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7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骆养性看着他的背影,手里拿过一块玉来,放在手里用大拇指慢慢摸索。

    朱宗汉的突然自首,是骆养性意料之外的。朱宗汉与骆养性彼此制衡多年,骆养性都不清楚朱宗汉知道他多少事情。而且,因为他躲在这里,这个消息滞后了十多天,这个时候再想去应对,只怕一个大套子已经在等着他了。

    “麻烦啊……”

    骆养性摇头叹气,确实麻烦了,他现在完全不敢轻举妄动,一旦让现在的锦衣卫,军情处抓到一点蛛丝马迹就可能将他给找出来。

    骆养性在那枯坐很久,最终还是无奈的叹气。除了以不变应万变,他别无办法。只是这么一来,他辛苦多年打造的情报网就要付之东流了。

    损失,太惨重!

    第二天一早,女子就被蒙上眼睛,关在船舱里,飘飘荡荡离开这个岛,而后上岸又被带入马车,走了很久,这才来到一处院子前。

    女子看着这个院子,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快步向前面跑去。

    她身后两个女人穿着寻常服饰,但脸上一片冷漠,道:“你只有一个时辰,不能久待。”

    女子仿佛没有听到,快步去敲门,里面探出一个小脑袋,五六岁模样。

    “你找谁?”小家伙愣神的看着女子。

    女子也有些讶异,家里什么时候有小孩子了。

    小孩子忽然大喜,拉开门大喜道“你是姑姑对不对?”

    女子眨了眨眼,道:“你是大哥的儿子?”

    小孩子连连点头,拉着女子就向里面跑去,大声喊道:“爹娘,爷爷奶奶,姑姑回来了……”

    女子还是惊讶不已,转头向后面两个女人看去。

    两人面无表情,跟着进来。

    她们自然知道,女子的父母因为估计,三年前收留了一个流浪汉做儿子,这个小孩就是流浪汉的儿子。

    骆养性对女子监控是极其严密的,这点事情是瞒不过他的。

    女子确实三年没回来了,只是信中知道有了个大哥,但却不知道大哥还有这么大的儿子。

    见身后两个女人没有意外之色,她神情也平静,跟着小孩进了院子。

    院子里已经迎来了四个人,两个五十出头的老者,妇人,还有一对三十出头的年轻夫妇,同样一脸欣喜。

    老妇人看着女子,立即拉住,然后不断抹泪,说着各种思念的话。

    老者躬着身站在边上,看着一样抹泪的两母女,插不上话,默默一阵,蹲在不远处摆弄着酒坛。

    倒是年轻男子道:“娘,先别说了,将妹妹接进去吧,咱们有话慢慢说。”

    年轻妇人跟着说道:“是娘娘,妹妹原来,肯定辛苦了,先让她喝口茶,歇一下吧。”

    老夫人连忙抹泪,拉着女子进了房间。

    这一切,都被女子身后两个女人看在眼底,两人眼神都有嗤笑之色,这次没有跟着,而是转身出去,这里检查过了,他们要去与外面负责监视的接头,查看这一家是否有异常。

    一家叙说好久的亲情,直到晚饭后才熄灯,各自休息。

    两个女人查探一番,守卫在女子房门口。

    直到天色将亮,床板忽然无声的翻转,另一个女人出现在床上,原本的女人则快速通过密道,进入地下一个密室。

    在女人进的密室,白天见到的‘爹娘’正在焦急的等着,一见她来了,立即就低声问道“找到了吗?”

    女子神色冷静,抬着手道:“回公公,有些头绪,他们虽然让我坐船绕来绕去,但那风做不了假,不是海风,应该不是在海外。在马车里虽然我一样被蒙着眼,但我听到了很多声音,根据这些声音的顺序,或许能找到我下船的地方……”

    这对‘夫妇’听着神色激动的点头,‘爹’道:“好,太好了!我们奉命藏了六年,终于要有结果了!”

    ‘娘’道:“前不久朱指挥使来了命令,要我们抓紧查出骆养性藏身之地,皇上决意抓他了!”

    “公公放心,骆养性还没有对我起疑,我们还能做更多的事情!”女子肃然道。

    赫然,这对夫人是一对‘公公’,是朱宗汉埋伏的人手。

    做为情报人员,他们至今还不知道他们的老大朱宗汉已经反叛,现在更是被皇帝给囚禁。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执行任务,找出朱宗汉!

