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倪文焕两人酒足饭饱,站起来长叹一声,都是一脸落寞无奈,悲戚苍凉,摇摇晃晃的下了楼。

    朱由检看着两人的背景,微微摇头,轻叹道:“自古以来忠臣难以全心用事,尽是奸臣当道,无可奈何。”

    王承恩没有说话,他相信,朱由检心里自有打算与分寸。

    朱由检也无心再吃,对付几口便道:“走吧,回宫,再认真检测一番,明日就是皇上登基大典,万不能出纰漏。”

    王承恩从怀里掏出几块碎银,跟在朱由检身后。

    “几位请,王大人,李大人都已经在等着了。”

    朱由检下楼的时候,小二带着一群肥头大耳的中年人,拥挤着上楼。

    “让开,别挡道!”

    其中一个中年人,挺着大肚子,满脸是油的伸手就要向着朱由校扒拉。

    王承恩伸手一抓,将他的手给抬了起来,面露冷漠警告之色。

    这中年人顿时大怒,奋力要抽回手,怒喝道“混账,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给我放开,放开!”

    朱由检脸色难看,但也不至于跟一个这样的人物计较,径直向下面走去。

    王承恩一推手,面无表情的看了中年人一眼,跟在朱由检身后。

    “呸,”这个胖子中年人冲着两人背影吐了口吐沫,冷笑道:“等老子做成这笔生意,不管你是什么来头都有你们好看!来人,给我跟着他们,看看他们住哪里!”

    “算了,”其中一个显得稳重的人,衣着看似低调却更加奢华,肚子也小一些,脸色平静的道:“今天最重要的拜见王大人,李大人,不要多惹事端。”

    这中年人狠狠咬牙,盯着朱由检两人就快要消失的背影,压着怒火道“好,反正我还要在京城待一阵子,我就看看他们能逃到哪里去!”

    一群人等他说完,小二又笑容满面的领着他们走上二楼,带他们去刚才那两人的包厢。

    朱由检与王承恩走出不远,仰天幽幽而叹道:“官商勾结,已经到了如此明目张胆的地步吗?”

    王承恩默然,他知道朱由检甚少出宫,对宫外的事情了解并不多,今天看到这一幕,只怕会引起他心里不小的震动。

    包厢里,很快就推杯换盏,气氛极其热烈。

    “王大人,今年山、东转运司能提出多少细盐?”

    “是啊,新皇登基,户部也换人了,会不会影响盐运?”

    “今年咱们花了不少银子,要是出的盐少了,可是会亏不少啊。”

    一群人很快就将话转到正题上,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王大人,名叫王瑾运,是山东转运司的人,他微微一笑,从容自信道:“新皇又如何,六年前不是就换过吗?咱们该如何还是如何!”

    李大人名叫李昌勇,是海北提举司的人,他也跟着笑道“王大人说的不错,今年的盐引户部已经出了,只要时间一到,就可以提出来。到时候该怎么分,自然有我们大人做主。”

    一群人顿时大喜,马屁如潮,不要钱般的汹涌而出。

    “王大人说的没错,新皇才不过九岁的小毛孩,还不是要听朝堂上的大人们?”

    “户部是那个傅昌宗在主事,他手里可也是有盐场的,敢不听咱们的话吗?”

    “杨大洪与我乃是同乡,不看僧面看佛面,我就不信,小皇帝还能违逆他的老师不成?”

    “哈哈,叶大学士即将复出,他岂会容盐政崩塌?一切还是照旧,该是咱们的银子,怎么也跑不掉!”(。)

第一百九十二章 第一次廷议() 
朱由校的丧礼,新皇登基以及宫殿更换,朝堂要员的相继更替,这些事情都复杂繁琐,一直到了三月底才彻底了结。

    今天,是朱栩第一次开朝议,一干宫女内侍在身周,摆弄着龙袍。

    曹化淳站在不远处,望着朱栩,神色有些担忧。

    朝堂之上的大人们,每一个都久经宦海,世故圆滑,而且彼此之间相互牵连,党羽错综复杂,一个应对不好就会出大事。

    好一阵子才弄好,朱栩稍稍动了动便觉得极其不舒服,走了几步,望了曹化淳,笑着道:“听说,今天的事情比较多?”

