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8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传庭仿若未觉,道“臣已经下令朝廷各部门对物价进行抑制,物价局,执法局等正在酝酿全国性的联合行动,相信用不了多久物价就会恢复正常。”

    随着吏治方面改革的推进,朝廷的各级部门,尤其是新衙门在获取实权,外加孙传庭计划替换北方七十六个知县,必然会使得这些新衙门获得强有力的支撑,面对错综复杂的民间士绅,披荆斩棘,推动‘新政’其他方面快速行进。

    朱栩对这些倒是不怎么在意,道“你撒网了?”

    孙传庭知道朱栩说的是什么,道“是。朝廷这些年总体来说是很混乱的,虽然这些年各部门在大力反腐,但浑水摸鱼的大有人在,尤其是掌握权力的人,比如臣的身边,诸位阁老的身边,甚至是政出来的,盲目信任,灯下黑,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必要再次纯洁官场。”

第1496章 群狼环伺() 
朱栩‘嗯’了声,道:“混乱,重建过程带来的是意料之中的,但团结也很重要,分寸你自己拿捏,必要的时候,朕会干预。”

    朱栩的意思,就是在孙传庭为难的时候,他会出来站台。

    孙传庭倾身,道:“谢皇上,臣会拿捏分寸。傅阁老四月份会南下苏州,同时五部各级官员陪同。在对苏扬杭三府土地进行一定的整合后,就会开启重新划分,开垦,水利灌溉,粮种,化肥,耕具,耕牛等会统筹安排,各项资源会大力倾斜……”

    朱栩听着,道:“苏扬杭三府,是朕的试验田,要好好做。如果有成效了,要在太湖四周,也不止是太湖,其他合适的地方都要推广,农业是国之根本,再怎么花力气也说得过去。”

    孙传庭自然明白,道:“是,臣会做好计划,总结,为以后做足准备,不会有损皇上的既定大政……”

    ……

    山西,太原府,曲阳县,东杨村。

    一群人聚集在村头,晒着太阳,说着村内村外的事。

    “你们听说了吗?王员外家的大院现在养了很多的牛,足足有二十几头……”

    “王员外的亲家老杨家可好了,往年我都是从他那里借王员外的牛耕地,今年不用等那么久了……”

    “不止王员外家,听说大杨家从外面也带了几头牛犊子回来,准备圈起来养……”

    “我听我侄子说,外面的耕牛已经涨价到二十多两一头了,还有价无市,啧啧,吓人的很呐……”

    “真的吗?寻常也就十两吧?乖乖,今年我们怕是借不到牛耕地了……”

    “这算离谱吗?隔壁的老王村的杨员外,地里堆满了粪,挨家挨户的花钱买,听说我们这里也有人来拉,一车二十文……”

    “哈哈,世道真是变了,连屎都有人花钱买……”

    “你懂个屁,县里我记得有人卖了袋那个什么……哦,对了,化肥,听说一亩地多收了好几斗,这些粪就是去做化肥的,一袋化肥两百多文……”

    “乖乖,现在东西都这么贵的吗?还好我们是种地的,这要是在城里,还不得活活饿死……”

    一群人纷纷摇头感叹,显然对外面发生的很感兴趣。但他们只是平头百姓,守着田地,老婆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北直隶,香县。

    一个大院子里,处处响着锯木,敲钉子的嘈杂声。

    一个少年人,扛着一个大箱子进来,向着正院子,一个锯木的中年人大声道:“师傅,你要的锯子,斧头,刀工我都买回来了,王铁匠说都是按你要求打的,我试了下,锋利的很。”

    中年人面带喜色,放下锯子,打开箱子看了眼,试了试,满意的道“好,我的留着,其他分下去,告诉他们,今天必须打好三副,晚上人家就来取货了。”

    “好嘞。”少年人叫了声,转身去分发东西。

    中年人继续手里的活,没多久一个健壮的年轻人进来,浑声道:“师傅,木头送来了,我看过了,都是好木头,用个十年八年没问题……”

    中年人头也不抬,使进的锯着,道:“好,你先去分段。对了,再让你师娘去买一些钉子回来,不够用了。”

    “嗯,好。”年轻人应了声,快速出去。

    没多久,一个肥胖,但脸角柔和的中年女人走出来,来到中年人身边,皱着眉头,低声道:“你就不怕吗?我们从来没有做这么多。”

    中年人看着锯好的木头,直起腰,看向她,道:“怕什么,他们不是给了定金了吗?做了这一笔,快赶上我们两年了。”

    女人皱眉,还是担忧,道:“咱们投的已经超过定金了,这样,待会儿他们来取货,就说我们钱不够了,让他们先付一半。”

    中年人顿时为难,道:“这样不好吧,我们之前说好……”

