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脱下拖鞋,直接甩了过去:“别和我磨磨唧唧,即便是马大人睡下了,你也从被窝里把他给我掏出来。”
看着狼狈跑出去的毛承龙,毛文龙捡回来拖鞋,这就对了嘛,小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要打就用这怎么也打不坏的拖鞋,没有成本啊。
时间不大,马维忠竟然是着装整齐的过来了,从这一点上看,这个小兄弟竟然没有睡觉,看来他也有心思。
两个人都是好兄弟,根本就没有废话,当马维忠坐到自己对面的时候,还没有等他将酒杯端到嘴边,毛文龙就直接抖着手中的书信,焦急的询问:“皇上对孙师傅的态度突然大变,这到底是为什么?”
马维忠听到毛文龙询问这个关键的问题,不由得长叹一声,将手中的酒杯放下,说了现在朝堂上出现的状况。
“因为皇上上次在经筵结束谈论朝鲜问题的时候,流露出对孙师傅的不满,所以,孙师傅得到消息之后,上书请辞督师一职。”
这个消息毛文龙才知道,当时大惊:“孙师傅这是意气用事,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皇上绝对不能允许,内阁绝对不能通过。”
虽然他知道,孙承宗的求去是不会被允许的,他的被罢免,是在天启五年的事情呢,但毛文龙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自己在这个历史上的做为太过抢眼,抢眼到似乎已经掩盖住了孙承宗的作用和光芒。
谁知道正是因为如此,皇上和内阁会不会就认为孙承宗可有可无,就真的同意呢。现在历史被自己已经改变了不少,在这上面的改变一下也不是没有可能,这可绝对不能改变,接替孙承宗的高第就是一个废物,那对自己绝对不利,自己还要孙承宗在辽西为自己牵制更大的努尔哈赤的注意力,好让自己在这两年时间之内,得到发展布局呢。
看到毛文龙如此紧张,马维忠长叹一声,“也不是孙师傅制气,而是他也有不得已的难言之隐。”
毛文龙远离朝堂很久了,朝廷上的事情的确有些生疏,虽然孤臣党不断的将情报传过来,但毕竟还是有中间的时效性,自己没有身临其境,也就不能真实的感受,好在这次马维忠过来了,自己一定要弄明白前因后果。
马维忠就痛苦的摇摇头:“辽西的不战,和咱们东江镇的赫赫战功相比较,本来这件事情,就让许多人诟病孙师傅,上书弹劾他徒费粮饷,畏敌不前,这已经让坚决支持孙师傅的皇上,感觉到左右为难。而最关键的是,最近一阶段,孙师傅向朝廷请求的东西越来越多,有抓权之嫌啦。”
这样的状况的确出乎了毛龙的意料之外:“孙师傅的人品我是知道的,绝对是一心为国的人,怎么能变成一个贪恋权力的人呢?这绝无可能。”毛文龙坚决的否定了马维忠的说法。
自己崇拜而肯定的英雄,绝对是不许别人诟病的,毛文龙的心声就是这样。
结果马维忠长叹一声,说出了这一段孙师傅的种种作为,当时也让毛文龙哑口无言。
就在毛文龙不在的时候,天启和孙承宗的确关系上出了嫌隙,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孙师傅过于心急了。
天启三年,孙承宗推荐阎鸣泰当辽东巡抚以后,却发现这个自己推荐的人,根本就没有实际才能,只会夸夸其谈,但当初是自己推荐的,也不能说什么,所以军事上的事很多都不跟他商议。然而阎鸣泰却不认为自己无能,反倒认为孙师傅跋扈瞧不起人,因此感到不高兴,屡次上书朝廷,诟病孙师傅。
天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对他所信任的人,有着无比的依赖心理,不管是客氏还是魏忠贤,乃至毛文龙,而孙承宗更甚。
在前一个历史上,天启皇帝根本没有实权,已经被东林架空,但依旧能坚持自己的意志。何况现在天启已经掌握了一部分话语权,于是在天启的坚持下,朝廷议论后,将阎鸣泰罢免,用张凤翼接替。
但张凤翼胆小,又主张退守山海关。孙承宗对此感到不高兴,出关巡视宁远,召集众将开会,多数将领都想退守山海关,马世龙建议守中后所,袁崇焕等主张守宁远。孙承宗采用袁崇焕的主张,于是让祖大寿修建防御工事,令袁崇焕、满桂驻守宁远。
但这个胆小的张凤翼就坚决反对,一味要求退守三海关。这样一来,孙师傅认为,这个换了的张凤翼又和自己不对付了,孙承宗担心自己的权利受到限制,上书朱由校说督师和总督不能同时设立,请求将自己罢免。
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叫天启的板了,按照一个正常的上位者,绝对是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但天启朱由校最终还是表现了对孙承宗这个老师的绝对信任,信任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立刻终止总督的推选,令辽东巡抚移驻宁远。
