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8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字:钱;两个字:缺钱。

    改革并随的就是大笔的钱粮出去,大明如此之大,问题又那么重那么深,不说其他,单单购地一项,眨眼间就超过了五千万两白银。

    这么一大笔数字,哪怕孙传庭再能腾挪拆借,也不足以填这个无底洞。

    他没有盯着皇家银行不放,而是打向了倭国的那些有名的银矿,金矿的主意,甚至在此之前已经命人去勘探,准备接手,开挖。

第1447章 转移危机() 
    孙传庭的一举一动都在朱栩眼里,内阁那边组建的矿务局,不止针对大陆,朝鲜,倭国,琉球等都在考察内。

    尤其是倭国,倭国盛产金银早就传遍国内,在开战之初就有人吵嚷,何况是现在极度缺钱的孙传庭。

    矿务局在倭国幕府旧臣以及一些投降官吏的供述下,在倭国圈定了六座金矿,十八座银矿,已经在着手开采。

    这些银子是无法直接使用的,需要在皇家银行兑换新币,然后才能作为流通货币使用,借用皇家银行的渠道,释放出去。

    第一批船抵达,皇家银行进行烧铸,评估,得到的是六百万两,但是这不符合皇家银行新币的流通计划,不能在突然之间兑换给内阁,以免造成通货膨胀,破坏既定节奏。

    傅涛是拒绝不了孙传庭的,暗中的官司就打到了朱栩的御前。

    这已经是八月底的事了,天气热的如同火炉,整个京城都被炙烤的要燃烧起来一般,入眼看去,如同颤抖的镜子,整个世界都被扭曲了。

    乾清宫内。

    兴子穿着宽松的丝绸和服,垂着长发,正在给朱栩按着肩膀,她已经有了三个月身孕,有着动人的孕妇之美。

    听着外面禀报傅涛来了,朱栩拍了拍兴子的手,道“麻烦事来了,你歇会儿吧。”

    兴子现在的汉语已经很顺利,眨了眨眼,道“是。”

    等兴子一走,傅涛快步进来,行礼之后,就急切道“皇上,首辅这边,真的是给臣出了大难题……”

    朱栩坐在桌前,倒了杯凉茶,道“说说具体的。”

    傅涛站在朱栩对面,一脸焦躁,道:“矿务局的第一批是六百多万,臣还能勉强兑付,可从矿务局那边打听到,这只是第一批,第二批会在十月抵达,第三批会在年前,外加多尔衮在倭国上缴的金银,高达一千多万两,今年可能额外多出近三千万白银……依照首辅的意思,将会全数用在‘新政’上,臣担心这么大规模的新币释放,会急剧扰乱市场,冲击全国的物价,反而不利于改革……”

    傅涛的皇家银行,一直在致力于建立稳定的货币市场,控制物价平衡,因此在新旧币兑换,发行新币都小心谨慎。

    孙传庭不知道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亦或者是改革过急,正要求皇家银行快速兑换给内阁。

    朱栩喝了口茶,听着没有立刻表态。

    孙传庭倒不是不知道货币稳定的重要性,而是内阁研判觉得,现在流通的新币远远满足不了整个大明市场的流通需求,别说三千万,一两个亿都没问题,只是一个节奏,时间,消化过程的把握。

    而在朱栩看来,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来是固有的小农经济下对货币流通的天然需求不大,二来就是天灾情况下,所有人紧衣缩食,商贸发展不畅,新币流通受限。三来,就是民间对‘现银’依旧极其重视,藏匿太多,新币只是一种流通必要,而不是资产,不会真正的拥有,积累。

    在内部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傅涛不希望内阁打乱皇家银行的计划是有道理的。

    朱栩需要平衡这两位的不同需要,也要满足他们的要求。

    沉吟片刻,朱栩看着朱栩,道:“皇家银行要学会怎么转移国内的危机,既然这六百万不能在国内消化,那么就在国外,比如,你用这六百万现银在国外购买物品回国,交给孙首辅,要首辅变现……这只是个列子,具体怎么办,你们可以研究清楚再做,明白朕的的意思吗?”

