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见我们派去的人。奥斯曼那边的使者根本就没有上岸,他们太暴戾,有杀使的习惯。其他的,基本也是石沉大海……”
大明舰队的出现是相当突兀,不同于西班牙面对的财政以及国力下降的困境,教廷渴望在东方传教,法兰克,英格兰等无求于大明,并且与西班牙关系恶劣,既然明朝与西班牙结盟,那就间接是他们的敌人,自然没什么好感。
至于德意志的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就更不理会明朝,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朱由检心里有些失望,但旋即振奋的道:“国朝一年收入不过千万石,现在有三千万石,朝廷,百姓都能松一口气,这趟还真是没有白来……”
冯祝看着朱由检笑而不语,这些只是直接购买的,其他方面的贸易,还能给国库带去千万两的白银。
每年支出三千万,还能有千万的盈余,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已经超过大明历年的财政收入,足以养活大明朝廷!
皇上是多么的高瞻远瞩,高屋建瓴,高山仰止!
冯祝心里一时间出现无数的赞美词,眼神越发崇敬,恭顺。
朱由检忽然间有愣住,看着冯祝道:“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回去了?”
如果其他事情没有意义,那么他们这一趟到了罗马就可以终止,而后就可以启程回返了。
现在快要十二月了,他离京快两年,真的想家,想念大明的一花一草了。
冯祝心里想了想,没有立即回话。
按照计划,欧洲各国他们都是要去走一趟的,但现实来看,潜藏着巨大的风险,要是去英格兰,他们搞个伏击,说不定明朝这支舰队就是无敌舰队第二。
奥斯曼帝国,俄罗斯这些就更危险了,他们的心思更加南侧,在欧洲都是‘暴戾’的代名词。
这么算算,似乎确实没有其他必要继续滞留,只要解决教廷这个麻烦,就可以回京了。
李一藻看着两人意动的神色,提醒道:“王爷,公公,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就这么急着回去。”
朱由检知道,李一藻正在四处走动,收集欧洲的文化,科技,军事等方方面面的资料。他们要编纂一本巨著,要上书给朝廷,上书给乾清宫。
这本书的意义,从一开始就很宏大!
第1218章 归程()
英诺森十世见过朱由检一次之后便神隐了,一切都交给了马伊达尔齐尼。
马伊达尔齐尼与朱由检的对话陷入了一种困境,明朝坚持教廷或者说上帝在东方需要一个代言人,甚至还提出了可以请教皇去大明。
这在教廷来看自然是决不允许的,不可能出现两个上帝使者,又了许多替代方案,都遭遇了朱由检的拒绝。
教廷安静了两天,没有再与朱由检等人接触,教堂里的人对朱由检等人也保持了拘谨的恭敬。
好在朱由检等人没有被拘禁,可以自由出入,与尼德兰,法兰克等国的贸易谈判的很是顺利,签订了商品互易数量林林总总竟然高达百总,包括香料,大米等在内,数额居然高达三千万两白银!
朱由检看着这些数字自然是开心的,这意味明朝有了海外的输血,日子将会好过很多。
李一藻倒是冷静一些,道“王爷,公公,不管是尼德兰还是西班牙,我们与他们签订的协议都是白字黑字,能不能落在实处,还很难说,切莫高兴的太早。”
朱由检兴奋的笑容稍微僵了下,有些醒悟,旋即又白首,道:“即便达不到我们的要求,能有一半已是极好,不必苛求太多。”
冯祝看向李一藻,道:“你们做好准备,到时候我们分两路走,一路穿过埃及,直接转向马六甲,我会想办法联系联合舰队迎接,这一路是鳌拜带着你们等六部官员,带着那些文书,契约,先行向皇上汇报,我与王爷等率领舰队沿着原路返回,起码要等景正六年底才能回去……”
李一藻抬手,道“是,下官遵命,这就加紧准备。”
冯祝点点头,心里莫名一松。
这一趟,总算是有个结尾了。
朱由检没有多言,心里虽然想念大明,但他也不能扔下整个舰队独自跑回去。
景正六年,现在才四年,还有近两年的时间。
在朱由检等准备打点行装的时候,教廷内部的争论也是此起彼伏,没有消停。
之前那波的主战派再次出现,颇为汹涌,严词拒绝了明朝的条件,令马伊达尔齐尼颇为头疼。
他能感觉到,明朝对教廷很是警惕,想要说服明朝相当困难,如果明朝不点头,别说在东方传教了,他们连立足的地方都不会有。
‘到底要怎么办?’
马伊达尔齐尼心里十分苦恼,教皇要传教,明朝警惕,怎么能找到双方都满意的那个点?
