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人说笑着坐下,李掌柜是一个中年人,他看着戏台,开口道“庆云楼的板鸭,鲤鱼,江云耀的女儿红……”

    “唷,李掌柜,今天可是大方,就这几样就要十几两了……”

    李掌柜摆了摆手,颇为矜持的笑了起来。

    三人分别是李涵缮,孙庸正,钱仲永,他们都是江南的富商。

    孙庸正以布庄起家,后绸缎,瓷器,私盐,茶叶等等凡是赚钱皆有涉及,现在是苏、州首富,亲家与织造府关系密切。

    李涵缮是浙、江杭、州人,漕运起家,现在主业是茶叶,在大明说不上第一,却也屈指可数,祖上是浙、江按察使。

    钱仲永做的却是米粮,近些年南粮北上,高价出售,着实发了不少财,他的祖上与顾宪成有旧,以此连上前任漕运总督李三才,占了漕运的大便宜,也是身家百万之人。

    三人的生意彼此交错,相互帮忙,早就是‘至交好友’。

    孙庸正看着李涵缮的大手笔,瞥了眼两人,摇头叹道“我是比不上李兄了,朝廷大改盐政,我的半数身家都赔了进去。”

    李涵缮看着孙庸正,摇头一笑道“孙兄可不要诓我们,你的身家我们是知道的,区区百万两,岂能动摇你的根基?”

    钱仲永看着两人,苦涩的道“你们二位身家丰厚,来银子地方多,可老弟我就惨了,漕运衙门形同虚设,完全是由那个惠运船行操持,以前的生意大部分做不得,短短几个月,我就赔了几十万两,几十条船停在码头出不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有生意……”

    李涵缮的漕运生意早就停了,神色怔了怔,试探着问道“听说,那个船行,是户部傅大人的大公子的?”(。)

第两百一十章 茶税(求订阅~)() 
孙庸正脸色微变,连忙压低声音道“孙兄慎言。”

    钱仲永瞥了眼不远处,一直看着戏台的朱栩,嗤笑一声道:“没事,就是一个小屁孩,咱们说咱们的。”

    钱仲永的声音不大不小,朱栩以及身边的曹变蛟听的一清二楚。

    曹变蛟神色一冷就要向前,朱栩看着戏台,神色不变的摆了摆手。

    曹变蛟冷眼看着几人,他身边不远处的一个侍卫走过来,低声在他耳边道:“将军,是东厂的人。”

    曹变蛟点下头,皇帝出宫,曹化淳那边知道,派人保护也很正常。

    钱仲永话音落下,李涵缮看了眼朱栩,见他盯着戏台没有反应,便稍稍凑近,低声道:“我听说,这位傅大公子了不得,恐怕盐禁一开,大部分的盐都要落在他的手里。”

    钱仲永慌忙就接下来,道:“我打听过了,朝廷裁撤了盐课,盐场出的盐,都会直接运给几大商会,命几大商会再运送各地。各地若有人承接,交了一定银子就可以领盐,若是没有,就会直接交到当地官府……”

    孙庸正的目光在两人身上转悠,眼神里的那抹焦虑慢慢淡下来,整个人显得很沉着。

    李涵缮与钱仲永对视一眼,李涵缮看向孙庸正道“孙兄,听说,你与山右的范大掌柜有些私交?”

    范进雄联合晋商成立的商会,目前也在傅涛的控制下,是盐政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借着几大商会之力,发展的极为迅猛。

    孙庸正看破了两人的意图,慢慢的喝了口茶,道:“不错,上一次范大掌柜来京,与我一起讨论过私盐的事情。”

    钱仲永接着道“听说,这范大掌柜与傅大公子颇有交情,傅大公子的几个商会,私盐,漕运上都给了他不少实惠,孙兄,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二?”

    孙庸正神色不变,心里却苦笑。他要是真与范进雄有多大交情,又岂会窝在京城数月疏通关系?

    不过,眼前这两人对他的生意都有很大的助力,沉吟一声,道:“盐禁即将开启,范大掌柜估计很快就要来京城,到时候我可以去试探一番。”

    “好!”李涵缮大喜,道:“若是能与范大掌柜联手,今年的茶价就是我们说了算!朝廷收茶税一年不过六万两,只要我与范大掌柜联手,完全可以多赚三百万两!不用私盐,我也能赚回来!”

    朱栩看着戏台上的咿呀咿呀,心思却不在上面,听着三人的议论声,眉头不自觉的皱起。

    茶税他倒是没有关注过,却也没有想到,利润居然会有这么多!

    朱栩嘴里塞着坚果,心里思忖起来。

    李涵缮说完,看着依旧不动声色的孙庸正,笑道“我待会儿便去拜访茶课司的韩大人,只要疏通好各地的转运司,一如往年,又会是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钱仲永听着李涵缮的话,笑容也多了起来,他与李涵缮的关系更为密切,只要李涵缮的生意好了,他的自然也会好。

    “客官,你们要的酒菜我给您买来了。”

    跑堂提着锦盒,殷勤的跑上来。

    李涵缮心情大好,一定银子扔过去,道“好,这些是赏你的。”

    “谢客官,您三位慢用!”跑堂麻溜的收拾好。看的朱栩这一桌,连忙又跑过来,看了看道:“公子,您要不要点点什么?”

