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7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栩抬头看向不远处的曹化淳,道“传旨给孙传庭,他可以回京了。命内阁拟定辽东三省巡抚人选,裁撤辽东总理大臣,诏杨嗣昌接任熊廷弼,周应秋,熊廷弼二人回京待命。”

    “是。”曹化淳应声。

    朱栩又转头看向孙承宗,道:“几个大都督想必你都谈过了,筹备一下,估计要几个月,就明年开始吧,由上而下,尽量控制住声势,不要弄出兵变之类的出来。”

    孙承宗会意,道“臣明白。”

    朱栩派内监参与这次的清洗,自然是要加强对军队的控制,确保皇权威严。

    当夜,朱栩与孙承宗秉烛夜谈,只有他们二人。

    没有人知道他们谈的什么,只是孙承宗第二天就离开了景德镇,赶往京城。

    在孙承宗回到京城的第二天,因为秦良玉在陕川贵三省剿匪有功,加封副元帅。

    在大元帅府原本空荡荡的议事堂内,在孙承宗元帅左手,新添了一张椅子,椅子背后刻写着大大的‘秦良玉’三字。

    十一月,号称金秋。

    由于是秋粮时节,整个朝廷都告诉运转,所有人都想看看‘新政’的效果,或者,还有天灾的情况。

    自然,没用多久,税粮情况就送到了朱栩的案头。

    “九百万石……”

    朱栩看着这个数字,神色玩味。

    他今年又下旨免税了三个府,二十六个县,减免的就更多,却比夏粮还多出一百万石。

    这是‘新政’的缘故吗?

    朱栩手指在桌面上缓缓敲击,道:“内阁那边怎么说?”

    曹化淳自然知道朱栩问的是什么,道:“根据核查,多出的,大部分是江苏,江西,山西三省,听说,今年江苏,江西雨水比较多,灾情有所缓解。”

    朱栩哪里还看不出,南直隶,江西这两省,分明是压力所致啊。

第1293章 队伍不好带了() 
京城。

    朝廷的六大阁老都已经回京,六部尚书等也陆续回返。

    今年是相当特殊的一年,尤其是朱栩还不在京城,上上下下都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任何事情都觉得空荡荡,心神难定。

    但该做的事情,还得继续。

    第一个做汇报的,是靖王。

    靖王身前桌上是一杯浓茶,道“下面的情况在转好,但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山东,我在严州府组建督政院人选。第一天,官所就被烧了,第二天,我拟定的人在路上被山匪杀了七个,十四个还没上任的督正使辞官……在南直隶稍好,但他们不断的被举报出贪腐,圈地,杀人,与匪盗勾结……”

    汪乔年叹了口气,道“我在江西九江府组建大理寺,要求官民的案子在大理寺解决,结果没人配合,地方上的官员看似尽心尽力,实则都有小算盘,明里暗里与我为难。我的奏本还在写,会在年底之前写完,然后部议一番,给议会审议。”

    孙传庭走的地方比较多,道“现在问题比较多,主要集中地方,官府,士绅,盗匪,他们基本上是一群人,他们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对抗‘新政’,我们面对的,是大明两百多年积累下来的病灶,需要痛下决心。”

    孙传庭的最后一句话,让在座的阁老们的目光若有若无的看向毕自严。

    毕自严一直在稳定朝局,不愿意太过破坏基层。

    毕自严默默的喝了杯茶,没有说话。

    傅昌宗适时开口,道“近年朝局一直动荡不安,朝野流言纷纷,朝廷在堪堪支持。京内尚且如此,京外只会更混乱,巡抚衙门组建多年,对地方的控制可能还不如过去的三司……”

    这些是大明朝廷过去不愿意面对的事情,那就是,大明旧窠太重太深,外加灾情,混乱的局势,在这些问题之上建立的新的体制,显得异常的漂浮,甚至是空洞。

    现在,他们肯面对,就是要着手处置了。

    孙承宗坐在毕自严身旁,没有补刀,如过去一样,只是听。

    按照计划,毕自严会在明年的议会会议上正式致仕,孙传庭获得正式的任命。

    毕自严听着,没有在这些问题讨论,而是看向傅昌宗,道“皇上什么时候回京?”

    今年的事情到底怎么总结,结束,明年怎么计划,如何开始,都需要乾清宫掌舵,点头。

    目前内阁的阁老们就没有善类,傅昌宗也算特别,他看向毕自严,沉默片刻,道“我也不知。”

    毕自严神情似乎有些恼怒,转头看向孙传庭,道“议会现在是一个重点,你要把控好,不能出任何岔子。”

    孙传庭还摸不清毕自严的具体心思,试探一句就到此为止,倾身道“是。”

    现在虽然是千头万绪,内阁就是要将这些线索理清楚,抓住线头,明年逐一清理。

    毕自严又环顾一圈,看向孙承宗道“帅府那边是否也有一些计划?”

