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7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传庭没有说活,陕川贵三省总人口不过三千万之数,新皇登基这些年,辽东,北安南安置了超过一千万人,如果再移,那陕川贵三省可就空了大半!

    现在灾情严重,少一些嘴自然是好,但也要为灾情之后做打算。

    孙传庭心里浮想联翩,与周应秋,熊廷弼等人‘闲聊’。

    同时,他心里又想起另一件事,毕阁老已经回京了,面对一个注定要打破他辛苦构建的朝局,多年心血将付之东流,他会怎么做?怎么看待他孙传庭?

    周应秋不动声色的陪着,心里同样不平静。

    他即将入阁了,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可以说是‘众望所归’,‘无出其右’的人选。

    但是,他心里莫名有这种不安,这种不安的来由他想不透,这些天,他每次看着京城方向,很奇怪的会心惊肉跳,感到一丝久违的恐惧。

    ‘到底是因为什么?’周应秋想不明白,他是‘帝党’魁首,多年的吏部尚书,一方大员,即将入阁,深得皇帝信任,乃是朝廷重臣,为什么会如同有害怕这种感觉?

    熊廷弼倒是踌躇满志,他在辽东多年,现在要调去做驻蒙大臣,统帅蒙古骑兵,这是又进一步,将来若是大军征讨蒙古,他必然是一方统帅,战功一到,说不得还能进入帅府!

    熊廷弼望着京师方向,雄心勃勃,打算去蒙古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不止他们三人,随着朝局即将变动,不知道多少人摩拳擦掌,准备在新首辅的带领下建功立业,扬名立万!

    但在景德镇,朱栩颇为头疼。

    小慈熠来,这小家伙在神龙府也是玩出乐趣,现在有哥哥姐姐带着,围绕着行辕,四个孩子几乎没个消停,有一次还将快两岁的小慈煓偷偷带上,五个小家伙要溜出行辕,幸亏被禁卫发现,给拦了下来,这将行辕上下吓了一大跳。

    皇后娘娘张筠本就对几个孩子没有体统的胡闹不满,有朱栩带着她还忍着,都是小惩大诫,这一次,却是把她惹毛了。

    小淑娴,小慈烨,小慈煊,小慈熠四个小家伙直接被发配到了农家,农家这个岁数的小孩该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从吃穿住行样样都是如此。

    这下可把四个小家伙折腾的够呛,第一个撑不住的就是小淑娴,哭着闹着知道错了,承诺今后老老实实,再不胡闹。

    朱栩本来想着孩子知道错就行了,但张筠这次分外坚持,让朱栩也没辙。

    小丫头哭着鼻子,回不来,只能坚持待着。第二个撑不住的是小慈熠,这小家伙是娇生惯养,不能文不能武,一来将来就是个瘦弱书生。

    倒是小慈烨,小慈煊两个小家伙,小慈煊是皮糙肉厚,整天舞刀弄枪,虽然作些农活,但有的是事情,整天舞刀弄棒,捉鸡打鸟,玩的不亦乐乎。小慈烨一直默默无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规规矩矩,做事方方正正,丝毫不差。

    他们自然都有侍卫看护,一举一动都会成文报给朱栩。

    他坐在椅子上,看着记录的四个小家伙的一举一动,心里颇为感慨。

    要说,看外面的那些大人们,他一看一个准,但他的儿子,他怎么也拿不准,无法确定四个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模样。

第1291章 变局之前() 
大明朝野尽管各种矛盾突出,人心如沸,对抗激烈,但在‘新政’这所大船上,舵手们还是争分夺秒的进行着准备。

    由于张筠真的生气了,朱栩也不能带着几个孩子四处玩,四个小家伙体验一番,倒是性格有不少变化。

    朱栩觉得张筠的教育很不错,晚上在床上还讨论着,要让那些皇子皇女们每隔两年都来体验一番。

    朱栩没有给小家伙们禁足,只是没有让他们玩的那么疯。

    时间在景德镇过的还是飞快,转眼就到了九月。

    小慈煓两岁生日快到了,行辕是一片喜庆。

    小家伙能开口说话了,是一个挺萌的小家伙,说话奶声奶气,眼睛明亮,脸上的笑容几乎没有停过。

    傍晚,朱栩吃了点饭,便在小书房里忙起来。

    他手里的拿着的是神龙府送来的,这一次的博览会的成果。

    这是一份非常长的名单,里面有着各种成交的记录,详细,简洁,一目了然。

    朱栩慢慢的看着,名录很长,记载的都是这次贸易博览会的销售清单。

    排在前面的,是茶叶,香料,丝绸,瓷器,还有就是各种玻璃制品,屏风,镜子,锅碗瓢盆,还包括罐头,水壶等等,如果仔细看,还有各种布匹,生丝,纸张……林林总总,高达数百种。

    当然,还有就是军火,但博览会没有资格销售军火,有些人纷纷向外事局投书,希望博览会增加军火项。

    不管是大明四周,还是沿海各国,亦或者欧洲,不知道多少人想要购买大明威力强大的火炮。

    荷兰人,西班牙人还以定金的方式,向大明订购了五十艘各式各样的船,并且希望安置武器。

    朱栩没有在意这些,看着最后的成交金额,大写的:六百七十五万两白银。

    朱栩脸上笑容满满,心里吁了口气。这只是当场成交的,意向金额可能是这个的数倍!