这个时候,一个教徒进来,在马伊达尔齐尼耳边低声道“阁下,明朝的舰队有异动,他们……似乎要离开。”
马伊达尔齐尼脸色骤变,他自然不能在没有达成协议之前放走朱由检,否则他会失去教皇的信任,那下一个在十字架上被烧死的会是他!
“我知道了。”马伊达尔齐尼挥手,目光剧烈闪烁一番,再次起身,前往朱由检的房间。
两人对坐,客套的茶叙后,齐齐陷入沉默。这是一种不尴尬,彼此心知肚明。
这可以说是他们最后一次谈判,将要拿出最后的筹码,能不能谈成他们心里都没底,因此,还在犹豫着。
朱由检颇为淡定,面无表情,要论起养气功夫,他绝对首屈一指,不急不缓,丝毫没有开口的意思。
默默的时间最是煎熬,马伊达尔齐尼坚持良久,抬起头,道“亲王殿下,天上不能有两个上帝,地上也不能有两个教皇,教廷可以在明朝任命一位大主教,负责东方的所有教务,教廷除了对大主教,主教的任命之外,其他的不做要求。当然,大主教必须对贵国陛下有足够的尊敬。”
朱由检对此不满意,道:“阁下,教廷并不是一个存粹的宗教机构,我们不希望教廷插手我国的政务,我国内阁必须是拥有对教会一切事务的管理权力,教会,不能是法外之地。”
教徒是上帝的子民,自然不能受到世俗的影响,更不能受到控制。
马伊达尔齐尼看着朱由检,神色凝重,道:“亲王殿下,您应该知道,这些教皇陛下是不可能接受,红衣主教也不会接受,我们希望你能退后一步,这样才皆大欢喜,合成两利……”
朱由检对基督教是持反对意见的,见马伊达尔齐尼咬着不放,更加坚定的道:“阁下应该更了解,这些我们没有一丝退步的可能。”
马伊达尔齐尼深吸一口气,心头沉重,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谈。
明朝要是咬死这一点,他真的无可奈何,教皇是不可能答应的,世界上只有一个教廷,一个教皇,谁要是企图另立,教廷绝不会手软!
因此,这是一个死结。
马伊达尔齐尼看着朱由检,径直问道:“殿下,还请如实相告,贵国是否有意将教廷隔绝在东方之外?”
马伊达尔齐尼已经是没有办法了,但他想要一个明白。
朱由检神情平静,道:“皇上希望与教廷交好,拒接你们的,是本王!”
马伊达尔齐尼看着朱由检,眼神冷酷,转瞬即逝,没有再说话,起身离开。
第二天,朱由检等人就察觉到了一样,救世大教堂更加的陌生,教廷对他们的态度越发的冷淡。
琢磨来琢磨去,鳌拜道“王爷,想必教廷想要绕过我们,直接入京求见皇上了。”
李一藻道:“汤若望等传教士在我大明多年,知晓一些皇上的事情也属正常,倒是不奇怪。”
冯祝听着两人的话,道:“郑芝龙准备的怎么样了?”
一个人影上前,道:“回公公,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离开。”
冯祝沉吟一声,转向朱由检,道:“王爷,与西班牙,尼德兰,法兰克的贸易协议已经签订,其他各国也都进行了试探,该做的事情基本已经做完,我们,可以回程了。”
朱由检本就思归心切,闻言不由得心头一跳,面上露出恍惚之色。
现在已经十二月,景正五年就快到了,等他们再回去的时候,可能会是景正六年的下半年。
第1219章 京城()
罗马城,这座古老,复杂的大城,一如过往的繁华热闹。
最终,朱由检与教皇英诺森十世的谈判还是无果而终,相欢而散。
英诺森十世告诉朱由检,他不久将会派使团前往大明,与明朝皇帝进行直接的谈判。
给朱由检送行的人不少,有西班牙的,尼德兰的,法兰克的,也有教皇国的,甚至是德意志罗马帝国等等,相当复杂。
朱由检寒暄半天,还是登上了船。
偌大的洪武号在海上艰难转动,扬帆离开罗马。
直到上了船,一群人才长长松口气,彻底的安心下来。
“总算可以回家了。”这是郑芝龙的感慨,这一路经历的太多,他们能到这里,简直就是一种侥幸,在欧洲时间虽然不长,却也是险象环生,步步危机,随时都可能没命。
鳌拜摸着大胡子,没有多言,目光里尽皆是闪烁之色。
冯祝脸上带着一丝微笑,迎着风,表情平静内敛,与他翻腾的内心完全不符。
朱由检神色淡漠,背着手,还在看着罗马方向。
这一路上很多时候都相当无聊,朱由检能安安静静的,前所未有的平静的看书。
冯祝带在路上的这些书相当复杂,朱由检几乎看了个遍,他从字里行间里,一些不起眼的地方都能看到朱栩的影子。
里面涉及的国政,律法,经济,军事,政治等方方面面,这让朱由检前所未有的冷静的去看待朱栩的新政,审视大明的方方面面。
或许是远离大明,旁观者清,俯看着大明,以往很多想不明白,看不懂,猜不透的地方,如同迷雾被抽茧剥丝的拨开,让他看清了很多事情。
这一趟的出海,他也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知,对于朱栩,他心里默默的不知道怎么评说,回想起这些年的种种,尤其是与朱栩方方面面的矛盾,他不得不离开朝廷,远离京城。
最后只能归结于:他那个六弟站的太高了,高的他看不到项背,看不清面容。
不知走了多久,朱由检猛的惊醒,从模糊的罗马城收回视线,转头看向冯祝,道:“你说,这次回京,皇上会见本王吗?”