    众人一怔,转头看向孙承宗。

    大明明年开始注定是一个大变,混乱,前所未有的情况,军队是绝对不能乱的!

    孙承宗在大明转了一大圈,见了所有军队高层,还二次跑去景德镇,这显然是有事情。

    孙承宗沉吟一阵,道“军队要做些调整,不碍大局。”

    毕自严面无表情,自然不会被孙承宗这句话打发,再次问道“皇上打算什么时候回来?”

    这个时候,孙传庭突然插话,道“我认为,内阁应该担负起总理朝政的职责,不能所有事情等着皇上来处理,决断。”

    大明现在的朝局是朱栩一手建立,而且大明非常特殊,废除丞相就是为了集权,谁又敢说独揽朝政,撇开皇帝?

    但孙传庭说这句话,显然是意有所指。

    毕自严对于孙传庭的‘挑衅’似乎有不满,道“李幼唐,以内阁的名义给皇上写信,请皇上尽快回京。”

    在内阁,还没人能挑衅毕自严的威严,他这句话,无人能反驳。

    李幼唐是内阁中书,管理内阁的一切大小事务,抬手道“遵命。”

    毕自严说完,又道“你们奏本写好后,先给幕僚司审议,确保没有缺漏,过错,然后内阁召开扩大会议,再审议一番,最后,再由议会讨论,定稿。”

    众人倒是没有异议,这是正常的程序。

    今天的议会气氛不大对,众人也不想继续,便相继散了。

    晚上,毕自严准时下班,出了宫,漫步着走回去。

    “我这还没致仕,人心就散了。”

    毕自严背着手,感慨的说道。

    李幼唐跟在毕自严身后,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没有说话。

    今天的内阁会议他也在,靖王,汪乔年的位置谁也动不了,换了谁做‘首辅’,都需要他们,倒是淡定一些。孙承宗似乎有其他心思,孙传庭,傅昌宗以前就走得近,在会议上显然有所保留。

    毕自严这个还有三个月即将致仕的‘首辅’,确实有些控制不住内阁了。如果再延伸到六部,怕浮动的心思更多。

    毕自严看着晚上依旧热闹的前门大街,道“你说,孙白谷是想踩着我的尸体上位,还是等着我顺利交接给他?”

    大明的历任首辅,几乎都是踩着前任尸骨上位的,从严嵩以来,极少例外。

    李幼唐微笑,道“老大人放心,孙白谷即便想,他也要问问皇上的意思。司礼监透风要给您爵位,荣归故里,孙白谷不会不知道轻重乱来的。”

    毕自严背着手,如寻常老农漫步走着,道“明天,我就告假,让孙传庭主持内阁阁务,你配合一下。”

    李幼唐上前一步,道“大人,是否有些急了?孙白谷威望到底不如您,如果他现在主持,怕是人心浮动,有些事情弹压不住会冒头,让局势混乱。”

    几个月前针对傅昌宗的攻势虽然勉强被压下去,但这就是水里的瓢,力道合适才能按在水里,一有偏颇就又会冒出来。

    不止傅昌宗,朝廷高层,都有可能成为靶子,让本就复杂的局面更加的混乱。

    。

第1294章 未来首辅的魄力() 
毕自严对现在的朝局最是清楚,这几个月在外面,算是洞若观火。

    毕自严慢慢走着,听着李幼唐的话,道“现在我还在,能给他压住,收拾一下残局。另外,我想再看看,孙传庭到底要做什么,大明的未来,究竟会走向哪里。”

    李幼唐对毕自严的心思是了解的,默默跟着一阵,道:“大人的胸怀,下官钦佩。”

    毕自严又叹了口气,道“你盯着一下内阁与议会,我估摸着,孙传庭会有不少动作,他会透露一些风声出来。”

    “大人,放心。”李幼唐道。

    毕自严说完这些,心态无比的放松,笑容多了几分松弛,道:“走,去吃桂鱼,咱们今天奢侈一回,再喝点好酒。”

    见毕自严心情好,李幼唐自然奉陪,笑呵呵道:“好,下官终于能吃老大人一回请了。”

    毕自严笑的越发开心,摆了摆手,道:“走!”

    ……

    在毕自严去吃饭的时候,孙传庭与傅昌宗两人抱着茶杯,正在闲聊。

    傅昌宗对这位老搭档现在的心思也摸不透,随意的道“现在议会有三百多人,如果明年划分出多个省,按照计划,朝鲜,琉球,安南会正式并入我大明,一应与我大明诸省无异,对于这几地增加的议员,你是怎么想的?”

