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6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友元应声,转身又忙去了。

    此刻,司礼监,乾清宫等内监机构,同样也在收拾。

    “三楼,看好门牌,这些奏本,文档不容有失,小心,不要散落!”

    “这些用具是皇上的,那边也有小客厅,不要放反了……”

    “不要宫女,要什么宫女,皇上不需要……”

    “给我小心点,那是皇上最喜欢的小炉子,弄坏了我剥了你的皮!”

    司礼监内的一些主事,急急吼吼的叫嚷着,他们也要搬到内阁大殿的最上那层。

    曹化淳,刘时敏两人抱手,在一旁看着,或许是锻炼出来,面色平静,一点多余情绪都没有。

    好一阵子,刘时敏瞥了眼曹化淳,道:“外廷有些传言,要废除司礼监,或与内阁合并为一,可有听闻?”

    曹化淳转头看了他一眼,道:“宫里的事情,外廷还插不了手。”

    现在的司礼监,早已经不复当初的‘小内阁’盛况,俨然是‘聊胜于无’,在大明整个朝野内外日渐透明。这也是外廷的大人们上奏裁撤司礼监的原因之一。

    自然,大明从建国之初就对太监做了严苛的规定,尤其是经历了土木堡,朝野对内监压制的相当厉害,深恶痛绝的不将他们当做人看。文官从骨子里痛恨内监,这是根本原因。

    刘时敏见曹化淳说的还比较轻松,便点头道:“近来内廷有些不平静,要做些安抚。”

    曹化淳做为大内总管,自然是知晓的,道:“嗯……皇上有意将内廷的内监迁出大部分,放到外廷做事,等他们年纪到了就外放出去,以后内廷也不再进内监。”

    这件事刘时敏早就知道,朱栩登基之初就停了阉割,这八年来就没有新的进来,这一次也不过是正式的决定。

    刘时敏想着其中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弊端,道“还是要慢慢来,外廷现在风声鹤唳,不能刺激他们。”

    曹化淳看着忙忙碌碌的内监,道:“这件事你看着办,关于科举,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这件事外表看着平静,不知为何,曹化淳总觉得有些不安。

    刘时敏摇头,道:“只要秦淮河上平静,其他地方就不会出乱子,这一次报名入试的,大部分是政院出来或者应试的,应当无忧。”

    曹化淳若有所思,南直隶这次杀的够多够狠,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再跳出来,倒是给了科举一个平静的空间。

    在内廷外廷转去新建的两座大殿的时候,科举也恰恰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皇家政院,几座教学楼等被封禁,课堂里坐满了今科士子。

    这次的科举考试的方式不同以往,考试的试题也完全不同。皇家政院的生员是奋笔疾风,下笔如有神。但是皇家政院外的士子们,看着考卷,一脸懵逼。

    这里没有考策问,没有经义,也没有诗词歌赋,更多的‘理工科’上面的,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与解析,还有一些浅显的政务知识,经济规律等。

    皇家政院的生员自然是得心应手,埋头答题,但有一部分外面的人,就完全无法作答。

    哪怕一些人看了不少杂书,能一知半解,还是无法答题,拿在手里的毛笔,迟迟不能落下。

    “这是什么题……”忽然间,有一个年轻人大汗淋漓,苦笑着道。他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就等这一次,却没想到会是这样,满心苦涩。

    他本来就是一种绝望的自嘲,但旋即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一个士子猛的一扔笔,站起来大叫道“这是什么题,分明是糊弄我们!历朝历代,什么时候有这样的考题!”

    “没错!朝廷糊弄我们,不考了!”

    “不考了!”

    “不考了!”

    有的士子扔掉笔,有的人踢倒椅子,有的直接掀翻桌子,大吵大叫起来。

    监考是皇家政院的教授,丝毫不着急,不乱,看着五六个人在那吵闹,立即摇了下桌上的铃铛。

    实则上他还没有摇,一队守卫皇家政院的卫兵进来,领头的队长环顾一圈,冷声道:“你们违反考试规定,现在跟我们走!”

    说着一队士兵冲进去,手握腰刀,杀气凛凛。

    这些闹事的士子怒气冲冲,哪管士兵,更加大叫:“这是什么试题,分明是给他们准备的……为什么我们不会,他们会!”

