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8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应星全程陪着,见朱栩罕见的没有提其他意见,心里忐忑,终于忍不住道“皇上,是否有其他交代?”

    朱栩瞥了他一眼,笑着道“没什么可说的,你们做的很好,你上呈的那个朕看过了,很全面,对各类科学科技的重视,朕都很满意。”

    宋应星这才放心,道“是,臣一定会尽心尽力完成皇上交代的任务。”

    在朱栩给宋应星奏本的批示上,已经划定了重点,要求政院大力发展的。

    至于一些其他的东西,如蒸汽机,朱栩按耐着心思,没有着急。

    有些东西,不是朱栩着急就能做到的,技术必须一点一点的积累,尤其是一些复杂的,生搬硬造根本造不出来。

    宋应星送走朱栩,站在帅府门口,慢脸抑制不住的笑容。

    李一藻做为主管‘诸技系’的主任,他颇为感慨道“幸亏是皇上,若是换了其他人,我们这一辈子的心血怕是要付之流水了。”

    李一藻正在编写大明与欧洲的相关科技比较,这是一个相当系统的著作,对他个人,对政院,甚至对整个大明来说都极其重要。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已经写了好些年,至今还没有完本。

    随着欧洲大量书籍的进入,对《天工开物》来说是极其强大的补充,尤其是农业,工业方面。

    农业方面,宋应星主要是在总结、归纳,将中原王朝从古至今的技术经验进行条理化,系统化。

    在工业上,宋应星主持的实验室已经提炼了出了锌,也掌握了黄铜的冶炼方法,正在大规模的运用在各个方面。

    这些是利国利民,传承千秋的大事,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他们不说做不出来,就算做出来,也是相当艰辛,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可以完全的醉心于喜欢的事业!

    这是皇帝在支持他们,旷古未有!

    宋应星心里一样的澎湃如潮,面色却如常,道“走吧,我们也开个会,在大议之前,定下明年的计划。”

    李一藻应了一声,宋应星在政院多年,已经有足够的威望,做人做事都无可挑剔。

    李一藻跟在宋应星背后,忽然目光微动。

    在汪乔年传言要致仕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猜测宋应星会接替汪乔年,出任内阁排名第四的阁臣,兼任大理寺卿。

    最后结果的是汪乔年没走,宋应星也没动。但这不代表那些谣言就是虚无缥缈的,毕竟汪乔年当初就是皇家政院副院长调任的大理寺卿。

    依照此先例,宋应星入阁参政,似乎是理所当然?

    李一藻不知道宋应星心里作何想,默默的跟着,没有出言。

    。

第1479章 如朕亲临() 
晚上,朱栩回到乾清宫,一面吃饭一面听着李德勇的奏报。

    “皇上,内阁那边在议会的一系列政策,律法推行的相对顺利,吏律,安民定策,工部工程计划与拨款,督政院监察条例,大理寺权责法案,刑部降级案等已经顺利通过……”

    “今年的‘新政’总结,各项进度的责任得失,明年的规划,财政预算,各部门以及官员的考核等内阁都已经拟定好,在议会那边酝酿,大后天的大议上会公开讨论……”

    “田亩,商税,户籍等今年没有形成律法,依旧以内阁的政策命令为主,阁老们说,主要是地方上反对太强烈,没有形成共识……”

    李德勇拿着小本子,有些照本宣科,说几句低头看一眼。

    朱栩吃着饭,静静的听着。

    孙传庭等人安排的井井有条,轻重缓急,有理有序。

    朱栩放下碗,拿起汤,道“嗯,朕知道了,大议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德勇合上本子,道“皇上,已经差不多了,首辅的讲稿,秦副元帅的讲稿司礼监已经审议过,没有问题,都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完善的。其他各项律法,政策等也经过审议,基本上没有问题。”

    朱栩喝了口汤,擦了擦嘴,道“嗯,准备吧,大后天大议,邀请各国使臣,勋贵公卿,报社编辑,朝野名士,普通百姓三百等旁听。”

    李德勇怔了怔,旋即猛的道“奴婢这就去安排。”

    朱栩‘嗯’了声,突然又道“对了,曹文诏什么时候到?”

    李德勇刚转的身又硬生生转回来,道“回皇上,曹大都督去秦副元帅府上赴宴,喝了些酒,正在回去醒酒换衣服。”

    朱栩‘唔’的一笑,道“那好吧,让人把煊儿叫过来。”

    李德勇立即道“是。”

    李德勇去忙他的,不多久,二殿下朱慈煊就出现在乾清宫,看着东暖阁晦暗不明的灯光,犹犹豫豫,不敢靠近。

    那天他没有扫雪溜走了,现在朱栩突然喊他,他也想起来了,害怕是他父皇的秋后算账。

    九岁的小家伙探头探脑,在东暖阁外徘徊,没敢进去。

    不知道多久,刘时敏从外面进来,看着二殿下扒着门边看着里面,疑惑的上前,道“二殿下……需要奴婢通报?”