    孙传庭对于这位未来的左右手自然是放心不少,道:“议会我打算进行改革,分成上下两院,权职各有侧重,相对的人数比例,我还在考虑。”

    ‘果然,孙白谷心里是有计划了。’

    傅昌宗心里暗道,片刻,他道“赵晗昨天来找我,问我内阁对明年官员相关的考核,有几位巡抚,包括徐大化,张问达等年龄到线。”

    孙传庭伸展了下手臂,道:“他这是投石问路来了……你对几个总理大臣怎么看?”

    傅昌宗心里一动,道:“你想赵晗去接替张问达?”

    张问达现在是陕川六省总理大臣,若是赵晗去了,那就是高升,为日后入阁铺路,同时,空出了吏部尚书的位置。

    傅昌宗心里暗叹,这位孙阁老的手段越发有模有样了。

    只是,是否太心急了一些。

    孙传庭摇头,转头看向他,道:“以前设立总理大臣,是为了控制地方局势,不至于失控,现在情况有变,我打算在未来两三年,裁撤总理大臣,加强各省巡抚的权职。”

    傅昌宗思索,孙传庭这么做,显然是为了打破现在‘新政’的僵局,但这么一来,必须给予地方相当大的权利,在‘新政’上话语权更多。

    因此,势必要确保巡抚对‘新政’,对朝廷,对皇帝的绝对忠诚!

    在这样的混乱朝局中,孙传庭能做到吗?

    孙传庭见傅昌宗面露思忖,继而道“我打算将各地的总督府改为军区,修改军装,军制,军职,区别于战区,归属巡抚衙门,与内阁进行双重领导……”

    傅昌宗眉头动了动,略带惊色的道:“你这个变动有些大,真不担心地方坐大,行成藩镇吗?”

    大明从太祖建国,或者说历朝历代对军队都是严厉制衡,确保不会出现任何不意外。

    现在大明的局势是灰暗不明,孙承宗的帅府显然也要有动作,万一孙传庭激烈的‘新政’引起地方动乱,顷刻间就能出现大乱子。

    孙传庭面上出现一抹冷色,道:“我保证他们都没那个胆子!”

    傅昌宗眼皮直跳,听出味道了。孙传庭说的,只怕还是冰山一角,他要做的事情,将会更大胆,更超出他们的预计!

    傅昌宗强压心里的惊悸,道:“你跟皇上说了?”

    孙传庭自然知晓傅昌宗的想法更倾向于毕自严,但对于这位,还有即将入阁的周应秋,他必须要倚重,因此又道:“我给皇上写了长信,阐述了一些想法,另外,我也不打算一步到位,要做的事情太多,一步步来。跟着皇上这么多年,别的没学会,耐心是磨练的十足。”

    傅昌宗这才稍稍安心,有朱栩压着,孙传庭不会出格,即便出了,也不会有大乱子。

    乾清宫对朝局是最不满,最希望改变的,但对朝局稳定他也是最关心的,不会允许天下大乱。

    傅昌宗倒是有心再探一些底,但心知孙传庭不会透露太多,一阵后,道“户部应该没什么问题,吏部,赵晗是皇上在潜邸的老人,你要是想动,最好与他谈,让他与皇上说,万不可擅自做主。”

    朝廷高官,乾清宫都有一本账簿,如何安排都有计划,若是孙传庭贸然去动,不止会坏了计划,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孙传庭笑了笑,道:“赵晗我暂时不会动,工部的徐大化,刑部的廖昌永,礼部的沈珣,我明年打算给他们新的安排。”

    六部一下子动三个,孙传庭真是大手笔!

    这也就是说,不止内阁会变动,六部也将变天!

    傅昌宗心里感慨,稳定多年的朝局,终于要打破了。

    他没有多说什么,这些人虽然是多年同僚,但孙传庭与他开诚布公的谈,多半是与乾清宫通过气,有了底的。

    “各省巡抚,你有了人选吗?”傅昌宗端起茶杯,默默了口,问道。

    明年有四个巡抚年龄到线,不能进入朝廷,那只能退休。空出了四个巡抚位置,加上朝鲜,安南,琉球,蒙古那边,一下子空出的高官会不少,朝廷上下难免有激动一番。

    孙传庭在外面走了一大圈,在辽东带了几个月,自然不是无所事事,闻言就点头,道:“我心里有几个人选,但还是要倚重你与周应秋,这些人,要确保可靠。”

    这也算是政治交易,或者明着的规则。

    傅昌宗心里毫无欣喜,对拉帮,提拔门生故吏他并不热衷,因此不置可否,有意无意的道:“皇家政院那边,你怎么想?”

    皇家政院最早一批的生员已经毕业八年,很多人都有资格担任更高的职位。但由于官场的偏见以及朝廷担心过早让他们步入‘正官’会引起地方的争斗,打着‘磨炼’的幌子,一直刻意压着他们的晋升,能冒头的极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