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传奇之陈逸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传奇之陈逸传-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把这件垫着的东西拿出来一抖:“这居然是一件斗篷,欸不对,这个有袖子,应该叫做披风才对。大红色的披风啊,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材质的东西。”

    刚才的弓也好,那块儿破布也好,这件披风也好,都是些完全超出我理解水平的东西,这些材质我从来没见过,要知道我好歹是参观过国家金属冶炼厂的人,那些特殊合金就算是不知道原料配方,那也是知道每一种的感觉,但是那柄弓的材质我从来就没有遇到过,给我的这种不现实的感觉就像是漫威电影里的振金和安德曼合金一样,真是邪了门了。但是老实说,我并不讨厌,只要这个东西能够增强我的力量,来历不明一点也是无伤大雅的。“陈逸看到了盖子的里面有些特殊的符号,前面的根本就认不出来,但是最后面的是甲骨文和金文,这个在大学学大类的相关课程的时候,陈逸单独研究过这两种文字,不过小篆和汉隶没有倒是挺让人在意的,嗯,回头自己再刻进去就好了。”

    剩下的东西就没有了,陈逸把东西全部装回盒子里面,包括那把不舍得放手的弓,等到这些全部结束以后,陈逸把盒子往背后一背,之后对着典韦说:“东西都拿到手了,我们也该走了。”

第39章 中吕宫 百步穿杨() 
魏延听见典韦他们两个喊得声音,于是准备开始往上拉人了,先把身子轻的陈逸拉上来,之后两个人再一起把典韦拉上来。典韦帮着陈逸把盒子和绳子都绑好,陈逸准备好以后拽了三下绳子,魏延收到信号以后就开始把陈逸拉上来,陈逸本身并不沉,所以魏延拉他上来并不困难。

    等到陈逸被拉上来以后,陈逸就松开了自己腰上缠着的绳子,把盒子放在了一边,之后就陪着魏延一起把典韦拉了上来,等到典韦也被拉上来了以后,这个大坑的探索任务就宣告结束了,剩下的这一部分时间就是练习射箭的时间了。魏延先回去一趟,把这只地上的老虎抬回去处理一下,之后在赶过来和陈逸典韦他们两个人汇合。

    陈逸拿到了新的弓,当然要尝试一下,陈逸把弓从盒子里拿了出来,试验性的拽了几下,发现自己能够拉得动这张弓。典韦从背包里面拿出了一个小瓶子和一个毛笔,典韦可不会写字儿,他拿着毛笔和墨水儿是为了别的事情,典韦找了一棵周正的大树,之后就开始在树上面画一圈圈的空心圆,靶子这种东西这个时候在中国早就普及了,最后典韦在圆点的位置用自己的刀剜了一个点,算是这个靶子的靶心。

    陈逸从自己骑乘的那匹马上取下了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的箭壶,掂量了一下这些箭,发现这些箭都是很普通的羽箭,制作方式也极为粗糙,实战当中要想要发挥威力这种羽箭根本不可能,只要是合格的带甲之士,像这种羽箭只会挂在盔甲的缝隙当中,压根伤不到人,除非是射中面部和脖子这些没什么遮挡而且异常脆弱的部分,不然根本伤不到人。

    但是这种东西作为练习用的箭还是非常合适的,毕竟太贵的箭经不起折腾,像这种时候还是需要节省开销的,太贵的箭是真心用不起啊,自己现在是一个落魄了的公子,虽然身上有点钱,但是目前还没有收入的来源,这样即使剩下的钱再多,也只能是等着坐吃山空,这样子根本不能是长久之计,陈逸想了想,自己需要找一个赚钱的办法,但是这个时候什么赚钱那?陈逸暂时想不到,他只能等到回去以后在和陈骧戏志才两个人商量一下,让这两个人帮他拿拿主意,魏延和典韦在这个领域是指望不上了。

    陈逸握着这张名字是“羿皇射日弓”的中二名字的这张弓,搭上了一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羽箭,瞄准那个画着的靶子,一箭射了过去,典韦早就躲得远远的啦,天知道初学者会把箭射到哪儿去,说不定是朝天抛射的也不一定,因此,新手上路,小心小命。

    陈逸张弓搭箭,嗖的一声射了过去,箭擦着大树最上面的树枝飞了过去,之后就朝后方茂密的树林里飞过去了,根本就没留下什么踪迹,就像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样。陈逸还保持着那个张弓搭箭的动作,但是整个人早就已经呆若木鸡了,像一个单纯的雕塑一样。

