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7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知道多少大名,四处走动,想要搞明白幕府到底是一个什么心态。

    一时间谣言纷飞,整个倭国,尤其是江户,一时间‘幕府投降’的声音甚嚣尘上,躲在皇宫里的后水尾太上皇也出来,亲自询问德川家光,是否要出卖倭国。

    德川家光被谣言弄的焦头烂额,好不容易歇下来,又听到各大名心态有异,尤其是外样大名,似乎都与明朝有接触。

    那些本来说好从征的大名,这个时候纷纷有了自保的意思,不肯轻易带兵离开藩地。

    江户城。

    房间里,德川家光默默的煮着茶,表情很平静,一如往常。

    内藤正胜跪坐在他对面,表情却是相当凝重。

    好一阵子,德川家光喝了口茶,这才感慨道:“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天朝讨伐我,城内城外,还是有不少人乐见吧?”

    内藤正胜低着头,道:“内府,都是些短视之人,看不清明朝的真正目的,无需理会。”

    德川家光穿着僧衣,抬头看了眼内藤正胜,道:“现在有很多人坐不住了,听说,四国岛那边,有很多人投降了,还有不少是我亲自册封的藩主?”

    内藤正胜眉头紧皱,心神发冷。

    德川家光手段向来狠辣,这些人的背叛,怕是已经激起他内心的杀意。

    他斟酌着,道:“内府,江户,整个倭国,需要稳一稳。”

    德川家光双眼冷芒跳动,满意的点头,道:“我们需要他们出兵,出粮,有些不能动。不过,必要的敲打是必须的。还有,有一些人,现在不用留了。”

    内藤正胜明白,德川家光终究是要杀了,还得他来做。

    “是。”内藤正胜果断的说道。稍有迟疑,他这个家老可能不保,甚至胜山藩都将改易。

    德川家光‘嗯’了声,或许有些感冒,他再次端起茶杯,将被子里的浓茶一饮而尽。

    等了一阵,内藤正胜抬起头,道:“内府,明朝的下一步的动作还不明朗,咱们要做什么?”

    德川家光道:“三年前我们就做过推演,想要战胜明朝,不能久耗,必须一战而胜,找到他们的主力,一举消灭,现在依旧是这个策略。”

    内藤正胜皱眉,道:“内府,明人在虾夷陈兵六万,随时都可能南下。现在他们又攻下四国岛,可能会直接进攻本国岛,若是两面开战,十多万大军,我们很难一战而胜……”

    德川家光慢悠悠的倒茶,道:“这也是很多人心思浮动的原因。明秀那边有什么消息传出来?”

    内藤正胜见德川家光还是不肯透露他的底气所在,只得道“若殿只见到了他们外事局的一个副主事,其他高官一律没有见到。从他得到的消息来看,明人上下似乎很坚决要吞并我倭国。另外,他们要求将明正天皇送入大明,以示诚意。”

    德川家光仿佛没有听到,道:“新征的军队,有多少了?”

    内藤正胜看着德川家光,道:“亲藩,谱代大名还好说,外样大名现在都不肯出兵了。目前,只确定了大约八万武士,加上之前的,总共也只有二十万,另外,钱粮还没有筹齐。”

    这几年德川家光做了很多事情,加强了对各大名的控制,但毕竟是藩国,再如何也不是郡县,控制力还是不足,外加天灾日趋激烈,民乱没有消停过,幕府因此几乎没有什么储备,反而是寅吃卯粮,透支严重。

    德川家光道:“继续施压,另外,缩减各处用度,全力保障军队。陆奥藩那边,增兵四万,令北方六藩再次征兵,归松平信纲调遣。其余的军队,都交给伊豆守。”

    伊豆守,也就是青山忠俊。

    如果按照德川家光的要求,倭国征召的武士,可能多达三十万!

    这对钱粮的要求相当高,并且战争没有时间限制,这是一个无底洞!

    内藤正胜神色凝重,低头道:“是。”

    虾夷岛,藩城。

    杨嗣昌已经知道多尔衮那边的消息,神态颇为轻松的走入参谋处的班房。

    钱瑾孝正与二十多个参谋在细致商讨战略战术,一见杨嗣昌来了,纷纷起身,行军礼:“见过大都督。”

    杨嗣昌笑着点头,在一个椅子上坐下,道;“你们推演的怎么样了?”

    钱瑾孝看了眼其他人,道:“大都督,我们倾向于从九国岛开战,在鹿儿岛歼灭青山忠俊的十万人,那么九国岛就没有威胁,可以作为基地,渡过关门海峡,步步推进,兵进江户。”

    杨嗣昌没有意外,这还是帅府当初推演的战略。

    本国岛是倭国最富饶,强盛,人口密集的地方,若是直接在那里开战,足以将明朝拖入泥潭,进退艰难。

    因此,帅府的意思,是想在九国岛放干倭国的血,然后进入本国岛就容易的多。

    杨嗣昌不是固持己见的人,但作为前线统帅,他有不同的考虑,道:“青山忠俊用三万人盯住鹿儿岛,其他的兵力失踪了,显然,他没有强攻鹿儿岛的意思,那么,我们要出兵北上,主动寻找吗?”

