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传奇之陈逸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传奇之陈逸传-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最关键的是,前段时间刚刚除去了窦武和陈蕃这两个他最信任的大臣,而且这些太监告诉我的他们两个是想要谋反,不过,在这里他谁也信不过,人已经死了,随便这群家伙怎么说了,他现在只想一个人泡在后宫里,只有那些最基本的肉欲才能满足他那空虚的内心。汉灵帝最后实在是受不了了,一摆手:“事情你们去商量了,朕累了,朕回宫了,起驾回宫。”说完也不等什么人回话,直接就起身回了后宫,太监宫女们只好在后面跟着,激烈讨论的大臣们也瞬间哑了火,只好蔫了吧唧的离开了。一个偌大帝国的帝国的朝廷,现在只是沦落到了没有一个真正的领导人出来,只能每天走一个过场,办着根本看不到的差事。

    汉灵帝刘宏坐着玉辇车,一点点地摇晃着,刘宏一步三晃的去了后宫,在路上车子里面闭着眼睛,百无聊赖的坐着车子,然后想着自己一会儿该干些什么,最近自己原来的那些娱乐活动早就已经玩腻了,是时候想一些新的活动玩法,那么,现在应该玩什么那?刘宏这么想着,嘴角勾起一抹猥琐的弧度,刘宏还有些变态地舔了一下嘴唇。

第63章 现在的朝廷() 
而在宫殿的另一边,一群宦官聚在一起商量事情。后来著名的十常侍现在的确是到期了,但是现在打头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汉灵帝身边最红的红人曹节,张让,而另外一个就是现在以宦官身份执掌禁卫军兵权的王甫,十是一个约数,当然不可能就指这十个人,当时手握大权的常侍都能够算在这个里面,据计算的话应该是有十二个人被封为了中常侍,但是最有权柄的还要数王甫和曹节,因为两个人一个是资历最老,地位高崇,另外一个是真正的手握实权的的人,这个是很好理解的。

    一群人在里面进行讨论,谁能想到这个庞大帝国的政治命令居然是从一群异样的人手里发出来的,不过这也是打中国存在宦官这一特殊人群之后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因为除了初始的几个开国皇帝和中兴之主以外,大多数皇帝登上皇帝宝座以后都是久居深宫,这样子的话他们一般是不会信任大臣的,这样的话他们只有两个方向的人可以信任,一个是每天陪在身边服侍日常起居的宦官太监,另一个是后宫嫔妃和自己母后这一边的亲戚,也就是一直说的外戚。

    我们前面也说起来了,朝廷中央的政治生态分成四股势力:一、皇帝的皇权;二、后宫的嫔妃及皇后背后站着的娘家人,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外戚势力;三、就是现在所描述的宦官,他们算是另一股势力,这支势力的最早可以考究的人就是赵高,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弄权宦官;四、朝臣,这股势力的构成非常奇妙,因为他们有些时候会只是一种单独的的势力发展,有些时候又会和别的势力组队,就像是最近刚刚发生的这场政变,就是外戚势力和朝臣清流势力的一场合作,共同对抗宦官势力,但是因为行事不周所以失败了。

    也正因为如此,现在宦官的势力膨胀到了一个极点,外戚势力被大规模的清除,朝臣也大量以结党营私和意图谋反这样非常经典的理由,大量投放监牢和斩首流放驱逐,所以趁着这个绝佳的空档期,宦官开始扩大自己的势力,尤其是现在的汉灵帝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的锐气,朝廷里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已经全部都给臣下去处理了,不过他的要求也是很简单,去全国各地给他搜罗珍宝美女,而且还必须要大兴土木,他打算在建造宫室,洛阳城内的可能性不大了,但是洛阳城外可是还有大量的地方可以容他浪费,这个时候又没有浪费国家土地这一说,再说了,严格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没人起义,这天下名义上还是他的,所以可以任由这个家伙去挥霍,所以现在就是谁最能让他顺心,谁最能给他金钱和美女,谁最能重用。

    当然了,这个时候灵帝还没有那么的昏庸,最起码还是知道派像段颎这样的人去平一下叛乱,算是他还有一些自己身为皇帝的自觉,但是现在的他严格来说尚未成年,所以很多事情本来就是由那些所说的托孤大臣主持,现在那些重要的朝廷大臣要么是死了要么是被流放了,因此现在所有的宦官掌权的后患已经全部解除了,现在不管是地位多么尊崇的大臣也要在这些宦官面前低声下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很多人家里还有家人孩子,还需要为官的俸禄支持生活,所以我们也不能批评这样的人是错的,当然了,我们大家推崇和崇拜的是陈蕃他们这样的敢于说真话的人,因为人类要想要进化和生存的话,只有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才有可能,要不然的话,人类只有被别的进化物种取代的结果。

