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反应最快,急忙插嘴道:“如此看来,定是冀州的官员将兵器出售给了匈奴人!”。
“不一定,据俺所知,不仅是咱们左贤王部落拥有着大量的铁质兵器,就连右贤王部落和单于庭都拥有大量的铁器。。。”赫耶罗听了张辽的话,反驳着说道。
众人闻言,齐齐一愣。如果按照赫耶罗的说法,那么仅凭匈奴一族所拥有铁器数量就不是一个小数,至少达到恐怖的数十万斤,这绝对不是一个州官,或者是一个刺史所能调配的数量。
刘锦眉头深锁,片刻之后方才说道:“依我看,不仅是匈奴一族,就是黄巾军之中,那动辄数万的黄巾力士的铁器就来路可疑!尽管黄巾军行动迅速,攻破了数十个郡国,但是想要筹措到足够十余万人用度的兵器甲胄,也绝难办到。如果我所猜不错的话,定然是朝中的某个手握实权的官员在行此祸乱国家之事!”。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如果说一个州官,乃至于州刺史一级的官员会做出这样只图私利的事,那还可以接受。但是,作为手握实权的风云人物,不管是大将军何进,或者是只图私利的官宦一党,乃至于世族门阀的魁首袁隗,他们这么做都无异于自掘坟墓。
要知道,不论是匈奴人,还是黄巾军,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兴兵作乱。就匈奴人而言,或许只是因为塞北苦寒,需要南下劫掠一番,用以过冬。这样的话,尚且还不足以威胁到统治阶层的实际利益。
但是黄巾军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汉朝的统治,建立起属于黄巾教的国度。这可是实打实的造反,能够推翻一个王朝的军事起义,放到任何一个手握实权的人手中,都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毕竟,若是汉朝灭亡了,那他们所谓的实权就将一文不值,更有甚者,或者连小命都保不住了。
而作为一个拥有实权的大官,他们不会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已经到手的权利,这无异于杀鸡取卵。要知道,能够成为一方豪雄,手握重权,没有一个会是傻瓜!傻瓜能在激烈的政治交锋中摄取自己的权利?
想到这些,刘锦身上刷刷的直冒冷汗!
“主公,宗正大人遣人送上拜帖,请主公过府一叙!”,就在刘锦心里发毛的当口,门卫值守的刘阳那略显稚嫩的声音,伴随着一阵略显急促的敲门声突然传来。
“知道了,你去回复来人,就说本将准备一番,即刻前往”。刘锦强自镇定,出言道。
“师兄,这刘虞深夜召见于您只怕没有好事,让小弟陪你走一遭吧!”,听到了刘阳的话,张辽没等刘锦说话,便先建议道。
闻听张辽这话,在场的典韦、蒙昂纷纷出言附和,显然对于刘虞深夜召见,也感到非同一般。
刘锦心里感动,但是略一思忖,拒绝道:“不用,宗正刘虞,我素有耳闻,此人为人宽和,在民间素有父母官之称,料也无妨。但是如今我等俱在城内,城外大军暂时由公孙瓒执掌,此人心机深沉不可不防。这样吧,典兄、文远你二人速速出城,持我的兵符印信应该还能出城,雁门铁骑有你二人执掌,我也放心。就让赫耶罗、蒙昂和刘阳陪我走一遭吧!”。
众人见刘锦的话说的在理,虽然赫耶罗的武艺算不上顶尖,但是一柄狼牙大棒纵横疆场,也算是一员猛将。想到这里,众人便也不好再说什么。
虽然赫耶罗蛮力过人,但是为人大大咧咧,张辽还有些不放心,便叮嘱道:“傻大个,我师兄如今有伤在身,你得小心护卫,少了一根毫毛,我拿你是问!”,说着话,张辽还瞪了赫耶罗一眼。
想起当初和张辽的比武,赫耶罗心有余悸的懦懦道:“二将军,你就放心吧,拼了俺赫耶罗的性命不要,也定当护卫主公周全”。
“好了好了,又不是冲锋陷阵,不必如此。咱们走吧!”,说着话,刘锦掏出证明自己安北将军官职的兵符和将印交给典韦,转身离去。
一行人出了驿馆,刘锦带着赫耶罗、蒙昂、刘阳以及硕果仅存的九名骁武卫,纵马直奔城南宗正府而来。
黑夜之中的洛阳,没有后世的灯火通明。加上黄巾围城刚过,提心吊胆许久的洛阳百姓们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早早睡去。
也就小半个时辰,刘锦等人便已来到悬挂着宗正府牌匾的刘虞府上,一位身着儒士长衫的少年,领着七八个随从,在黑夜之中迎了上来。
“这位想必就是刘锦兄长吧!小弟刘和,拜见兄长”。自称刘和的少年,朝着刘锦躬身一礼。