    朱慈煊连忙转过身,嘘了长长一声,又小心瞥了眼里面,道“刘公公,父皇是不是要惩罚我?”

    刘时敏顿时会意,不动声色的着道“奴婢不知,殿下进去就知道了。”

    被刘时敏发现,这会儿也跑不了,只得板着小脸,硬着头皮进去。

    看着桌子里面,低着头批阅奏本的朱栩,小家伙恭恭敬敬抬手而拜道“儿臣参见父皇。”

    朱栩快速写了几笔,放下后,看着站的有些远的小家伙,笑着道“来,到父皇这边来。”

    小家伙顿时头皮发麻,小脸紧绷,慢吞吞的向着朱栩挪着脚步。

    朱栩面上带笑,站起来,一手搂着他的肩膀,走向不远处的软塌,那里有一个黑色盖头遮着的不大不小的箱子。

    在朱栩靠到肩膀的刹那,小家伙身体立时绷直,几乎是在朱栩的推动下才走到软榻前。

    朱栩哪里不知道小家伙的心思,一脸笑语从容的伸手先开黑布,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朱慈煊一直在看着,顿时双眼大睁。

    只见里面是一件银色的铠甲,靴子,头盔,边上一个折叠式的银色长枪——这是一件战斗甲胄!

    小家伙狂喜异常,就要扑过去,瞬间又脸色垮下来。

    这件甲胄与他交代给周掌柜的一模一样,也就是说,他父皇已经知道他的一切事情了。

    朱栩搂着小家伙,看着他的脸,自然能明白他情绪,依旧笑着道“巴达礼大汗给你母妃送来了寿礼,已经到张家口,朕准备让你代表朕去接收,如朕亲临的感谢巴达礼大汗,你能做到吗?”

    “能!”朱慈煊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大声说道。小家伙本来就极具表现欲,并且一直渴望做一个征战的大将军,这样的回答几乎是下意识的。

    朱栩一拍他的肩膀,道“那,两条路的雪能扫完吗?”

    朱慈煊抬头看着朱栩,直直的道“扫完就能去了吗?”

    朱栩道“嗯,礼部那边准备的差不多了,后天出发。”

    小家伙不等朱栩说完,转身就向外冲去,顺手还抄过了朱栩东暖阁的扫帚,人已经跑到外面,声音却在屋内回荡道“儿臣这就去!”

    朱栩见他风风火火的模样,笑着摇了摇头,走回椅子上继续批阅奏本。

    在这个时候,慈宁宫里,永宁看着躺在床上,脸上有一丝红晕的张太后,扁着小嘴,依旧惙惙欲泣。

    张太后是熬了过来,不知道为何,心里多少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一只手摸着小丫头的小脸,叹口气道“母后没什么遗憾的,走就走了。只是放心不下你,虽然你皇叔宠着你,但他的事情太多,顾不过来,无法照顾你,你要是能老老实实嫁了,安心相夫教子,本本分分,母后就是死了也瞑目……”

    小丫头这次是真被吓怕了,泪珠如流水,拉着张太后的手,哭腔腻声道“永宁只要母后,其他的都不要,母后,你一定要好好的……”

    张太后看着小丫头梨花带雨的小脸,心里长长叹气,面上笑着道“好了,母后没事了,不要哭了,你让人准备洗澡水,明天,不,后天你去找你皇叔来吃饭,不能让他太担心。”

    小丫头‘嗯’了声,小脸依旧很忧伤,苦兮兮的道“母后,你真的没事了吧?”

    张太后脸色依旧苍白的可怕,浑身盗汗,头发被湿透,僵硬的笑着道“没事了,太医不都说了,没事了。”

    小丫头这才用袖子摸了摸满脸的泪,道“我这就给母后烧水去。”

    张太后点点头,又给她擦了擦眼泪。

    等小丫头走了,张太后才不掩饰疲惫的看着床边的李香君,勉强的笑道“香君,这段日子辛苦你了。”

    已经快二十岁的李香君亭亭玉立,清纯可人,看着张太后,脆声道“都是香君应该做的。”

    张太后看着她,忽然目光微微一动,旋即又默默叹了口气。

    李香君眨了眨眼,她刚才分明看到张太后欲言又止,不知道想要说什么。

    。

第1480章 最严酷的三年() 
曹文诏要从西华门入宫,坐在马车内上,面色罕见的凝重。

    跟随他多年的刘文阗此刻也入了京,陪着他在马车内。

    已经位居福建副总兵的刘文阗,一身的沉稳军人气质,他看着曹文诏的表情,疑惑道“大人,您在担心什么?”