    傅涛看着朱栩,若有所思的道:“是,臣明白。这样一来,国内不但不会有通胀危险,还能增加财富,扩大货币流通,缓解通胀……相对的,国外大量金银流入,财富减少,就会形成快速通胀……”

    最重要的,自然还是让傅涛摆脱了孙传庭的压力。

    朱栩听着傅涛的话,暗自摇头,这些,傅涛未必不懂,或者说,皇家银行那边肯定有过商议。但这是在对首辅耍滑头,没有朱栩的首肯,他们哪敢。

    朱栩这么一句话,就是尚方宝剑,傅涛可以甩开手做事,日后孙传庭苛责,就能有圣训挡灾。

    傅涛又回禀了一些其他事情,尤其是涉及到皇家商贸集团的购地计划。

    “皇上,”

    傅涛神色认真,道“商贸集团那边购地在迅速扩大,已经高达三千万亩,但主要是一些灾情严重,相对偏远的地方,一些富饶之地,很难买到,即便如此,已经耗干了商贸集团的流通现银……商贸集团那边不敢打扰贵妃娘娘,一直在催促微臣想办法……”

    朱栩对这些自然很清楚,严格来说,皇家商贸集团是无需做到这种程度,无非是朱栩的因素在里面。外加没有布木布泰在,扛不住内阁的压力,很多事情已经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硬着头皮在做。

    朱栩道:“这件事,首辅做的急了,看的也不够全。你待会儿去内阁的时候,给首辅提一提,购地的事,不能是内阁在做,要求地方也组建贸易机构,一来对接皇家商贸集团,推动地方商业发展,二来,也要加入购地计划,给他们划分出任务线来……地方上,现在应该能信任一些了,内阁不能事事冲在前面,独自扛着压力……改革是朝廷的集中意志,地方上不能躲,不能避,更不能隔岸观火如同局外人!”

    傅涛登时会意,略带惊喜的道:“是,臣明白。”

    朱栩又交代傅涛道:“新币推行的要加快,不止是陆上,朝鲜,琉球,绥海,安南等也要加快速度,这是天下一统的必要步骤,不能懈怠。”

    所谓的‘书同文,车同轨’,朱栩一直在不断的同化这些周边之地。

    傅涛点头应下,又对朱栩禀报一阵,这才离开乾清宫,回转内阁。

    傅涛倒是会活学活用,直接答应给孙传庭兑换六百万两,十天内到账内阁。

    不等傅涛的钱给到户部,第二天商贸集团的催款信就到了内阁,要三百万弥补购地亏空。

    在第三天的时候,海外今年到岸的第二批粮食已经在广州府靠岸,高达五百万石,在第一时间通过皇家商贸集团的销售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其中内阁就又要了三百万石用以赈灾以及工部的工程所需。

    也就是说,孙传庭还没有到账的六百万,三天之内就已经用完了。

    不等孙传庭说话,傅涛通过皇家银行的分行,联合舰队,外事院,皇家商贸集团的各种渠道,开始大把的撒银子,一千万白银通过不同的方式出去,一船船货物排队的出海,在不久后又姜广满载而归。

    在朱栩的首肯后,皇家银行正在通过大笔的货币与贸易,一边转移国内的通胀威胁,一边借此大力发展海贸。这种情况下,相当隐晦却也相当粗暴的将大明的天灾危机不断的转移出去

第1448章 理顺朝廷() 
孙传庭缺钱,用尽了办法,但大明已经被天灾消耗的精疲力竭,他尽管掌握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权力,但能筹集的钱还是极其有限。 小 说    .

    不过,孙传庭也展现出了他过人的手段,强力稳住朝局,推动‘新政’,没有再出现大篓子,并且有进一步稳固的迹象。

    这一天,孙传庭冒着酷暑,前往城外查看今年的农事。

    天气比去年还要热,北方普遍大旱,传统的谷物难以种植,可以想见的,今年必然还会减产,灾民进一步增加。

    乾清宫,东暖阁。

    傅昌宗,周应秋,赵晗,沈四个阁老,被朱栩同时叫进了宫。

    这里有冰炭,虽然潮湿,确实比外面要凉快不少。

    朱栩与四人喝过茶,笑着道:“听说,内阁设立了冰炭局,短短半个月就进账几十万?”

    这件事对内阁来说,多少有些不光彩,在外界看来,他们这些阁老为了钱是无所不用其极,连基本的体面都不要了。

    众人面色尴尬,沈倒是一笑而过,道:“臣等也是无奈,请皇上见谅。”

    这种冰炭,以往都是无偿发放的,现在不止达官贵人要掏银子,全国各地的大户也能买,只是更贵。

    这个时候的冰炭,堪比黄金!

    朱栩自然不在意,道:“这些是你们内阁的职权,朕不插手。听说,近来朝野有些不平静?”

