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谁呀?”残阳瞄了一眼,发现自己并不认识这个老头,也不清楚这个老头因何拦他。
“大人,在下燕国来的使者,曾在秦王的宣室殿内见过大人。”
残阳敷衍的点了点头,对于这种他国来使,残阳一向不太愿意搭理,更何况他的眼中现在就只有那一盆香气四溢的水煮牛肉。
“你因何拦我?”
“大人,这东西真的万万吃不得啊!”
“为何?”残阳郁闷了,明明上好了一份水煮牛肉,这小老头子干嘛非拦着不让他吃,要知道姜江浩可是很难得才做一次这道菜,就连公里王上都还没有吃过呢!这小老头居然敢拦他?要是没有个正经理由,残阳就准备一巴掌将这个多时的老头给扇出厅外。
“大人,这东西颜色甚为怪异,居然呈赤红色,他一定是加了染布的染料才使得膳食变红,燃料可是吃不得的呀!”
感受到瘦小老头情真意切,残阳却冷汗直流,看着一脸无辜的姜江浩道:“姜老板,你没和他讲过辣椒吗?”
姜江浩也很无奈,他不是不想讲,他是还没想好怎么讲就被这原始人惊呆了,接着就是他残阳大摇大摆的猛冲进来讨吃的,他哪儿有吐口的机会?
残阳此刻颇为无语,不再理会瘦小老头和他的随从,也没在理会姜江浩,而是直接拿起了水煮牛肉旁边摆放的筷子,直接动手吃了起来,边吃还边吆喝。
“十三,过来一起吃,阿七,去厨房帮我们打两碗米饭,不对!是四碗!吃水煮牛肉可一定要配米饭呀!不然那多没意思!快点快点!”
看着残阳一副饿死鬼托生的样子,阿七急忙点头应声,转身便匆匆的跑了出去。
“大人”
瘦小老头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残阳直接挥手打断。
“来使简直太没见识了,姜老板这水煮牛肉乃是世间至佳的美味,就连宫里大王都心心念念却无缘一尝,你居然会说他是染料,哈哈哈,太好笑了!”
瘦小老头的脸顿时涨成了猪肝色,看看已经被残阳捞的不成样子的水煮牛肉,又看了看无辜站立在一旁的姜江浩,无力的问道:“姜老板,这怎么算?!”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东坡肉()
姜江浩看着吃的热火朝天的残阳和十三,又默默地转过头去跟一旁的瘦小老头大眼瞪小眼的对视着,意思很明确,我做给你吃了你不吃,反正我钱是收了,菜我也做了,是你自己不吃的我也没办法。
瘦小老头气得牙根子痒痒,直接又从口袋里摸出一百金拍在了桌上。
“再来一道!”
姜江浩直接回他一个白眼:“你当我这里是酒楼啊,说点菜就点菜!”
瘦小老头气得吹胡子瞪眼,不断地朝着紫茄子打眼色,紫茄子意会,而后为难的看了看姜江浩,被姜江浩一个眼刀甩的闭上了嘴。
不远处苏末秋扭着杨柳细腰款款而来:“想要我家夫主再为你做道菜不难,一口价,二百金。”
“二百金?!你打劫呀!方才那道菜又不是我吃的!”
苏末秋摊了摊手表示爱莫能助:“反正我把规矩告诉你了,爱吃不吃随便你,要是不吃的话,阿七!送客!”
阿七在一旁应声,接着就摆出了送客的姿势。
姜江浩在苏末秋出来的时候,眼珠子已经粘到了苏末秋的身上,这女人不是去海天盛筵了吗?什么时候跑来怡园了?
不过对于苏末秋的做法及要求,姜江浩在内心里其实是给出了百分之两百的赞成,这规矩不错!
瘦小老头看姜江浩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加上阿七又在一旁不停的比划着送客,这感觉就跟将他往外轰没什么两样,于是瘦小老头面色酱红的拍出两百金来。
“给我来道没吃过的菜!”
“好嘞,您请好了!”
苏末秋把金子收进荷包,接着推着姜江浩后背把他往后院退去,刚出了前厅,就在姜江浩猝不及防的时候,苏末秋撅起嘴巴一下亲到了姜江浩的脸颊,姜江浩顿时大惊,两眼怒瞪着苏末秋,谁知苏末秋根本就不在意,摆着腰肢又回到了前厅。
姜江浩被着一个强吻亲的是云山雾绕,脑袋里晕晕的,连他是怎么回的我是都不清楚,接着就倒在卧室的地板上喘着粗气,这古代的女人真是开放啊!
思来想去,姜江浩都在考虑做什么吃的给那个瘦小老头,既然人家给了两百金,总要做个实惠的给人家,不然他这两百金赚的岂不比较亏心了?!
咦!有了!做个东坡肉给他!
