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6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栩眉头紧拧,心里有不好的预感,但这个时候确实没什么可做,压着不安,摆了摆手,道:“恩,去吧,其他人也回吧,这里由朕与皇后守着就行。”

    虽然朱栩这么说了,但在场人的目光转了转,还是看向张太后。

    张太后看着朱栩,神情动了下,悄悄挥了挥手,带着小永宁离开。

    李解语,海兰珠等行礼后,也悄悄退出去

    朱栩坐在床前,神色凝重。老太妃连呓语都没了,现在一动不动,若不是偶尔被子有起伏,已与作古无异。

    张筠面带忧色的看了眼老太妃,转向朱栩道:“皇上,臣妾守上半夜,你先睡会儿吧。”

    朱栩摇了摇头道:“你先睡吧,前半夜,朕来守。”

    张筠嘴角抿了抿,没有反驳,让人准备了点宵夜,就在不远处的桌子坐下。

    朱栩夫妻二人轮番看着老太妃,直到第二天,老太医来了,耗时良久,才对朱栩道:“老太妃脉象已平稳,三五天当无大碍。”

    朱栩二人长松一口气,一边命人通知张太后等人,一边又看了会儿,直到张太后来了,这才双双离开。

    宫内宫外事务太多,大事小事不断,朱栩也没半刻清闲,在乾清宫梳洗一番便来到内阁大殿。

    拿起的第一份奏本,便是在军情处从朝鲜得来的情报。言称倭国已经有两万精兵穿过关门海峡,九国岛聚集的粮草越来越多,显然德川幕府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岛原之乱。

    朱栩看着这道奏本,沉吟一声,道:“曹变蛟什么时候到京?”

    曹化淳侧过身,道:“回皇上,预计就这一两天了。”

    朱栩微微点头,拿起另一道奏本,刚翻开,曹化淳又道:“皇上,倭国那个商人已经看护在驿馆,德川幕府的使者这一两天也会到京了。”

    朱栩差点忘了这件事,笑了声,道:“他们来了,先让傅涛带去见见那个田中,这个画面一定有趣。”

    曹化淳微笑,这两拨人都是倭国人,还是敌对的,心怀叵测,又不会戳穿彼此,见面的情景一定很滑稽。

    朱栩笑了声,翻开手里的奏本。这是户部的奏本,言称税务总局已经组建完毕,各种政令渐渐完善,只等实际公布,明年的税务,就彻底交由税务总局来负责,最后还点明,税务总局的正卿人选还未定,请求圣断。

    斟酌着这道奏本,朱栩自语一声‘时间还早’,就放到了一旁。

    再拿起来的,是孙承宗的奏本,言称‘军改’已经大致完成,各地正在严厉执行,约束,但想要彻底完成,巩固,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他计划在年底之前回京,坐镇大元帅府,督促各地。

    “都要赶着回来啊……”

    朱栩摇了摇头,这几位也是人老成精,都知道年底会有大事情,着急忙慌的回来,说到底还是不放心他啊。

    朱栩接着翻着,后面是靖王,汪乔年的奏本。

    朱栩不由得认真看起来,这两部对大明的‘新政’非常重要,两位主官下去考察,自然有另一番见解。

    第一个是靖王的,他的奏本里,充满了忧虑,言称地方上的督政院‘事事靡费,时时虚度,虽有权柄,彷徨无措,不堪一用’。

    并且详细描述了他的所见所闻以及各地明察暗访的情况,得出结论‘人浮于事,莫过于此,荒唐之情,不胜如今’。

    朱栩看的眉头直皱,神色凝重。

    靖王这道奏本的意思简单明了,督政院实则就是一群人领着朝廷俸禄,握着权柄,实则什么事情也没干,就是混吃等死!

    但靖王话锋一转,言称‘政新人旧,茫茫无措,虽有恶劣,情堪可原,且巡抚独大,莫之能争’。

    也就是说,这帮人都是前朝留下来的旧官吏,短时间内不能完全理解‘新政’,并且一省巡抚最大,督政院也看巡抚衙门的脸色,如何能起到监察的作用?

    朱栩将这道奏本放在桌上,看着,沉吟着。

    这种情况他没有预料到,不是他的初衷,但现实如此。自古以来就是官本位,对上官监察,简直是可笑!