    曹化淳已经听到风声,外臣们似乎有意想要‘考校’一下新皇,其中就包括朱栩的那位先生,杨涟。

    他稍稍犹豫,轻声道:“皇上,傅大人拟了一个折子,想让您早些过目,心底有数。”

    朱栩摆了摆手,胸中豪气干云的道:“御下嘛,无非恩威并重,他们在等我的表现,我也想看他们的能力。”

    曹化淳对朱栩的话有些不甚明白,但如今两人地位差距过大,也不敢像以前一样谏言,见朱栩信心满满,便也没有再说话。

    朱栩伸着双臂,任由宫女穿衣戴帽,一件件的加在身上,眯着眼看着门外。

    咚、咚、咚

    原本在朱栩听来沉闷的钟声,今天听着格外的悦耳。

    “走,去看看大人们的手段。”

    朱栩深吸了口气,笑着说道。

    曹化淳立即转身,一挥手,一帮人簇拥着朱栩走向太和门,走进皇极殿,也就是金銮殿。

    朱栩从偏门走进,余光瞥了眼就心里一跳。

    从前到后,足足超过百人,最前面的信王,顾秉谦一干内阁阁老,到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司,顺天府尹,各科给事中,各道巡抚御史总督还有最后面的武将左右都督同知总兵等等,几乎将一个大殿都站满了。

    朱栩勉强不动声色,走到了龙椅前,面对众臣,缓缓坐下。

    信王领头,顾秉谦随后众臣大声参拜,声音隆隆,场面极其盛大。

    朱栩本以为有了心里准备就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此刻还是面色有些发白,心脏剧烈跳动,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曹化淳站在不远处,瞥了眼朱栩,神色微动,走过去悄悄的将一杯茶放在朱栩面前。

    朱栩恍然醒来,端起茶,淡淡的道“平身吧。”

    “谢皇上!”

    声音再次将屋顶震了下,朱栩直觉耳朵有些疼,隐约感觉有灰尘落下,茶杯清澈的水,也无心再喝。

    曹化淳尖着嗓子,拖着尾音大声道“诸事启奏。”

    “臣有本奏,”

    从人群中站出个人,持着笏板躬身而出,大声道:“福、州副总兵叛乱,望皇上调兵镇压。”

    朱栩看了眼,是科道御史,他不咸不淡的嗯了声。

    朱栩声音一落,又一人走出,大声道“启奏皇上,杭、州总兵造反,据城自守,望皇上决断。”

    朱栩点点头,目光在大殿里搜寻。

    朱由检脸色沉着,微低着头,神色上隐约有愁色。

    顾秉谦就是始终面色不动,一副老成谋国,成竹在胸模样。

    其他人也都基本上事不关己,没有表情,持着笏板,偶尔皱下眉头,仿佛向谁表示他们还在听。

    看着这些人的表情,朱栩心里忍不住的嘀咕‘怎么有种类似在大学上课的感觉?’

    朱栩没有表示,朝臣们却没有停歇,挨个站出来奏报。

    “启奏皇上,陕、北大旱,屡有民乱,请朝廷镇抚,银五十万两。”

    “启奏皇上,辽东战后百废待兴,请朝廷拨饷,八十万两。”

    “启奏皇上,荷兰夷人复叛,进攻澎、湖,请派兵镇压。”

    “启奏皇上,四、川大旱,请抚减赋三年并调集粮食赈灾。”

    “启奏皇上,山、东乱民已成燎原之势,敦请朝廷剿寇之策。”

    “皇上,内阁乏空,诸事拖延,望请增补。”

    “皇上,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空缺,政务累积如山,望早日就缺。”

    朱栩端坐在那,静静的听着,不时端起茶杯喝一口。

    这个时候,他才能体会到朱由校的感觉。

    朱由校并不是强势的皇帝,而且主见也极少,这帮大人们这么多问道同时砸过来,若是再争辩一番,只怕任何事都由不得他,只能是这帮大人们做主了。

    朱由检不时抬头看一眼朱栩,面露担心。他对朱栩是有些了解,但朱栩毕竟才九岁,要九岁的笑孩子面对这一切,还是太过强人所难了。

    此刻,哪怕是傅昌宗,周应秋也都暗自捏一把汗,颇为紧张的看着朱栩,身体一直紧绷着,他们已经暗地商议过,若是朱栩一个不妥,他们就上前救场,想办法尽快结束廷议,以造成过大的影响。

    杨涟此刻听着满朝堂的声音,若是以前他也会等着朱由校的回复,但现在坐在那个位置上的是他的学生,才九岁的皇帝,眉头皱了下,本来想好的考校之策也扔到脑后,站出来救场似的道:“启奏皇上,臣以为,国事繁杂,难一时决断,可从容商议,不急于一时!”

    “臣反对!”一个人立即站出来,向着朱栩,朗声道:“就因为国事繁杂才需尽早决断,若是事事从容,何来急事可言?望皇上早作决断!”

    “敢问杨大人,事有轻重缓急,而今朝堂所议,哪一件事是可言从容商议?”又一个人站出来,一副针对之色。

    “二位大人是何意,”杨涟身后一个人站出来,斥责道:“杨大人不过是容皇上稍稍思忖,难不成你们一出口就要皇上决断不成?”

    “胡说,本官只不过是为国事心急如焚,何有逼迫皇上之意?”

