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7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多尔衮气定神闲,看着这个精瘦的小老头,面容平静。

    日野知道事态紧急,也没有讨价还价的意思,直接道:“我国天皇仰慕天朝大皇帝陛下久矣,期以和亲,息搁刀兵,为两国百姓避免这场灾祸。”

    多尔衮右手摸索着扳指,目光静静的看着日野,声音沙哑的道:“幕府破坏天道秩序,有损华夷体系,这次天兵降临是为了征讨幕府,与天皇无关。”

    日野对于这种扯淡的话仿佛没有听到,继续道:“公方深知过错,愿意退隐,归还大政于天皇。”

    多尔衮哪里不知道这是以退为进,德川家光企图垂帘听政,面色如常的道:“德川家光需要前往京师,向大皇帝陛下当面请罪。”

    这个自然是玩玩去不得,不然肯定回不来,日野沉默片刻,道:“将军应该知道,我国国力尚在,如果贵国逼迫过甚,玉石俱焚,我相信这也不是将军愿意看到的。”

    多尔衮笑了一声,道:“最多明天中午我就会继续发兵,不出三日,大军就能攻破江户!”

    日野脸色骤沉,多尔衮的话虽然是威胁,有些不切实际,但对倭国来说,确实很危险,必须阻挡多尔衮的步伐。

    日野眼神闪烁一番,道:“我国天皇已经上路,若是贵国的海军相护,不出一个月就能抵达贵国京师,如此重大的事情,将军真的不需要上禀吗?”

    多尔衮知道,这已经算是德川幕府的底线了,手里的扳指转动的慢了一点,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日野眉头紧拧,内心急躁如焚,直言道:“将军如何才肯罢兵?”

    多尔衮道:“我刚才已经说了。”

    “这个条件幕府绝对不会接受。”日野果断拒绝,而后道:“幕府已经下令军队后撤五十里,以示诚意,我相信归国也不希望与幕府血战,还请转达我们的诚意给杨大都督。”

    多尔衮笑了声,道:“好。”

    日野看着多尔衮,心里有不好的预感,从这里传消息到对马岛,即便有飞鸽传书,来回也不是三两天,看这多尔衮的意思,是没有停兵的意思。

    所以,他必须要说服多尔衮!

    日野神色变幻,脑中飞转。

    青山忠俊之前判断明军爱惜羽毛,不会发生硬战,可现在他们拥有倭国的降卒多达五万,又岂会惧怕牺牲?

    这样,明军还有什么缺点,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停步?

    多尔衮好整以暇,看着日野抓耳挠腮,心里大是爽快,憋了两个多月的戾气发泄了干净。

    日野忽然抬头看向多尔衮,道:“由新任幕府前往明朝,是否可以?”

    多尔衮一怔,嘴角微微勾起。他已经断定德川幕府是真的急了,心念转动,道:“我可以停军,等候杨大都督以及朝廷的命令,但你们必须后撤一百里,不止我们这里,虾夷岛以南也是如此。”

    日野脸色骤变,就算这里,后撤五十里已经是极限,要是面对虾夷岛的陆奥藩等后退一百里,那就是让明军登岸,两面而来,夹击倭国!

    “幕府绝不会接受!”

    日野毫不犹豫的拒绝,冷声道:“我劝将军考虑清楚,这样的要求,与要幕府投降有何异!”

    多尔衮道“最迟明天中午,我就会发兵!”

    日野脸色难看,盯着多尔衮一阵,眼神一阵闪烁。

    多尔衮面无表情,眼神冷漠,充斥着杀意。

    日野硬生生的低下头,满心难受。他知道多尔衮说的是真的,形势比人强,他不得不低头。

    挣扎好一阵子,日野再次抬头,道:“我需要禀报幕府,我希望在幕府没有回报之前,将军不要再发起新的行动。”

    多尔衮毫不犹豫的道:“好,我也需要等待杨大都督的意见。”

    日野站起来,一躬身,道:“一切拜托将军了。”

    多尔衮动也没动,看着日野一脸玩味。

    日野没有多留,快速转身走了。

    日野一走,多铎,代善,满达海,李定国等人相继走进来,多铎不满的道:“哥,咱们真的要停下来?现在可是大军士气正盛的时候,前面好些大名都等着我们,准备投降了……”

    他们攻破了关门海峡,灭了青山忠俊八万大军,士气如虹。对整个倭国的震动也是剧烈的,不知道多少大名准备放手一搏,加入明军,参与倒幕。

    如果现在停军,对明军来说,简直是自弃关隘,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优势。

    多尔衮看了众人一眼,道:“那些降卒整肃的怎么样了?”

    左良玉立即出列,道:“黑田忠之,桦山久守等人已经对那些降卒进行打乱重组,确保他们不会反水,最多到明天中午就会完成。”

    多尔衮目光幽幽,道:“太慢了!李定国,你也去领军一万,辖制他们不能生变!”

