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6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承宗自然会意,道:“是。皇上,如果这件事真的,这两三万建奴人,皇上有何打算?”

    实际上,建奴人的去处,最好的自然就是南安南,交给多尔衮,让这些建奴人都在一起。

    但是多尔衮现在已经有五万大军,要是再加上着两三万人,暗中或许还有些,七七八八,很容易凑足十万大军!

    十万,这已经不是小叔子,足以对大明造成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在南方,北安南几乎是不设防,再到云南,一大片地方,简直是无人之地,这多尔衮要是真反了,后果不可想象。

    朱栩自然明白孙承宗的意思,笑着道:“阁老,你不要以为朕不知道,你们帅府是不是在挑唆暹罗与多尔衮,让他们开战?”

    孙承宗一怔,旋即咳嗽一声,道:“皇上,暹罗坐大,实数出乎臣的预料,但说挑拨,臣等并没有做。不管是多尔衮,还是暹罗,都是野心勃勃,开战是迟早,或者必然,非臣挑唆。”

    朱栩笑着不点破,道:“既然你说没有,那朕就当没有。多尔衮的实力还是弱了点,这些人朕就送给他了,无需担心什么,朕心里有数。”

    孙承宗看着朱栩,见他神色笃定,知晓朱栩定然有安排,便没有多说。

    朱栩这个时候又拿起茶杯,眯着眼从大门看向南方的天空,心里暗自低语:‘朕其实很好奇,多尔衮,你什么时候反朕呢?’

第1167章 黄太吉的信() 
秦良玉很快就率军赶到了宁夏镇,大军将图尔塔的三万多人分开严密看押,然后与祖大寿等人商讨。

    祖大寿站在秦良玉桌前,道“大都督,末将已经详细调查过,建奴入关后,只有准噶尔的军队来追,但离的很远,见建奴入城了,就返回,没有只字片语。和硕特那边已经向准噶尔试压,宁夏,甘肃等暂时没有发现瓦剌异动,是以末将推测,两镇暂时还不会出现战事。”

    秦良玉翻阅着军情处的奏报,以及参谋处的一些预制方案,风尘仆仆的脸上都是肃然,好一阵子才道:“嗯,与我的推断差不多,但两镇不能有任何大意。本大都督已经下令陕川甘三省一级战备,随时会驰援两镇,你们也不得懈怠,做为军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丝毫的侥幸!”

    这是训练手册的铁血宣言之一,要求大明所有将士熟烂于心。

    祖大寿等人一听,立即道:“是!”

    秦良玉挥手,招来一女兵,而后道:“皇上,帅府的信很快就会到,本大都督会坐镇到确定瓦剌不会因为这件事寇关。”

    “是。”祖大寿等人没有异议。秦良玉统领西部战区,军职最高,他们受她节制。

    女兵很快回来,在秦良玉耳边道:“库伦城那边申大人的密信到了。”

    申用懋,驻扎在库伦城,与漠西,漠北蒙古有诸多联系,并且暗中对各部落监视。

    秦良玉拿过来看了眼,旋即抬头向祖大寿等人道:“申大人说,蒙古那边没有异动,他们来自西面的威胁很强大,暂时分不开身,不会与我大明两面开战。”

    祖大寿等人面色稍缓,申用懋的话,比他们得到的情报更为可靠一些。

    秦良玉说完,面色斟酌,道:“依旧不得放松,待皇上的旨意一到,本大都督就会处置这三万建奴人,其他的你们一切照旧,不可懈怠!”

    “是!”祖大寿等人应声。

    秦良玉没有闲着,检查了一番宁夏镇的军队训练,关城守卫,装备,钱粮等,最后,她还算满意,训诫一番,京城的飞鸽传书也就到了。

    秦良玉看着朱栩的密信,没有迟疑,当天便押解着这三万多人离开宁夏镇。

    明朝以接力的方式,将这群人送入南安南。

    经过这一么一段时间,京城中的朱栩,终于接到了黄太吉的亲笔信。

    乾清宫,御书房。朱栩坐在椅子上,端详着桌面上这封信,表情有些怪异,或者说,便秘。

    这封亲笔信,很奇怪。

    并没有什么话,说的都是……家长里短,他在沈阳时候与几个兄弟的关系,宫里妃子的情况,孩子的情况,然后就说明他近来的身体情况,稍微提及了整个漠西蒙古的情况。

    朱栩捏着下巴,感觉被一口气堵着,上不来下不去。

    按理说,两人是敌人,对手,黄太吉现在这个国破家亡,客死异乡都是他造成的,结果黄太吉死前还这么从容淡定,写一封家长里短的信给他,仿佛对他一点恨意没有,还有种古怪的惺惺相惜之感。

    朱栩仔仔细细的端详了好些遍,好一阵子才嘀咕一句话“朕才是主角好不好,怎么搞得朕是恶人……”

    要是不知情的人看到这封信,朱栩绝对是反二。

    看久了,朱栩觉得烦,递给曹化淳道:“看看,能不能看出些什么。”

    曹化淳看着朱栩表情变幻了好一阵子,闻言连忙接过来,仔细的看了一遍,旋即眉头一皱,递还给朱栩,道:“皇上,奴酋这是故意的,奴婢以为不用理会。”

    朱栩看了他一眼,嘴角露出嘲讽。

    曹化淳低头,道:“奴婢说的是实话。”

    朱栩懒得理他,将这封信叠好,放回去,道:“黄太吉的手段自然不一般,这分明是在给朕心中种刺,但是,他小看朕了!”

