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8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栩早就预料到了,道:“承德不去也行,北戴河那边也不错,朕给皇嫂安排,静静心,养养身体,省的朕老是担心。”

    张太后皱眉,道:“我哪也不去,你多操心你的正事,不要烦我就行了。对了,那个李如靖现在在哪里?”

    李如靖,也就是李定国。

    小永宁崛起嘴,似乎有些不满,却没什么反应。

    朱栩看了小丫头一眼,有些头疼。这丫头对李定国完全不感冒,一点也没有情窦初开的样子。

    张太后显然是有些着急了,朱栩想着待会儿找张太后私下谈谈,不能在李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面上不动声色的道:“朕安排他守卫外廷,就在宫里。”

    张太后稍微满意,瞥了眼边上站着,亭亭玉立的李香君,转话题道:“嗯,皇后就要生了,国太进宫了?”

    朱栩道:“嗯,皇后,兴子那边都有人照顾,皇嫂宽心些。”

    张太后这才点头,道:“要是能多添几个皇嗣,我也不逼你选妃了。我听说,你最近很是宠幸那个赵选侍?另一个你怎么不喜欢?”

    张太后说的是赵婧,最近这段时间,朱栩在她小院过夜比较多。

    朱栩最头疼的就是这些事了,笑着道:“朕会妥善处理的,皇嫂还是继续操心永宁吧。”

    张太后知道朱栩不喜欢术后这些,还是瞪了他一眼,道“你们就没一个让我省心的!不管是承德还是北戴河,我都不会去的。你要不想我待在宫里,我去城外的轻尘庵住一阵子。”

    轻尘庵在京城不远外的五福山,是一个幽静之地,与云雾山齐名,是一处静修养身的圣地。

    张太后是看着朱栩长大的,显然从他的话里察觉出了什么,变相的做出安排。

    朱栩对张太后是最没辙的,听着她的话,只能答应,城外总比城内安全一些。

    朱栩转头看向永宁,道:“你也跟着去,少给朕添乱,没事别乱跑,好好读些书。”

    小丫头瞥了朱栩一眼,低着头扒饭。

    张太后见如此,也没有再说,招呼着朱栩吃饭。

    朱栩在吃饭,外廷却没有闲着。

    关于明年的分地计划,内阁任命户部侍郎李邦华牵头,从内阁五部等多个部门,外加地方上的一些官员,抽调了八十多人,成立一个‘清田特别小组’,专门处理今年的分地计划。

    这个特别小组的官衙就在内阁大楼二楼,体制上是属于议会下属机构,与内阁没有关系。

    李邦华等人已经开始忙碌了,从皇家商贸集团那边接收田亩,派人去当地实际查收,安排人手准备丈量,同时还要对登记的灾民进行核查,确保无误,然后统筹分配。

    这些都是庞大,复杂,耗时耗力的事情,即便前期做了准备,依旧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现在还是年假朝休,大部分官员放假,一些人的鼻子还是非常灵,盯住了这块肥肉,摩拳擦掌的正准备上下其手,发一笔大财!

    各巡抚等陆续出京,回归属地。

    可以想见,一场风暴,即将来袭。

    景正八年,历史上的景正十四年,三月十六,沈阳。

    如今的沈阳,是辽东三省的核心之地,四面八方的路都是通向这里。不止于原来的察哈尔的归化城,沈阳的官道更是跨过鸭绿江,通向了朝鲜的平壤,汉城,更是规划贯穿朝鲜南北,通向釜山。

    辽东这些年大肆开荒,外加商贸不断发展,吸引了朝鲜,蒙古以及其他部族的聚集,已然是一个热闹的大城市。

    一辆镖车从沈阳出城,前面一个壮硕的半百老者,坐在马车上的镖头甩着马鞭,还是大声的教训。

    “都给我警醒一点,这是陈掌柜收购来的药材,价值万两,要是出了一点差错,我这把老骨头赔不起!”

    他身后一群人或骑着马,或跟着走,护卫在五辆大马车四周。

    在这镖头的身后,一个很是英武,二十出头的女子打马上前,语气轻松的道“爹,你就放心吧,这里又不是陕川,没有什么土匪的。现在官道又畅通,只要咱们入了关,其他就没什么事情了。”

    镖头冷哼一声,道“你个丫头片子懂什么,现在来辽东淘金的人不知道多少。这批药材是要赶时间的,错过时间价格肯定大跌,误了时间,陈掌柜赚不到钱,咱们也讨不了好……”

    女子来到镖头边上,肯定的道:“爹,你就放心吧,又没有雪,这官道这么宽敞,即便下雨也不影响赶路,肯定不会延误的。”

    “那是你不知道,辽东三省据说正准备划分开垦出来的田亩,有十数万顷,现在不知道多少灾民准备着入关,要是我们被堵路上或者门口,那就有哭无泪了。”

    听到这话,女子不由得好奇道:“爹,这地真的要分了吗?”

