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6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阁一大早同样聚满了人,内阁的辅臣,六部的尚书,侍郎,九寺正卿,税务总局,皇家钱庄等等的头头脑脑,几乎都来了。

    国家议会,这是新冒出来的,不同于以往的那些巡抚,可以恩威并施,各种手段迫使他们就范。

    这些人,完全是无所顾忌,无所畏惧,谁也不怕,什么也不怕,有了道理,就谁也没辙!

第1124章 议会谈话() 
    吃过早饭没多久,内阁领着的朝廷一般文臣便上了二楼。 .更新最快

    这些议员尽管对内阁的新政有诸多不满,但面对这些高高在上,品级不可攀的大人们,还是屏气凝神,老实的行礼。

    毕自严对这帮人完全没有好感,冷着脸,在既定的位置上坐下。

    孙传庭等人大概也是如此,一群大人们相继坐下,几乎没什么话,安静的过分。

    这些议员们本就紧张,现在整个大厅落针可闻,他们屏气凝神,静静的等着。

    没有让他们等多久,一身常服的朱栩从正门走进来。

    “臣等参见皇上。”一百多人齐齐行礼,声音隆隆,在大厅里回荡。

    朱栩在正中的主位坐下,目光扫过一群人,笑着道:“都免礼,坐吧。”

    “谢皇上。”一群人中规中矩,丝毫不逾礼。

    朱栩接过郑友元递过的茶杯,看着毕自严等人,又望向那些议员,微笑道:“好了,朕赶时间,开门见山吧。朕知道,你们对这个‘国家议会’有很多疑问,有人觉得,这个是大议的一种替代,有人认为‘国家议会’是上传下达的地方,也有人认为,‘国家议会’是一个临时机构不久就会裁撤等等诸多猜测,在朝野滚荡不休,朕,今天就是来说说朕的想法的。”

    朱栩对面的一群人都没有说话,低着头,但目光却看着朱栩的脖子以下,灼灼发热,却一句话都没有说。

    朱栩喝了口茶,道“国家议员,就是共商国是的人,朕没给你们品级,官职,为什么?因为朕希望你们没有任何的束缚,你们不是工部,不是刑部,不是吏部的官员,你们跳出了大明所有的框架,你们站在一个特殊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国家,审视我们的法度,审视我们的政策,审视这些的发展与结果……”

    “你们要做的,应该是匡扶得失,拾遗补缺,你们要做的,应该是提出建议与想法,你们要做的,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谋求更好的方法……”

    “没有品级,官职,不代表没有责任,你们的责任更大,更重,你们站在一个特殊的角度,你们有义务来扛起责任,做更多的事情……你们要将大明的发展,大明百姓的福祉放在第一位,摒弃你们的固执,你们的利益,你们的得失,你们不该有的妄念……”

    “朕设立这个‘国家议会’,不是为了让你们反对内阁,反对六部的官员,你们可能明白?”

    朱栩尽管简短截说,那些议员听着直皱眉,心里万分不舒服。

    眼前的皇帝陛下所说,将他们的责任,权职给都给定义了,这与他们预想的完全不同。

    内阁六部等的官员微微松口气,如果将这议会摆在一个特殊的位置,甚至束之高阁,那对他们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不用头疼了。

    朱栩将这些的人表情尽收眼底,继而道:“我们的‘新政’,是为了谋求绝大多数人最大的福祉,自然要团结大多数人,共同奋斗,一起前进。朕现在想知道,你们否决内阁的议案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这件事对大明来说是利是弊,眼前,长远是否有认真推断?你们的心中是否有疑虑,是否寻求解惑,协商?你们是否有私心,是否带有情绪来面对内阁的新政策……”

    “说‘国家议会’是大议的一种替代,并不是。朕所思考的‘国家议会’是大明的一个法定的机构,是朕试图建立一种先进的,前瞻的,可持续的体制,是对未来有至关重要的一种尝试,也许十年,二十年未必能功成,但朕希望,这种尝试要继续下去,不要有一点问题就否定,弃如敝履。一个国家,不是靠一个,或者七个人八个人来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百姓,我们要倾听百姓的声音,议会的议员应该代表百姓,为他们出声,我们的官员不能脱离百姓,不能成空中楼阁,活在畅想中,所作所为也都是畅享而来……我们要活在现实中,务实的去做每一件事,为每一件事负责……”

    “朕知道,不管是你们议员,还是朝廷的内阁,六部,都对这些很陌生,很不习惯,很莫名其妙。但朕认为,你们应该有耐心,尽早的去熟悉,熟练,习惯这些新的变化,我们不能总想着水到渠成的做事,我们要站在高处俯看未来,为未来做准备,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属于谁看的远,准备的多,走的快……”

