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起火,启示人们认识并发明火药。
没想到这一回阴阳家的方士们竟然歪打正着,通过爆炸启示了宋王偃想起了“火药”之事。
此前,宋王偃还梦想着长生不老,故而广招天下方士,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给自己炼丹,但他这仅仅是想让自己活得更久一点而已。没成想一不小心,竟然连火药都能捣鼓出来,真是万万没想到!
看来连上天都在帮助自己!
设想一下,有了火药的存在,宋军之后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野战?不怕,直接一堆火药丢过去,打乱敌军的阵型,惊吓敌军的战马,而后一战即可击溃其士气。
攻坚战?更不怕!
在攻城的时候,直接让死士扛着炸药包冲击过去,炸开城门,炸开城墙,这样一来,城池的阻碍便荡然无存,敌军将暴露在自己宋国锐士的兵锋之下。
所以说,火药真的是一种战争利器!
宋王偃当即道:“逍遥子,接下来寡人将全力资助你们。寡人将再次广招天下的炼丹师,齐聚朝歌,就按着刚刚的那个方子去研制,那个威力还远远不够,寡人需要火药爆发出更大的威力。”
“诺!”
“还有。”宋王偃在原地踱步了一下,又道,“火药之事不可外泄!所以每一个参与研制火药的方士,都必须严格控制起来,包括其家人在内,都不得轻易外出。”
“诺!”
“除此之外,寡人还将在商山为汝等修建一处炼丹阁,寡人将给予汝等最优渥的待遇,保准你们衣食无忧,可以一门心思地为寡人研制出火药来!”
第560章 宝船()
自从“火药爆炸事件”后,宋王偃对于阴阳家愈发的信重,故而东渡三仙岛之事很快就被提上日程。
此前,根据逍遥子等一干阴阳家的人的要求,宋王偃已经命人营造了体积巨大,吃水较深的宝船。
宋国的造船业已经十分发达,自从当年吞并了越国之后,宋王偃又力主发展造船业,网罗了一大批的原来越国的能工巧匠,许以重利,这才能在几年前的渤海海战当中一举击垮了齐国的水师,奠定了宋国华夏第一水师大国的地位!
在朝歌的淇水,那里有一座宋国最大的船舶司,专门营造和维修宋国战船的地方。
宋王偃此时在邹衍、子干、逍遥子等一众大臣的陪同下,到淇水船舶司巡视,顺便看一看要东渡出海的五艘宝船营造得如何。
“邹衍,这宝船营造得如何?可否出海航行?”
闻言,邹衍当即作揖道:“回禀大王,根据你的指示,五艘宝船已经全部营造完毕,并且完全具备了下水的能力。”
“只是下水吗?”宋王偃颇为不满地道,“寡人要的可不只是能下水船!为什么叫宝船?因为其高大、坚固,能出海航行,能经得起大风大浪!若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何以称之为宝船?”
“大王息怒。”邹衍的脑袋一缩,跟乌龟一般惊惧不已。
这时,在一侧的逍遥子出声道:“大王,你还是莫要为难邹衍大人了。这两年,船舶司一直在研制新型的宝船,这些宝船的体积巨大,吃水量又深,船上可搭乘三百多人,这种宝船尺度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此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也!”
宋王偃微微颔首道:“还有一些因素必须要考虑到,便是海上风浪大,偶尔还会碰上暴风雨。而且大海之下,海兽无数,这些海兽如鲲鹏一般,甚至体积大过宝船的都有,故而航海期间,宝船上必须配备投石机、大型弩机等杀伤力大的武器!”