    女人推了他一把,打断他的话,道:“说什么好,按我说的做,必须先付一半,你不说我去说。”

    中年人神色犹豫,看着婆娘坚定的神色,只得道:“一半得一百多两,你好好说。”

    婆娘哼了声,道:“这还用你说,我先去买钉子,你等我回来。”

    中年人无奈的点头,看着婆娘走了,继续低头锯木,做着他的耕犁。

    没有到天黑,来收犁的人就到了,中年人的婆娘,外人口中的老板娘热情无比,而后就说没钱了,木料什么买不了,希望客人多付一点钱。

    这来人观看一番,见中年人确实做了不少半成品,当场就直接付了全款,让中年人夫妇以及众多弟子目瞪口呆。

    这可是二百多两,这些人眼都不眨就付了!

    老板娘眼尖,心思活络,硬是拉着来人吃酒。

    席间,中年人得了婆娘暗示,借着酒,问道:“客官,容小老儿多嘴问一句,你们买这么多,这么好的犁,做什么用?”

    耕犁无非是耕地,现在这些人要求上好的木,上好的铁,上号的模样,那价格成倍成倍的涨,这耕犁还是耕地的吗?

    看似醉醺醺的三十出头的男子,抬头对着中年人,似笑非笑道:“想套我的话?不过告诉你们也没关系,你们没那门路。这些耕犁,我们是要卖给朝廷的。皇家商贸集团,总工会已经公开招标,要收购两万副耕犁,两万副!这还只是前期的,未来三年,可能要十万副……”

    “十万副!”

    中年人与他婆娘以及一干徒弟双眼大睁,这要多少银子,他们想都不敢想。

    京城,东长安街,皇家银行分行。

    这里的分行,仅次于应天府的分行,财力雄厚,名声在外。

    贵宾房。

    一位副行长正在贷款科科长的陪同下,见一个大客户。

    这个人一口的山西腔,五官俊逸,微微发白,一脸的漫不经心转着手里的扳指,嘴角带着轻蔑的笑,仿佛谁都不看在眼里。

    这副行长三十出头,有着微微显露的八字胡,坐在椅子上,神色平静,有那么一丝威严。他名叫耿埇桥,出自傅涛早年的会计培训班,跟着傅涛十多年,而今位居首都这个分行的副行长,可见不一般。

    贷款科的科长出自政院的审计系,名叫俞正,他手里拿着一堆文书,向着耿埇桥道:“耿副,一百二十张地契,两千八百二十七亩,大部分在苏杭,上田居多,十六家铺子,遍及两京,八个院子都是前朝尚书侍郎住过的……”

    耿埇桥听着,目光一直盯着眼前的年轻人,看了眼他身后的五个大箱子,眼神带着不掩饰的警惕,道:“这位公子,您这箱子里,玛瑙,玉珠,宝石,夜明珠……外加这些金锭,起码也价值十万两,加上这些田亩,商铺,按照现在的行情,底价也起码是二十万。公子,为什么不去当铺,而是来我们银行?”

第1497章 贷款陷阱() 
这年轻人嗤笑一声,歪着眼道:“废话,当然是哪里划算我去哪里。当铺那边能给我二十万吗?他们最多给出十五万,你以为我没去过吗?行了,废话不多说,看也看了,给个价吧,能贷多少给我?”

    俞正看了眼耿埇桥,没有说话。这么大的单子,即便是耿埇桥也做不了主,得上报行长开会,在总行备案。

    耿埇桥神色不动,眼神盯着年轻人,道:“公子,你这是我今年遇到的最大的单子,我很想吃下来。实话跟你说,按照正常流程,我要发函去各地查询你这些地契,商铺的真假以及有没有什么纠纷之类,程序起码一个月。但是,如果你能找到足够的担保,三天之内,我确保给你三十万,担保的人越有力,额度越大!”

    年轻人神色变了,没有刚才的轻佻,坐正,凑前,认真的道“大到多少?”

    耿埇桥也向前靠,低声道:“三位有名有姓,资产十万的名望之士,五十万,五位七十万,十位百万!”

    年轻人听的呼吸都忘了,眼角眯起,盯着他道“如果是几十个十万,几个百万……”

    耿埇桥越发凑近,声音不大不小,仿佛有种魔力的道“只要你有足够的担保人,我现在就能给你去总行跑一趟,几百万,我也敢给你贷!”

    年轻人抬头看着耿埇桥,似乎愣了片刻,忽然哈哈大笑,转瞬又控制下来,微带着笑意道:“耿副行长的话在下记下了,怎么着,先把眼前的给收拾妥当了吧?”