    。。妙书屋。

第1490章 妖孽纵横() 
镖头笑了声,道:“那是当然,去年就在说,今年不过是落实了。据我所知,现在分的是靠近鸭绿江一代的,田亩已经划分好,都是上田,就等灾民到了。据说,房子,耕畜,农具等都有,三年免税,三年之后亩收半斗,五年后亩收一斗……”

    女子听了双眼发亮,道:“爹,那咱家能分多少?”

    镖头顿时一愣,犹豫了一阵,道:“咱家是有地的,而且当初登记的时候,少算了一些人,只怕分不到我们……”

    少女顿时急了,道:“咱家那些田可都是下田,近年也没收到什么租子啊……”

    镖头心里其实也有些后悔,但还是道:“别想那么多了,我大明有那么多人,哪里有那么多上田可分,咱们守好我们的地,做好咱们的生意,现在种地赚不来几个钱……”

    少女眉头皱了皱,想想也是。只要不被朝廷征收,不占那便宜也不错。

    镖车押着珍贵药材,几乎昼夜不停的赶往关内。

    他们要趁着初春多跑几趟,入夏就没那么容易了。

    山海关,大门外,拉起了一条长长的线,一个个长桌摆了十多个,一排排的官员坐着,手里拿着印章,审核着近前的人。

    他们面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个百姓拖家带口的向前挪动着。

    最靠近大门的审核人员,是移民局的副局长杨洪骅,他被委派来专门负责这件事。

    一个中年人带着女人孩子上前,递过一个厚厚的户口簿,道“大人,请您审核。”

    杨洪骅接过来,打开看了眼,抬头看着中年人,道:“兆德开,四十二岁,一妻二子一女?”

    中年人连连点头,道:“是是是。”

    杨洪骅一边看着,他身后小吏已经从后面的柜子上抽出了兆德开的资料,一页纸递过来。

    杨洪骅看了眼,顿时皱眉,抬起头,冷眼道:“为什么你在太原府的登记是一妻一女一子?还有,你名下原本是没有田产的,怎么就突然多出了七亩地,要求置换二十亩?”

    兆德开一听,连忙道:“那时候小人不在家,都是家里大伯代管的,他不太清楚,所以说的不准确,还请大人盖个章。”

    杨洪骅冷笑一声,一拍桌子,沉声道:“你可知道诈欺官府是什么罪民?二十亩地,我现在就能抓了你送入大牢,二十亩地,起码也要判个三年,你想清楚了!”

    杨洪骅话音未落,五个衙役就走过来,将兆德开一家给围起来。

    兆德开脸色大变,连忙道:“是是是,小人知错了,小人之前户籍报的时候瞒报了,田产是没有的,我们是佃农,大人恕罪恕罪啊……”

    这已经不知道是杨洪骅遇到的第几个了,冷哼一声,挥了挥手。

    兆德开千恩万谢,拖儿带女快速跑开。

    杨洪骅面色如常,拿起笔,在兆德开的资料页上注写:诈欺,驳回。

    随着兆德开被吓跑,排队的人群顿时又少了不少人。

    杨洪骅等看着,暗自摇头。

    当初不好好配合,现在不说分地的好处没了,将来各种政策好处也会被影响,现在才后悔还早的很。

    这些都是特别小组根据户部的资料等删选出来,安置在辽东的灾民,移民局这里是第二波审核,到了当地,还有第三波。

    杨洪骅今天审核了七十六户,但有问题的高达四十户,即便是这样,他也不敢保证,审核出去的会没有问题。

    杨洪骅眉头紧拧,神色若有所思。

    这是今年分地的第一次,是试验性的,但问题真的是相当突出。

    他拿起笔,在给内阁的反馈书上写道:虚假资料太多,有计划的冒充灾民骗地者众,建议:增加周围邻居,里长甚至是衙门的联名确认,盖章,并组织对冒领者进行严厉查处,诛连,杀一儆百。

    写完这些,杨洪骅继续审核,配合着早就送过来的资料,当面认人,在户口簿上按下手印,写明详细资料,让通过审核的入关。

    这些人会被安排到分地的地方,再由当地核查,送入新建的村子,分房认地。

    内阁大楼,二楼。

    李邦华现在统领这个特别小组,负责分地这个极其复杂又重大的事宜。

    这个小组下设六个副组长,其中之一吏部郎中,张立齐,他拿着一堆文书进李邦华的班房,沉着脸道:“大人,这不分还好,一分牛鬼蛇神就都出来了。”

    李邦华正在写着什么,头也不抬,声音硬朗的道:“什么事情?”