张凤翼觉得这是置自己于死地,与万有孚等诋毁马世龙。没过多久,万有孚被蓟州巡抚岳和声弹劾,张凤翼于是称马世龙和袁崇焕陷害自己,捏造谎话欺瞒朝廷,试图阻挠出关的计划。给事中解学龙也大力陈说马世龙的罪过,孙承宗非常生气,上书给朱由校说边关的防守策略,说宁远、觉华不能放弃,并为马世龙辩解,又揭发万有孚与张凤翼等勾结的罪状。结果天启又毫不犹豫的罢免撤销了两个人。
事情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孙师傅是老而弥坚的过份了,天启依旧坚信的也过份了。但天启也从这几次事情上感觉,孙师傅似乎对权力太过迷恋了,不能容人,所以,信任依旧,但抱怨也就出来了。
第893章 较劲的师徒()
其实,天启对孙师傅有了嫌隙微词,问题就出在了毛文龙身上,孙承宗面对建奴的计划,是计划,即便说是计划的进攻,就表现但手足失措,只能寄希望于毛文龙出击牵制,而毛文龙出击却大获全胜,一个每年几百上千万的投入,一个是没有一分一文的支持,结果战局却是如此反差之大,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天启不得不做出对比。
而就在这个时候,毛文龙在死战,却没向朝廷要一分钱,(这其实不是毛文龙不要,而是他深陷敌阵,也没功夫要,同时也知道,自己得罪的人太多,要也要不来)而孙承宗却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向天启要二十四万银子的军饷,说是趁着努尔哈赤全力对付毛文龙,辽河前线空虚的情况下,可以发动进攻了。
这样的说法,简直让再厚道的天启也发飙了。尤其是在群臣的反对下,在魏忠贤不怀好心的吹风下,天启真的怒了。
人家毛帅没有要一分银子就为解辽西的困局,发动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大战,反倒你在辽河东面,没有建奴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还要二三十万银子才肯出击,这就是几个意思?
这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一年七八百万的开支,孙师傅上任三年,竟然要了一千八百多万,却不如毛帅一个一文不要的人的战功大,你是几个意思?是不是要黑我?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怨气的时候,事情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两个结局,那就是开始对自己最信任的人,不再以绝对信任出发,代之的是抱怨。
不过从这封天启但信中,还只是抱怨而不是怨恨,事情还有但挽回。
“本来这事情还没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马维忠真的是痛心疾首,继续说着事情的前因后果:“其实自打孙阁老担任蓟辽督师两年下来,孙阁老和袁军门一直没有发动大战役的机会,而发动战略总反攻把后金赶出去的机会又不成熟。但反过来说,孙阁老在无为的时候,虽然依旧耗费了巨大的钱粮,但也正因为双方没有战事,无形中为朝廷省下了许多军费,确保了山海关安然无恙,使国朝有了更多的机会养精蓄锐,充分显示了天朝的不战之威。”
对于这样的话,毛文龙是保持中肯的认同的,不管怎么说,在当时,辽西山海关是主战场,大明的确没有向建奴反击的能力,真的大战一开,必将依旧是一败涂地,那时候,丢城失地不说,就是一个战争的使费,就是天文数字,战争,像大明这种被动的战争,真的是烧钱的啊。
“但事情却坏在了东林的身上。”马维忠恨恨的说。
这事情怎么又扯到东林的脑袋上去啦,在自己的孤臣党和阉党的联合打压下,在皇帝的压制下,东林现在不是很乖吗。这让毛文龙简直就是一头雾水。
马维忠就继续解释:“按照你的建议,不再用文臣监军,这其实是好事,最少太监被约束的不能瞎指挥,即便是瞎指挥,武将文臣对太监也敢反驳,不至于武将对文臣监军唯唯诺诺,文臣对文臣监军勾连一气,这是好事。”
这种功劳推在毛龙的身上,毛龙就坦然受之,虽然这和历史前后差别不大,但毕竟自己将这件事情提前了三年。
这件事的对与错,其实根本不用现代人的评说,后来崇祯彻底的撤掉了太监监军,撤掉了锦衣卫,其产生的恶果,就足以说明一切。
等后来崇祯发现,他太过相信文武百官的操守这其中的弊端之后,再次派出太监监军重整锦衣卫,一切都已经晚了。