    但是不能授予督政院高于巡抚的权职,同时也不能扩大言官的权力,否则地方非乱套不可。

    这是一个摆在朱栩面前的,现实性的难题。

    “等毕阁老回京,让他来朕。”朱栩合起这道奏本,拿起汪乔年的,随口说道。

    “是。”不远处的曹化淳应声道。

    朱栩翻看汪乔年的奏本,神色没有好看多少。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复杂局面() 
    汪乔年的奏本,比靖王写的多,厚厚实实的一本,朱栩翻看着,一页一页,极其认真。

    汪乔年言称,地方上的大理寺目前就是摆设,尤其是州县一级,不管是百姓,还是地方衙门,断狱权还在县州府衙,大理寺根本插不了手,稍有动作,不说县府衙门,一些百姓就会大肆冲击,搅的一塌糊涂。

    不说里面的复杂之处,结果就是大理寺在州县一级的存活是寥寥无几,更别说履职了。

    而府一级就更加复杂,交错着巡抚衙门的‘新政’改革,既要秉持巡抚衙门的改革意志,进行集权,又要将断狱之权分给大理寺,还要让督政院有监察职权,外加士绅,地方官僚等交错纵横的情形,府一级的大理寺,虽然府衙都有,偶尔也有官司判决,但至多是聊胜于无,实际效用也是寥寥。

    情何堪!

    到了省一级的,就更为复杂,巡抚衙门独揽大权,不管是大理寺还是督政院都被压的抬不起头,尤其是大理寺,几乎是惟巡抚衙门命是从,根本没有足够的独立,更别说从巡抚衙门那边拿走断狱之权。分权地方,制衡巡抚衙门,防范他们违法乱纪,肆意胡来。

    朱栩目光微沉,看了一遍,又从头看了一遍,神色有些凝重。

    这些他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有汪乔年写的这么具体,观了全貌,这样的情形,比他预计的要严重的多,千年藩篱,哪里能那么容易打破,即便他早就将大明各种势力拆的七零八落,但最顽固的那一堆,只要还有人活着,这群人就会永远在。

    现在是历史上的崇祯八年,他登基已经九年,可真正的‘新政’,还是从去年开始,经过一年的折腾,今年明确,开始加大力度,引出来的,除了一片混乱,别无其他。

    不远处的曹化淳看着朱栩的表情,微微低头。

    在朱栩沉吟不决的时候,刘时敏走进来,道:“皇上,山东那边急报,张秉文张尚书在泰州府暗访的时候,没有带卫队,遭遇了不明身份的人袭击,刑狱司那边的人怀疑是一些地方上的人,但找不到证据。张尚书没多大事,就是大腿被刺了一剑。”

    朱栩抬头看了他一眼,这些重臣离京之前他都再三嘱咐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可还是出事了。

    不过,对于张秉文等人的着急也能理解,放下手里的奏本,道“召他们回京吧,马上就年底了,该回来了。”

    “遵旨。”刘时敏应声,快速离去。

    朱栩看着汪乔年,靖王的奏本,目光深邃。用不了多久,其他几人,六部等的奏本都会到,会呈现一个七零八落,破烂不堪,陈科旧弊,积重难返的大明在朱栩眼前,他心里有数,但已经有预感,现实会比他预计的要严重的多。

    刘时敏刚走,一个内监匆匆进来,递上一本账簿,道:“皇上,神龙府的账簿。”

    朱栩接过来,挥了挥手,摊开来看。

    这本账簿写的相当详细,哪怕连卖出几个碗,几块石头都详细记录,数字精确到了一枚铜钱!

    大到舰船,枪炮,小到丝绸,瓷器,陶器,玻璃制品等等,都一一列出,尤其是后面的大项,包括香料,茶叶,钻石,黄金,白银之类,数额巨大的都让朱栩感到诧异。

    这本账簿是神龙府半个月前‘万国商贸大会’的结果,这次大会,不但集结了大明几乎所有大商人,外加四周的各国,部落,还有就那些热衷于海外探险的欧洲人,这次的交易大会,盛况空前,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一次。

    已经入袋的数字是九百二十万,而预估的数字是三千二百万,出去的数字是一千百万,时间是三年。

    朱栩看着,脸上终于露出一点笑容来。

    虽然这个数字还是少了些,可这只是开始,待信王到了欧洲,走上一圈,大明的商贸范围将扩大到全世界!同时,明朝的出海的船队会越来越多,回报将会越来越惊人!

    这些多少给了朱栩些安慰,放到一边,继续看其他的奏本。

    直到天黑,朱栩才离开内阁大殿,回转乾清宫。

    “现在的琐事是越来越多了……”走在乾清宫的路上,朱栩感叹道。‘新政’开始涉水,进入实质阶段,已经多出了无数事情,他的工作量比去年翻了十倍,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明显迹象。

    曹化淳跟在身后,微笑着道:“皇上,傅大人即将如果,毕阁老等人也马上就要回来,再过几天,就应该能轻省了。”

    朱栩点点头,步入十一月,年底就在眼前,傅昌宗入阁,算是朝野最大的一件事了。

    傅昌宗入阁,将会大大的增加内阁的权威,对‘新政’有着强力的推动作用,不久之后,周应秋也会入阁,到时候,内阁将会派上大用场,也能缓解他的庞大压力。

    想到这里,朱栩面上露出微笑,心里是长松一口气。

    走了几步,朱栩突然又道:“倭国那边,德川幕府,是真的打算一举解决岛原之乱?还是故意做给朕看的?”