下得了赤炭火龙驹,刘锦迅速的打量了一下这个刘和,笑着说道:“不敢不敢,末将刘锦见过少侯爷!”,别看刘锦的话说的谦恭,但是神色之中却并没有多少谦恭之意。
“小弟久闻兄长北拒匈奴,南平贼军,向往久矣,这才向父亲讨了个差事,特意在此等候兄长。父亲大人已在书房等候了,兄长请!”,说着话,刘和往边上一侧身,做了个请的姿势。
刘锦假装客套的说道:“少侯爷请”。
二人客套了一番,在刘和的引领之下,不多久便来到了宗正府的书房之外。
“尔等在此守卫,没有召见不得乱闯”,刘锦没有回头,但是语气凌厉的对身后的赫耶罗等人说道。
说完,刘锦便跟在了刘和的身后,来到书房门口。就听刘和在门外轻声说道:“父亲大人,刘将军到了”。
刘和的话音刚刚落地,就听书房里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片刻之后,一位身着候服的汉子便打开了书房的房门。
这人,人为之声先到:“深夜请贤侄过府,唐突之处,还请贤侄见谅啊!”()
第六十八章 刘虞所托()
进入书房,二人分宾主落座之后,刘锦便仔细的打量着这个位史书上颇负盛名的刘虞。据史书记载,此人在幽州镇守北方之时,执政宽仁,安抚百姓,很得人心。在对待外族的态度上,刘虞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乌桓人感念刘虞的恩德,几年之内也算是颇为平静,一时间边关竟无金鼓之声。
只见此人生得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鼻直口方,三缕长髯洒落胸前,当真是威武不凡。从面貌上可以看出,刘虞生得一脸的正气,所以刘锦认为,史书上的记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老夫早闻雁门刘锦刘灭奴,英勇过人,骁勇无双。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四十多岁的刘虞微微一笑说道。
刘锦闻言,急忙谦虚的说道:“不敢当不敢当,这都是谣传,谣传”。
刘虞闻言,正色说道:“贤侄不必妄自菲薄,君郎兄前些日子还与本侯有书信往来,信中对贤侄可是盛赞不已”。
顿了顿,刘虞又说道:“据各地州府的塘报所述,贤侄在雁门苦心精练出一支精骑,一路南征屡破黄巾大军,值此大汉危亡之际,贤侄又不远千里解了洛阳之围,真乃天不亡炎汉。请贤侄受虞一礼”。说着话,刘虞从席上起身,对着刘锦遥遥下拜。
刘锦急忙上前几步,一把扶住了刘虞,口中道:“伯安公不必如此,谁不知襄贲候忠于大汉,为国为民之心实乃我辈楷模,锦受之有愧!”。
一番寒暄之后,二人再次各自落座。刘虞又道:“不瞒贤侄,如今朝廷上下,大将军何进拥兵自重,张让一党又蛊惑圣上不理朝政,再这样下去,只怕。。。”。说到这里,刘虞闭口不言,只是以目光紧盯刘锦。
不用再往下说,刘锦也知道,后面的话一定是些犯忌讳的话,当即点了点头,向刘虞示意,自己明白。
见刘锦点头,刘虞这才接着说道:“如今贼军依然势大,而那左丰前次巡视河北,刚刚返回洛阳便向陛下奏了子干兄一本,在张让等人的极力推荐下,陛下已经任命东中郎将董卓代子干兄为前中郎将,率领西凉骑兵三千人前往巨鹿。。。”
“呀!”,一听这话,刘锦立刻惊呼出声。
“贤侄何事如此惊讶!”,刘虞见刘锦神色有异,急忙问道。
“不瞒叔父,昨日,小侄曾与骑都尉曹操讨论过此事。我二人均认为,洛阳虽然被围,但尚能坚守。但若是洛阳被围的消息传至河北,卢公定然会领兵南下,解洛阳之围。然而。。。”,见刘虞神色也是剧变,刘锦顿时住口不言,很怕接下来的话,让这位忠臣承受不了。
刘虞多聪明的人,一看刘锦闭口不言,不时用目光扫向自己,就知道刘锦的顾虑,忙说道:“贤侄不必有所顾虑,尽管如数道来!”。
思虑少许,刘锦这才接着说道:“然而,冀州乃贼军根本之地,下曲阳、巨鹿、广宗连成一线,本就于我军不利。幸得卢公天纵英才,用兵有方,这才能保冀州无虞。但倘若卢公分兵,势必会削弱冀州平叛的军力,则冀州危矣!如此危急关头,临阵换帅实乃军中大忌,以张角等人所行之事看,也不是凡夫俗子。只怕。。。”。
说到这里,剩下的话也就不用说了,因为大家都是明白人。
董卓何许人也?不过是陇西临洮县的一个地主豪强。据西凉刺史部的塘报所述,此人性格勇猛,膂力过人,兼有谋略,的确算是一方将才。
但是,仅凭一个董卓,实难与闻名天下的大儒卢植相提并论。不说别的,自卢植领兵以来,以五万之众,打的数十万贼军溃不成军,只能据城死守。不仅如此,便是手握重兵的张宝、张梁也不敢与之交锋,他董卓能行吗?
