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传奇之陈逸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传奇之陈逸传-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最后新朝很快的就被农民和地主推翻,没有一个好结果,由于王莽的各种改革和我们后来的公有制有着很多一样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都在推测王莽也属于我们所说的穿越者,就像现在的陈逸一样,虽然这个理论没有办法得到证实,不过我们也可以得出一点的经验和教训,那就是在没有适合的经济基础的的基础上妄想去凭一些先进的理念去加速人类社会的增长,那绝对是揠苗助长的行为,也许还会最后引起社会的倒退,所以改革这件事,我们当然要慎之又慎,而且还有结合各地的实际从实地出发,实事求是。

    陈骧收拾好了以后往床铺上一躺,脑袋就开始昏昏沉沉的了,把拴着铃铛的绳子拴在自己的手腕儿上一栓,然后一翻身陈骧就睡着了。他这本来已经是我们现在时间十点左右借的宿,到了折腾完了以后就是十一点的时候了,所以这已经是后半夜的时候了,就在这片大院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刻的时候,突然远处几个火把出现在了寂寥的黑夜里,随之而来的就是马蹄的声音,如果有懂行的人仔细分辨的话能听出来这是有三十几匹马的样子,有十几匹马带着火把正在朝着这片安静的庄园跑了过来。而在另一间装饰的很豪华的屋子里面就,刚才那个开门的老者把那根铜制的拐杖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旁边坐着的是二十名穿着皮甲的青壮年男子,所有人也都是盘膝而坐,一柄汉剑放在自己的膝盖上面,所有人全都是闭目养神的状态,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年轻人,穿着一身的铁甲,手里面一杆马槊,提着就走了进来,见到老者以后把马槊一放说道:“爷爷,那群土匪可就来了。”老者口鼻中长出一口浊气,缓缓睁开双眼:“孙儿啊,告诉大家列队,准备迎战吧。”这个年轻人答了一声诺以后就拿起了自己的马槊,在手里面一提左手一挥,“大家跟我来,上马迎敌!”众人低喝一声诺,大家拿起自己的汉剑就跟着青年冲了出去。老者一个人还是端坐在位子上面运气,等到大家都退出去以后自己一个人慢慢地起身,拄着拐杖往后面走,等到走在最后面的时候老者来到了一间闺房。

    老者把拐杖往前一伸,啪啪啪敲了三下门,一个老妇人打开了门,看见老者以后松了一口气:“老爷,怎么样了。”老者捋了捋胡子:“那些强盗来了,芳儿带着人列队去了,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来看看雪儿,不管怎么样,区区强盗居然想拿我亲孙女儿去当压寨夫人,官府就算不管,我张锦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不答应!”老夫人也是点了点头,让张老爷子进了屋子。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184章 抢亲的土匪 迎战的庄客() 
老者进到了这间闺房,透过两道帘子就看见了在自己的床榻上抽泣的妙龄女子,张老爷子看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老夫人撩开帘儿进去接着劝这个叫张雪薇的女孩子,张老爷子则是坐在帘子的外面说话,这算是一个规距。不能随随便便的更改。即使是自己的亲孙女儿也不能擅自的闯入闺房,就算是进去了也只能坐在外面,大户人家就给像这样隔着好几道帘子,当然礼节在古代一般都是富人家才会讲的,寻常百姓家可能就两三间房,能够空出一间单独留给闺女那都算是中农,贫农佃户哪来的空余的屋子。这也就是在这里才会讲这些规矩,不过不是这样的家庭土匪也看不上,三十多个土匪全副武装的带着兵器,因为土匪头子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前几次来提亲都被那个臭老头严词拒绝,加上那个不知好歹的女孩儿的哥哥,每回自己来了都拿着兵刃要跟自己拼命,他就知道这一趟自己绝对是最暴力的抢亲,实在不行的话那自己就给带着兄弟们血洗了这个没了第二辈人的张家庄。

    这里咱们介绍一下陈骧借宿的这个张家庄的前因后果,这个张家庄是原来西汉的时候也是一个大人物的后代的遗珠,这个人就是张安世,不了解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张安世,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西汉大臣。酷吏张汤之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麒麟阁十一功臣是中国西汉王朝时期霍光等十一位名臣的总称,后世简称麒麟阁。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因匈奴归降大汉,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二十八星宿),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长孙无忌、秦琼程咬金等)并提,后世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麒麟阁坐落在未央宫中,因汉武帝元狩年间打猎获得麒麟而命名。十一人中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为第一,其次为大司马张安世;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韩增;后将军赵充国;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魏相;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丙吉;太仆、右曹、给事中、御史大夫杜延年;阳城侯刘德;太中大夫、给事中、少府梁丘贺;任谏大夫、丞相司直、御史大夫、左冯翊、大鸿胪、太子太傅、前将军、光禄勋、领尚书事萧望之;中郎将苏武共计十一人。生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官。汉武帝时,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汉昭帝时,拜右将军兼光禄勋,以辅佐功封富平侯。汉宣帝时,累官至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为官廉洁著称。元康四年,因病逝世,汉宣帝赠予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敬侯。谥法有言,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来皇帝对于这个人的肯定。

