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地面和空中侦察所得到的情报,夏树推断法军反击的主动方向是在城西南,他们的作战目标不止是将德军逐出城区,更奢望夺回索姆河上的桥梁,进而将来不及撤退的德军部队困在索姆河西岸予以歼灭。以足球场上熔炼的战术悟性,夏树针锋相对地调整了作战部署,他将一营生力军调往凡尔纳铁路桥增强防守,再将第3海军陆战旅的两个完整步兵团以及半数海军战车集结在城西体育场附近,给法军的反击主力布下饺子阵。
下午六时整,法国人的大炮发出了复仇的怒吼。藉1897式野战炮超群之速射能力,法军炮兵很快把亚眠城西的德军阵地变成了火海,不少炮弹落进城区,杀伤那些将街道当成交通壕的德军官兵。紧接着,五百多名法军骑兵,包括近半数的胸甲骑兵,气势汹汹地袭向德军在城西南的防御阵地。他们无视德军野战炮兵和阵地机枪的火力,利用疾如风的冲刺速度强行冲过德军步兵堑壕,然而不幸的是,德军的防御阵地并不只有单纯的步兵堑壕,在城区边缘,法军骑兵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枪弹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最终进入市区街道的仅仅是那些失去了骑手的战马……
尽管暮色渐浓,德国海军航空队仍派出多架飞机。飞行员们没有迷恋轰炸扫射的快意,他们尽职尽责地将法军炮兵的准确方位报给地面部队,德军野战炮兵立即对处在射程内的法军炮兵实施反制。虽然他们装备的1896式77毫米野战炮和1909式105毫米榴弹炮性比不上法军的1897式野战炮,但此时的德**队对炮兵战术的理解和运用显然更胜一筹,而且德军师级单位装备的火炮数量较法国人多出一倍。短促的炮战中,法军一处炮兵阵地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还有不少炮兵被迫转移。
六时十分,前出至亚眠西郊的德国第5海军步兵团率先与投入这场反击的法军步兵接触。团属骑兵侦察排用勇气和智慧换来的硕果——那座矗立在旷野中的法国庄园,俨然成了理想的战斗堡垒,德军仅以三百兵力和四门野战炮便挡住了两千多名法军步兵的连番进攻,密集的枪弹火力把踌躇满志的法国人打得丢盔弃甲、尸横遍野。
在离庄园6公里的阵地上,魏斯曼上校带着他的团主力部队严阵以待。这本是法军官兵辛苦构筑的防线,还未完工就被德军一举拿下,接下来的时间里,德国海军步兵们充分发挥了他们通过日常训练而熟练掌握的筑壕技能,把它变成了一条足以抵御大量骑步兵冲击的坚固防线。得知法军放弃了那座短时间内难以拿下的庄园,只留少数部队看防后路,魏斯曼上校果断遣出一营步兵,令他们以急行军的方式迂回前往庄园,以便在时机恰当的时候发动战术反冲击,干净利落地截断法军进攻部队的后路。
从亚眠西郊发起反击的这一路法军部队在德国第5海军步兵团的阵地前止步不前,从城区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发动攻势的另外两路法军部队形势看起来要乐观一些,他们较为顺利地推进到了亚眠城下,距离各自的作战目标只剩两三公里,这唾手可得的一点路程却将让他们付出超乎想象的代价……
苍茫暮色中,贝当的士兵们一个个低着头、勾着腰,端着插上了刺刀的步枪,一步步走过他们熟悉的道路。前方的德军阵地死一般的沉寂,到处是冒烟的余烬,己方野战炮兵突袭式的炮火似乎为这场绝地反击打开了胜利之门。可当走在最前面的法军连排离德军阵地还有两三百米的时候,一阵急促的哨声打破了这虚假的平静,令法国人无比憎恶的尖顶头盔呼啦一下从堑壕中冒了出来,大多数德国士兵的步枪上也都装了刺刀,这意味着他们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
暴风骤雨般的枪弹瞬间淹没了法国人发起冲锋的呐喊声,这些可怜的家伙就像田里的麦子——镰刀挥过,毫无悬念的成片倒下。看到前面的同伴死伤枕籍,后面的许多法国士兵依然不知死活地往前冲,也有些机灵的家伙连忙蹲下或匍匐射击,但他们不过是比那些站着的弟兄多苟延残喘片刻,因为随着战斗的进行,德军阵地后方骤然响起了雷鸣般的炮声,可怕的霰弹扫过阵地前方,瞬间掠走了无数法军官兵的性命。