    很快,朝堂之上就争吵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转眼就扩展到了二十多人相互的人身攻击。

    朱栩眼神发亮,口干舌燥的对着曹化淳招了招手,将茶杯递过去。

    曹化淳会意,将茶杯递给偏门外候着的内侍,那内侍接过去,飞快的去倒茶。

    朱栩坐那,面色不动,心里却啧啧称奇。这样的场面他是第一次看到,除了科道,基本上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就这样在这金銮殿上,满朝文武,他这皇帝面前如同泼妇一般的骂街,还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他心里暗乐的同时,也差不多看明白了,那兵科给事中等人,应该是赵南星,高攀龙的人,而杨涟身后的,应该是他的人,双方本就有旧怨,此刻是分外眼红了。

    “皇上,臣举荐高攀龙为户部尚书!”

    这个时候突然间一个巡盐御史站出来,大声向朱栩道。(。)

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交锋() 
他的话音一落,朱栩眉头就一挑。

    满朝谁不知道傅昌宗是他舅舅,谁又不知道,这户部尚书是他给傅昌宗预留的?

    “臣发对!”一个御史立马又站出来,反驳道:“皇上,高攀龙年岁已高,曾表示再不出仕,臣举荐左光斗任户部尚书。”

    那兵科给事中顿时站出来,大声呵斥道“哼,左光斗等人贪污受贿,行贿内廷,可是亲口承认,签字画押,铁证如山的!这样的人,岂可为官?”

    信王微微皱眉,神色踌躇,心里却也在比较着。

    顾秉谦等人却暗自摇头,对着身后不远悄悄使了个颜色。

    礼部侍郎站出来,向着朱栩道“启奏皇上,臣以为户部由傅大人打量尚且安稳,应当尽早处置各地叛乱事宜。”

    朱栩正喝着茶,听着他的话,神色赞赏的点点头。

    朱栩这一点头,左副都御史就迈出一步,站出来了向着朱栩道:“皇上,而今兵部尚书暂缺,致使各地叛乱频发,应当尽快补缺,臣举荐辽东经略高第。”

    “皇上,臣认为,袁崇焕可胜任。”

    “皇上,臣举荐左都督毛文龙。”

    “皇上,臣举荐蓬莱巡抚袁可立。”

    “臣反对毛文龙,此人嗜杀成性,诸多罪名还未查实,不宜重用。”

    “臣发对袁崇焕,此人不听调令,辽东若有二主,不当纵容。”

    “臣认为袁可立不知兵事,不解辽东情形,不宜调用。”

    朱栩静静的听着,看着,满朝文武又从开始吵起来。可以说,这里面除了毛文龙,其他都是东林党人,但也就是东林党内部吵的厉害。

    朱由检一直没有出声,皱着眉头,一副忧心之色。

    顾秉谦似有所明悟,对于辽东之事缄口不言,他的人自然也不参合。

    至于傅昌宗周应秋等人,就更不会参与党争了。

    吵了足足小半个时辰,杨涟看不下去了,站出来,向着朱栩道:“不知皇上觉得何人合适?”

    杨涟的地位如今非常高,不论是声望,还是地位,亦或者与皇帝的关系,他一出口,自然都停下来,目光灼灼的盯着朱栩。

    不论是信王朱由检,还是顾秉谦亦或者是傅昌宗等人,此刻所有人都有些紧张。这毕竟是新皇的第一次朝议,甚至是第一次正式的开口。

    新皇帝是什么样的人,有着怎么样的能力,国事将如何,如何对待外臣等等,都要从这一次朝议来看!

    朱栩也知道,正菜上桌了。

    他看了眼杨涟,目光向兵部站在地方看去,淡淡的道:“各地民乱自有各地卫所清剿,为何朕没有看到后续的折子上来?”

    明初的军制,是五军都护府负责统兵,兵部负责调兵,双方职权明确,但在土木堡之变后,情势发生变化,兵部不但侵夺了皇帝的亲军十二卫中的十一卫,还将五军都护府的职权抢了干净,让五军都护府成了摆设。

    因此,朱栩的话音一落,唯一还在的兵部侍郎王之臣上前道:“回皇上,兵部尚书,左侍郎暂缺,因此事多无决断,另各卫所也应在加紧剿贼,暂还没有奏报入京!”

    朱栩脸色一沉,语气却平静道:“这就是人浮于事的借口?来人,将王之臣下天牢,革职查办!”

    王之臣完全没有想到,他只不过例行公事这么一说就要被下狱,顿时极力抗辩道“皇上,兵部并非臣一己之责,并且各地卫所剿匪没有奏报臣也已经催促,还请皇上明辨!”

    不仅王之臣意外,满朝的大人们都十分惊愕。

    陕、西道御史上前,道“皇上,臣认为王大人恪尽职守,兵部不齐,并非他一人之责。”

    刑部侍郎也走了出来,大声道“皇上,还请三思,兵部如今群龙无首,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