    但是很可惜,等到了东汉末年这个时候这一支儿的人就已经没落了,这家的现在的第二辈儿,也就是张老爷子的儿子和儿媳,张锦的儿子原来被任命为安定郡太守,但是很可惜的是后来羌族暴乱,夫妻两个人就死在了那个地方,只留下张锦老爷子老夫妻二人和一个孙子一个孙女,还有着就是偌大家业在这个地方依旧存在着,现在家里有着一些家里的家丁,因为这个地方地处于土匪们的寨子势力范围的交叉口,再加上自己唯一的儿子战没的教训,张老爷子请了好多的武师教自己这个千顷地上一根独苗的孙子,又用家资养了很多的家丁,随时防范着土匪或者别人的进攻,本想着这样慢慢的等到自己的孙子逐渐成长直到能够接过家业来,谁曾想到自己的孙女儿有一次出去郊游的时候,不小心被一个山寨的当家的看上了,然后这个当家的疯了一样要把张老爷子的孙女儿娶回山寨当压寨夫人,来来回回跑了好多遍,但是张老爷子是绝对不同意,其实不光是老爷子自己不同意,整个张家尤其是当事人张雪薇是一百个不同意,不管什么时候女孩子心里面都期待着自己的丈夫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身世不清不白的山寨土匪,而且到了后来朝廷剿匪的时候,像这些所谓的犯妇,最后全都是被当作奴隶卖掉,谁愿意这样那?

    但是土匪可不管,他要是看上了就都跑不了,即使是他家里有着十多个老婆小妾,但是还是想要多加几个,这样的话张雪薇就更不愿意了,虽然说古代人大户人家大多三妻四妾,这也是因为在封建农业社会里面妇女的经济地位不独立导致的,这一点即使是陈逸到了那里也不能特别轻易的改变,不可否认的是在农业社会里面力气的大小很重要,这一点也是一夫多妻制的来源,不过也有人说了,我国一直是一夫一妻制,只不过多了一个妾的问题,但是从妻子这来说,妻子还是只有一个,皇帝也只有一个皇后,只不过还有着妃嫔的问题。总之就是张雪薇只是每天以泪洗面,就是不同意。张老爷子更是不答应,张家虽然现在不是为官的官宦之家了,不过张老爷子还是坚定自己的家族肯定会复兴的信念,因此更不愿意把自己一直视作掌上明珠的孙女送出去当压寨夫人了。所以张锦老爷子还是不同意,所以最后山寨土匪头子临走前放下一句狠话,来月带人来抢婚,让张锦老爷子准备好了嫁妆,张老爷子肯定是让自己这些庄客准备好了家伙事儿等着这群土匪了。今天这二十名家丁就是干这个的,张老爷子自己老了,虽然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员将才的人物,不过现在年龄确实是大了,虽然现在走在冷风中还不至于马上就倒,但是确实是一把老骨头动不了了,张锦老爷子只能在这儿权当安抚夫人和孙女儿的心,剩下的张老爷子只能期望着那些武师不白请,张家的家传武功不白教。

    而在大门外面,张家孙辈儿张桂手里提着一把马槊,骑着一匹黑马一马当先,后面二十名家丁也都骑着马手拿着汉剑一字儿排开。所有人都紧紧地握着手里的武器,静静的等着远处火把和马蹄的声音越来越近。而我们可爱的大管家陈骧现在还在自己甜甜的梦乡里。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回再说。

第185章 紧急 一袭黑衣() 
张家庄的门口家丁雁字排开为少爷压阵,张桂手提马槊在哪儿等着远处越来越近的马蹄声,张桂也是紧张不已,这其实是他第一次和别人对战,以前都是对着木头桩子打的,能一马槊挑烂了合抱粗的大树但是没在人身上试过,张桂手里也捏着一把汗,但是他也知道现在整个张家庄就指着他和他身后这二十名庄客,别的人就算是还在也是手无缚鸡之力,这种人想要抵挡这些残暴的土匪就是痴人说梦,一旦这里挡不住这些土匪,那么这些豺狼虎豹进到庄子里就是驱犬羊入虎口,到时候这个庄子就保不住了,自己的亲妹妹就要被土匪抓去当什么压寨夫人了,不过一想到这儿张桂就火冒三丈,好死不死的盗匪居然惹到了自己一家身上,张桂也是把心一横,这次绝对不能放过他们,否则绝对后患无穷啊。