半小时不到,投入两千兵力的法军左翼部队就如撞上石头的瓷瓶,得了个粉身碎骨的下场,而在右翼也即亚眠城区的西南方向,近五千法国步兵在四十多门火炮的支援下发起了气势磅礴的进攻,他们成为三路法军当中唯一一支突破德军防线、攻入亚眠城区的部队,且一度推进到了离凡尔纳铁路桥仅一公里多的地方,然而深入城区越远,他们遭遇的阻力越大,失去阵地的德军官兵没有撤往后方重新集结,而是就近占据房舍、工厂甚至花园、水渠继续战斗,复杂的城区地形让法军难以发挥机枪和轻型火炮的作用,德军士兵的枪械和手榴弹却能够游刃有余地施展威力。这样一来,法国士兵们只好用最原始而直接的方式与对手争夺城区,而为了拿下一栋三层楼的临街房屋,他们往往需要付出十多名士兵的代价,整体推进速度减慢到了无以为复的地步,给了对手展开包抄反击的充足时间。
第315章 快速反击()
亚眠郊区的一条石子路上,由远及近传来一阵沙沙的脚步声,放眼望去,一支灰色的队伍正以急行军的节奏快速行军。队伍中的士兵,头盔上皆蒙着帆布,以免金属的尖顶反射光线而成为敌方士兵的标靶。头盔帆布罩的正面用蓝线绣出了数字,这代表着他们所属团的番号。9,即是德国海军第9陆战步兵团,也称“第9海军步兵团”。
这些海军步兵身上的军服,颜色、样式与德国陆军的m1907式步兵义务兵野战制服有八成以上的相似度,为的就是混淆敌人的视线,让他们难以从外观上区分德国陆军野战部队和海军陆战部队。由于夜间随时可能遭遇敌方部队并与之发生近战,海军步兵们的步枪上都插上了刺刀,只不过1898短了一大截,配备38厘米的标准型刺刀,给人的感觉有些比例失调。
在轻装作战的状态下,步兵们卸下了标志性的行军背包,仅携带子弹匣、水壶、短铲以及木柄手榴弹。为减少物件磕碰发出声响,水壶以帆布包裹,短铲有专门的铲套,铲套通常与刺刀鞘绑在一起。
仗打了一个多月,无论胜败,交战双方的前线部队都有数以万计的官兵获颁各级勋章,但是在这支海军陆战部队,不管军官还是士兵,胸前还都是一片空白。
荣耀,正等着他们用实际行动去争取。
“注意……停止前进!准备战斗!”
随着前面的军官一声令下,海军步兵们迅速离开道路,或匍身,或蹲地,队伍中哗啦啦一片子弹上膛的声音,轻机枪射手们亦以最快的速度在周边寻觅最佳的射击位置,架起机枪随时准备射击。
“尖刀排……侦察推进!”
军官压低的声音顿时带来了无形的紧迫感。
那些担当探路先锋的士兵们已然列成疏密适中、错落有致的散兵线,毫不迟疑地向前推进,他们矫健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了蒙蒙夜色之中。
几分钟过后,清脆的枪声和响亮的手榴弹爆炸声突然从前方传来,砰砰乓乓地闹腾了好一阵,才有子弹从原地待命的德军官兵头顶嗖嗖飞过。显而易见,尖刀排的小伙子们成功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须臾,一名德军士兵像猫一样隐蔽而迅速地跑了回来。听了他的报告,负责指挥作战的军官急令部队以排为战斗单位,用小跑前进的速度投入战斗。
一个排接着一个排,数以百计的德国海军步兵就如同涌向岸边的浪涛,一波接着一波的有序推进,他们很快横穿了一条街区道路,穿过一处公园,在一片住宅区追上了尖刀排的同伴。这里到处都是法军士兵的尸体,看得出来,他们所依靠的只有普通手动步枪,而不像德国海军步兵,轻机枪装备到了班排一级,并大量配发手枪和手榴弹。
随着后援部队的抵达,彪悍的德国海军步兵果断发起冲锋,他们一鼓作气打垮了沿街路组织战线的百多名法军官兵,一部分人留下来继续清理躲进街边房舍的法国士兵,多数人追着法军败兵的脚步向市区方向攻击前进。
与此同时,在横跨索姆河的凡尔纳铁路桥西岸,隶属于第1和第3海军步兵旅的近两千名德军官兵正依托弧形阵地抵挡法军冲击,令他们感到讶异的是,法国士兵拿出了他们在战争之初所推崇备至的进攻精神。尽管战场上的盲目进攻已被证明是愚蠢无用的,但在这样一场破釜沉舟的反击战中,唯有不惜代价的猛攻才能让兵力处于劣势的法**队看到逆转取胜的一线希望。
连番激战过后,德军阵地前方的铁路线两侧已躺满了法军阵亡士兵,离德军阵地二三十米的地方还能看到两团余烟袅袅的车辆残骸。为配合此次反击,法军从巴黎调来了装甲列车,但在德军侦察部队的袭扰下,法国工兵没能修复之前受到破坏的铁路线,这种有着陆上战舰之称的重型战斗装备没能获得显露身手的机会,而在夺取凡尔纳铁路桥的战斗中,法国人投入了另一种作战装备,轮式装甲战车。