    “诸位,这是一场战役,事关大明未来数百年国运,事关我们中国能否永远是中国,我们面对太多的敌人,内部的,外部的,近的,远的,现在的,未来的,我们要准备的太多,要做的太多,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我们的责任重大,大的超乎我们的想象……”

    朱栩越说表情越严肃,语气渐渐慷慨激昂。

    朱栩不远处的曹化淳,刘时敏等人默默低头。

    他们做为朱栩的近人,能理解朱栩的努力,压力以及责任。

    毕自严等人微微倾身,这里多数都是朱栩登基以来的老臣,这些年过来,他们很清楚,为这个国家付出最多,责任心最重的,无疑就是他们眼前的皇帝。

    他们心里有诸多想法,但仅凭此一点,就值得他们尊重。

    一干议员们没谁敢说话,不少人欲言又止,话到了喉咙却说不出。

    朱栩看着这群人的表情,知道说的差不多了,便站起来,居高临下的看着这群人,背着手,语气平静的道“关于议会的权责,内阁尽快给朕上奏,朕刚才说了这么多,希望你们都能有所得,有所悟。”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心里松口气,他就怕朱栩真的将‘国家议会’置于内阁之上。

    如果只是一种‘前瞻’,那就还有余地,政务不会脱离内阁的掌控,朝局也不会有大变动。

    倒是一干议员们都神情复杂,刚才的那股势与内阁斗到底的狂热被浇的一干二净,目光不时在毕自严等人背影扫过,似乎在害怕他们秋后算账。

    朱栩没有立即走,还在看着这群人。

    ‘国家议会’,是他体制改革的最后一步,本来不想这么早拿出来,但是如果错过这个时候,过了小冰川,各方面发展齐备,那阻力就太大了!

    在废墟中建立的大楼,根基才最夯实!

    四百年后,中国最为著名的史学家,在评点‘景正新政’留下了这样的一段评语:纵观历史,从来没有这样的剧烈,庞大,复杂并且成功的改革。纵然毁誉参半,不可否认的是,这段时期出现的政策,法度,思想以及某些难变真假的预测,至今还在深深的影响着整个世界。

    圣武皇帝的文治武功,古不可论,未来不会有。

第1125章 踏雪() 
    毕自严在朱栩走后,总算松口气,但表情有些变幻。 .更新最快

    他在想,怎么收拾这帮不知道天高地厚,什么都不懂就敢否决他的计划的议员们。

    后面的六十多议员这会儿老老实实的坐着,心里慌慌,目光都看着前面。

    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他们确确实实是无权无职,任人鱼肉,毫无放抗之力。

    靖王,汪乔年等人心里也有火气,准备好好‘教育’一番。

    倒是孙传庭,神色平静,看着气氛凝固,心里思索,刚要上前对毕自严说什么,毕自严忽然站起来,转过身,笑容相当和睦的看着后面的那些议员,道:“皇上的话,你们都听到了,现在有什么疑惑,就问,不要瞎胡闹。”

    这帮议员都是享誉一方,备受尊崇,有的年纪,资历甚至比毕自严还大,还高,被他这么如同小孩子般教训,一时间一句话说不出。

    他们倒是不惧怕毕自严,问题的关键在于刚刚离开的皇帝,他讲大道理比谁都厉害,要是他们再反驳……扣上一顶‘祸乱国政’的帽子下狱,他们大半辈子的清名就毁了。

    毕自严看着这群人嗫嗫不敢言,心里佩服朱栩的帝王心术,背着手,淡淡道:“既然没有,你们回去之后将内阁的奏本好好研议一番,若是有什么想法,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就做好本职的事情,关于你们的投票等权职,内阁会商议,上奏皇上批准……”

    有一个老者不甘心,想要说话,刚要站起来,被他身边一个人拉住,向他摇头。

    老者眉头皱了皱,最终还是坐下。

    大明已经不是‘讲道理’可以横行天下的时代了,谁也不能忤逆乾清宫的那位。

    孙传庭看着毕自严的轻描淡写,心里暗自点头,毕阁老到底是学到皇帝一些东西,没有动辄就威武相逼。

    二楼的会议室,没有反对,毕自严撂下几句话,便带着一干文臣下了楼。

    一群议员们面面相窥,不知如何是好。

    朱栩出了内阁大殿,慢慢的走在出宫的路上,今天傅昌宗要回京了。

    “张问达什么时候到?”朱栩踱着步子,慢慢的走着道。

    雪已经化了不少,太阳带来一点暖意,却让这个冬天越发寒冷。

    曹化淳感觉着微风,道:“回皇上,内阁那边应该有点事,奴婢已经通知过了,想来很快就会到。”