    刘文阗跟随曹文诏近十年,哪里不知道曹文诏与皇帝的关系,那是绝对的第一心腹,执掌大明最强的军队——皇家第一军团!

    有皇帝做靠山,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曹文诏脸上还有未散的酒气,摇了摇头,道:“不是担忧。”

    刘文阗知道曹文诏不是存粹的武将,对朝局有着异常的敏感,凑近一点低声道:“大人,是秦副元帅说了什么?”

    曹文诏吐了口酒气,道“秦副元帅意思是等我在帅府站稳了,她与元帅就致仕,我顺理成章的担任元帅。以我对陛下的了解,不会有这样安排。我担心的也不是这些,行了,等我回来再说吧。”

    刘文阗这回儿似乎有些明白了,越发的低声道:“大人是担心朝局再有大变?”

    曹文诏笑了声,道“不会了,我这是最后一变。”

    刘文阗皱眉,慢慢坐回来,却还是不明白曹文诏话里的‘最后一变’是什么意思。

    曹文诏没有多解释,马车到了宫门口,一番检查,便让马车直接到了乾清门外。

    曹文诏走入乾清宫,朱栩还在批阅着奏本。

    “臣参见皇上。”曹文诏走进东暖阁,单膝跪地道。

    朱栩站起来,走到一边的软塌上,坐下来道“行了,坐吧,陪朕休息会儿。”

    曹化淳这才嘿嘿一笑,一如过去一样,毫无忌讳的坐在朱栩对面,殷勤的给朱栩倒茶,道:“皇上,可要注意身体,臣在外面都听说,您已经熬了个把月的夜……”

    朱栩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轻轻吁了口气,道:“还算好的了,只要熬过这个年头,明年往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曹文诏看着朱栩是脸角,英朗分明,恍惚间让他想起了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那个时候,他跟着孙承宗回京叙功,在乾清宫正殿,天启皇帝的边上,看到了一个富贵逼人的七岁小孩。

    那个小男孩就是刚刚受封惠王的眼前的陛下,当时小男孩似笑非笑的盯着他打量,打量的他心里直发毛。

    那一场本来应该十分开心的叙功宴,结果曹文诏非常闹心,总觉得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一晚上不安生。

    却没有想到,那一天,是他命运最大的转变。

    这一转变,就让他成为大明皇帝的第一心腹,曹家也成了大明最负盛名,高不可攀的世家!

    算一算,也快二十年了,这么长时间,曹文诏很清楚,眼前这位陛下是何等的不容易,苦心孤诣,费尽心思,夙兴夜寐,孤胆往前。

    面对这汹涌澎湃的反对声,他在一力坚持,苦苦支撑。

    曹文诏心里转瞬间翻腾了不知道多少,有些沉重,有些欣慰,又有些感慨,片刻后,神色戚戚的道“皇上,一定要保重。”

    朱栩一怔,抬头看着曹文诏的表情,脸色疲惫的点点头,道:“要说跟朕贴心的,还是你啊。”

    曹文诏跟随朱栩最早,帮他最多,这些年也承担了无数的压力。

    听着朱栩的话,曹文诏凑近一点,道“孙首辅还是值得信任的,朝局正在迅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臣对‘新政’有绝对的信心。”

    朱栩盘腿坐在软塌上,没有避讳的道“孙白谷是有能力的,大明的问题也是能解决的,问题区别就是时间。毕阁老当初为朕稳住了混乱的朝局,渡过了一个破败零碎的阶段。孙白谷,或者说是朕,朕有些心急,明年是景正八年,钦天监多年观察,评估下来,去年,今年以及明年会是天灾最严酷的三年,只要熬过去,天灾就会慢慢过去,整个大明都会复苏。外加两三年的恢复时间,也就是说,还有最多四年天灾就会结束,朕要在这四年时间内完成改革,尤其是土地改革……”

    曹文诏大概是最能理解朱栩的人了,听着朱栩的话,若有所思一阵,道:“臣对朝局有些关注,孙首辅也是当做重点来推进的,四年,应该差不多了。”

    朱栩要的自然不是‘差不多’,而是要奠定一个封建经济向商品经济会过渡的一个重要基础。

    这些即便是曹文诏,朱栩也无法多说什么,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老将军跟你说了什么?”

    老将军这个称呼是朱栩对秦良玉的称呼,大明上下皆知。

    曹文诏知道朱栩非常看重秦良玉,当初可是出城十里相迎,在大明独属这一位!

    曹文诏没有隐瞒,道“老将军的意思,是想要等几年,她会与孙元帅一起致仕,然后臣顺序上位。”

    朱栩抱着茶杯,明了的点头,道:“老将军这样想,应该也是为朕考虑,不想给朕添麻烦。不过,你还是要委屈一下,再等等,朕一直以来的打算,你是明白的。”

    曹文诏顿时一笑,道:“臣并不在意官位,若是能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