    现在这些宦官们讨论的不是别的,正是分赃问题,不管什么,只要是利益团体,击败别人以后,团体内部的分赃问题是绝对不可避免地,因此他们现在正在讨论特别严重的分赃问题,不过和那些盗贼团伙不同的是,他们现在要瓜分的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权利,也就是比较肤浅的官职和爵位,而这些官职和爵位后面代表着的,就是人一直追求的权力和地位。

    (东汉,沿用二十等爵。与西汉后期一致,国与郡等,唯改太守为相、都尉为中尉,另置傅领王府事。东汉的爵位制度大体沿袭西汉,但等级增多,设有王、公、侯三等。王、公只封皇子(末年的曹操是个例外),光武时不少皇子都没有直接封王,而是先封公,再晋封王爵。侯又分列侯和关内侯,其分别是列侯有封地、食邑,而且其封地、食邑可以传于子孙后代,而关内侯则无这些特权。如果再细分的话,列侯可以因食邑的大小而分成县侯、乡侯、亭侯,授以位次不同的功臣、勋臣。如汉初的云台二十八将,都封为县侯。二十等爵的制度设置自秦国商鞅变法,以赏军功,共分二十级: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不过后来因为犯汉武帝的名讳,所以改了个名字叫通侯,在苏武牧羊哪里苏武也提到了自己家“爵通侯”;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而已,像是三国写黄盖的时候就提到了赐子柄爵关内侯;大庶长以下十八等,皆有岁俸。临战,斩敌首一级(颗),即赐爵一级。秦朝、汉朝沿用此制。只不过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军功了,范围自然更加宽泛了,武帝的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人的地位骤升,武将们也以能够成为儒将而努力着,这就是所说的国家政策决定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社会风气,因此咱们的社会风气一定能够更好的,毕竟咱们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要一直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一定能够成功的。

    而现在,几个宦官互相盯着看,眼神里面都是透漏出了很多的敌意,不过是一群老狐狸吗,自然不可能那么明显。

第64章 被传阅的圣旨 关于假币() 
今天趁着汉灵帝一心一意去玩儿女人的时候,十二个中常侍终于今天有机会聚在一起好好瓜分干掉陈蕃和窦武之后的胜利果实了,大家肯定都想要最大的利益,但是在座的都知道,这里真正有分配话语权的就是曹节和王甫,但是曹节年岁已经大了,野心不像那些人一样大了,但是越是这种老狐狸,越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东西,直到自己死的时候才有可能会松嘴,曹节是真的老了,他坐在最前面,一直在闭目养神,时不时的还会有两声剧烈的咳嗽,不过在这儿的大家也没人首先发言,毕竟曹节不说话这儿还没有人敢率先发言,在这儿的这些太监们都已经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了,即使现在这个环境没有任何人说话,大家也都能沉得住气,房间里现在只有大家的呼吸声和曹节剧烈的咳嗽声。

    也不知道地过了多长时间,曹节终于是开口说话了:“诸位,陛下为了表彰我等的忠义,特地为我等加官进爵,现在这份圣旨就在我的手里,大家想要为陛下分忧的话,现在可以过来,拿过去看一看,也好更好的为陛下分忧。”(大家看看这个理由想的多么冠冕堂皇,说的非常的光明正大,但是只要是个有些政治头脑的人就知道这些家伙在想一些什么邪门歪道)。

    这些人里面只有王甫最积极,王甫从坐垫上面起身,从曹节手中接过圣旨以后,还对着在场的所有人说道:‘为人臣子,替陛下分忧乃是我等之本分,也是我等之荣幸,在座诸位应该尽心竭力才是。他们这么做还是为了防止隔墙有耳,前面我们提到了中央的四股势力,而其他三股势力无论怎样,都需要皇权的支持,最起码是需要皇权的名义,现在的皇帝还没有被彻底架空,所以想要干掉他们还是有可能的,这样子做做的样子主要是为了防止隔墙有耳啊。

    王甫拿到了圣旨之后就返回了自己的座位,坐下之后开始看起了汉灵帝关于册封他们这些人的圣旨。上面的主要内容就是:曹节升长乐卫尉,封育阳侯,增邑三千户;王甫升中常侍,仍为黄门令;朱王禹封都乡侯,千五百户;共普、张亮等五人各三百户;其余十一人都为关内侯,岁食租二千斛。这在那些拼命的读书人和战场上拼死拼活的军人看来就是一辈子的毕生追求,但是在这些人看来,哈哈,也就是一般般罢了,尤其是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他们计算俸禄还是用粮食的计量单位,而不是后来的钱来计算俸禄,其实结合后来的问题很好理解,再过几年就是一场十分瞩目的旱灾,那个时候黄河以北的粮食主产区将会面临大规模的减产和绝收。