一想到这些,再加上刘锦的分析,刘虞顿时身子一软,就好似被五雷轰顶一般,直直的歪倒。
刘锦一看就急了,连忙一个窜身,口中大喊:“叔父、叔父!伯安公!快请郎中”。一把抱起刘虞,连忙掐住刘虞的人中。
众人一阵的手忙脚乱之后,刘虞这才悠悠转醒。刘虞举目四望,总算是找到了刘锦的身影,略带疲惫的说道:“全都散了,贤侄留下”。
众人闻言,便开始逐渐散去。刘和倒是不放心刘虞,可是,摄于父亲的威严,只得对刘锦恭敬的说道:“还请兄长代为照料家父,小弟拜谢了。告辞!”说着,刘和还躬身一礼,那腰弯了足有七八十度。
刘锦点了点头,刘和这才放心的出了刘虞的卧房。等刘和走了,刘锦恭敬的站在刘虞的床头,语气恭敬的说道:“叔父有何吩咐,小侄定当尽力而为”。对于刘虞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刘锦很是敬佩,所以神态也极为恭敬。
闻言,刘虞欣慰的笑了笑,这才说道:“按贤侄所言,冀州定然危急万分,老朽恳请贤侄,明日早朝之上向万岁请命,领兵北上,挽救大汉于危难之际”。说着话,刘虞强撑着想要起身,奈何病体沉重,又忽然摔倒。
听着刘虞的话,刘锦心里对这位身处病中,却仍不忘国家危亡的忠臣越发钦佩,脱口道:“此乃为将者之本分,但叔父,小侄如今兵不过三千,将不过数人,恐难以解冀州之危局啊!”。
见刘锦这样说,刘虞只感觉心里轻松了许多,力量也好像恢复了不少,说话的语气也足了些:“贤侄放心,只需贤侄在冀州拖住贼军数日,援军便到!”。
闻言,刘锦眉头深锁,半晌也没有说话。只是心中暗道:“如今洛阳已经是自保有余,进取不足。再加上黄巾围城之后,满朝公卿已成惊弓之鸟,这刘虞哪里来的底气?”。
斜靠在病榻之上的刘虞,似乎看出了刘锦的疑惑,解惑道:“贤侄不必疑虑,皇甫义真乃名将之后,而今豫州、南阳的贼军主帅已然被尽数剿灭,以义真兄用兵之能,数日之内定可扫清豫州的残余贼军,挥师北进直捣贼巢,不在话下。所欠缺的便是这几日的时间,如若让贼军趁机崛起,再想剿灭就难了”,说道这里,刘虞一改之前的信心满满,面露忧色。
“请叔父大人放心,小侄便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定当为皇甫将军多争取些时日”。话好说,但是刘锦知道,这事情难办了。毕竟面对的将是近百万计的黄巾军主力,说实话,刘锦自己压根就没底。
“好好好,有贤侄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明日早朝之上,老夫定然向万岁建言,为贤侄多争取些人马”。刘虞心里高兴,连说了三声好字,给刘锦说了句宽心话。
从以前韩涛和曹性的话里,刘锦不难推测出朝中的势力。如今这洛阳城,乃至整个大汉朝,说话最有效果的就是三个半人。
第一个,大将军,军方的代表人物何进。此人执掌洛阳以及洛阳八关的数万人马,朝中的党羽更是多不胜数,是洛阳第一实权人物。
第二个,中常侍,宦官一党的代表人物张让。此人为十常侍之首,执掌内廷南军万余人,是内廷最有话语权的人,连皇帝刘宏都呼之为阿父。
第三个便是眼前的刘虞,刘虞是宗室与世族党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坐拥虎贲军和司隶校尉部的几万人马,虽然以杂牌军居多,但是也算是一方风云人物。
想到这里,刘锦也略微放心了一些,忙道:“那就多谢叔父了,若有可能,小侄想调丁刺史麾下的陷阵营一用”。
顿了顿,刘锦又道:“叔父为国事操劳,小侄多有不忍,就此告辞了!”,初次见面,刘锦对于这位素未谋面的所谓叔叔还是很钦佩的,连带着都开始关心起他的身体来了。
“嗯!冀州之事就劳烦贤侄多费心了。老朽会尽量替贤侄争取借调陷阵营之事”,刘虞又叮嘱了一句,也没有问刘锦为什么要单点这支人马,毕竟军中之事他并不了解。顿了一顿,然后说道:“和儿,替为父送送你兄长”。
守候在门外的刘和闻言,立刻推开房门,轻声道:“是,父亲。兄长请!”。
跟着刘和,刘锦引领着赫耶罗等十余人便出了刘虞的卧房,没有多久便来到门外。一路之上,二人多有攀谈。
十七八岁的刘和,正是崇拜英雄的年纪,对于刘锦这样纵横沙场,为国征战的英雄人物那可是极为崇拜。但是因为父亲刘虞病倒,刘和也没有心情太过热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