    李定国微怔,旋即沉声道“是!”

    代善,多铎等一群人还在盯着多尔衮,担心他真的会停军。

    多尔衮自然知道他们的意思,站起来,目光幽冷的看向南方,道:“连夜整军,明天一早,大军继续进攻!”

    “是!”代善,多尔衮等人热情勃发,沉声应道。

    前面一马平川,无兵无险,他们就应该兵贵神速,尽快占领,继续东进,逼进江户!

    多尔衮快速休整,准备着下一轮攻势,这个时候,他攻破关门海峡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对马岛。

    杨嗣昌等人看到了,自然是大喜,一群人看着捷报,喜笑颜开。

    站在码头,垂着夜晚冷风,杨嗣昌身边的侍卫队长,看着他道:“大人,这回放心了吧?”

    杨嗣昌拿着信,背着手,眺望着海面,道“多尔衮这一战,绝对会震动整个倭国,接下来,就是要快速推进,不给德川家光反应时间,逼进江户!”

第1385章 外样大名的背叛() 
侍卫队长是跟随杨嗣昌多年,南征北战,经验丰富的老军人,道:“倭国是狭长的海岛,没有要塞,没有大城,兵力有分散,各自为政,在这个时候,以闪电战,是最容易一一攻破的,只要速度足够快,五天时间,应该能打进江户。”

    杨嗣昌摆了摆手,道:“不要这么乐观,德川家光是三代幕府,根基不浅,不会这么容易打垮,何况,在北方他们还有七万大军……速度要快,也要稳,只要不出大败,消灭倭国就在眼前了。”

    以前被关门海峡堵着,明朝上下都很焦急,但关门要塞破了,那一切就不用急,按部就班,足以灭掉倭国。

    侍卫队长思忖一会儿,道“德川幕府前前后后动用的军队超过三十万,那七万肯定也不会轻易动,这么一来,幕府那边应该没有多少余力,末将的建议,多尔衮的骑兵,轻装简从,不顾一切,直接打入江户!”

    杨嗣昌神色沉吟,道:“那后勤怎么办?如果多尔衮一时半刻攻不下,可就陷入里面,等于自投罗网了。”

    侍卫队长道:“倭国是岛国,只要约定好地点,海军就能投送物资。”

    杨嗣昌目光微微闪烁,猛的转身,道“走,去参谋室!”

    侍卫队长连忙跟着,道“大人,是否该给朝廷,皇上写信?德川幕府既然想用他们的天皇和亲,这么大的事情,还需要皇上,朝廷点头才能处置。”

    杨嗣昌脚步一顿,道:“皇上还在景德镇?”

    侍卫队长道:“朝廷那边的消息来看,皇上之前还带着诸位皇子去了承德,倒是没有去大的地方,走动的很随意。”

    杨嗣昌的仕途转折点,就是在崇祯初年的军改中,给朱栩点名任为江西总兵,一待就是好几年。

    对于江西,杨嗣昌有很多回忆,本来心情很好,转瞬又道:“朝廷那边弹劾我的奏本还有很多?”

    侍卫队长小心的看了他一眼,道:“是,一些文官认为,大人……无能,空耗钱粮,如果能用在民生上,功莫大焉……”

    杨嗣昌再次抬起脚步,道:“朝廷那边怎么说?”

    侍卫队长道:“元帅在一次与退休老兵代表的插叙中,点名称赞了大人,这个还被整理发表在朝报上。”

    侍卫队长没有说‘朝廷’,朝廷的代表是孙传庭。他没有说,就意味着并不好。

    杨嗣昌会意,道:“孙首辅也是知兵之人,我在这里耗了这么久,他有些不满也正常。皇上那边呢?”

    侍卫队长神情严肃了几分,道:“皇上一个月前在景德镇召见了卢大都督,有些传言,说皇上要用卢大都督替换大人。”

    杨嗣昌这回却笑了,心情也愉快起来,道:“那就没事了,准备纸笔,我要给皇上写信,请罪。”

    侍卫队长有些莫名其妙,紧跟着道:“大人,这是何意?”

    杨嗣昌心情好了,话也就多了,道:“皇上的手段你不懂,要是对我不满,我早就回京了,哪里还要公开见卢大都督。”

    侍卫队长有些会意,突然道:“大人,那孙首辅那边,要不要解释一下?”