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东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东坡肉用猪肉炖制而成,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肥而不腻,带有酒香,十分美味。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后来,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受排挤,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
东坡肉据考是人们为纪念苏东坡所做,并不是苏东坡本人所创制。
东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赠肉,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秋,黄河决口,七十余日大水未退。徐州知州苏轼亲率全城吏民抗洪,终于战胜洪水,并于次年修筑“苏堤”。百姓感谢苏东坡为民造福,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送至州府感谢苏公。苏公推辞不掉,将这些肉加工成熟后再回赠百姓。
苏东坡的烹肉之法在其炖肉歌中可见奥妙:“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回赠肉”的特点是鲜香醇厚,油而不腻。苏东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赠肉外还有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后人将这四道菜称之为“东坡四珍”。如今在徐州街头的各家饭庄,您仍然可领略到东坡肉带给您的回味无穷的满口醇香。
“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
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苏东坡”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
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礻右)四年七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礻右)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
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回赠肉是苏轼在徐州期间创制的红烧肉。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8月21日,黄河在潭州曹村决口,洪水围困徐州。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锸,率领军民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的男女为感谢与他们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吃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赞,称它为“回赠肉”从此,它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为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2月1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的朋友马正卿为他请得位于黄州东坡的旧营地,于是他在此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制作红烧肉并写下猪肉颂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在徐州、黄州制作的红烧肉,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1月3日,苏轼又来到阔别15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溢,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又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又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激苏东坡做的这件好事,听说他在徐州及黄州时最喜欢吃红烧肉,于是许多人上门送猪肉。苏东坡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然后烧制成熟肉,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他送来的红烧肉,民工们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当时,杭州有家大菜馆的老板,听说人们都夸“东坡肉”好吃,也按照苏东坡的方法烧制,挂牌写上“东坡肉”出售。这道新菜一应市,那家菜馆的生意很快兴隆起来,门庭若市。一时间,杭州不论大小菜馆都有“东坡肉”。后来,杭州厨师们公议,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第一道名菜,流传至今。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时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故此,徐州市饮食行业志写道:“‘东坡肉’创制于徐州,完善于黄州,名扬于杭州。”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五十五章 姜江浩的东坡肉()
姜江浩努力在脑海中回忆着东坡肉的制作方法,最终他选择了最为经典的一种。
首先,他准备了两斤的带皮五花猪肋条,之后将猪肉刮净皮上余毛,洗净后放入沸水锅汆约3~5分钟,煮出血水,捞出切成麻将大小的小方块;
接着他取出一只大沙锅,用小竹架垫底,铺上葱、姜块(去皮拍松),将猪肉皮朝下排放在葱、姜上,加入糖、酱油、黄酒,再放入葱结,加盖用旺火烧沸;
之后再密封沙锅边缝,置文火上焖2小时左右,启盖;
而后将肉块翻身(皮朝上),继续加盖密封焖至酥熟;
然后将沙锅端离火,启盖,将肉分装入特别的小陶罐中,撇去肉汁上的浮油;
最后将汤汁分装入罐,加盖密封,用旺火蒸半小时左右至肉酥透即可。
在原料方面,姜江浩特意选用皮薄、肥瘦相间的新鲜猪肋条肉(以金华“两头乌”猪为最佳),经汆煮定型,再用直刀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块的大小也可根据各人的爱好改刀)因为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但由于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而且最好是以酒代水(也可加少许水),调料必须一次加足,以突出醇香的地方风味,对于黄酒的选择,姜江浩也是特意选择了花雕黄酒,因为烧肉只有放米酒烧出来的才是最香的!白酒是用来治疗外伤消炎用的,黄酒葡萄酒脾酒自古以来养生喝!所以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配料;
最后一定要焖蒸结合掌握好火候,用旺火煮沸,小火焖酥,再用旺火蒸至酥透,才能达到肉酥烂而形不变,油润不腻入口香糯的要求。
东坡肉,色、香、味俱全,深受人们喜爱。
宋朝苏东坡,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与绘画也都独步一时。就是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有一手。东坡肉在徐州又称东坡回赠肉,相传,东坡回赠肉为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所创。公元1077年的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知徐州。在刚上任不到四个月的苏东坡,当年正碰上黄河决口,身为徐州父母官的苏轼,毫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率领全城百姓,投向了抗洪治水,最终于战胜了洪水,城里百姓为了感谢这位与民朝夕相处、甘苦与共的“父母官”,纷纷杀猪宰牛,担酒牵羊,打锣敲鼓地送到知州衙门,赠给东坡先生,以表心意。而“廉洁”的苏东坡并不拒绝,一一如数收下,并亲指点厨师把这些送来的猪、牛、羊肉,分别改刀烹制成熟,回赠给参加抗洪的黎民百姓,故后人称之为“东坡回赠肉”。当他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不过,烧制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