    朱栩刚要拒绝,那边的李涵缮颇为大气的一摆手道“给那位小公子也来一份,算我帐上。”

    说完,还一脸倨傲客气的看向朱栩。

    曹变蛟眉头一皱,神色冷漠。

    朱栩知道这李涵缮的意思,无非就是不要他多嘴,扔掉手里的壳子,拍了拍手站起来,对着跑堂笑道:“不必了,今天本公子高兴,今天这里所有人,本公子请了。”

    说完,便绕过椅子向楼下走去。

    跑堂的大喜,跟着朱栩道“公子大方,小的替这里的客人谢过您嘞。”

    钱仲永看着朱栩从身边穿过,不由得脸色犹疑的道:“这个小孩有些不简单,会不会泄露我们的谈话?”

    李涵缮浑然不惧,道:“不过是一个小孩,无非是那家受宠的公子,有什么可怕的!”

    孙庸正想着他刚才的话,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便也不再担心。

    朱栩出了茶楼,两边看了看,对着曹变蛟道:“戏不好看,接下来咱们去哪?”

    曹变蛟站在朱栩身后犹如标杆直立,却又仿佛没有听到朱栩的话。

    朱栩很无奈,看了看,便道:“算了,随便走走吧。”

    朱栩沿着朱雀街慢慢的走着,一边走一边思忖着。

    他对大明的了解还是太过表明,很多东西他看不到,比如茶税,从折子里是看不出来的,大臣们也不会告诉他。

    一直走到一处桥头,朱栩才停下来,望着清澈,缓缓流动的河水,清风徐来,他心头的烦躁少了一点。

    河边还残留着几个花灯,朱栩不由得就想起了那句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个他曾经问过钱谦益,每个答案他都不满意,总觉得隐含着某种深意。

    “皇上。”

    忽然间,一个内侍出现在他身后,躬身轻声喊道。

    朱栩一怔,转头看过去,居然是冯祝,神色微动,道:“什么事?”

    冯祝低着头,道“启禀皇上,韩爌进京了。”

    朱栩站在那一动不动,表情都没有变化。实则他也不知道用什么表情来表达现在的心情。

    过了许久,他才转过头,继续看着河面,感慨道:“边关将帅说离开就离开,这离职的阁老说进京就进京,这京城果然是好地方,进出很方便。”

    冯祝是朱栩身边的老人,加上现在管着东厂,对朱栩的心思也算了解,所以才会在第一时间来禀报。听着他的话,一动不动,犹若没有听到。

    韩爌的进京,说不得就是东林党的又一次施压,逼迫着朱栩增选内阁,不容他继续拖下去。

    朱栩思虑良久,摇头一叹道“看来是不得不增了。传旨内阁,三天后增选内阁辅臣,命草拟名单,廷推。”

    “遵旨。”冯祝答应一声,匆匆离去。

    韩爌进京,让朱栩的心情越发的不好了,看了几眼河水便转身道:“回宫吧。”

    增选内阁辅臣,说不得朝野要炸开锅,朝堂上又会是一番龙争虎斗。(。)

第两百一十一章 军改(求月票~)() 
朱栩回宫之后,又继续翻着折子。

    有朱由检的票拟,朱栩看的很快。朱由检确实勤勉,政务票拟的虽然不尽合他的心意,却也是眼下应付的办法。

    夜凉如水,文昭阁灯火通明。

    朱栩在慈宁宫混了一阵子又继续回来,每一道折子他都认认真真的看,揣摩其中隐含的目的与意图。

    曹化淳悄然出现在朱栩身后,低声道“皇上,朱宗汉来了。”

    朱栩一怔,放下折子转过身道:“快宣。”

    朱宗汉一身黑衣,快步走进来,单膝跪地道“臣朱宗汉叩见皇上!”

    “平身!”

    朱栩看着僵尸脸的朱宗汉,脸上颇为期待。

    朱宗汉已经脱身私盐之事,专门针对后金的情报布局与刺探。

    朱宗汉站起来,躬着身道“皇上,臣已经查明,贼酋已在召集人马,准备征讨蒙、古。”

    朱栩满意一笑,后金的军制决定了无法严格保密军事行动,更何况几大贝勒争权,各旗也都拼命圈地,想要刺探些什么,以朱栩教授的方法,简直轻而易举。

    按照历史,努尔哈赤就是死在今年八月,然后黄太吉继位,为了立威次年就发动了宁锦之战。

    朱栩心里思索着,不由得眯眼。这黄太吉跟他登基的是同一年,也就是说,崇祯元年与天聪元年是一样的了。

    朱宗汉见朱栩点头不语,又道“臣还查明,贼酋已经在寻找工匠,想要铸就红夷大炮。”

    朱栩眼神微冷,看向他,沉声道:“动用一切手段,抹除他们的企图。朕绝不允许建奴拥有大炮以及火器!”

