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条就是‘盐纲法之得失’。

    看上去是检讨盐法,实际上,还是要逼迫他开放盐禁。

    “第二条……”

    朱栩看着这第二条,眉头挑了挑。这第二条,居然是朱审烜,奏的是‘为国分忧,削减三王俸银,请增王府侍卫’。

    “真当我是小孩子好欺负啊……”

    朱栩嘀咕一声,又继续看下去。

    “孙阁老……”

    第三条是孙承宗的,奏的是‘军政混乱,厄需理清’。

    朱栩暗自点头,总算有人真正的为国分忧了。

    下面的,就是各科给事中,御史,各地巡抚,总督谈论的关于罢矿监,裁撤织造之类。

    朱栩看完,心里有数,将折子放到一边,抬头看向不远处的曹化淳道:“老曹怎么样了?”

    曹文诏新职务是总兵,军阶是都督同知,现在奉旨招兵,在京外招练新兵。

    曹化淳走近一步,道“回皇上,曹总兵已经招募两万人,将十二卫扩充了起来。曹指挥使已经接手神机营,人数到了一千人,听说现在火器充足。另,徐光启在主事军器局,毕大人协助。”

    曹化淳嘴里的曹指挥使指的就是曹变蛟,银衣小将,朱栩一直对他情有独钟。

    京师有三大营,守卫京城的五军营很早之前多半就已经废了,最多也就是守卫一下京城,毫无战斗力。三千营是皇帝的私人仪仗队,也不能指望。神机营也没有多大用处,听着吓唬人,战斗力却几乎为零。

    是以,朱栩将五军营中的十二卫拨给了曹文诏,让他在京外练兵,自成一体,不受五军都护府以及兵部的辖制,一应供需由内帑支持。

    而神机营,现在有了朱栩的大力支持,不论是火炮还是燧发枪都得以光明正大的研制生产,自然是快了无数倍。

    有了他们在,朱栩心里也安心不少,点点头道“嗯,英国公那边有什么话说吗?”

    曹化淳道“没有,英国公近来一直闭门不出,连平王都没见。”

    英国公张维贤掌握中军都护府,守卫着京城,可以说,在京城中,甚至在大明,他的地位都举足轻重。

    朱栩想了想,忽然道“传旨四、川,以功擢升秦良玉为右都督,总理四、川,贵、州,两、广所有军务。秦翼明,秦拱明为总兵官,赐银二百万两!命,四省督抚严密配合,尽早剿除四省叛乱,恢复民生!”

    曹化淳脸色微变,这样的升官,这样的权势,大明前所未有!

    更何况,秦良玉是个女人,以前只是接替夫职,后以功充任的总兵官。

    不等曹化淳醒悟,朱栩接着又道:“调大名道卢象升为招讨副使,于大名,广平,顺德,真定,济、南四府招兵三万,拨银一百万两。调两浙左参议洪承畴调陕、西参政、招讨副使,招兵三万,银一百万两!调孙传庭……领兵部侍郎衔,山、西招兵三万,拨银一百万两!杨嗣昌为招讨使,河、南招兵三万,拨银一百万两!天、津巡抚李邦华守土有功,拨银三十万两,登州巡抚袁可立拨银五十万两!辽东……拨银二百万两!”

    曹化淳听着朱栩的话,脸色僵硬,眼神直直,说不出话来。

    自从朱栩做了皇帝,曹文诏不长在宫里,与他商量事情越来越少,因此曹化淳也完全不知道,朱栩居然一下子有这么多的打算。

    这么大的动作,曹化淳想想就觉得心颤,犹豫了一阵,还是满脸凝重的道:“皇上,真要是明旨下发,只怕,廷议之上无法交代。”

    朱栩深吸一口气,冷然道:“朕知道,所有银子通过惠通商行调拨,命这次所有人都闷声做事,不得宣扬,能瞒多久,瞒多久!”

    曹化淳看了眼朱栩,知道他心意难改,便道:“遵旨,廷议之后奴婢就去安排。”

    朱栩点点头,今天还有一场廷议。

    朱栩看着侍女收拾好了,转了下身体,含笑道“走吧,看看大人们又想跟朕出什么难题。”

    曹化淳却没有这么乐观,压着心里的惊异,面色不动的跟在朱栩身后。

    “对了,咱们的银子还有多少?”朱栩一边走着一边问道。

    曹化淳这个没有犹豫,道:“回皇上,宫外几大商会利润都聚集在惠民商会,大约有一千一百万两,内帑还有三百万两,这次要出去近一千万两,剩下差不多四百万两。”

    朱栩嘴角顿时抽了抽,之前还觉得财大气粗,现在突然感觉有些底气不足。

    ‘不要紧不要紧,有了盐,一切都不是问题!’

    想到盐,想到待会儿的廷议,朱栩暗暗咬牙,谁敢动我的盐,我就要谁好看!