    杨嗣昌顿时犹豫了,孙传庭日益强势,压的六部喘不过气,连带着他们这些带兵之人也不敢轻视。

    杨嗣昌思忖片刻,道:“我给元帅写,请他转圜一二。”

    侍卫队长没有再说,对他来说,朝廷很复杂。

    杨嗣昌走向里面,看着他的表情能知晓他的想法,感慨一声,却没有多说什么。

    如果回到当今登基之前,那才叫复杂。在那个时候,如果遇到他这种情况,早就被抓回去送入天牢,等着问罪了。

    杨嗣昌一面给朱栩,孙承宗写信,一面研究新局势下的战略战术,不到天亮,一封封书信,被飞鸽带着传递向四面八方。

    在杨嗣昌调兵遣将,制定新的计划的时候,在虾夷岛的科尔沁大汗,巴达礼迎接来一个特殊的人。

    陆奥藩藩主,伊达政宗。

    伊达政宗是在田中一郎的陪伴下,进入巴达礼大营的。

    天色还未亮,一切懵懵懂懂,伊达政宗黑帽遮头,穿营过寨,来到巴达礼的大帐前。

    所过之处,都是严禁的巡逻,一举一动,整齐划一,毫无紊乱。

    田中一郎面色凝重,站在伊达政宗身后。

    伊达政宗透过帽子,看的分明,尤其是那些摆列整齐,擦的雪亮的大炮,让他眉头紧皱。

    “请。”在他身边,一个蒙古大汗,以别扭的汉语说道。

    伊达政宗收回头,默默点头,进入大帐。

    伊达政宗学着明人的礼节,抬着手,道“伊达政宗见过阁下。”

    巴达礼是科尔沁大汗,是大明皇帝的妻舅,可以说身份显赫。

    他有着蒙古人的豪迈,哈哈大笑站起来,走到伊达政宗身前,道“藩主无需多礼,来,坐!来人,上酒,一定好,藩主是我的好兄弟,不能糊弄。”

    一旁的翻译连忙跟着在伊达政宗耳边低声解释,伊达政宗虽然听不懂蒙古语,但还是能感觉到巴达礼的热情,一张如松皮的老脸挤出笑容,道:“多谢阁下。”

    很快,卫兵端着酒菜上来,整齐的放好。

    伊达政宗坐在巴达礼下手,田中一郎站着,看着蒙古的烤肉,马奶酒,两人面色如常。

    巴达礼举起酒,看着伊达政宗,热情满满的道“我很早就期盼藩主的到来,今日相见恨晚,来,干杯!”

    伊达政宗端起酒杯,道“我也很想见阁下,请。”

    巴达礼朗笑着,一仰而尽。

    伊达政宗喝不惯,却面不改色的喝完了。

    巴达礼看着,一脸的佩服,道:“我喜欢爽快的朋友,藩主,你有什么烦恼,尽管跟我说,任何事情,只要我能办到,绝不推脱!”

    巴达礼说的爽快,仿佛伊达政宗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偏偏,两人才第一次见面,这时间不过一盏茶。

    伊达政宗双眼不动声色的眯了下,微笑着道:“幕府天怒人怨,人神共愤,我对天兵的讨伐,深感大义,奈何人老体衰,帮不上忙,颇为遗憾。”

    巴达礼脸上都是笑容,道:“藩主能有这样的想法,我非常高兴。现在,天兵已经攻占幕府四岛之三,更是攻破关门海峡,击杀幕府忠臣青山忠俊,攻破幕府,已经是指日可待,藩主莫要着急……”

第1386章 伊达政宗的投诚() 
这话听着仿佛伊达政宗不是倭国之人,是无关的第三方一样。

    伊达政宗从容自若,道:“虽说如此,但幕府依旧不可小觑,在陆中,陆前等藩部署大军近十万,阻挡天兵南下,还需谨慎。”

    巴达礼脸上笑容收敛,道:“藩主,可有什么办法?”

    伊达政宗道:“我想知道,天朝对于新幕府,是怎么安排的?”

    巴达礼看着伊达政宗,顿了片刻,道“按照朝廷的规划,是一将军,六大臣。如果藩主能有大功,我可以保证,藩主可以位列前三,藩国陆中,陆前,陆奥三国尽归藩主!”

    伊达政宗是从丰臣秀吉时代过来的人,最善于审时度势,见风使舵,听着巴达礼的话,没有立即说话。

    他很清楚,眼前的巴达礼不是表面这般,他的话,也不是最终的决定。

    但明军突然攻破关门要死,让他措手不及,并且本国岛已经有不少大名主动投诚,他要是晚了,可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伊达政宗心里思索一番,道:“不知将军是何人?”

    巴达礼神色不动,忽然道:“不管将军是谁,我都能给藩主撮合一门亲事。”

    伊达政宗看着巴达礼,又看了眼他身后,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道:“这是我联络的二十一个大名,他们均愿意协助天兵,消灭幕府,还政于天皇。”

    巴达礼看着伊达政宗,似乎听出了他话里的味道,道:“此战结束,天朝在倭国最多驻军五万,其他的,悉数撤回,绝不多留一兵一卒,并且不会派文官进入倭国。”

    伊达政宗双眼微闪,道:“只留五万?”

    巴达礼道:“是,这是我朝大皇帝陛下的金口玉言,绝不会假。”

    伊达政宗轻轻点头,又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道:“这是幕府七万大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