    朱栩点点头,走向西城门。

    曹化淳跟在身侧,道:“飞鸽传书已经入司礼监,傅大人最迟一炷香时间就到。”

    傅昌宗即将入阁,陕川等六省的下一任总理大臣,内阁研议的是张问达接任,朱栩对这个没有意见。

    张问达这个人老奸巨猾,心思缜密,有他在陕西,朱栩也能放心不少。

    大明的总体政策已经明晰,现在就是执行力,以及持续执行的问题。

    朱栩到了西门外,坐在一处小茶馆里。

    “这位公子,新出的雨前龙井,怎么样,味道不错吧?”小二很热情的招待,颇为得意的道。

    要说别的,朱栩还真分辨不出,但这茶,还极少能蒙他的。

    不过他笑着点头,道:“味道确实不错,不过我听说,这雨前龙井,要么是进贡入宫,要么就是高价卖给西夷了,你这里怎么会有的?”

    小二顿时一笑,道:“公子,一看就知道你不怎么出门。入宫的那肯定假不了,谁告诉你都卖给西夷人了?实话告诉你,卖给西夷人的,十件有九件东西都是假的,咱的好东西,能给那些什么都不懂的西夷人吗?”

    朱栩下意识的摸了摸下巴,他就这么像不常出来的人,已经是第二个人这么说了?

    转瞬间,他就笑着道:“小二,你这就欺我不懂商贸之事了,就算卖给夷人的是假的,你这里能有的卖?还这么便宜?”

    小二一愣,没想到朱栩这么较真,但他见惯了这种场面,笑着道:“公子,看您也不凡,你觉得这个茶,是不是好茶?值不值咱们这个价?”

    虽然肯定不是雨前龙井,但确实不是一般的茶叶沫子,朱栩点点头,笑着道:“确实是好茶,也值这个价。”

    小二会意一笑,不复多言,转身就走。

    曹化淳站在朱栩身侧,道:“皇上,茶现在归国贸寺管,要不要查查?”

    朱栩轻轻摇头,道:“不去管,内阁那边准备成立商务局,让他们有点事情做吧。”

    曹化淳没有多说,一转头,就看到张问达从马车上下来,再回头,不远处又一辆马车,在众多骑兵护卫中,迅速的赶过来,都奔着官道边上这个不起眼的小茶馆。

    张问达自然知道朱栩叫他来的目的,心里没有即将升官的欣喜,反而有些凝重。

    大明内部的隐忧,除了士林间的两极分化,极度对立。另一个,就是陕西,这个地方,前几年还发生多次声势浩大的民变,震惊朝野。

    张问达对陕西也有了解,知道李邦华搞的‘农庄策’,他对这个政策有保留,虽然能一定程度的活百姓,应对灾情,却也引起了民间,士绅的激烈反对,这也体现在朝廷中,不知道多少人希望将李邦华调走,哪怕是毕自严也是如此想法,最终都被乾清宫无声压下。

    他看着傅昌宗,微微倾身,示意傅昌宗先走。

    傅昌宗面色平静,对于这位继任者,想要与他聊聊,示意了下,走向朱栩。

    朱栩笑着看着两人,道:“在外面,免礼,都坐吧。”

    傅昌宗与张问达还是简单行礼,坐在朱栩两侧。

    那小二刚要热情的出来,就被两个便衣堵了进去,再无半点声音。

    朱栩看着傅昌宗,道“舅舅,一路上还好吧?”

    傅昌宗微微倾身,道:“大雪封路,臣来晚了,请皇上恕罪。”

    朱栩摆了摆手,道:“陕川之地,朕还算放心,张尚书即将接替你的任,可有什么想法?”

    傅昌宗瞥了眼张问达,道:“回皇上,陕川之地进行多年的改革,大框架已成,只要稳妥的走下去,便能有效应对各种威胁,臣希望张尚书到了陕西,能与各省巡抚,总督和睦相处,其他的,以张尚书的能力,当是无虞。”

    朱栩神色不动,看向张问达道:“张尚书,你怎么看?”

第1126章 加速() 
    张问达何许人,这样的场面,他已经猜到了朱栩的一些意图。

    听着朱栩的问话,沉吟一声,他道:“皇上,陕川等情况臣也有关注,李邦华的诸多政策引起朝野,民间的巨大反弹,臣认为,需要做出调整,安抚民心。”

    张问达说的是一点都不委婉,对面的傅昌宗暗自摇头。

    这位到底是东林旧人,秉持的想法并没有彻底改变。这么多年,他依旧没能明白他们眼前这位皇帝陛下到底在追求什么!

    尽管如此,傅昌宗也没有给他提示,面无表情的坐着。

    朱栩端着茶杯,轻轻啜了口茶,挡住了脸。

    张问达见朱栩不说话,又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