“大王英明!”群臣都山呼道。
春秋战国时代的船舶已经初具规模。
这个时期因为航区不同或运输要求各异,逐渐出现了特点不同、形状不一的各类船舶。民间有以快速为主的轻舟、扁舟,还有适用于短途交通的舱船。屈原在《楚辞·九章》中唱“乘龄船余上沅兮”,就指这种有棚有窗的小船。
艨煌则是大舰,又称王舟,专供国君乘坐。这类王舟建造坚固,航行轻陕,并且雕刻华丽,技术工艺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那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船舶在运输中的巨大作用,尤其是运粮,远超车辆。春秋时期出现在黄河上的秦国赈济晋国粮食的“泛舟之役”的纪事,历史上把泛舟之役看作是漕运之始。
春秋时期列国争霸,也促进了航海事业和海船的发展,汉代著作《说苑》载:“齐景公公元前547~前490年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日: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
由之可见当时航海规模之大。即使是在近海,六个月的航程也是相当可观的,不仅足以绕山东半岛过渤海湾,而且可能抵达朝鲜半岛。国君远征,必定有大批随行人员和护卫的将士,可以认为,齐景公统帅的必是规模相当大的船队。其时不仅国君有大型船队出海,民间的海上活动也见诸于文献。
《艺文类聚》引邓析书日:“同舟涉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邓析是春秋时人,此处所说的显然指海船上的乘客和船员遇到了风浪,他们同舟共济,形同一人。
文献中所述涉海的舟,究竟是客舟还是从事海上运输的货船尚不得而知,但民间的海上交通及其艰难险阻已录于文献。
战船,例如吴国的战船有大翼、中翼、小翼,另外还有楼船、突胃、桥船等。《越绝书》关于吴王阖间与伍子胥讨论水师训练方法的对话记有:“阖闾见子胥,敢问船运之备何如?对曰:船名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令船军之教比陵军陆军之法,乃可用之。
大翼者当陵军之车,小翼者当陵军之轻车,突冒者当陵军之冲车,楼船者当陵军之行楼车也,桥船者当陵军之轻足骠定骑也。”
吴国战船大翼长12丈,宽1丈6尺,“容战士二十六人,棹卒五十人,舳舻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四,吏仆夫长各一人.凡九十一人”;中翼长9丈6尺,宽1丈3尺;小翼长9丈,宽1丈2尺。
据考证,晚周到战国时的尺度,每尺约相当于O。23米,折合成今日的米制,大翼长27。6米,宽3。68米;中翼长22。08米,宽2。99米;小翼长20。7米,宽2。76米。
其长宽比分别为7。5、7。39和7。56。这三翼战船船体修长,若顺水而下,再用50名桨手奋力操桨,则船行如飞。水战推进了战船的发展,同时也就促进了春秋时期造船技术的发展。
春秋时期,昊、楚、越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航运业成为当地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支柱,推动着造船业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很快发展起来,各诸侯国为确保航运畅通和防御邻国来自水路的袭击,都十分重视扩建水上武装力量。
因此,在造船技术的线型设计上,开始注意建造水上防御和攻击的战船。
于是根据水军战勤需要,出现了戈船,突冒,楼船,大翼,中翼,小翼等各种战船类型。同时在造船数量上较前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例如公元前468年,越国自会稽迁都山东琅邪,出戈船300艘航海北上,公元前308年,秦将司马错从巴蜀发船万艘,载米六百万斗,顺江而下攻击楚国。
这一数字既作大幅度的低估,也足见当时造船能力之盛。早于春秋,迟至战国,初期的三、四层型制的楼船已经形成。
宋王偃又问道:“逍遥子,既然宝船已经营造完毕,不知何时可以出海?”
看样子,宋王偃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让他们出海航行,到蓬莱、瀛洲和扶桑这三座传说中的仙岛上寻找不死药。
逍遥子当即道:“大王,一切已经准备妥当。此番东渡三仙岛,有方士一百二十七人,战士五百人,杂役大约一千二百人。”
“善。不知道是何人带队出海?”
“臣的弟子樊举可以。不过带队之人,还请大王自择之。”
“不必了。便让樊举自己带队出海吧。”
第561章 东渡()
对于东渡三仙岛之事,宋王偃显得格外地重视,在五艘宝船出船舶司的时候,宋王偃亲自驾临,目送五艘宝船以及船上的一干人员离去。
此番,东渡的船队将在方士樊举的带领之下,出朝歌,经淇水转入黄河,而后船队由黄河东出,进入东海,在琅琊台举行过盛大的航行仪式之后,随即东渡三仙岛。
这将是华夏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航海盛事!对于宋国,对于华夏而言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世人只知道宋王偃派船队出海,是为了到三仙岛求取仙药,为此没少有人抨击宋王偃,说他滥用民力,为了一己之私让这么多的人为他出海航行,九死一生。
但是宋王偃都不在乎这些言论。
难道宋王偃组织这么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只是为了一己私欲,去什么三仙岛求取仙药吗?
或许真有这种心理,不过都是次要的。宋王偃毕竟是从后世重生来的,他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嬴政,也曾派徐福率领五百童男童女和百工东渡三仙岛,即后来的倭国。
但是一无所得,甚至于徐福找不到什么仙药,又害怕秦始皇的责罚,故而不敢回国。还有一种可能性,便是徐福早已打算好,东渡扶桑之后,便一去不复还!