    曹化淳躬着身,站在那没有说话。

    他自然不是看不出黄太吉这封信的目的,有时候,越是平淡的手段越能起到作用——对那些最难对付的人。

    朱栩将信叠好,塞回去,道:“在司礼监封存吧,黄太吉这一死,去了朕一块心病,最近宫外有什么好玩的吗?”

    曹化淳抬头看了朱栩一眼,心里有些担心,想了想,道:“皇上,在城外,新起了一种赛马,可以自己带马过去,赢了有大奖,听说很有意思。”

    朱栩听到这个就眉头一挑,道:“就是永宁去的那个?”

    有了他的允许,永宁那丫头现在满京城的跑,哪里有热闹,哪里就有她,上次偷偷带着她的小红马去赛马,差点被人识破身份,现在被张太后关在后宫闭门反省。

    曹化淳道:“公主没有参加,是那个李定国得了第一。”

    朱栩眉头动了动,走几步,出了东暖阁,看着渐渐热起来的天气,道:“宗室里,还有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人才吗?”

    曹化淳想了想,道:“平王,靖王,唐王三位王爷家里,还是有几个不错的,且都二十出头,可以为皇上作些事情了。”

    朱栩站在屋檐下,看着外面的天空,暗自摇头。

    明朝宗室的养猪政策,将宗室都培养的跟猪一样,根本没有几个上得了台面,现在想要找些人出来做事,也是千挑万选都未必能堪大用。

    朱栩站了一会儿,道“下旨,皇长子岁在开蒙,召集宗室,勋贵,二品以上大员的适龄子嗣入宫陪读,由……内阁挑选,报于朕。”

    曹化淳抬头看了一眼朱栩,躬身道:“遵旨。”

    这时,一阵暖风出来,将屋檐下的铃铛吹的叮叮当当,清脆悦耳。

    朱栩眯了眯眼,道“再传旨,八月,京中三品以上大员,不分文武,随朕去皇家林苑打猎,为期十天……定制!”

    曹化淳目光微变,犹豫着道:“奴婢遵旨。”

    由此开始,大明的尚武之风会进一步浓烈了。

    黄太吉死,建奴剩余的‘归顺’,这在大明自然是一大盛事,这是大明强盛,皇帝武功至伟的又一个力证。

    整个京城都沸沸扬扬,热闹漫天,青楼妓馆,茶馆酒肆,这几天是喧闹无比,仿若过节。

    内阁也是颇为欣喜,毕自严罕见的抱着茶杯,与孙承宗,靖王,汪乔年,孙传庭,傅昌宗等人闲聊,笑容也是多了不少。

    众人大多很轻松,放下平时的拘谨,笑着说些有的没的。

    黄太吉或者西走的建奴是大明的一块心病,现在黄太吉死了,余孽归顺,这等于辽东彻底扫除了威胁,大明高层自然是浑身一轻。

    没用多久,在南直隶,神龙府,布木布泰也收到了一封信。

    苏沫儿看着这封信,直皱眉,抬头看向布木布泰道:“小姐,黄太吉这是什么意思,让你照顾一下他的人,庇佑他们,这不是想要害你吗?”

    布木布泰看着这封信,神情平静的很,道:“将他这封信连同送信的人,一起押送入京。”

    苏沫儿吓了一跳,连忙道:“小姐,这样做皇上肯定会起疑心的,不如我们悄悄将人杀了,将信烧了,这样就没人知道了。”

    布木布泰瞥了她一眼,道:“你不懂。”

    苏沫儿看着布木布泰,认真的道“小姐,这件事真不是小事,何况三殿下还在宫里,如果皇上生疑,不说我们会如何,三殿下这辈子也完了,一定要谨慎。”

    布木布泰看着她,道:“你确定这封信真的是黄太吉的?即便是真的,你确定没有其他人知道?这封信能从宁夏镇千里迢迢来到我这里,你不觉得奇怪吗?”