    “这是徇私舞弊,是官官相护,你们都是一伙的!”

    “什么公平,什么公正,都是假的,还是不准我们考,还是要赶绝我们!”

    小队长不会听他们废话,淡淡道:“都带走,交给吏部主考处置。”

    这队士兵如狼似虎,扑了过去,凡是捣乱的全都被按倒,旋即硬生生拖出去,不管他们如何大呼小叫,呼天抢地。

    都被拉走了,考场平静下来,剩下的人却是面面相觑,有些很不自然。

    监考的教授站在台上,安抚道:“任何人都要遵守监考秩序,不得生乱,否则取消考试资格,交由吏部主考处理。继续考试吧。”

    考试的士子们这才神色放松,再次埋头答题。

    一幢楼总共有四十间教室在考试,不时有房间里被带出人来,然后押着走出,送往主楼,吏部主考的临时班房。

    “恶意诋毁朝廷,不遵考试纪律,无品无德,这样的人如何入朝为官,为民请命?全部记录在案,禁考三年,以观后效!”

    吏部主考拍案而决,告示直接贴到了皇家政院大门外,那些被禁考的士子统统被赶了出去。

    这些士子本就愤怒,现在是越发怒不可遏。

    “我呸!分民就是耍我们,早就内定好了!”

    “没错!什么考题,全都是莫名其妙,泄题!一定泄题了!”

    “卖官鬻爵!朝廷这么干也不是第一次了!什么‘新政’,什么‘新科举’,都是假的,糊弄我们的!”

    “不考了,我这辈子也不考了!”

    “我们也不考了,回家回家,我们就看看,这个朝廷能到什么!”

    “祖制不存,万道崩坏,呜呼,太祖太宗在天之灵何等悲痛!”

    赵晗此刻就在皇家政院,身旁站着宋应星,两人看着大门口的吵吵嚷嚷,神色各异。

    等他们都被卫兵驱赶走了,赵晗才摇头道:“百舸争流,大浪淘沙,去腐存清,不外如是。”

    宋应星对‘科学’研究最多,更为理智一点,道:“大人说的是。只希望他们这三年能有所醒悟,现在年纪不大,还来得及。”

    赵晗做为吏部尚书,从小在官宦之家长大,对士林家族最为清楚不过,直接否定道:“怕是难。事情并非他们自己所决定的,整个大明都是如此,想要扭转,非一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之功。”

    宋应星心下也是了然,道:“皇上曾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若想实现我大明无人不多书,无人不识字,天下无寒士的宏愿,还得我等秉持不懈,毫不动摇才行!”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万事俱备() 
    这样的闹剧,对大明朝野来说,简直是毛毛雨,谁也不用在意。

    朱栩这会儿正在兴致勃勃的逛着他的新办公室,一间一间从头到尾的看。

    孙传庭,郑友元以及曹化淳,刘时敏等陪在身后,做着介绍。

    刘时敏之前已经踩过点,在朱栩身边道:“皇上,中间的是您的御书房,仿照之前内阁的小班房进行了扩大,里面还有书房,卧室,浴室……”

    朱栩在逛着,很满意,这个大殿确实很气派,布置也都是他想要的。

    唯一的缺点,就是上下都要靠腿。

    来到他的新的御书房,朱栩站在桌子内,环顾偌大的房间,正面是他的桌子,书橱,左右两边是小会议室,休息室,既威严又亲民。

    “不错!”朱栩坐下,满意的笑着道:“布局,装修,布置,都很好,合朕意。”

    这两座大殿是工部负责建造,内阁,司礼监监督,耗时半年多。

    孙传庭见朱栩没有不满意,便笑着道:“我大明很久没有大兴土木,工部那边是小心翼翼,皇上满意,他们想必会松口气。”

    朱栩笑了声,道:“好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说说外面的事情。”