    伴随着沉闷的钟声,君臣从两个方向步入金銮殿。

    “吾皇万岁!”

    “众卿平身。”

    伴随着山呼海啸后的平淡声,曹化淳上前一步,大声道:“诸事早奏。”

    朱栩坐在那,目光平淡的扫过群臣,看到这一次的大人们果然比第一次恭敬了一点点,心里倍感欣慰。

    “臣有事启奏!”

    不等朱栩欣慰完,巡盐御史就站了出来,大声道:“近日以来,京城盐价比往日涨了一倍有余,京城之外,尤其是江南等地亦涨了不下七成。臣奏请皇上,开放盐禁,以平抑盐价。”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巡盐御史话音一落,一连站出了七八个大臣‘附议’。

    ‘这就是第一波试探?’

    朱栩神色不变,暗自摇头,目光在几人身上扫过,大部分都是东林党,出自江南。

    见没有再说话,朱栩目露威严,沉声道:“朕记得上次奏报,说是盐多滞销,请求减税,怎么才几天就盐价翻涨了?”

    朱栩话音落下,给事中陈良训站出来,道“启奏皇上,各地盐商知晓朝廷封禁盐场,因此囤货居奇,哄抬盐价,致使各地的盐货奇缺,是以物议沸腾,民不聊生,臣奏请开启盐禁,遏制盐价。”

    朱栩眉头皱了下,道:“既然是不法盐商哄抬盐价谋取暴利,那你们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满朝的大臣听着皇上的话,都是一怔。

    巡盐御史飞快又站出来,道:“皇上,此事的根本是盐禁,想要治本,还需开放盐禁。”

    “臣也赞同,还望皇上以万民为重,开启盐禁。”

    “臣附议,请皇上开盐场放盐。”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第两百零一章 如山的压力() 
这次附议的,足足有二十几位,气势磅礴,压力如排山倒海般的涌向最上面的朱栩。

    信王微微皱眉,顾秉谦面色不动,孙承宗神色微凝,魏广徽嘴角含笑,杨涟神色微动,没有一人说话。

    中立的朝臣们看着站出来的东林党人,又悄然瞥了眼傅昌宗,也都无动于衷。他们也觉得,尽快开放盐禁才是正事,再耽搁下去,只怕真的会引起大乱。

    傅昌宗抬头看向朱栩,朱栩微微摇头,目光落向前面的朱由检,道:“信王皇兄,你怎么看?”

    朱由检一怔,还是站出来向朱栩道:“启奏皇上,刑部尚书倪大人有办法。”

    倪文焕早就在信王府谈论过此事,闻言出列,道:“启奏皇上,臣认为,而今不止盐价,米价粮价等,凡是关乎百姓之物价都在飞涨,不法奸商囤货居奇,哄抬物价致使民不聊生,物议沸腾。臣建议,在户部新设物价司,严控事关民生之物价,各地官员考核也纳入吏部考评。旦有不法者,严厉惩处。”

    满朝大臣都是一楞,他们分明讨论的是盐政之事,现在居然偏移到了物价,偏偏这件事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容不得他们反驳。

    朱栩看向顾秉谦,道“内阁怎么说?”

    顾秉谦是一头老狐狸,虽然看不出具体,却也在猜测,此事多半是皇帝与信王两人的双簧。

    他站出来,不动声色的道“臣早有此意,当可施行。”

    朱栩点头,道“好,那户部,吏部审议,拟出条陈来,交由内阁审核,明发天下。”

    “遵旨!”

    傅昌宗与周应秋两人同时站出,躬身领旨。

    两人退回后,悄然对视一眼,都嘴角含笑。

    朱栩看了眼还没有反应过来的大臣们,道“下一个……”

    “皇上!”突然间,杨涟迈出一步,大声道:“皇上,此番盐价高企迫在眉睫,臣认为应当尽快开放盐禁,以平抑盐价,望皇上恩准。”

    杨涟的站出来,如同信号一般,

    东林党人接二连三的站出来,从朱栩那看去,近乎是笔直的一条线。

    “臣赞同杨大人之言。”

    “臣附议。”

    “臣赞同。”

    “臣附议。”

    信王一看,脸色也沉了下来。在他看来,大臣们如此逼迫皇帝实在不是臣子所为。

    顾秉谦抬头看了眼朱栩,低着头走出来,声音苍老有力道:“启禀皇上,臣认为,盐禁也该尽快开启,否则盐价难平。”

    朱栩看着顾秉谦,眼神微冷。

    顾秉谦低着头看不到,但心里也忐忑。不过,银子收入囊中,加上此番确实关乎国事,在他看来,朱栩不会对他有所怀疑。

    顾秉谦说完,魏广徽也站出来,朗声道:“皇上,臣也认为,盐政不可耽误,应尽早重启,不可误了夏盐。”

    “臣认为顾阁老所言甚是,应当尽早开放盐禁。”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随着杨涟,顾秉谦站出来,党羽纷纷列队而出,井然有序,这次不是十几二十人,而是大半朝堂!