    苏沫儿听着,顿觉心惊肉跳,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布木布泰起身,道“我过一阵入京,你准备一下。”

    苏沫儿这会儿不敢说话,慌忙应声,道:“是小姐。”

    布木布泰看着苏沫儿离开,坐了一会儿,转身进了房间,拿出了一个小箱子,放在桌上打开,里面都是小孩子的衣服,玩具,琳琅满目,似乎什么都有。

    布木布泰脸上带着笑容,仿佛已经到了京城,看到她儿子穿上,玩这些玩具的情景。

    等了几天,在布木布泰入京的时候,在南安南的多尔衮也终于收到了黄太吉的密信。

    这个时候,房间里只有多尔衮,多铎兄弟二人。

    多铎看着黄太吉的密信,神色有些惊慌,道:“哥,黄太吉这是要干什么?让我们造反?”

    多尔衮左手里拿着信,右手摸索着大拇指上的扳指,表情淡漠,目光阴冷的看着。

    黄太吉在心里给他规划了一个路线,就是先吞并安南,同时挑动大明内乱,乘机北上伐明,恢复他们大金国。

    多铎看着多尔衮的表情,道:“哥,不能听黄太吉的,他害的我们还不够惨吗?”

    多铎真的很慌乱,并且有些害怕。

    虽然他们的南安南地盘不小,人口,良田很多,大明那边几乎没管,看似他们实力很强,但真正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大明强大的他们无力去反抗!

第1168章 纳妃() 
多尔衮看着这封信,依旧没有说话,眸中闪烁着冷光。

    多铎忽然一惊,道:“哥,我们不能这么做,至少眼下不行,别看他们没有在北安南布置兵马,甚至云南都没有多少,那是故意做给我们看的,我们一旦北上,他们的海军就会登岸,火炮能轻而易举的摧毁我们的根基,我们不会胜的……”

    “我知道。”多尔衮淡淡的开口。

    旋即他将这封信放到了身边的蜡烛上,看着这封信烧起来,面色幽暗难明,道:“黄太吉说都是对的,没有一点错。但我不会照他说的做,他是一个亡国之军,败军之将,没有资格来教我。怎么复国,怎么复仇,是我们的事情……”

    多铎听着,脸上这才露出笑容,道“我就知道哥不会轻易上当。黄太吉这一死,他的两万多人就归了我们,有了这两万多人,咱们就能作些大事情了。”

    多尔衮看着信烧完,没有留下一个字,这才转过身,道:“暹罗人顽固不化,既然难以招降,就先给他们一点厉害看看,让满达海做好准备,三日后发兵!”

    多铎听了大喜,道“哥,早就该这么做了,只有将他们杀怕了,他们才会老实,我这就去找满达海。”

    多尔衮坐着没动,转头看了眼已经烧完只剩下灰烬的黄太吉的信,低声自语道:“你做不到的事情,我能做到,我会烧给你看的,我比你强!”

    黄太吉死,建奴归顺,大明真正铲除了辽东叛乱,这件事虽然对大明有些影响,让朝野震动,但终归是一个插曲,过了没几天,大明朝野的目光依旧在‘新政’上。

    乾清宫,东暖阁。

    辅臣傅昌宗,户部尚书张秉文站在朱栩的御桌前,正汇报今年的夏收情况。

    张秉文道:“皇上,今年免税,减税的州府多了二十个,税粮预计在八百万到九百万石之间,其他税银方面,除了海贸,都会大幅降低,臣预计,今年国库的赤字会增加到了一千五百万两,加上去年的,可能会高达三千万,今年未必能撑下去……”

    傅昌宗接着道:“内阁虽然在压缩支出,但缺额还是很大,‘新政’需要的钱粮十分巨大,回报的时候还没到,朝廷有些声音,建议对一些地方加税,以弥补国库的空虚。”

    “户部怎么看?”朱栩神色不动的道。

    张秉文道:“皇上,户部反对加税,一旦开启加税的阀门,日后加税就会成为朝廷解决国库空虚的唯一钥匙,臣已经向内阁表达了态度。”

    朱栩看了眼傅昌宗,点点头,道:“加税不可行,户部有什么办法?”

    张秉文道:“臣等在商议,除了农税外所有的税种进行统计,调整,使得更加合理,这可以增加一部分,但有限。开源之法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施,臣已经与皇家钱庄商讨过,必要时候,可以拆借一些,以渡过眼前困境,只要到了明年,工部,帅府的支出就会大减,同时移民那边的支出也会得到缓解,日后会省下这笔钱,朝廷能在两三年内消除赤字……”

    朱栩微笑,道:“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借贷,以朝廷的名义借,国库做为担保,付出一定的利息,从民间借银,用以发展,到时候按期偿还本息。”

    傅昌宗,张秉文一怔,慢慢沉思起来。

    这种方法,用以应付灾情中的国库困境,确实是个好办法,但这是双刃剑,如今君明臣贤,自然没有多大问题,若是以后出现昏君,奸臣,那简直不可想象。

    朱栩看着两人的表情,道“这件事,由户部提议,内阁允准,议会大比例通过,方可实行,具体的办法,你们再商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