    曹化淳已经习惯了朱栩的跳跃性思维,想了片刻,才道:“前不久,在九国岛的倭国那个主帅发动了一次剿匪,结果大败,已经被撤换了,换了一个人,这个人看样子的是要做长久战,想要围困乱民,活活耗死他们……”

    朱栩眉头一跳,笑道:“倭国不比我大明,就那么大地方,若是乱民真被围堵在某一城,说不定半年就能不战自溃,这位新来的将军倒是高明。”

    曹化淳一听,道:“皇上,是否要干预?”

    朱栩已经走到暖阁,脚步顿下,道:“现在萨摩藩有多少人?”

    曹化淳道“桦山久守掌握着一千五百精锐武士,左良玉手里有皇上给他的三千,外加近来招募的,还有琉球,朝鲜等的杂兵,七七八八,应该有六千人左右,或许更多。”

    朱栩走进暖阁坐下,犹自在思索,倭国的形势也很复杂,一时半会理不清。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曹变蛟入京() 
    近来的事情,朱栩也只能用‘复杂’二字来形容,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

    已经两岁的小淑娴,小慈烨已经可以在地上跑了,小慈烨还好,小淑娴闲不住,只要一不留神,下一刻就不知道她会在哪里。

    傍晚,朱栩走进凤藻宫,小丫头正在伸着两只小手,嘴里呀呀呀叫着的追着一只雪白的小兔子。

    朱栩进来,小丫头顿时双眼一亮,小跑过来,嘴里道:“父皇……骑马马……”

    小丫头跑的飞快,吓的两边的宫女一跳,连忙行礼又去护着小淑娴,生怕她摔倒。

    朱栩上前一步,一把将小丫头抱起来,一个转圈放在肩膀上“乖女儿,想父皇了没有……”

    小丫头立即咯咯的笑起来,两只小手抓着朱栩的脸,小腿晃来晃去,开心的不得了。

    这个时候,李解语带着一群宫女慌忙从里面出来,刚要行礼,朱栩就笑着,道:“免了,都进去吧。”

    李解语跟在朱栩身侧,轻声道:“皇上,今天肯定很累了,将淑娴交给臣妾吧。”

    朱栩将小丫头从肩膀抱起,又在空中转了几个圈,这才放下道:“嗯,准备点吃的,朕饿了。”

    小丫头抓着朱栩衣服不放,宫女劝了好一会儿才劝走。

    李解语让人准备吃的,这才走过来,轻声道:“皇上,淑娴有些任性,不能这么惯着的。”

    李解语话没有说透,毕竟宫里已经有了个混世魔王的永宁公主,要是淑娴也这样,后宫非得翻天不可。

    朱栩笑了声,没有接茬,转移话题道:“老太妃那边怎么样了?”

    李解语接过朱栩脱下的外套,轻声道:“太妃清醒过一阵子,吃了点粥,又睡了。太后,娘娘都在那边。”

    朱栩走到阁内,坐了下来,顺手倒了杯茶,道:“嗯,多看着吧。对了,烨儿呢?”

    李解语在朱栩身后站定,按捏着他的肩膀,道:“烨儿被孙阁老带去了翰林院,要晚些时候回来。”

    后宫,内阁都在给小慈烨物色老师,孙传庭都亲自上阵,显然对这位皇长子也有些上心了。

    朱栩‘嗯’了声,倚靠在椅子上,拍了拍她的手,道:“近来朕的烦心事比较多,后宫里的事情,你们自己多照顾些。”

    李解语俏脸微笑,手上力道多了几分,道:“嗯,臣妾明白。”

    朱栩又拿过茶杯,默默一阵,道:“听说,近来有不少诰妇到了你这里?”

    李解语手一顿,抿着嘴,有些不安的看着朱栩的侧脸,低声道:“是,都是京城中的贵妇,臣妾不好拒绝,见了几个,后面就没敢见了。”

    小慈烨是皇长子,这个身份很敏感,一些人想要提前押宝也属正常。

    朱栩点到即止,道:“嗯,你有分寸就行。明年,朕打算让宫外的几个小家伙进宫陪烨儿读书,李家那边要是有不错的,也可以送一个进来。”

    李解语眨了眨眼,连忙欣喜道:“是,臣妾谢皇上恩典。”

    李家是从辽东‘归附’回来的,朝野都看不起,李家也清楚,这些年低调的很,没有任何人冒头,也不曾有一丝动静。

    朱栩喝了口茶,没有再多说。

    晚上,他陪两个小家伙玩闹了一阵,在凤藻宫过夜。

    第二天一大早,朱栩就被曹化淳叫醒,他走在外面还在穿衣服,在回转乾清宫的路上,道:“曹变蛟这么快到京了?”

    曹化淳道“是,夜里到京的,没敢打扰皇上,今天一早来请旨觐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