    可以说,大明朝野从来没有平静过,尤其是自嘉靖之后,外廷逐渐有了与皇宫对抗的勇气与能力,各种各样的斗争就从来没停过。

    万历朝的‘国本之争’,天启朝的东林与阉党,将朝斗党争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但朱栩这次说的不是这些,而是近来朝野对于空缺官职的蠢蠢欲动。

    目前,大明朝廷空缺的位置有,内阁次辅,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十八个侍郎中的六个,外加刑部正在被逐步的降级,引起的暗潮自是更多。

    傅昌宗等人明白朱栩的意思,悄悄对视一眼,周应秋率先说话,道“皇上,孙阁老之前与臣等私下说,次辅,吏部尚书暂时空缺不补,其他的都还在酝酿中。另外,税务总局,商务总局,执法局等,内阁也在计划调整,暂时还没有明确的名单……”

    孙传庭要抓权,那么明显制衡首辅的次辅自然要空缺,吏部他也不可能放手。唯一能争取的,或许只有礼部尚书。

    这些内阁,六部的人看的分明,不会妄动,但官场一个萝卜一个坑,眼见这么多空缺,谁不想让前面的人动一动,他们也就能跟着进步。

    因此,不少人纷纷‘劝进’,要求补缺这些位置。

    朱栩对周应秋的话不置可否,神色若有思忖的道:“说说你们具体的想法。”

    赵晗瞥了眼傅昌宗,周应秋,接着开口说道“皇上,臣认为,内阁可以不补,但天官这个位置不能空,尤其是这个时候。”

    赵晗是前任的吏部尚书,号称天官,深知这个位置的重要,更何况,现在吏治推动的极其快速,数百个知府陆续到任,孙传庭还在计划明年对县一级进行调整,这不是几百了,是数倍于知府,高达三四千的州县!

    孙传庭本就事多,如何能兼顾齐全?要是有个纰漏,岂不是送人把柄?

    朱栩不动声色,转头看向沈。

    沈沉吟一声,道“礼部现在责任重大,尤其是涉及到舆论方面,外加修的典籍越来越多,不能大意,臣也希望能尽快补全,以免出岔子。”

    朱栩转向傅昌宗,道:“傅阁老,你怎么看?”

    傅昌宗是朱栩的舅舅,十多年的股肱之臣,外界眼中的‘帝党’领袖,在座的四人,更是**裸的帝党。

    加上靖王,汪乔年,内阁八个人中,六个是帝党!

    傅昌宗见朱栩开口问他,知道是有定案了,认真思索一番,道:“次辅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吏部,礼部倒是有,臣恭听圣训。”

    在内阁,孙传庭虽然倚重‘帝党’的力量,但随着威信日增,加上朱栩的信任,已经有压制帝党的迹象,傅昌宗等需要顾忌孙传庭的态度,话语多有保留。

    朱栩也不为难他们,拿起茶杯,随口的道:“听说,外面不少人认为孙阁老改革过急,希望你们或者朕来制衡一下,让他慢一点,你们是怎么看的?”

    孙传庭这一年的动作,不止是外面议论纷纷,内阁六部压力一样极大,尤其是孙承宗的退隐,其实也是这种情形下不得已的选择。

    连孙承宗这样的四朝元老,执掌大元帅府的军方巨擘都要避退,可以想见,孙传庭的改革有多么急躁,多少人的利益被损害,又有多少人为之惴惴不安。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身在内阁,自然更为清楚,齐齐皱眉,不知道如何开口。

    孙传庭的改革计划来自于朱栩,这样的急功近利没有被阻止,说明朱栩是默认,甚至是支持的,他们能怎么说?

    但是,孙传庭的改革太快了,别的不说,就说明年就要对县一级的官员进行大规模的调换,这样很可能会让地方不稳,出现大乱子。即便不出乱子,想要这些人掌控地方,也不是三两年就能做到,何况还要他们推行田亩,户籍等改革,地方还不知道怎样反弹……

    这些阁老们心事重重,忧虑不已,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

    他们不说,朱栩也能猜到,抱着茶杯,缓缓转动茶盖,道:“孙首辅,行事看似急躁,却从不会打无把握之仗,他的周全,缜密,细致,你们或许还没有感觉到,不着急。你们在内阁,该说的说,该做的做,无需顾及朕。内阁不能心存芥蒂,不能互相扯后腿……这些老生常谈朕就不多说了。关于这些空缺,除去你们商定的李邦华调任户部侍郎,吕大器调任礼部尚书,阎应元调任兵部侍郎,钟阳生调任税务总局局长,顾炎武调任礼部郎中,秦政益,魏学濂,孟兆祥调任商务总局,税务总局,执法局……”

    四个人听着朱栩的话,神情略有差异,旋即又觉得似乎理所当然。

    这些人事安排,倒是没有出格,资历,能力都没有问题,不会有什么阻力。

    只是,那些上蹿下跳,拼命跑官的人注定要失望了。

第1449章 疯狂扩张的开始() 
孙传庭对于朱栩的安排,没有意义,实则上,朱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新政’。

    孙传庭这个臣子,严格来说,是他的亲密盟友。

    孙传庭回来后,连夜入宫,与朱栩面谈。

    孙传庭对于这位老谋深算的皇帝,没有什么隐瞒,直言道:“皇上,关于次辅,一来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二来,臣也不想被掣肘≈ap;吏部也是这个想法,至少两三年内,还请皇上允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