    朱宗汉道“臣遵旨!”

    朱栩看着朱宗汉,目光闪动的道:“今后你放开手脚,其他事情不要做,全面渗透向建奴的军政各方面,朕要知道建奴的一举一动!”

    朱宗汉神色不变,道“臣领旨!”

    朱栩又与朱宗汉说了很久才送走他,朱栩坐在软塌上,沉吟许久,又对曹化淳道:“立即将爱儿带来见朕。”

    爱儿是朱栩的另一条情报线,极其隐晦。

    “是。”曹化淳答应一声,转身去安排。

    与爱儿又商议了良久,直到天色蒙蒙亮,朱栩才让人送走爱儿。

    曹化淳端过一碗姜汤,轻声道“皇上,睡一会儿吧。”

    朱栩摇摇头,继续翻着折子。

    一连两天,朱栩都休息很少,不停的看着各地奏章,隐约也摸出了一些规律。

    这些人,要么是弹劾他人,要么就是奏报灾情,伸手要钱要粮食。背后隐藏的,就是地方上的朋党相互倾轧,贪污纳贿,渎职慢政,遮掩着丑事。

    循着脉络,在白纸上写写画画,也能有个简单的关系图,彼此交错,复杂的很。

    朱栩看的头昏脑涨,长叹一声站起,伸着手臂道“这地方上,不比朝堂平静。”

    刘时敏也侍立在一旁,见朱栩看完折子,便走过来道“皇上,内阁将推举辅臣的名单送过来了。”

    朱栩笑了笑,没接,问道:“都有谁?”

    刘时敏道:“一共十人,叶向高,韩爌,赵南星,高攀龙,左光斗,杨涟,钱龙锡,黄立极,施鳯来,李国普。”

    朱栩笑容越多,道:“好,朕知道了,明日让这十人也一起进宫。”

    刘时敏道“是。”

    对于内阁,朱栩一向不置可否,活动了一阵又看向曹化淳道:“惠通商行里,可用的银子还有多少?”

    曹化淳上前一步,道“回皇上,属于皇上的,有一百万上下,另有存银三千万两。”

    朱栩微微颌首,随着几大商会利用政策的垄断性,拉拢京城各商户,晋商,江南也有不少富商联合,银子也源源不断的存进来。

    站在原地思索好一会儿,朱栩道:“再给秦良玉拨一百万,辽东一百万,让秦良玉剿抚并用,尽快平息西南四省叛乱,将陕、西入四省的通道遏制住。再命熊廷弼,袁崇焕,加紧修筑宁锦防线,建立各城之间的相互策应,一定要打造的固若金汤,朕不容建奴再南下一步!”

    现在大明虽然各地叛乱不少,但却没有多少成气候的,各地平乱也胜多败少,曹化淳并不明白朱栩为何一直如此看重,却还是照着朱栩的吩咐躬身道“遵旨!”

    朱栩走到文昭阁门口,望着宫墙之外。

    越过今年,明年的灾情便会一步步增加,他必须将局势控制住,否则就要陷入南北苦战,一点点消耗的境地。

    朱栩看了一阵,一回头道“招孙承宗进宫。”

    “是。”刘时敏微微躬身,转身去安排。

    孙承宗被皇帝召见,急匆匆的从兵部赶过来。自从上次御花园之后,他就知道,新皇对京城,对辽东有着足够的了解,不是天启皇帝可比。

    因此,他也越发的谨慎,文昭阁内,他躬身而拜道:“臣孙承宗,拜见皇上。”

    朱栩一边喝着粥一边道“平身,来人,跟孙大人搬个凳子。”

    朱栩也不废话,在孙承宗谢恩坐下后,便直接道“朕,打算改革军制。”

    这个话题朱栩之前就隐约透露过,孙承宗稍稍躬身道:“不知,皇上心里有何想法?”

    朱栩站起来,擦了擦嘴,道“你在辽东的做法不错,立营房,五人一房,三千一营,五营为一部,两部为一军。朕打算从各地卫所抽调,作为常备军,剩下的稍作补充,归于各地府县,作为驻军,你觉得如何?”

    孙承宗琢磨着朱栩的话,隐约明白了,道:“皇上,是想裁撤卫所?”

    明朝的军制一向混乱,朱栩心里有了紧迫感,自然也就迫不及待的动手,看着孙承宗道“不错,卫所几百年下来,混乱不堪,毫无战力。优胜劣汰,朕打算打造几支能战的军队。”

    孙承宗想着孙传庭洪承畴几人都是招兵三万,应该是一军了。

    他认真是思忖一番,道:“皇上,此事需缓步推进,说不得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