    朱栩目光一扫,居然足足有近百人!

    剩下的,要么是中立的,要么就是信王的,属于朱栩这个皇帝的唯有三人,傅昌宗,周应秋,赵晗。自然,倪文焕,王绍徽这两人现在是‘卧底’不算。

    信王回头看着满朝文武,一股怒气涌上胸口,目中闪过一道厉色。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也眉头皱起,近乎大半朝臣要求开放盐禁,那也就表示朱栩要推新盐政的阻力比预想的还要大!

    朱栩双手敲击着桌面,目光环视一圈,暗道‘看来,得下点猛药了。’

    他微微仰头,刚要开口,有内侍出现在大门,匆匆向前跑来,大声道:“启禀皇上,叶大学士在宫外求见。”

    朱栩的话硬生生的被堵在喉咙,眼神也眯了起来,旋即微微一笑,道:“宣!”

    朝堂上大部分人都心惊然后变色。叶向高再次进京就表示他决心出仕,他一旦复出,自然要有很多人挪位置,对于现在泾渭分明的朝堂来说,除了东林党,没有人喜欢。

    最为担心的就是顾秉谦,叶向高复出,就意味他这个首辅要挪位置。现在不由得有些后悔,今天小小的不顺皇帝心意。

    孙承宗抱着笏板,一直都极力避开党争,他在朝堂上也极少开口。但听到叶向高回来,他也忍不住的皱了皱眉。叶向高如大部分东林人一样,主张放弃辽东,全力守住山海关,集中精力处理好内务。

    这与他的想法完全不同!

    叶向高大腹便便,六十多了,从宫门迈进来,缓步向大殿走来。

    满朝文武君臣都目光注视着叶向高,他巍峨不动,从容自如,走到前面,抬手道“臣,叶向高,拜见皇上,吾皇万死!”

    朱栩看着一身太傅服饰,尊贵无比的叶向高,笑容满面的道“太傅平身。”

    “谢皇上。”

    叶向高缓缓平身,从袖子里掏出一本折子,道:“臣虽远离朝廷,却不敢忘忧国,臣总结朝政十三疏,望皇上恩准。”

    曹化淳已经走下去,拿过折子呈上来,朱栩道“念。”

    曹化淳一顿,打开折子,对着下面道:“国政之失有十三:第一,吏政之失,第二,盐政之失……第十三田政之失。吏政在于施而不行,盐政之失在于法而不当,上行下效……”

    洋洋洒洒数百字,在朱栩看来,通通都是大道理,毫无具体解决的办法。

    曹化淳话音落下,杨涟上前一步,道“臣认为叶阁老所说甚是,理当允准!”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东林党仿佛找到了主心骨,比杨涟的时候更加热切,声音更大,人也更多。

    叶向高在内阁待了十几年,他的威望远不是杨涟可比的。甚至是很多中立的大臣,这个时候也纷纷站出来,近乎是整个朝堂,横跨诸多朋党。

    叶向高的折子里虽然谈了十三疏,但目前朝野上下最关心的都是盐政,所以,这个折子,还是要求朱栩开禁盐政的。

    朱栩看着下面附议的众人,心里也倍感压力。

    ‘看来,猛药还不够,得放大招了。’(。)

第二百零二章 一波又一波() 
满朝文武,除了孙承宗以及朱栩的几个人,几乎都站了出来。

    开放盐禁!

    朱栩眯着眼,拿起手边的茶杯,看了眼曹化淳。

    曹化淳微微躬身,抬起头,目光看向大殿上,少数几个还站立在原地的人,最后落在了王绍徽身上。

    王绍徽立即明了,站出来道:“臣据本弹劾内阁辅臣魏广徽,收受盐商贿赂,克扣盐引,与盐商,各地提举司,转运司合谋,侵吞盐税,私挪盐场,望皇上明察!”

    “放肆!”

    魏广徽脸色大变,猛然转身,向着王绍徽大喝道:“胡言乱语,你可知当朝诬陷朝廷重臣是什么样的大罪!”

    王绍徽巍然不惧,一副视死如归模样的看向上面,大声道:“皇上,大理寺接到众多原告,并且转呈刑部,顺天府,已初步查实。”

    他话音一落,倪文焕出列道:“回皇上,刑部已捉拿一名内阁文书,从他身上得到了众多线索与证据,稍后一旦查实,并有详细奏章呈报。”

    赵晗也站出来,手持笏板,躬着身道:“回皇上,顺天府得大理寺、刑部传报,在盛源客栈拿到一名盐商,查没现银三十万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