    正在这儿想着这土匪们可就到了眼前了。张桂把马槊往胸前一横,打量着对面这三十多个土匪,这三十个土匪全都骑着马,手里面拿着的东西但是都五花八门,有的人就是用平常的汉剑环首刀,不过这些人也就是不到十个,其余的还有就拿着一根木头棍子的,拿着平时叉草的叉子的跟闰土一样的,总之手里的东西就是五花八门,当先一个人穿着一身的兽皮,手里面提着一把九环大砍刀,嘴里叼着一根枯草,三十多个人举着火把跟后面墙上的火把一起照亮了双方的气势,两边虽然都没有说话但是一看对方的严阵以待就知道难免一场恶战,两边都在互相打量着,张桂拿着自己的马槊在哪儿骑着马在正中间滴滴答答的走着,土匪头子笑着先喊了一句:“小舅子啊,怎么带着这么多人来迎接我啊,这可实在是太热情了,对了,给我的嫁妆备好了没有?”张桂闻言冷笑了两声:“呵呵,还嫁妆,去找阎王爷要你的嫁妆吧!”张桂说完以后往地上还吐了口唾沫,然后把自己的马槊举起来了。土匪头子很冷静,自己被骂了不是一年两年了,也不在乎一个小毛孩子这一两句了。但是有一个提着一杆青铜枪的土匪催着马走到了前面来,喊了一声:“大胆的毛孩子,让你也看看我们兄弟们的本事。”说完以后不等他们土匪头子说话,自己一个人催着马就冲了过来。

    两个人两匹马,相距距离其实并不远,他这一催马其实没有一分钟的时间两个人就撞在了一处,但是张桂却是一直都没有做什么动作,但是张桂手里的马槊却一直在手里面紧紧的攥着,知道两个人脸对脸二马将要一错蹬的时候,张桂大吼一声欸,马槊一挑直接冲着这个土匪的胸口就扎了下去,那个土匪过于轻视张桂,压根就没有做任何准备,结果直接马槊的尖儿扎在了胸口,本来只是轻轻一扎还没有完全使劲儿,结果这边土匪的马一冲,借着马的冲力和身体的惯性,这马槊的尖儿直接就扎了进去,那人刚要叫一声,张桂左手一握马槊,右手一压左手一抬,口中牙关紧咬,借着冲力张桂直接就把这个人挑了起来,然后大喝一声直接就把这个人从马槊的尖儿上甩了出去,突然一个人飞了出去,砸中了另外的两个土匪。一切都在瞬息之间,从这个土匪冲过来到最后死在张桂的手里,加起来也就三四分钟的时间,很多时候大家两马相交短短几个回合就能分出胜负,单挑打不赢的话才会用到一些别的手段。

    咱们大家看古代演义小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武将单挑”。两军交战之际,士兵排好阵型。双方的将领,乘着马,持长枪或大刀,着银盔或金甲,纵马出列,奔至最危险的第一线,高声喝道:“尔等鼠辈!谁敢出阵与吾交锋?”这时,对方的阵营里,既不用乱箭射他,也不用群起殴他,竟然也是一样,闪出一员骁将,奔至最危险的第一线,高声喝道:“汝是何人?速速报上名来,吾枪下不死无名之辈!”接着,就是两个人的单挑。单挑的结果:不一合,或三五合,或数十合,厉害的双方武将的话会出现斗个几百个回合分不出胜负来,双方差距比较大的就会出现一方将领被挑下马来。而士兵们也不做任何反扑,就立即拱手认输,于是,战争结束。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只要主将战胜,则全军皆胜;只要主将一输,则全军皆输。整个战争的胜负,竟完全取决于两个主将的武艺高低。而那些庞大的几千几万的士兵们仅仅只起摆设作用,并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细细想来,总有些不可思议。既然是这样,那还要那么些士兵做什么?难道士兵们只是站在一边看热闹么?难道士兵们不会一拥而上,把单枪匹马的敌将捉住么?于是,就有人说了,在真实的战场上,武将单挑是完全不存在的,因为这根本不符合战争的基本规律。之所以在演义小说中会有武将单挑的情况出现,那完全是小说家的一厢情愿,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写的精彩好看,吸引读者罢了。其实,也不尽然,在历史上的战斗中,武将单挑的事情还是有的,只不过没有小说中那样戏剧化,出现的次数也要少得多而已。武将单挑的目的就是通过击败敌方的将领鼓舞一下士气,等到战争的时候士气很重要,而且拒绝单挑的一方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