    朱栩心里翩翩起舞,一系列美好的画面出现在脑海,心里越发满足,脸上笑容更多,忽然抬头看向曹化淳,道“海上沿路派遣外交官的事,做得怎么样了?”

    曹化淳连忙上前,道:“沿海各国倒是没有多大波折,外事局采用了一些贿赂的手段,目前已经有二十多个大小国家,愿意让我大明派遣外交官,并且派遣外交官来常驻我大明。”

    朱栩坐直身体,道:“嗯,这个要好生利用,不止在军事考虑,贸易先行,其他的跟进,告诉外事局,贸易,是目前的头等重要的大事,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是。”曹化淳应声。

    朱栩一只手摸索着椅子,道:“联合舰队要继续扩大,尤其是基地,要多建,同时构筑好防御工事,咱们要以点带面,现在无需做什么,打好桩子,摸清楚情况……”

    曹化淳默默记着,心里平静如常。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眼前这位陛下的雄心了,当大明上下都盯着金国的时候,他已经在筹备海军,但全国盯着‘新政’的时候,他已经在海外布局了。

    眼前的人,比大明所有人都站的高,看得远,筹谋深阔,不可揣度。

    ‘或许,皇上真的要远超太祖太宗……’

    曹化淳暗暗想着,认真听着朱栩的话。

    朱栩说了一阵,拿起茶杯,喝了口茶,道“关于军火,朕让军器局那边,做的出口型的火器,怎么样了?”

    曹化淳道:“已经有了样品,帅府那边还在核验,确保我大明的技术不会外流,保持领先,半个月左右,差不多会有结果。”

    朱栩手指敲击着桌面,道“让外事局做好准备,大力推销,必要的话,军演,博览会,在各国的手段随便用,重要的是,要将东西卖出去,赚到足够的银子回来……”

    曹化淳十分清楚,大明的火器在很多国家是最眼馋的东西,只是大明一向严谨,卖出去的不多。若是彻底放开,只怕是供不应求,会有源源不断的订单,或者说银子涌入大明!

    “但是,有些地方,还是要有区别对待的,比如倭国,比如漠西蒙古,什么能卖,什么不能,帅府要做好核查,谨慎处理……”朱栩又强调一次。

    “奴婢明白。”曹化淳躬身道。

    待到十月,朱栩就开始忙了。

    一群大小官员上书,请朱栩尽快回京,毕竟夏天已经过了,京城也不那么热。

    这个理由堂堂正正,无懈可击。但背后的理由是,‘首辅’即将交替,很多人心里惶惶不安,需要朱栩回来坐镇。

    也就是这种时候,大明上下,朝野内外才会知道朱栩的重要性,不再担心他出幺蛾子。

    但是朱栩纹丝不动,就是赖在景德镇不走,偶尔还去南昌府走走看看,引得地方一阵震动。

    在十月中的时候,朱栩收到了孙传庭的信,这封信很长,但内容却不是很多,更多是一些想法,阐述了他对朝政内外,军政各方面的种种思考。

    朱栩看了很久,对这位未来的‘首辅’的施政纲要进行审视。

    孙传庭之所以没有列出太多内容,实则上是一种请示的态度。

    ‘新政’几乎都来自朱栩的框架,是打破旧有大明格局建立的,毕自严的‘新政’是在这些破碎上建立的,堪堪稳住混乱的局势。经过多年发展,混乱基本被消化,现在是时候清扫那些瓦砾,垃圾,臭沟渠,完成‘新政’的彻底构建。

    朱栩认真的看着,他对孙传庭的想法还是比较欣赏的,他是万历年间的进士,与那个时候的官员一样,对朝局充满了不满,想要变革。

    现在,终于有机会,他是踌躇满志,豪情万丈,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孙传庭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对于孙传庭的蠢蠢欲动,朱栩看的分明,却没有急着回信,越是到这个时候,越不能急,朱栩不能急,孙传庭也不能。

    在十一月底的时候,行辕迎来了一个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的人。

    ——孙承宗。

    这位七十多还替朱栩满世界跑的老大人,这会儿风尘仆仆,再次来到行辕。

    “皇上,军队的情况,只怕没有我们以前预想的那么乐观。”