    钱瑾孝道:“我们的想法是,左良玉率他的两万兵马北上,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多尔衮的军队随后跟上,七万大军,配合火器,足以应对青山忠俊的八万人。”

    杨嗣昌看着眼前的沙盘,拿起一个红色旗帜,道:“这里,我还有一万人,是我辽东大营的精锐。”

    钱瑾孝抬头看去,杨嗣昌插的地方是对马岛。

    一群参谋相护看了一眼,又看向钱瑾孝。

    钱瑾孝明白杨嗣昌的意思了,道:“大都督的意思,是从对马岛出发,进攻筑前藩?”

    筑前藩,是九国岛最北的一个藩国,对着朝鲜,对马岛恰好在中间。

    杨嗣昌站起来,神情冷峻,道:“这张征讨之战,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一旦失去了,被倭国牵着鼻子走,我们就输了一半!”

    钱瑾孝悚然惊醒,道:“大都督是说,青山忠俊是有意的以退为进,估计用土地换时间,争夺主动权?”

    杨嗣昌环顾一圈,道:“本大都督知道,你们都是从皇家政院出来的,学的扎实,也有些经验,但作战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轻视任何对手,谨慎是成败的关键!”

    钱瑾孝等人连忙行礼,道:“下官等谨遵大都督教诲!”

    杨嗣昌微微点头,道:“那一万人是由元帅的关门弟子,李定国统领,我本来不想动用的,但眼下也只能用他了,你们尽快推演好战术,就给他发命令吧。”

    “是!”钱瑾孝道。

    杨嗣昌斟酌片刻,道“命曹变蛟送多尔衮去鹿儿岛,左良玉归属他统帅。而后海军舰队到对马岛修整,等候我的命令。”

    “是。”钱瑾孝再次身体一直。

    杨嗣昌没有再说,转身出了参谋处班房。

    钱瑾孝等人再次加紧推演,参谋处里响起不断的讨论,争吵声。

    在明朝攻陷四国岛后,进入短暂的休整期。而倭国那边依旧是安静的可怕,即便有着激烈的开战的叫嚣声,却始终被幕府压着。

    鹿儿岛。

    左良玉优哉游哉的巡城,桦山久陪在身侧。

    三万人聚集在城内,总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好在倭国人听话,武士们凶狠。

    桦山久跟着,看到身旁没人,这才道:“大人,山县和一三万人停在那,咱们就不动一动吗?这样下去,上面会怪罪的……”

    桦山久是真的着急,等了这么多年,还龟缩在城里,另一边已经攻下四国岛,他们还一兵未发。

    左良玉倒是真不急,他知道还没有到大战的时候,手里握着刀,漫步走着,道:“山县和一背后还有五万大军,没有探清楚位置,咱们不能妄动。”

    桦山久心急难耐,道:“那,咱们什么时候动?”

    左良玉停下脚步,望着灰蒙蒙的天色,道:“等多尔衮来。”

第1338章 围剿() 
明朝与倭国的这一战,双方都很是谨慎,明朝求的是必胜下的速胜,倭国求的是在多面包围下的一战而胜。

    双方各有手段,彼此警惕,筹谋。

    京城。

    孙传庭,孙承宗联袂出现在内阁三楼,朱栩的班房。

    这里,被外界称之为御殿,能出入的,无不是大明高官,御前奏呈。

    朱栩正在审阅孙传庭的关于农业的发展规划,见二人一起来,不由得的笑着,放下文书起身道:“来,喝杯茶,不急。”

    孙承宗神色有罕见的急色,道:“皇上,军情处摸到一些情况了,骆养性还在京城。”

    朱栩坐在小客厅,拿起茶壶,放在小炭炉上,招了招手,道:“坐下说,细致说。”

    孙承宗耐心的坐下,道:“内阁正在全力打击谣言,抓了不少人,蛛丝马迹下,隐约找到背后之人,是京中的一些大户,这些大户大多购买了当年锦衣卫抄没的房产,有些人暗中与骆养性一直有联络。朝廷一些官员的任命,也受到了一些奇怪的影响,臣与锦衣卫那边交换过一些情报,发现了一些痕迹,可以确定,骆养性还在京城,只是还没有查到在哪里。”

    朱栩找着茶叶,随口道:“京城清理的不错,上次永宁出去玩,回来跟朕说,现在太平了不少,地痞流氓都少了。”