    自己拿到羿皇射日弓的时候还满心欢喜,以为自己可能在射箭上有着别人难以匹敌的天赋,谁知道居然差劲的这么离谱,连一丁点的边都没擦上,真的是醉了。陈逸打算把手里面的弓扔了,之后直接放弃弓箭这个项目,但是却又舍不得手里面这把造型简朴但是却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华丽感的神弓,最后只能再抽出了一支箭,一种死不服输的劲头充斥了陈逸大脑,自己要是因为射歪了一支箭就放弃了射箭的训练,那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

    一个一点坚持下去下去的劲头都没有的懦夫,只配一辈子平庸,平凡自有自己的伟大,但是平庸是一丁点的可取之处都没有。“要是因为第一次尝试失败就垂头丧气,还提什么打天下,再来。”陈逸抽了一支箭,张弓搭箭的射了过去,这次虽然也是连树的边缘都没擦上,但是陈逸掌握了一点诀窍,“在学校里学到的抛物线可不是白学的,弓箭飞出去的原理和抛物线差不多,那么就要计算一下角度。”

    陈逸开始准备第三支箭,这次计算了一下角度,射了出去以后,箭直接扎到了大树的树干上,不过因为力道不足,只是在上面呆了一小会儿就直接掉了下来。“这次再移一下角度,加大一点力度,好再试一次。”就这样不停的,机械一般的抽箭、射箭、抽箭、射箭,等到陈逸射出的箭终于能够稳定的扎在大树树干上以后,陈逸在往后面一摸,结果什么也没摸到,回头一看,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整个箭壶里面满满当当的箭矢已经全部被自己用光了,陈逸跺了跺脚,然后走过去开始捡自己射偏掉到地上的箭矢。

    花了那么长的时间,结果只捡回来十几只,剩下的不知道去了哪里,陈逸也是无奈,只好开始将就着用这些捡回来的箭矢,好像是一眨眼的功夫,箭壶里面的箭又被用了个精光,陈逸实在是不耐烦了,这个时候陈逸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典韦已经站到了自己的身边,两手,一只手捧着一个箭壶:“主公,你先用这个吧。”陈逸大喜:“多谢。”之后也没在瞎客气,把自己身上的箭壶一扔,拿过另外一个一背,又开始练习了起来。

    典韦在一边看的目瞪口呆,心想:我的天啊,这都是什么练习速度,想当年我要练到主公现在这个水平,最起码需要花一年的时间,可是主公这才刚过半个时辰的样子,而且这每射出去一支箭,技术和水平都会再提升一点儿,提升的速度真的是飞快。

    但是陈逸想的则是:我以前刻苦学过的物理和数学可不是白学的,这进步肯定要比你们强啊,再说了,经过了那么一番折磨,进步速度要是不快这可是说不过去的,再继续,欸,咋又没了。陈逸也是完全沉浸在了这种状态之中,失态的大喊:”给我续上!“典韦可不敢怠慢,直接把箭壶给陈逸换了,然后在旁边垂手侍立,没有说过一句话。

    魏延这个时候骑马赶了过来,刚想喊一声主公我回来了,就被典韦的一个眼神给蹬了回去,魏延把话吞下去以后,就下了马,陈逸完全没有注意到魏延的到来,只是眼睛盯住射箭的靶子,一下一下的把手中的箭朝着靶子的中心点射了过去,伸手往后一摸,又没了,典韦直接跳到魏延的马的面前,把魏延带着的箭壶卸了下来,又重新给陈逸续上,陈逸的汗早就流到了脖子上,但是他还是没有停下来,眼睛里现在只有靶子这一个目标。

    典韦给魏延解释了一下现在陈逸的状态,魏延只是说了一句:”早知道多带回点来了,我只带了两个,为了后面的打猎。“两个人开始闲聊,但是眼睛就没离开过陈逸,不知不觉间,陈逸整个人已经被汗水打湿了,箭壶里面只剩下最后两支箭,陈逸大口大口的喘气着,手指头因为长时间的拉弓射箭已经被划破了,在向外面流着血,但是陈逸早就麻木了,忘记了那是射第几支箭的时候流的血了,树上的靶子已经插满了箭,现在就差最后一个中心点没有箭了。

    空气开始凝固,呼吸变得更沉重了,再熟练了不知道多少次之后,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多出了一丝奇怪的意味儿。陈逸瞄准中心点:”抽箭,拉弓,搭箭,瞄准,放!!!“

第40章 正宫 大汉边塞() 
就在陈逸专心致志练习骑马射箭的时候,在远方苦寒的边疆,一场战役正在激烈的打响着,大汉的边军正在经受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东汉对于西域的掌控下降到了极点,以至于和西域基本没有沟通,刘秀对于中兴的国力自知不足,因此就放弃了对于西域的掌控,放弃了派遣西域都护的手段,从那时候开始汉朝放弃了西域,从那时候开始东汉的边军只剩下了四个部分:冀幽边军、并州边军、西羌边军、凉州边军。西凉的边军和西羌边军里面有不少有少数民族的血统的士兵,但是最传统的就是冀幽边军和并州边军。