    张立齐放下文书,直接道“执法局那边转来的,陕西有个八个村子联合作假,一个农庄集体伪装困难户口,一夜之间多出了三千男丁。户部那边查出,有内鬼伪造,删改档案。刑狱司那边说,有大户让佃农相互造假,总共十户人家,三十男丁,一下子变成了三百,各自名下有二十多亩荒地,各户置换六十多亩……”

    李邦华听的直皱眉,脸色不好看道:“这么严重?”

    张立齐神色凝重,道:“是。我们还好只是用了一小部分做试验,这要是铺开,还不知道多大的乱子。下官听说,外面不止有人企图伪装灾民分地,对涉及的化肥,农具,耕畜等等,一些人正在串联,试图垄断抬高价,户部采购那边一下子多出了三成,近百万的预算……还有就是面对朝廷的收地,一些人已经悄悄的收了不少,囤货居奇,等着皇家商贸集团以及地方官府那边高价收购……下官对这些还不担心,就怕官商勾结,吃里扒外,掏空国库……”

    李邦华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冷硬的脸角沉思片刻,道:“缩小规模,三千户吧,将各部门收集的问题集中拿上来,我们讨论一下,等完善了,奏报内阁再继续。召集所有人开会,研议一个章程出来,晚些时候,我会去内阁奏禀,下一步的计划,要从长计议。”

    “是。”张立齐道:“下官这就去准备。”

    李邦华看着眼前刚刚写好的‘移民纲要’,眼神微冷,拿起来扔到一边的垃圾篓。

第1491章 内阁出手() 
李邦华这边收到了风声,内阁的消息自然不会比他慢。

    赵晗从案桌上抬起头,看着不远处的众同僚,笑着道:“李侍郎那边怕是头疼了,咱们要不要出手帮帮他?”

    沈珣将一道奏本递给身前的幕僚,接话道:“我觉得还有些早,现在暴露出来都算是小问题,咱们在试水,那些人也在试探咱们,还得等等再说。”

    汪乔年今天也在内阁,闻言站起来,抱着茶杯,走了几步,道:“确实要再等等,但也不能一直等,咱们要不添把火,将一些人与事点出来?”

    周应秋神色微动,道:“汪阁老的意思……逼那些人加速浮出水面?”

    汪乔年道:“嗯,吏部那边拟定的七十六位新知县的名单已经出来,四月就会赴任,这是一个好机会。”

    这个时候靖王倚靠在椅子上,目光闪动的道:“是要添把火,不能不紧不慢的任由他们折腾,这样吧,内阁发个通知,让北方几省加紧灾民统计,做好分地的前期准备。”

    如果这么堂而皇之的通知,只怕那些想咬上一口的人会坐不住,纷纷跳出来,加快速度的运作,大肆的上下其手,将血盆大口张到最大。

    傅昌宗手里的奏本来自苏州府,头也不抬的道:“苏州府的奏本,说是一个多月收地不过一千亩,大量田亩被人囤积,找不到真正的幕后之人,杭州,扬州也是如此。”

    一直没有说话的孙传庭抬起头,看向傅昌宗道:“你打算在这件事上做文章?”

    傅昌宗站起来,将奏本递给他,道:“苏扬杭是皇上圈定的示范区,不容出岔子,我打算五月亲自走一趟,在这之前,先放出风声,就说朝廷要不惜一切代价收购三府的地。”

    孙传庭若有所思的道:“这样三府的囤地会更加疯狂,咱们顺藤摸瓜?”

    苏州府,扬州府,杭州府几乎是大明最发达的三个地方,也是农税重镇,若是这三个地方被解决,其他地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其他阁臣听着孙传庭,傅昌宗的对话,微微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办法。

    周应秋道:“那各部门得配合好,还是交给李侍郎,他那个部门,正是需要立威的时候,日后也还有大用。”

    孙传庭看向周应秋,道:“周阁老,这件事你牵头来办,李侍郎那边晚些时候我会叫过来,咱们详细再商量一下。”

    周应秋应声,站起来道:“我先去刑狱司,反贪局等走一走,这些事情,需要统筹来做,不能哪一个部门单打独斗。”

    孙传庭没有反对,继而道:“王爷,你们督政院做好审核,那七十多知县,要尽早派出去。”

    一直没有说话的靖王道:“好,应该问题不大,政院的生员,大部分出生贫困,只要没有被拉拢,品行都还是能信得过的。”

    孙传庭道:“嗯,先从北方开始,由北到南的推动,后续也要准备好,今年的事情太多,不能拖延耽搁。”

    众人自然都知道,纷纷接了句,再次忙碌起来。

    内阁很快就放出风声,尤其是朝廷要在苏扬杭建立一个农业示范区的消息,让整个南方都轰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