    耿埇桥坐回来,面色如常,转向俞正,道:“三十万,做好了拿上来我签字。”

    俞正面色微变,想要说话,看着耿埇桥的眼神,应了声,转身向不远处的信贷科走去。

    耿埇桥陪着坐着,也不说话,只是打量这个年轻人,仿佛要从他脸上看出什么。

    年轻人被看的有些不自在,道“你老是看着我干什么?”

    耿埇桥道“没什么,我只是很好奇,公子这么大手笔,不像缺银子的人,一下子贷三十万要做什么,我只是随口问,公子不用回答。”

    这年轻人哼笑一声,无所谓的道:“告诉你也无妨,额啊,打算买几条船,弄点丝绸啊,瓷器啊,茶叶啊,盐啊,还有些乱七八糟的,倒腾倒腾,一年起码也是几十万的利润,现在日子不好过,哪能坐吃山空,你说是不是?”

    耿埇桥点头,没有再说,随口又加了一句,道:“对了,公子没有与官府有牵扯吧?”

    这个年轻人连忙摇头,道:“额能与官府有什么牵扯,这些都是祖产,来历清清白白,你尽管去查。”

    耿埇桥脸色不变,道:“当然,我只是随口一说。咱们皇家银行最怕与当官有牵扯,所以但凡是担保人,决不能是做官的。”

    年轻人有些会意,仰着头道:“你放心,我们祖上虽然也出过一位员外郎,但那是嘉靖年间的事了,挨不着现在。”

    耿埇桥微带笑意,没有再说,目光依旧在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俞正很快就做好了文书,走通了程序,将文书递给耿埇桥,耿埇桥回到班房,签个字,盖了几个章,又走了几个办公室,最后拿着一叠文书,对着这个年轻人,道:“公子,办妥了。这张是三十万的汇兑票,能在这里,南京分行,南昌分行,成都分行,广州分行兑换,其他地方兑不了,切记。”

    年轻人接过来,看了眼,道:“你放心,额知道了。这些东西就先放你着,等额赚了钱就来赎回去。”

    耿埇桥没有多说,让俞正亲自送出去。

    没多久,俞正就急匆匆回到耿埇桥班房,神色凝重,疑惑的道:“耿副,他们那些东西还没有核实,现在价格又虚高,十五万都算多了,怎么能给三十万?万一行长,总行问究起来……”

    耿埇桥摆了摆手,道:“行了,这是行长的意思。”

    俞正有些愣神,他知道,他们行长是傅大公子绝对的心腹,那是在乾清宫吃过酒的人。

    耿埇桥不管俞正的疑惑,坐在椅子上,自顾的四寸着道:“这个人,我总觉得很熟悉,李宾善,这个名字也有意思。”

    俞正知晓这里面有着他无法企及的因素,因此不敢多问,只是站着。

    耿埇桥心里想不透,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良久,抬起头道:“这个单子你盯一下,有什么是情况立刻汇报给我,没有其他的事了,你去吧。”

    俞正连忙道:“是。”

    某种程度来说,大明正在释放改革红利,哪怕是在这种天灾最为严酷的时候,依旧让整个大明上下很是动心,各种手段齐出,都想狠狠的分一杯羹。

    朝廷很有耐心,按照既定计划,排除困难,逐步的推进改革事项。

    最为优先的,自然是吏治改革,孙传庭已经迫不及待的安排了新知县,尽管只是北方三省的七十六个,但谁都能预想到,未来一到两年,所有知县一级都会被替换一空。

    尽管这件事牵动人心,但在‘分地’这件事的掩盖下,没有那么突出。

    朝廷各部门外加地方,正在加紧核实户籍,登记灾民,这些灾民自然是优先分地的。同时也在登记整个大明的户口,以备后期全面分地。

    南直隶,江宁县。县衙,户丁室。

    一个中年人焦急的向着窗口塞着一堆厚厚的文书,纸张,道:“大人,您再看看再看看,我们家真的是九口人,都是根据规定,有周围邻居,里长,村长的证明,您看一看……”

    那办事的小吏看着他,冷眼道:“半年前,你登记的是六口人,也有这些证明,怎么着,你是想糊弄我?还是欺诈朝廷?我告诉你,敢糊弄朝廷,判你半年!”

    中年人急的满头大汗,道:“我知道我知道,大人,你先给我改改吧,我们家真是九口人,您不信,可以到我家里去查……”

    小吏接过他的资料,扔到一边,道:“你登记过了,明年再说,你先让开,让后面的登记。”

    中年人心里万分着急,等一年还不知道能不能分到地,哀求的道:“大人,您通融通融……”

    小吏一瞪眼,道:“再胡搅蛮缠,我现在就抓了你!”

    中年人一听,脸色蜡黄,慌忙让开。他离开了队伍,心里将叫他少报人头的东家王大户恨的死去活来,如果不是那王大户骗他,哪里会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