这也就能解释得通,为什么徐福东渡的时候,非要带上五百童男童女和百工了。带上五百童男童女,说是进献给岛上的神仙,这还说得过去,但是带上百工做甚?
难道神仙还要靠这些工匠给他建造宫殿吗?
此番东渡,拉开了华夏人航海的帷幕。
宋王偃相信,不论此行船队是否能如愿以偿地找到仙药,但是一定能登陆蓬莱、瀛洲和扶桑三仙岛,而后就跟发现新大陆一般,届时宋王偃就会将一些囚徒流放到那里去,将那里,并入华夏的疆域之中!
这才是宋王偃的根本目的!
至于后世的倭国,对不起,应该是没有出现的可能性了。
每个人都有着冒险精神,尤其是在这个人人尚武的时代,每个国家,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开拓进取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宋王偃做的很多事情都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对于这一点,他无疑是最孤独的。
譬如他此番派人东渡,又譬如上一回派出八千锐士征辟西域诸胡一般,其意义都是为了开阔华夏人的视野。
将来,无论是哪一国一统天下,相信有了一张完善的地图,有了先辈的诸多事迹,在这种冒险精神的鼓舞之下,他们必定会继承先辈的意志,向四方扩张的。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倭国还处于绳文时代末期,大概还有十年,将进入弥生时代。
绳文时代,日本民族的主要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金属器尚未出现。人们驯养狗以捕获鹿和野猪,同时发明了弓箭,增加了猎物捕获量。除捕鱼外,人们也采集七叶树籽、橡实、核桃和植物的球根等。
人们努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从而有空闲时间来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又因为开始食用熟食而扩大了食物范围。这样,人类可以长期定居一地,建造竖穴住居。
竖穴住居以广场为中心,几家聚居一起,周围因丢弃贝壳和食物碎屑,形成贝冢。但这类食物不能被长期保存,而且也很难把剩余产品积累于某个人手中,当时尚处于没有阶级对立的原始社会,因此未发现反映特定人们的财富与权力的遗址和遗物。
在当时生产力很低的条件下,自然生产的资源有限,因此人们在集团内部制定严格的规约以保护自然,同时盛行巫术,出现石棒、土偶,并有拔齿等习惯。人们还祈求自然丰盈。
到这一时代的末期,尤其在西日本,出现企图突破狩猎、捕捞和采集经济的趋势。
总而言之,现在的倭国,还是一个地广人稀,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
在华夏进入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的时候,东方的倭国,还处于绳文时代,连奴隶制国家都没有出现,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原始社会!
是什么原因促使倭国直接越过奴隶制,进入封建时代的呢?宋王偃想了想,觉得还是后来的方士徐福的缘故。
这个大忽悠不可谓不厉害,就连英明神武,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都被他骗得团团转。所以说,徐福到了倭国的地盘上后,忽悠了随行的军士和一干童男童女都不足为奇。
事实证明,后来徐福成为了倭国的第一代天皇,即神武天皇。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华夏还是倭国的爸爸。
现在宋王偃派遣这么一支船队过去,想要征服后世的倭国,根本不成问题!
“大王!”
“何事?”
“张仪与魏章已经进入朝歌的地界,距离朝歌城不足十里。”
闻言,宋王偃颔首道:“好!备驾!寡人要出城三里相迎二位大才!”
宋王偃之求贤若渴,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不管是当年弱小的宋国,还是现如今强盛而不可一世的霸宋,宋王偃都一如既往地厚待贤能,这个没什么好诟病的。
很快,宋王偃便乘车赶到三里之外的大桥那里。
看见属于宋王室的天命玄鸟的旌旗,在马车上的张仪与魏章对视了一眼,都下了马车,匆匆走到宋王偃的面前行了一礼。
“见过宋王!”
“哈哈!寡人可是仰慕二位贤才久矣!”宋王偃的兴致勃勃,直接上去双手扶了张仪、魏章二人一把,声情并茂地道,“张子、魏子,汝二人怎么到现在才至朝歌?寡人盼望你二人入宋,期盼多时呀!”
“宋王盛情,在下感激不尽。”
宋王偃又颔首道:“张子,多日不见,汝一向可好?”
“多谢宋王的挂念,张仪还好。只是这一路走来,鞍马劳顿,风餐露宿的,着实有些难以适应。”
闻言,宋王偃不由得蹙眉道:“沿途的郡县没人接应你们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