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的一些事情,却又不能自己出面,而忠臣又绝对不做,也饿不能做,这时候就将这些事情交给奸臣去做,做好了,便是您皇上的业绩,做错了,将奸臣推出去就是了。其实这就是帝王之术啊。”
天下就这么怪,上下几千年无数的皇帝,做错了无数的事情,但往往百姓却愿意将这些错误归咎到皇上的身边出了奸臣,皇上是被奸臣蒙蔽了,只要大家站出来,将奸臣打倒,一切事情都解决了。
在无数百姓的心中,皇帝是不会错的,错的都是奸臣,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汉景帝杀曹错。
看着若有所思的天启皇帝,叶向高就再次苦口婆心的劝解道:“够了,今天的大朝会,你想做的已经做的够了,如果继续下去,不但伤了大明的元气,也会让另一群别有用心的人一家独大,您就不能在中间左右逢源,你就没有办法再搞平衡。”轻轻的冲着天启拱手:“保住一丝东林元气,用以制衡已经形成实力的阉党,适当控制阉党,用来压制东林,这才是皇上,您应该做的。”
天启就心有不甘:“如果就这样放了那帮家伙,朕实在是心有不甘。”
叶向高就再次道:“事情要一点一点的来,不能操之过急,贪官污吏需要惩办,但一竿子打倒,朝廷将无人可用。并且贪官是杀不绝的,想当年洪武爷,剥皮实草,一连杀贪官一两万,又怎么样呢,贪官还不是层出不穷。只要有权力在,贪官就会在的,我们只需要他们多少收敛一些,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天启就默默无语,最后仰起头问道:“如果这两党总是争斗不休,陷入党争之中,我们岂不又是作茧自缚,党争的危害叶师傅您不是不知道啊。”
叶向高实在没有想到天启竟然考虑的如此之远,这不由得不让他刮目相看,感情这个喜好木匠的皇帝,也并不一无是处,很有当好皇帝的潜质,现在他欠缺的就是把控大局的经验,如果假以时日,说不定这一个并不全力抓权力,却又不放任不管的皇帝,会是一个好皇帝。
于是叶向高想了又想之后,最终一字一句慎重的说道:“三国鼎立,既然已经出现了两个不相上下的党政,那我们干脆再培养一个,在这个朝堂上,形成三足鼎立。”
天启别的不爱,就爱听书,三国演义是他最爱,这时候三国演义已经成书并且风靡大明,这不用老师傅解释,立刻就明白了:“叶师傅的意思是,让他们自己去找平衡,然后他们自己达到一种势力平衡,这样我就可以在其中游刃有余?”
叶向高就欣慰的点头:“对的,三足鼎立最平稳,到时候,谁弱了,你就帮谁一把,谁强了,你就暗示弱者打压一下强者,如此才能如鱼得水,才能平衡朝局,这样,才能让大明长治久安。”
天启就兴奋的一拍手:“还是叶师傅的话到位,那我们就这么干。”
叶向高就恭敬的施礼:“聪明不过帝王家,果不其然啊,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万岁即便是在师傅面前,也要自称为朕。”然后严肃的道:“这是帝王的尊严。”
天启就躬身道:“弟子受教了。”
第503章 各自的心思()
东林在大朝会上,并没有打倒毛文龙,并且在那一次大朝会上,由于毛文龙的胡搅蛮缠,最得利的确是阉党,因为东林这一次被毛文龙的胡搅蛮缠赶走了几个重要的官位,魏忠贤抓住了这次机会,立刻替补上了自己的党羽,一时间,朝堂之上阉党和东林党,出现了一种势力的平衡。
按照上次大朝会急速的走向,毛文龙的事情没有完结,当然还应该继续召开,。
对于这样的结局,东林党第一次感觉到了岌岌可危,他们不想再召开这样的大朝会了,因为只要毛文龙站着那里,那个敢说敢做敢打的家伙,给人绝对是压力山大。
而阉党却满心期盼着继续召开大朝会,然后利用这个机会,利用毛文龙这杆枪,继续对东林党进行决死的攻击,最终将东林党彻底的赶出朝堂。
而勋贵集团也终于看出来,这是武将们翻盘的机会,毛文龙这杆枪的确是太犀利了,谁也没有想到,他不但勇猛无敌,而且心中自有丘壑,面对舞文弄墨的东林党人,竟然在言语上也不输于他们,这让勋贵集团看到了他们翻身的机会。
所有的人都期盼着大朝会的重新开始,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现在的当家皇帝也希望毛文龙这杆枪,能够为他打下一片重新夺取皇权的机会。
然而事情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自从叶向高进了宫之后,和皇帝摒弃了所有的人深谈了一番,似乎刚刚那场狂风暴雨,就突然间雨过天晴,就突然之间好像没有那件事一样。