    而钱币这种东西主要取决于矿产和冶炼技术,他们的产量并不会因为气候的变化而产生大规模的减产,因此,当粮食是有限的时候,官员又需要俸禄,那么自然而然的,中央政府会采取更节省的方式来发放基本费用,这就是所谓的饥荒年月千金难买一张饼,东汉末年的乱世,前期的时候还能靠金钱狂捞一把,大量的征兵和购买武器,但是后期的话,钱就开始不是不值钱了,是不那么值钱了,那个时候用粮食来大规模交易和交换开始盛行,就像袁术和吕布结亲的时候,袁术送来的是粮食小米,而不是那些笨重无用的铜钱。

    不过铜钱还是很有用的,这个时候铁制兵器还没有像后来那么的普及,很多时候铜质兵器还是存在的,而用严格规范手续制造的铜币就成了很好的材料来源,而方法也挺简单的,我们拿这个时代的五铢钱来举例子。

    五铢钱是典型的圆形方孔钱,而且都是有着金属的保护壁(圆形边框和最里面的方形边框)我们假设这两个保护壁都为三毫米厚度,而钱币本身为一毫米的厚度,那么这多出来的两毫米我们就可以用一些手段把他取下来,这些就成为了不需要冶炼的铜原料。

    铁矿和铁质物品是有严格管控的,所以要是私下里想要干点什么的话,用铁质军械明显不现实,再说了,中国人的伪造技术是出神入化的,有了一个样本以后就可以进行伪造了,虽然铜是买不到的,但是铜钱是可以有的,依样画葫芦,画出来都是可以用的,那些从正规钱币上面取下来的铜料可以用来铸造假币,如果按照五枚完整钱币可以铸造一个假币的换算来看,掌握这种技术的人肯定能够赚大钱。

    而又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封建时代全都是金属钱币,基本上都是铜币,金属货币再轻巧也是很重的,而这些被夺取铜原料的这些货币当然要比那些正规的货币要来的轻巧,不管是平时买东西还是大宗交易,人们都会第一时间反应是更喜欢用这些假币或者是被取走了铜料的劣币,因为一个字儿——轻,两个字就是方便,钱币一般来说都是不能影响正常的商业交易规则的,虽然这样做确实不对,更是从另一个方面助长了这些不法分子的罪行和野心,但是现在人还没有想出来这种解决的办法,现在的印刷技术还不成熟,纸这种东西现在还能算得上是奢侈品,大规模推广不太可能,所以只能是这样听之任之,最多是使用一些行政手段进行追查和打击,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无法完全治好这种政治顽疾,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市场秩序混乱,国家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最后成为乱世的又一个诱因,并导致局势的恶化。

    因此现在,还是金钱更有诱惑力,粮食与金钱的兑换比例还是钱更占优势,这有些象是现在的货币汇率和金钱与黄金白银这些贵金属的换算一样,这个时候白银和黄金也会存在,但是那都不能叫不是主流,那是相当的非主流,这个时候的刚需就三样东西:粮食、金钱和布帛丝绸,就是最简单的衣食住行(因为这个时候只有三种鞋子,草鞋,布鞋和皮鞋,布鞋一般不会有,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棉花这种东西,皮鞋只是在脚底的位置加上一些皮子,或者是军队将军们穿的高级皮靴,不要跟现在那些配西服的皮鞋搞混了欧)。

    所以现在这些后世被叫“没卵蛋”的这一群人,看过传阅的圣旨以后都有满意的微笑,对于这个安排看来都是比较满意的,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的觉着曹节,果然会做“人”。

第65章 关于古代中央制度的一些看法 上() 
曹节虽然眯着眼睛,但是他的眼神一直在跟着圣旨移动,打在每个人的面孔上,这个所谓的圣旨现在已经全部掌握在了这群中常侍的手里,他的意图取决于皇帝,而实际操作已经全都归这群太监了,他们自然会趁着满朝群臣都沉浸于陈蕃窦武被杀的恐惧的时候,大肆的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至于以后会不会有人站出来,那就是另一个事情了,不在这群人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们从开始贪婪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再顾及身后的名声了,他们现在只是一群不断前行的恶犬,只为了这顿的吃饭,不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