冯祝听着朱由检的话,不由得一愣,不知如何作答。
冯祝是宫里的老人,在天启三年就跟着朱栩,对宫内宫外十多年的变化都是洞若观火,看得清楚。这位信王殿下在大明绝对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因为他是当今皇帝的五哥,兄长,做了三年的摄政王,最后的结局是被赶出京城,落魄就藩。
但是,这位的存在,对大明很多人来说是如鲠在喉,这些人包括冯祝。
‘信王不王,景正不正’,这句流言早已经传遍大明,哪怕一些乡野小孩都当歌谣来唱。
这是一根刺,刺在‘帝党’以及支持‘新政’的所有官吏,士绅心中。他们平时不提,不管不问,不代表不关心,不在意。
这位到底是当今皇帝的兄长,从礼法来说,‘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这才是祖制,是国本!偏偏先帝越过信王,直接传位给当今,当今手段更是凌厉,短短时间就稳固了帝位,出其不意的悬空内阁,统辖六部,控制了朝局,再接着就是不断开疆拓土,将内部矛盾转移,释放,等着他收拾了东林党,就再没谁质疑他的继位问题了。
可是,随着‘新政’推进,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攻击朝廷,攻击皇帝的手段更是绵绵如浪涛,从未断绝。
其中最为凌厉,刺动朝野,还是这八个字。偏偏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什么‘铁证’。
若是朱由检在这个时候回京,谁知道会不会被人利用,成为攻击乾清宫,攻击‘新政’的借口?
冯祝心如电转,对于朱由检的这个问题,他没办法回答,心里长长叹了口气,对于这位陪着近两年的王爷,心里自是有同情的,犹豫片刻,劝道:“王爷,皇上顾念着兄弟之情,从未想过对您怎么样,这些年哪怕您再惹皇上动怒,皇上都是在想办法保全您。现在‘景正新政’到了紧要关头,朝野齐心协力,若是您出现在京城,让朝野不安……皇上未必还能保全您。”
朱由检听着冯祝的话,脸色阴沉,目光有凶厉之色,胸口起伏,忍不住的怒声道:“本王与皇上是亲兄弟,都是先帝从弟,光父之子,神祖之孙,他们还敢逼皇上杀兄不成!?”
冯祝心里苦笑,这位王爷遇事急躁,总不能想个周全,只得再劝道:“王爷,纵然你这一趟有大功,皇上让您回京,您就真敢回去吗?那是什么地方,王爷难道不清楚?”
朱由检心里有怒气,却发不出,更不知道再说什么。
京城对很多来说是天下首善之地,可到了一定地位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巨大的杀人磨盘,明天,每时每刻都有人在送命,站的越高越危险。
对于朱由检来说,更是如此。
好半晌,朱由检平静下来,也知道冯祝的好意,语气缓和的道“皇上会怎么安排我?”
冯祝摇了摇头,道:“一件事的开始与结束,皇上往往心里都有全盘的计划,您的去向,皇上心里肯定早就想好了,外人无从得知。”
朱由检听着,倒是同意,点了下头,默然一阵,又道:“皇上……是个好皇上,他比我做的好。”
冯祝脸色突变,旋即眉头皱了下,深深的看向朱由检,道:“王爷,奴婢不管你心底有什么想法,不管你过去怎么想,现在怎么想,有些话,有些事,埋在心底,一个字都不要往外说。您不要误会,奴婢不关心您,信王府的存亡,奴婢希望您不要给皇上添麻烦,皇上不在意身后的功与过,我们做奴才的在意,外廷的那些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