按照原先大明朝的习惯,想要得到皇帝,哪怕是临幸了哪个妃子的秘闻,只要你给钱,就没有得不到的。
然而这一次却大大的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没有人能知道天启皇帝和叶向高到底谈了什么,就连皇帝最信任的贴身大伴魏忠贤也是急得抓耳挠腮,根本打听不到一点点的消息。按照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魏忠贤几次在天启做木匠酣畅淋漓的时候小心的旁敲侧击。
按照正常的情况下,天启皇帝都会毫不隐瞒的向自己的亲信说出自己的想法,结果这一次却又出乎了他的意料,无论是魏忠贤如何旁敲侧击,天启总是给他一种无所谓的微笑,然后看着战战兢兢的魏忠贤,却又总是告诉他:“计划不变。”
计划不变可不行,因为整个计划的前提必须有一个关键的东西,那就是例如毛文龙,这次出马一条枪,干倒东林一部,但这不过是一场战役的开端小胜,他需要继续利用毛文龙来战斗,将东林彻底的打垮,然后阉党趁机拿下更多的职位,然后彻底的掌握朝堂。
按照魏忠贤不断的和天启的说法:“只要咱们掌握的人站满了朝堂,那么政令就将畅达,天下再没有反对万岁您的声音,到时候您心中的伟大愿望,就能畅通无阻的实现,毛文龙这一次跳出来,本来咱们只是想着怎么样借用他一把力量,却没想到毛文龙竟如此出彩,根本就不用我们帮衬,自己独立一个人,就几乎将整个东林党彻底掀翻,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我们应该剩勇追穷寇。”
放下了手中的木匠工具,一边擦着汗水一边心情舒畅的天启就对魏忠贤道:“大伴不要心急,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是几个老师傅一直跟我说的,我当时还不明白道理,但是我亲自去了御厨之后,亲自观看了烹小鲜的办法之后,我深有感触。”
魏忠贤简直就彻底的蒙了,皇帝亲自去御厨,自己怎么不知道?看来司礼监设立在皇宫之外是最大的错误,其中错误就在于,皇上已经离开了自己的眼线,不能随时看着他。
于是魏忠贤就心急火燎的提议:“我是您最忠心的奴仆,但得蒙皇上信赖,任了司礼监的秉笔,结果司礼监办公的地点却不在紫禁城,却在万寿山的外面,一些紧急的奏报不能及时通知万岁,而我也不能够随时服侍在万岁的身边,其实这多有不便,所以老奴请求,是不是将司礼监搬到御书房的旁边?也好老奴继续日夜服侍皇上,这样,服侍皇上和打理公务两方便。”
天启就心中一突,叶向高的话不由得在心中响起,一种不好的感觉立刻在心中升腾起来。
叶向高分析的有道理啊,东林虽然只会夸夸其谈,只会党争,但正因为他们会夸夸其谈搞党争,却能让一些人忌惮,让一些人做事不能太过出格。
阉党大部分都是出身市井寒门的,他们是了解民间疾苦,对贪官和那些伪君子天生就有一种敌视,但他们却是一群能做事,敢做事的,他们的主要矛头针对的就是已经固化了的士绅豪门阶层。
这种固化了的阶层已经严重的危害了大明的朝局财政,严重的威胁到了大明能人的进去选拔,但却不能动,当然也动不了,于是让阉党动一动他们,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但阉党出身的问题,他们做事难免目光短浅,难免激进,过犹不及,太激进了往往会出更大的乱子。大明,还需要那些士绅门阀来支撑维护,可以动,却不能伤了他们筋骨,这就是历代王朝挠头的度的问题。
而刚刚魏忠贤就表现出了未来依旧要一党独大的苗条,而将司礼监再搬回紫禁城,那就是要朝夕间监视自己,又是要将自己掌控在他的手中啊。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再出现了。
魏忠贤自认为已经非常了解了天启这个小屁孩子了,只要拿出亲情来,一切都会无往而不利的,所以他跟在天启的身后,依旧絮絮叨叨的说着司礼监搬迁的事宜,结果他不知道,他过于超切了,他不知道,在叶向高的循循善诱之下,天启的心态已经改变了,最少是多少有些改变了。
在即将走到门前的时候,天启打住了魏忠贤的话头:“司礼监和二十四监在一起,在万寿山那朕看很好,不必搬迁了,这样你回你的家也方便些,再说了,朕也老大不小了,总不能老是让你照顾,你的事情多呢,不能再给你加担子,就让王体乾过来照顾朕吧。”
听到天启这样的安排,魏忠贤先是大惊失色,以为天启不要自己照顾,是表示自己已经失宠了,而自己一旦没有皇上的宠信那自己就是个屁。