    匈奴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秦朝时始皇帝派大将蒙恬出击匈奴,但是随后始皇驾崩,二世伙同赵高夺权,害死了大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虽然还有一个领军的王离,但是比起出色彪悍的蒙恬,王离就差多了,也因此匈奴开始嚣张起来,再加上匈奴内部从松散走向联合,拥有了一个完美的领导核心以后,匈奴的国力与日俱增,而相对应的秦朝国内则是因为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国力被不断的削弱,内部陷入一片混乱,边军被不断的抽调回国内平息叛乱,长城这道防线因为缺少人员守备不断被突破,匈奴开始不断地对内地进行渗透和破坏,烧杀抢掠那时候真的是无恶不作啊。

    也因为这个原因,匈奴的国力不断上升,匈奴本身不事生产,对于一些关键性的物资只能通过抢夺来实现,比方说:铁、粮食、甚至还有女人,这些都在抢夺的范围之内,边疆地区深受其害,在当时和羌族边疆交界的地方也是这样的,情况十分混乱,毕竟是封建时代,那个时候连优待俘虏这么一个在现代最基本的概念都不存在,也不用和他们讲那些其他的东西了。

    楚汉相争的时候各路诸侯都开始利用别的势力,匈奴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大家的纵容和暗地里的交易,匈奴对于内地的掠夺有过之而无不及,原本也算是人口众多的冀州等地,渐渐地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到了刘邦最后统一了天下,扫清国内叛乱之后又准备开始对匈奴动手了,于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幕——白登之围。

    堂堂大汉天子,当朝高祖,居然被人活活的困死在了哪里,最后还是想出了旁敲侧击这么一个很损的办法,才得以脱身,但是之后直到汉武帝刘彻时期,大汉王朝只能选择用和亲的手段来委曲求全,一直这样忍让的大汉王朝终于发威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一批又一批的大汉士卒怀着这样崇高的信念开赴了和匈奴的战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守护自己身后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大汉男儿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捍卫着属于祖国的荣耀。

    公元前127年,卫青,李息出云中郡,西经高阙,直到符离(今甘肃北部),取得河南之战的胜果,夺取了河南地区(阳山+阴山山脊以南的河套地区),汉朝设置朔方郡。次年,又派遣校尉苏建率领100,000人兴筑阴山甫麓的长城。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歼灭浑邪王的部队,越过焉支山1,000余里,取得了河西之战的胜利,获得陇西,设置凉州刺史部之四郡。匈奴人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单于恨浑邪王损兵折将,浑邪王和休屠王害怕,便投降汉朝。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率军北进2,000余里,越离侯山,渡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0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北部的杭爱山脉),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一直推进到翰海(今杭爱山脉以北的大沙漠地带),方才回兵。史称「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虏)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此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朝暂时解决了匈奴入寇的问题,至到前112年,羌人与匈奴联手反叛,史载「西羌众十万人反,与匈奴通使,攻故安,围包罕。匈奴入五原,杀太守」,汉世宗于次年的前111年聚积18万骑兵北巡,拟以此显示国力震慑匈奴。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一生战无不胜,凡六击匈奴,斩俘敌120,000余人,收降40,000余人。卫青和霍去病两个人就是大汉当之无愧的脊梁(李广同志天生倒霉运,要不然他不会逊色于卫青和霍去病。)步卒驰骋大漠,在整个世界的冷兵器战争史上绝对是只此一家,这样光辉的战绩充分体验了我朝的男儿本色。

    但是虽然列举了那么多的光辉战绩,那些也只能是过去了,如今的大汉边军,虽然士兵的男儿本色依旧在,但是朝廷不再是那个威风八面的大汉朝廷了,皇帝也不是那个英明神武的汉世宗汉武帝刘彻了,现在的边军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差,从一开始的衣食无忧到现在的逐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差别真的是天差地别,不过如今好歹每天还有从内地发过来的补给,只是有些受不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人纷纷逃离了这座满载着血与荣耀的军营,剩下的人依旧守在这儿大汉边疆最后的防线上,望着不远处骑马背着弓箭虎视眈眈的匈奴人,每个人都不敢放松警惕。

    宋亮已经在这个边关待了20年了,已经是一个都尉了,但是在这儿他也不能擅自做主,不过凭借这二十年来腥风血雨、刀尖上舔血的经验看来,马上就要重新有一场战斗经历了,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