    对于先帝的独女,永宁公主,朝野多有声音,这位公主,仗着太后,皇帝的宠爱,没少做出格的事情,但好在也不算太出格,因此没有怎么较真,上疏规劝。

    但,公主出门找流氓打架,这个传出去怎么都不好听。

    孙传庭咳嗽一声,道:“皇上,臣认为,骆养性或者他党从,终究是不甘寂寞,这才露出马脚,臣希望,能尽快破案,借由骆养性一案,内阁可以顺理成章的整顿地方。”

    孙传庭对地方也有一套完整的改革预案,急切的想要付诸实施,打破地方的僵化局面。

    朱栩摆弄着茶水,没有说话。

    孙承宗沉吟一声,道:“皇上,骆养性那边虽然断了与倭国的联系,但他到底出卖多少,我们还不得而知,是时候让骆养性归案了。”

    对于骆养性,尽管大明高层一直在暗中追查,但这种追查是相当克制,有限或者受限的。

    这种限制,来自朱栩。

    茶水开始突突冒泡,翻腾着热气,朱栩给两人倒了杯茶,道:“这都快八月了,朕打算出去避暑,京城就交给你们了。”

    孙传庭,孙承宗再次面露惊色,有些不理解。

    如果说去年,是为了给毕自严致仕留下足够的转圜空间,也看看朝局,但这次是为了什么?

    朱栩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道:“骆养性的事,朕不管了,你们想要怎么查就怎么查,倭国的战事,朕也旁观,不重要的奏本,就不要转给朕了。”

    孙传庭,孙承宗登时明白朱栩的用意了,起身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抬起头,看着二人道:“烨儿已经大了,功课不能丢,你们没事多带带,内阁那么的政务,没事让他听一听,长长见识。”

    孙传庭与孙承宗对视一眼,没有多言,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摆了摆手,道:“朕定于八月初一出京,后宫以及几个公主殿下都随朕走,太后那边如果有什么困难,你们不能作壁上观。”

    这个二孙倒是没有意见,道:“臣明白。”

    朱栩‘嗯’了声,算是打发两人。

    两人离开,朱栩仿佛什么都没说过,再次拿起手里的文书。

    这是孙传庭关于农业的相关计划,其中涉及了农具的革新,建立专门的耕牛养殖机构,兴修水利工程,对农业粮种进行优选,对农业区域进行规划等等,显然是很用了心思。

    但这些,都要建立在‘新政’的完成基础之上,比如,对土地的重新丈量分配,对户丁的重新登记,对税收的完善等等。

    孙传庭也提及了这些,认为除了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对合法的土地大户,将利用财政进行回购,或者以辽东,安南等的田亩进行置换,确保国内的无地,少地以及佃户得到足够的田亩以安身立命……

    朱栩默默看着,不时拿起笔,在一旁的奏疏写上几句,是对孙传庭这道奏本的拾遗补缺,修订,完善。

    孙传庭是有能力的,也很果断,对大明的情形看的明白,因此有些着急,做的难免操切,需要稳住大方向,给他保驾护航。

    朱栩如今已不需要插手细枝末节,对很多事情只是三言两语的交代,而后便坐在最高处,俯看这些事情的发展与结果,只是在偏差的时候,做些纠正。

    孙传庭,孙承宗出了乾清宫,在偌大的皇宫里踱着步子向外廷走去。

    “你怎么看?”孙承宗问道。

    尽管官职比孙承宗高半阶,但孙传庭算是孙承宗的晚辈,孙传庭没有拿架子,也知道孙承宗说的是什么事情,平静的道:“大殿下已经七岁,确实要熟悉一下政务,我会在教完课业后,带他到内阁旁听,坐一坐,走一走。”

    孙承宗看了他一眼,道:“皇上当年说过,三年后会立四殿下为太子,时间很快就到了。”

    孙传庭依旧平静,脚步不乱分毫,道:“皇上是生于万历四十四年。”

    孙承宗听着,神色微动,轻轻颌首,没有再说。

    万历四十四年,到现在,也就二十二年,皇上——太年轻了。

    这件事,就算在二人的对话中悄悄消弭,至于朱慈烨会进入内阁学习政务所引起的朝野纷乱,自然有他二人去化解。

    果然,朱栩话落下没多久,朝野就议论纷纷,很多人已经忙着写奏本,好一点的,婉言‘御上出巡,殿下不从,孝道有失’,狠一点就很犀利,直言‘国有嫡君,岂赖庶子,国本于前,长幼有序’。

    这些,朱栩通通不管,一道纸下,皇宫内外已经准备着皇帝避暑的一应事宜了。

    朱栩的一举一动向来都会引起一番争议,并引出朝野内外各种奇奇怪怪的声音,京城百姓似乎已经习惯,对于朱栩二次出京避暑,也只是简单的议论,话题迅速转到了顺天府应内阁的要求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