但听说用王体乾替代自己,就又将心放回了肚子,因为王体乾是尚膳太监,最近转到司礼监秉笔,算是自己的心腹手下,如此调动,说明天启还是信任自己的。
第504章 难得清闲(爆更)()
大朝会没有继续进行,所以也就没有了辩论会场所,也没有了拳击的平台,大家也只能干瞪眼没有办法。
不过这也好,在彻底的领教了毛文龙的手段和言语犀利之后,已经伤了元气的东林正好在首善书院日夜开会,调整战略战术,准备大朝会再开的时候,大家有针对性的瞄准毛文龙的后脑海,狠狠的给他一闷棍。
武将和勋贵集团认为当时毛文龙站在朝堂上,揭开了重文轻武的盖子,而且给大家在法理上找到了武将勋贵再次走上顶峰,最少是能在品级上和文臣掰掰腕子弄个面子,于是也准备在未来的大朝会上站出来,为自己争取一些本来属于自己,但已经丢掉的东西,哪怕只是一个面子。
阉党在弹冠相庆毛文龙这杆枪,让大家意外的获得了最大胜利的同时,准备要施行穷追猛打,准备对东林进行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所有的人都在日夜奔忙,宵禁已经彻底的成为了摆设,夜里官员上街走动,反倒比白天还要勤快。于是五城兵马司认为,有那些官员在夜里奔走街上,那些宵小们应该不敢再造次了,难得的大家可以歇歇放个大假,虽然很耽误大家捞取外快,但总比得罪那些自己不敢得罪的人要好上许多。
所有的人都在日夜奔忙,所有的人都和打了鸡血一样的亢奋着,为下一场的战斗在集聚力量,在准备枪弹地雷,在这帝京里,真正的当事人毛文龙,却逍遥的不能再逍遥了。
皇上赏赐下来的小院子很偏僻,也正是因为偏僻,所以显得格外安静。
从大街上走过两个胡同,再拐上一个弯儿,就到了这里。
两级的台阶,一面一个石鼓,两面雕刻着四季的花卉,石鼓上面分别趴着一个小狮子狗,当然,奶妈已经多少次纠正毛文龙的错误认识,说那是两只威武的狮子。好吧,好吧,那是狮子。
青砖青瓦的门楼,黑漆的大门门楣上,并没有像别的官员那样挂上一块标注的牌匾,进了大门,一个狭窄的门房,住着雇请过来的车夫兼门房的老头。老头姓张,憨厚朴实,子女们也没有,只有一个老伴,这很符合现在毛文龙的家境状况。
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左右两面厢房,一面是厨房兼饭厅,一面堆积着杂物,正房五间,中间三间是明堂客厅,左右各有一个卧室,一面给奶妈住,一面给毛文龙的夫人张氏住。
院子里有一棵古老的槐树,巨大的树冠,就如同伞盖一样,遮挡住了秋老虎的阳光,给整个小院子带来一阵清凉,地面的方砖被泼了水,一丝丝水汽,更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怡。
搬回家两日的毛文龙,就躺在自己家的小院子里的大槐树下,用脚有一下没一下的晃悠着趴在自己大腿上的儿子,儿子现在四岁,已经是太学监生,世袭锦衣卫百户了,小孩不大,官却不小。
看着妻子坐在身边在缝制一件小小的棉袄,一针一线的仔细非常。毛文龙这时候才有了一种家的感觉,似乎这时候战争和争斗都已经不属于他了。
张氏出身山西士子之家,虽然不是大家闺秀,却也是小家碧玉,虽然三十几将近40岁的人,由于没有生养过,身形容貌依旧显得非常年轻,就那么文文静静的坐在毛文龙的身边,做着针线,一面和毛文龙轻声的说话。
“皇上每个月送100两银子过来,家里的用度也就足够了,承斗虽然名义上已经进了太学,却依旧是个孩子,我多少识的文字,但却没有能力教导他,孩子需要开蒙,这个耽误不得。”
毛文龙就眯着眼睛,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孩子过了年就五岁了,的确需要请一个西席过来,教育要早抓,然后才能跟上脚步。”都是太学监生了,竟然不识字,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啊。
张氏将手中的小棉衣服在毛承斗身上比量了一下,一边略作修改,一边反驳着毛文龙:“夫君常年征战在外,不可能在家里,蒋西席先生请进来,每日里和我这个妇人朝夕相处,难免好说不好听,所以还是选一个京城里的学院读书吧,反正那100两银子我们也花不完,送一个好一点的学院读书,是没有问题的。”
毛文龙就点点头,然后又苦笑着摇摇头:“京城的学院不少,我们也有这个能力供养,只是可惜,为夫我的名头,已经在这些学院里臭大街了,估计即便是咱们拿出一座金山送过去,那些学院的夫子们也绝对不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