早在1855年,英国人科恩在蒸汽拖拉机的底盘上安装机枪和装甲,制成了一辆轮式装甲车,并获得专利权,但这种装甲车未能实际应用。44年后,英国人西姆斯将马克沁机枪装到四轮机动车上,并加上防盾,制成了最初的机动战车,并于一年后在布尔战争中发挥了作用。1902年,西姆斯推出了改进型的“战斗机动车”,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车体全面覆盖钢板装甲的重型装甲车,它装载1台最大功率16马力的戴姆勒汽油机,最大速度达到14千米每小时,车体前后各装1挺机枪,机枪可以左右转动射击。尽管西姆斯战车被认为是现代装甲车辆的始祖,却因形体较大,横向稳定性差,再加上行动装置采用链条传动,可靠性不佳,最终未被英**方选用。
此后几年,英、法、德、奥、意、俄等欧洲国家纷纷研制出各种样式的轮式战车,法国人的“沙隆”装甲车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实用型战车。它于1908年定型生产,车体使用铆接的薄装甲板,驾驶室前部设置了一块用铰链连接的装甲板,打开后可以扩大驾驶员的视野;车体上部装有圆柱形的机枪塔,通过旋转手轮使机枪塔升降。俄国从法国购置了一批“沙隆”并加以仿制,接着这批装甲车经铁路线运输过境的机会,德**方对它们进行了研究,所以在后来装备德国陆军的轮式装甲车上也能够看到“沙隆”的影子。
战争爆发时,法国陆军拥有轮式装甲车200多辆,这一数字仅次于格外热衷此器的俄国人。尽管这些装甲车使用了防弹性能较好的钢板和实心橡胶轮胎,能够抵御枪弹和弹片的侵袭,法**方也曾对它们的战场突破能力寄予厚望,可是在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进攻作战中,法军派遣上阵的轮式装甲车被德军炮兵用榴霰弹轰得一塌糊涂,有限的越野能力使得它们甚至无法越过一条普通的堑壕。至马恩河会战时,法军尚有20个战车排90余辆轮式装甲车,却只有半数投入会战,其余基本集结在巴黎等战略要地进行辅助防御。
朦胧夜色中,端着刺刀的法军步兵又上来了。没等他们靠近阵地,德军重机枪手纷纷开火,四挺08以交叉射击的方式牢牢控制着铁路线周边的开阔地带,它们弹药充足,法国人来多少便能干掉多少。法军的哈奇开斯机枪在远处咯咯咯地嘶吼着,怎奈德军机枪布设在事先构筑的掩体里,仅以步枪和机枪火力很难将其摧毁。
眼看己方步兵一排排被撂倒,法军的战场指挥官埃布尔上校急了,他强令装甲车成员直接冲击德军阵地——由集团军司令部调派来的轮式装甲车一共五辆,一辆在德军空袭中损坏,一辆在奔赴战场途中因传动装置故障而抛锚,余下三辆都派到了他这里,足见菲利普…贝当对夺回凡尔纳铁路桥的厚望。尽管德军守桥部队没有配属履带战车,可法国装甲车第一次进攻就吃了瘪,它们在德军阵地前遭到手榴弹攻击,两辆装甲车当场被击毁,车内乘员无一生还。正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最后这辆装甲车在后面的攻势中,每到离德军阵地两三百米位置便不再前进。
无视步兵指挥官的死命令,装甲车乘员再一次在老地方停止前进,继而用机枪支援步兵们冲锋。机枪子弹扫过之处,德军的防守火力必定削弱不少,可这根本无助于改变战局。相比之下,同时装备小口径火炮和车载机枪的德国海军战车拥有更加强效的近距支援能力,它们能够摧毁坚固的掩体,一一拔除敌方阵地上的火力点。
前面的进攻始终打不开局面,埃布尔上校焦急不堪地频频看表,他的部队已经在这里受阻了四十分钟,突然进攻的效果早已荡然无存。尽管这四十分钟在一场战役中只是微不足道的时间,自战争爆发以来,双方在列日要塞、阿尔萨斯…洛林、边境地区、凡尔登要塞乃至马恩河的交手莫不是旷日持久的激战,但德军占领卢森堡、突破马斯河、强渡埃纳河的行动也让人看到了速攻速胜的威力,而且他一直担心德军战车随时可能到来。这些履带战车在凡尔登的初次亮相并不算特别成功,但到了马恩河战场,驰援前线的战车部队屡屡挽救战局,攻克亚眠的战斗中,它们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
随着从背后传来的枪声越逼越近,这支重抵索姆河畔的法军部队渐渐陷入了德军的反包围。在与师部联络未果的情况下,埃布尔上校自行作出了突围的决定。他所率领的五千官兵这时仍有三千多人,但近半数都是行动不便的伤兵,还有不少担任侧卫的连排无法及时联络。在这种情况下,上校横下一心,以他的主力步兵团担任后卫,全员沿索姆河向东南方的莫勒伊撤退。
第316章 轻装防线()
从空中俯瞰地面,相隔十数公里的亚眠城与莫勒伊镇由一条浓墨重彩的翠绿纽带相连,这条纽带以蜿蜒的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