    女子没有废话,时间紧要,她拿起笔,快速的写下她认为重要的情报。

第1289章 张筠很生气() 
骆养性本来只给了女子一个时辰,但女子硬生生的过了夜,第二天一早才离开。

    她全程都被人监视,极难做小动作,想要不引起骆养性的怀疑,她必须滴水不漏。

    被蒙着眼,坐上马车,听着外面的声音,默默的记着,这些都找到骆养性的关键。

    在另一边,两个内监扮成的夫妇,如常的过着日子,只是小孩子出去玩的时候,穿了一件平时不穿的,好看的衣服,对外说,是姑姑给了家里不少钱,家里高兴。

    景德镇。

    张筠很生气,小淑娴,小慈烨,小慈煊三个小家伙彻夜不归,在景德镇到处跑,还甩开了看护的侍卫。

    三个小家伙头顶着他们自己做好的陶器,站在她面前,一个个小脸苦兮兮的,却谁也不敢说一句话。

    朱栩坐在一旁,挠了挠额头。张筠在气头上,他也找不到理由求情,只得无声的跑了。

    三个小家伙看着他的背影,那叫一个幽怨。

    回到书房,朱栩继续处理他的政务。

    现在大明从上到下都是处于一个急变的档口,任何事情朱栩都要掌握在手里,防止出现不可控的变数。

    对于秦良玉,朱栩还是没有准许她来行辕。

    对于秦良玉,朱栩固然是有私心的,这位女将军已经快七十岁了,这是他最为崇敬的人,他希望能给她一个交代,作为皇帝也好,粉丝也罢,他都要这么做。

    “给孙阁老去信,让他择机放出风声。”朱栩说道。

    曹化淳上前,道:“是。”

    这个风声一放,势必会引起一波乱子,内阁,六部还好说,其他官员,尤其是在野的,不知道要趁机怎么蹦跶。

    朱栩摇了摇头,心里道‘孙传庭有的事情可做了。’

    孙传庭势必要打破毕自严时代堪稳的朝局与‘新政’,到时候,只怕沸反盈天,天下大乱都可预期。

    但是,朱栩期待很久了。他用这么长达十年的时间来做铺垫,做准备,就是要打破这千年的藩篱!

    ‘封建时代会不会在我手里终结?大明会不会是第一个工业国家?未来会怎么变化……’

    朱栩踌躇满志,早已经等不及。

    曹化淳见朱栩没说话了,便道:“皇上,三殿下预计两天后就到。”

    朱栩低头看着邹本,‘嗯’了声,道:“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让皇后操心吧。”

    近来几个孩子越发没规矩,张筠不能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三个现在还在罚站。

    曹化淳应下,又道:“毕阁老召回了除二孙阁老外的所有辅臣,似乎要做些事情,皇上是否要交代什么?”

    毕自严尽管与朱栩言明,他会平稳交接权力,稳住朝局,不会出乱子。但这是在他看来,在朱栩的角度又会不同,不知道他是否会做出对朱栩来说有坏性的事情。

    朱栩抬起头,沉吟片刻,道:“给刘时敏去信,要他找几个机会,见见张秉文与赵晗,要他们配合毕阁老,稳住朝局,防止小人作祟。”

    有户部,吏部二尚书在旁,风险就小很多了。

    曹化淳躬身,道:“是。孙阁老去云南,可能还会去福建见卢大都督。”

    朱栩本要随意的点头,忽的又抬起头,道“你是说孙阁老要去见卢象升?‘可能’?这是什么意思?”

    曹化淳躬身,低头,道:“毕阁老对军队内部的情况有些担忧,想找卢大都督问个清楚,但毕阁老回京,孙阁老估计是想问皇上,他是否也要回京?”

    朱栩有些明白过来,道:“朕当初与孙阁老说,不会强迫他致仕,朕是天子,一言九鼎。他想做什么,尽管去做吧。”

    “遵旨。”曹化淳平静的道。

    大明朝野盛传毕自严,孙承宗这二位将一同致仕。实则上,朱栩倒是希望孙承宗多留任几年,朝局即将不稳,军队一定要稳!

    朝局将要大变,‘新政’又陷入泥沼中,朝廷的大臣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朱栩挥退了曹化淳,拿起笔,铺好纸张,眉头赫然是:新政纲要,四个大字。

    朱栩正在梳理‘新政’的方方面面,要进行一个囊括。等他梳理好,将会与孙传庭谈,这些,都是明年孙传庭要去披荆斩棘的事。

    毕自严回京,可以想见,朝局会迅速稳定,那些杂音会不断减少,所有人仿佛都能松一口气。

    整个大明,也就这位有这种定海神针的能力。

    辽东,沈阳。

    孙传庭旧地重游,将辽东的六座大城都走了个遍,神情颇为感慨。

    现在,他正在沈阳漫步走着,他身后跟着辽东的军政大臣,一个是周应秋,一个是熊廷弼。

    周应秋面对即将继任‘首辅’的孙传庭,从容不迫,笑着道:“辽东能有今天,都是阁老的功劳,我们是萧规曹随,沾了您的光了。”

    辽东的大框架就是孙传庭搭建的,当年周应秋履职辽东,上上下下对他多有叮嘱,即便是朱栩,也要求他不要大操大办,稳住孙传庭的计划,逐步推进。

    孙传庭再次来到这里,心里自然是颇为感慨,一路上都是认真的看着,极少说话。。。

    熊廷弼与孙传庭也是多年搭档,更为放松些,道:“阁老,要不要听一听关于辽东地理图的情况?”