马维忠就痛苦的说道:“但什么事情都有个例外,就比如说孙师傅,这里就是一个例外的例外,因为孙师傅的身份的确太过特殊,他的性格也是老而弥坚,这双方的条件加在一起,派太监监军,在孙师傅认为,这是皇帝对他的绝对不信任。”
毛文龙就一捂脸:“孙师傅的状况的确与众不同,尤其是老小孩小小孩,这个老小孩对上皇上这个小小孩,双方的逆反心理都会突然爆发,我真的已经想象到了最坏的结局。”
马维忠就更痛苦,这倒不是他做作,而是因为他处在这个位置上,结果已经有了一定权力的皇帝,和一个皇帝的老师,天下公认的名臣之间出了点矛盾,那绝对不是小矛盾,这让内阁绝对无所适从。
“皇上本来就喜欢视察边关,掌握第一手材料,经常派东厂的人到各地边军,然后将边关的事情上报给朝廷和皇上。当时孙师傅没有得到申请的20万两银子的军费,本来这件事情就是东林党人掌握的兵部和工部阻挠造成,是他们向皇帝进谗言,让皇上拒绝了孙师傅的要求。但其实皇上后来想一想,还是有些后悔,但天子金口玉言,实在是没有办法反悔,于是就命令魏忠贤派遣他的党羽刘朝、胡良辅、纪用等四十五人,以监军的身份,带着数万武器装备来到关门,供给边关军队。又用内帑白银十万,蟒、麒麟、狮子、虎、豹等银币赏赐将士,赐给孙承宗蟒服、银币等慰劳军队。”
毛文龙就长舒了一口气:“这不是好事情吗?虽然孙师傅最终还是没有发动反攻,但最少可以缓和皇上和孙师傅的关系。”
结果马维忠就痛心疾首的敲桌子:“天下事情若都是像哥哥这样坦然,那这天下就没有什么乱事了,结果事情坏就坏在东林的那帮别有用心之人的身上。他们造谣说,皇上派出去的犒赏队伍,表面上是慰劳军队,实际上是魏忠贤但阉党,想要窃取孙师傅但兵权去窥探军情的。”
“这样的造谣,简直就突破了底线。窥视军情,难道魏忠贤掌握的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就吃干饭的吗?难道窥视军情非要带着十万白银,各种银币吗,非要带着蟒袍玉带吗?有这些东西,直接收买不就行了嘛?这样窥视军情,能窥视到什么?信这个的人,难道都是猪脑子吗?”毛文龙简直被这三岁小儿都知道的道理气疯了。
毛文龙说的对,但对和错,却还是要站在什么立场上,什么角度上,就比如老小孩孙承宗,正因为皇上不给自己二十万银子反攻,而让毛文龙立了那么大的功劳而憋屈呢,这下好了,简直就直接爆发了。
“当时孙师傅出关巡视宁远,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上书给皇上,说不能让宦官监军,但皇上却回复说这没什么。于是使者到边关后,孙承宗只用茶水招待。连一顿饭都不管,直接将监军给俄起来了,剩下的事情,哥哥就应该知道了。”
第894章 马维忠的多重使命()
在历史上,孙承宗被罢官,众口铄金的说是阉党的迫害,但是从上面那真实但历史再现上看,即便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也知道,事情根本就不是那回事儿。孙师傅在前线,兵部户部不给钱,结果都是掌管内帑但魏忠贤拿出那么多钱给孙师傅,难道这是迫害吗?要真的是用这样的办法迫害一个人,毛文龙倒是求之不得呢。这真是历史由文人书写,基本是一个字不识的魏忠贤,在历史的记录上也只能是干瞪眼没有办法,他倒是也想写,他会吗?看看,没文化多可怕。
毛文龙当然知道了结局,还说什么?双方越闹越崩呗。推行太监监军,本来就是要个上下通达,将下面但事情直接传达到皇上的手中,以免文官中间搞事误事,结果自己这里积极响应,但孙师傅却坚决阻挠,这怎么不让小皇帝堵心?
当然,现在还没有孙承宗,突然带兵回京以清君侧的名义逼宫的事情发生,但那才是天启和孙承宗感情彻底破裂的开始,最终皇帝对孙师傅彻底的绝望,最终将他罢免,成了自毁长城但憾事。照着这样看来,孙承宗和天启的关系还有救。
拿出了不应该给马维忠看的天启的书信:“虽然皇上对这个老师满心的抱怨,但最终看下面这一段,他依旧是感念着孙师傅的教导和为国但功劳恩情,反倒劝说我这个局外人,应该理解孙师傅没有反攻,救援我深陷辽东的原因,将这个烂事情揽在了皇上自己但身上,从这一点看,他们师徒之间,并没有真的决裂,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孙师傅身上,因为从这一点上看,皇上还是仁厚的。”
看到天启给毛文龙的信的内容,马维忠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正如哥哥所说,关宁不能没有孙师傅,既然皇帝有这种心思,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毛文龙沉思了再沉思之后,最终郑重的将天启的信交给马维忠:“我冒着杀头的罪过,将这封信交给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