    这是简单叙话后,孙承宗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第1292章 多出的一张椅子() 
两人是在行辕的后院,看着秋色,煮着茶,吃着点心。

    “具体说。”

    朱栩吃着点心,笑着说道。

    孙承宗坐在朱栩身旁,神色微凝,道“臣重新梳理了军队的情况,尤其是军教处的情况,这些年招募的有学识的年轻人,不少对‘新政’持有异样的态度,还有各种别有用心的人在参入军队,军队里隐有一些派系出现,虽然没有光明正大,但隐有浮出水面的迹象……”

    对于军队,朱栩把控向来极严,基本上是封闭式的。但这么多年,军队经历了扩大又缩减,新兵营这么多年进出的高达百万,还有就是军院,这些年出来的新式军官有数万人,最为重要的,是有太多的有心人在往里面掺沙子,包括锦衣卫的二个巨头,骆养性与朱宗汉,朱栩的网再密,总有更小的。

    朱栩对于军队的情况是知之最深的,孙承宗自然也知道,听着他的话,朱栩道:“你打算怎么做?”

    孙承宗看着朱栩,神色冷肃,道:“臣,决定再次清洗军队!”

    第一次清洗还是崇祯元年,朱栩决意改革军队,孙承宗一己之力,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历时三年,才完成对军队的改革,清洗。

    但,‘新政’正在最紧要关头,一个不好就会天下大乱,需要军队这座最强力的基石的稳定!

    但孙承宗不是一般人,他在这个关口说话,想必是有了某些原因,不得不做。

    朱栩思索一阵,道“你有多大把握?要多久?”

    孙承宗见朱栩没有反对,立刻道:“现在整个大明,排除海军,正规军有三十多万,地方军有四十多万,地方军可以暂时不动,从三大军区下手,最多一年,就能完成,地方军再用两年,基本上就能肃清干净……”

    朱栩听着,这倒是与‘新政’的时间差不多,‘新政’再用三年,基本上能完成既定目标,再过两年就能消化,也就是说,景正十一年左右,历史上的崇祯十六年。

    那个时候,灾情也就到了尾声。

    如果可以这样,朱栩自然是高兴,但是‘新政’需要护航,大明需要这块基石在。

    孙承宗明白朱栩的担忧,道:“皇上,‘新政’看似漂浮不到,危机处处,但总体是稳定,可控的。军队的清洗不会造成军队不稳,臣有信心。”

    朱栩渐渐琢磨出另外的味道,看着孙承宗目光审视的道:“你似乎在担心什么?”

    孙承宗微微低头,沉吟一声,道:“将来不管是秦良玉还是曹文诏执掌帅府,他们都做不到,所以,臣打算在之前做完。”

    这或许是一个理由,但孙承宗真正担心的,怕是别的。

    朱栩倒是想再等两年,看看‘新政’的情况,但孙承宗的话,另他陷入沉思。

    他的改革是亘古未有,企图在封建力量最强的时候摧毁,并构建向新时代的路。

    这是一种对决,过去没有,未来也不会有。

    这是一场胜败难料的赌局,胜了,自然是康庄大道,万古留名,若是败了,只怕下场还不如崇祯,粉身碎骨,遗憾千年。

    在这个时候动军队,无疑是冒险的,但孙承宗这么大老远跑过来,这让朱栩对军队有了新的思考。

    朱栩思索半晌,道“你想要什么方式?”

    孙承宗面露冷色,声音异常铿锵,道:“杀一批,流放一批,模棱两可的,臣打算送去萨摩藩,让他们戴罪立功,但今生不得回!”

    这已经可以说是相当严厉了,从孙承宗的语气中,朱栩可以判断,孙承宗这位老大人是罕见暗的动了杀心了。

    见如此,朱栩拿起点心,漫不经心的道“那就狠狠杀吧,军队必须要铁血一心,任何异心都不能有。朕派司礼监去给你撑腰,军法处主刀。军情处,锦衣卫会协助。”

    孙承宗仿佛没有听出朱栩话里别样的味道,站起来,单膝跪地,沉声道:“臣遵旨!”

    朱栩伸手扶他,叹了口气,道:“朕是躲不下去了。”

    孙承宗自然知道有太多人希望朱栩尽快回京,他站在朱栩面前,沉吟一声,道:“皇上,这个时候,若是能不回,尽量别回。”

    朱栩看了他一眼,笑着点了点头。

    毕自严在做些事情,他若回京,只怕点头不成摇头不是。

    朱栩抬头看向不远处的曹化淳,道“传旨给孙传庭,他可以回京了。命内阁拟定辽东三省巡抚人选,裁撤辽东总理大臣,诏杨嗣昌接任熊廷弼,周应秋,熊廷弼二人回京待命。”

    “是。”曹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