    孙传庭神情这才动了下,道:“走,找个茶馆,详细说说。”

    周应秋,熊廷弼自然没有意见,找了个僻静的茶馆,三人落座,慢慢喝茶。

    熊廷弼没有兜弯子,拿出一张小地图,铺在桌上,道:“这些年,辽东一直奉旨,对四周各处的地理进行查探,标明,确立合适的边界……”

    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官话,实则朱栩都与他们面谈过,那就是,能到的地方都是大明的国土,寸土不让!

    孙传庭看着这张小地图,瞥了眼熊廷弼,没有说话。

    熊廷弼手指着地图,道:“这里,海参崴,向北,基本是都是无人之地,且异常寒冷,基本上无人居住,下官一直派人深入,不断的移动界碑,尝试着移民居住……海参崴向西,一直到归化城直线位置,基本是也无人,草原,荒漠,冰天雪地……但再往西,就是漠北蒙古(今外蒙古),喀尔喀的地盘,他们的头顶,北方,原本有一个叫做西伯利亚汗国的国家,是蒙古人一支,但百年前被俄罗斯人吞并,这一大片是俄罗斯的底盘,但没什么人居住,驻军也不多……”

    “喀尔喀往西,就是漠西蒙古,这里基本都是蒙古人的后裔,其中,和硕特部最强,是卫拉特的盟主。再往西,就是哈萨克等汗国,同样是蒙古西征后建立的,原本是属于金帐汗国,随着金帐汗国衰落,四分五裂,分裂出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汗国……”

第1290章 体罚() 
这些事情,做为大明高层自然接触得到,有所了解。

    熊廷弼抬头看了眼两人,继续说道“这些汗国不少都被俄罗斯蚕食,总体实力,人口并不是很多,并且相互之间征伐不断,内耗相当严重……”

    “我大明最大的威胁,除了这些桀骜不驯的蒙古人外,就是俄罗斯了,这个国家,从一个小小的部落,扩张到现在,他的国土仅差我大明,人口众多,这些年不断的四处扩张,入侵我大明,只是是迟早的事情了……”

    “辽东筹建了八城,主要不是防备蒙古,而是俄罗斯人。漠西蒙古以及哈萨克等金帐汗国还是有些实力,俄罗斯一时半会人吞不下,加上欧洲又被奥斯曼挡住,东进,几乎是他们唯一的路……”

    孙传庭当年筹建辽东,自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现在身份转变,自然有另一番考虑。

    他手指在地图上滑动,道:“沈阳,归化城,库伦城,这是一条线,加上海参崴,应该是一个三角,但这个三角太大,加上大漠,草原,我们不能在辽东,或仅在辽东做准备,甘肃这里,是一个重点,不管将来如何生变,只要这里能有大军触动,管他是蒙古,还是俄罗斯,都能迅速应变,而不是影响京畿安危……”

    周应秋听着,神色微动,没有说话。毕自严虽然对军事政务极少插手,但原则上来说,是可以的。

    这是否代表着,孙传庭心里不只对未来的政务有通盘考虑,军政方面也有盘算?

    熊廷弼倒是没有想那么多,思忖一番,道:“若是能在这里将敌人挡住或者拦腰截断固然好,但甘肃地理复杂,大军难行,更难以长久驻扎,外加后勤困难,怕是不容易……”

    孙传庭也任过兵职,知道熊廷弼的话有道理,却没有多说,道:“嗯,辽东的规划不能停,民生为主,军事侧重,不要偏了。”

    大明现在的主基调还是应灾,辽东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接收从陕川贵云等地的灾民。

    周应秋作为辽东总理大臣,开口道:“下官明白,辽东现在已能自给自足,未来三年,还能接收大约二百万灾民,再过五年,就能为朝廷上缴赋税了。”

    孙传庭看着周应秋微笑,对于这位未来的同殿阁臣,还是较为客气,道“安南那边将会有大变,现在仅内阁知道,我给你们透个口风,南安南皇上已经决定收回,多尔衮的人会迁移走,朝廷很快会派人接收,未来移民的方向,重点是安南……”

    熊廷弼,周应秋做为大明的高官,重臣,自然受到邸报,知晓东南半岛的变化,却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个变数来。

    周应秋神色飞快平静,道:“南安南经过多尔衮多年的开垦,加上土地本身肥沃,若是两三年接收个两三百万灾民,应当不成问题。”

    孙传庭没有说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