利默里克车辆制造厂已悄然成为了全欧洲资本最雄厚的汽车企业,爱尔兰国民航空公司亦已成为集研发、制造、运输为一身的航空综合体,并为爱尔兰皇家兵工厂的军用飞机生产提供主要的零部件,此外还有爱尔兰皇家造船厂、爱尔兰国民航运公司等一大批正在从潜力股转向绩优股的企业……
相比于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一手烂牌,夏树这把牌要好出得多,但他还没有幸福到无忧无虑的地步。西班牙国王和中央政fu被加泰罗尼亚的分离主义闹得焦头烂额,夏树这边同样有个不安分的烫手山芋,那就是北爱尔兰地区。宗教信仰的对立只是爱尔兰南北分歧的一个方面,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现实利益不均都是造成矛盾的根源。
夏树刚从西班牙回来,一份贝尔法斯特自治议案就已在他的办公桌上静静恭候了。
贝尔法斯特地区享受自治权是写进了英爱协定的正式条款,爱尔兰政fu有义务履行之,但这份协定只列明的自治的基本范围和时限,并没有对自治的形式和程度进行规定。英军撤离后,爱尔兰政fu对贝尔法斯特地区实行了军事接管,各项内政事务由新教徒自行组建的地方议会暂行负责,继而以双方协商、国际监督的方式商讨自治方案。
摆在夏树案头的文件,就是贝尔法斯特地方议会提出的自治议案,他们向爱尔兰政fu索要完全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司法权以及终审权。除此之外,地方自治政fu虽然不掌握外交和国防事务大权,却要求爱尔兰政fu在做出重要的外交军事决定前征得他们的同意,而且爱尔兰军队在北部的军事部署需限定在三万人以内,而且部署的位置由他们选定。
任何站在爱尔兰政fu立场上看这份议案的人,想必会对所谓贝尔法斯特地方议会的种种要求感到愤慨,即便在性格和气度方面修炼了很多年的夏树,初阅这些要求的时候也觉得这群人简直不可理喻,然而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不难想出是别有用心者在故意挑衅爱尔兰政fu,无论爱尔兰政fu横蛮强压还是忍气退让,都将落入对方的圈套,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智谋挫败对方的阴谋。
经过一番反复权衡,夏树召来了心腹大臣,向他们道出自己的设想。
首相弗里茨…荷尔德斯、陆军大臣艾莫…佩雷夫、海军大臣威廉…格里恩茨、财政大臣本德…沃兰特、工业大臣马可…特林克斯这几位勤恳敬业的德裔官员在如今的爱尔兰军政高层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外交大臣罗尔…麦克林是这个核心圈子唯一的正统爱尔兰人,但他的青年时期是在德国柏林度过的,并在那里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之后游历欧洲各国,当过大学教授、律师、政fu顾问,还出过两本法学书籍,阅历之丰富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麦克林率先开口道:“英爱协定所列的贝尔法斯特地区只包括三个郡——严格来说还不到三个,我们主动将自治范围扩大到六个郡,且不说它的实际效果,我很担心此举会让本国民众认为我们是在对英国和北部的新教徒示弱,国际社会恐怕也会有相似的看法。”
夏树自信而又诙谐地说:“若是换作其他人,我们的臣民还有外国人士或许会这么想,但我是谁?”
大臣们不约而同地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以约阿希姆的名号以及他在军事政治外交领域所获得的胜绩,稍有记性的人都不会觉得他可能在贝尔法斯特自治权上轻易做出退让。
爱尔兰王国成立之初,英军盘踞在贝尔法斯特地区,原本分布在爱尔兰北部诸郡的近百万新教徒或想方设法离开爱尔兰,或跟着英军撤到了贝尔法斯特三郡。等到英爱协定签署、英军逐步撤离爱尔兰,又有不少新教徒去了英国,最终选择留在爱尔兰的新教徒锐减到了五十多万,英国政fu积极为他们争取自治权,宗教信仰只是表面原因,深层次的考虑是利用他们牵制爱尔兰政fu——这是英国人数百年以来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困扰各国各民族的许多历史问题就是由此产生的。乍看起来,让自治范围从贝尔法斯特地区扩大到爱尔兰北部六郡是在削弱爱尔兰政fu对北部地区的掌控力,有可能加深爱尔兰南北分立的格局,给国家的团结带来不利影响,实际上却是运用政治手段化解英爱协定产生的政治制约。如今爱尔兰北部六郡的居民约有八十万人,若是紧急动员一部分民众,完全可以将纳入自治范围的六郡人口增加到百万以上,使得新教徒所占比例仅在半数左右。夏树的设想是让这六个自治郡拥有完全平等的自治权,并在郡议会之上组建一个六郡联合议会,从而以非武力的方式弱化新教徒对北方自治区的控制力,降低外国势力利用宗教信仰问题挑动自治地区闹分裂的机会。只要保持爱尔兰北部的宗教政治均衡,使之维持稳定,等到爱尔兰中西部和南部地区的工业规模、经济水平反超爱尔兰北部地区,对外贸易渠道的拓展大幅度减少爱尔兰经济对英国的依赖程度,爱尔兰北部居民曾经的地理优越感将会逐步消失,到了那个时候,自治反过头来成为制约经济的障碍,用不着爱尔兰政fu强权镇压,人们自然会唾弃自治,巴不得加入到举国发展的滚滚潮流当中,享受国家崛起、经济繁荣的丰硕成果。只要生活富庶,衣食无忧,谁还会有闲心思搞政治、闹矛盾?。
第59章 晴空乌云()
夏树原以为贝尔法斯特地方议会将会接受自己的提议,将爱尔兰北部的自治区域扩大到六个郡,但他显然低估了那些新教徒的政治智慧——或者是在背后给他们支招的英国人几百年的政治道行,对方提出,划出多少个自治郡,那是爱尔兰政fu的合法权力,但他们不接受所谓六郡联合议会的管理,至少贝尔法斯特地区的三个郡,必须是爱尔兰政fu直辖,拥有等同行省的地位。
英爱协定固然对贝尔法斯特地区实现自治提出了时限要求,但英军既已全数撤走,国际形势又趋于稳定,爱尔兰政fu可不介意多拖上一阵。在夏树的授意下,负责协商贝尔法斯特地区自治事宜的政fu官员跟贝尔法斯特地方议会的代表反复争论,寸步不让。在爱尔兰政fu的特别管制下,爱尔兰北部特别是贝尔法斯特地区所属三郡的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