    孙传庭见朱栩如此,便也顺着道:“回皇上,毕阁老来信,他即将到福。建,各地‘新政’的情况很不理想,阻力非常大,深有感悟,最后一站是湖广,之后便会回京,到时候会向皇上做详细奏呈。户部的张尚书还在山。东,回奏说,山。东的民情稳定,但‘新政’进度并不理想,并且地方上太过杂乱,犹如乱麻,纠缠不清,没有强力干预,地方根本无从挣扎。工部那边还上呈了今年的‘工程进度’,各地的路,桥,河道等都在加紧赶工,预期明年底能全部结束,但钱粮缺口还在一千万两白银左右,奏请内阁尽早拨发……”

    朱栩听着,习惯性的伸手要端茶,这才发现没有。

    曹化淳见状,连忙命人去倒。

    朱栩在这当口稍做思忖,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咱们坐在京城看天下都如井底之蛙,管中窥豹,何况还是困在这小小宫里。毕阁老等回来后,你们也要出去走一趟,地方上的复杂,不是当地的人,未必能看到全貌,还需要深入的了解,不要着急做决定,一定要摸查清楚,治病除根。‘新政’的进度……这件事内阁要把控,朕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下面都是精细活,需要你们内阁来推动,把握。至于工部的事情……银子的话,想想办法吧,不能拖,工部这几年也养活了上百万灾民,一下子放出来,得不偿失,并且那些工程不能半途而废,等朝廷缓过来,还要继续……”

    孙传庭听着点头,这些算是‘应有之义’,等朱栩说完,又道:“税务总局那边已经基本完成架构,在各省的部门也组建好,可以履职,只是,税务总局一直由户部监管,总局的正卿也由户部侍郎兼任,是否要进一步放权?”

    ‘新政’现在是由大而粗走向精而密的阶段,事情更多,更复杂。

    朱栩接过内监递过来的茶杯,道:“嗯,人选朕再斟酌,对了,‘军改’进行的如何,可有什么事情发生?”

    大明对军队向来控制的极严,即便朱栩不进行或明或暗的监控,朝廷文官也不会允许地方坐大,藩镇出现。唯一一个心怀叵测的左良玉现在去了倭国。

    现在军、政分离,孙传庭还真不了解。

    曹化淳会意,上前道:“回皇上,大元帅府昨日呈报,陕川等六省基本完成,秦良玉将军坐镇四。川,没有丝毫紊乱。孙老大人目前在江。西,不出半个月,想必就会南下云。南,最多三个月,孙老大人应该可以回京。”

    还不到一年时间,这样的改革也只能是搭了大框架,后面还有更多细碎的事情要推动,真正完成,确立,消化,起码需要三年时间。

    “三个月,也就是年底了……”

    朱栩看了眼外面,有些感慨的道:“这时间过的还真快,说着朕登基就快十年了。”

    孙传庭等人看了他一眼,他们的感慨比朱栩只多不少。

    朱栩随口说了一句,随即又道:“科举的事情,你们盯着,名单有了,第一时间给朕看。”

    现在不再有殿试,只要皇家政院评定,内阁复核无误,朱栩点头,就算彻底定下来了。

    孙传庭道:“是,应天府那边送过来,汇合审阅,想必半个月之内会有结果。”

    朱栩点头,双眼微微眯起。

    有了这次科举,这些政院生员就有了‘合法性’,再安排职务就没有那么多口舌,阻力。对底层官吏的换血,可以从今年开始,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与此同时,皇家政院那边的考试也在两个时辰的激烈答题后结束,终于成群结队,三三两两的出了大门。

    这一次,曹鼎蛟,魏学濂,孟兆祥等人都来了,他们要走一次‘程序’。

    魏学濂出了政院,一边走,一边还是讨论着今天的考题。

    魏学濂一脸颓丧的叹气,道:“已经好几年不看书,今科我估计要落榜了……”

    孟兆祥瞥了他一眼,不屑道:“你每次这么说都是信心满满,不会准备拿状元吧?”

    魏学濂顿时收表情,道:“你才是最阴险的,状元是你的吧?”

    孟兆祥没好气看了他一眼,转向曹鼎蛟道:“老曹,你一直不说话,这次状元不会是你的了囊中之物吧?”

    “是啊,曹师兄,这次是你的了吧?”

    “曹师兄,以你的才学,拿状元是轻轻松松的……”

    “这一次的考官估计要头疼了,这十年的才子们集中在一起,只怕一时半会肯定分不出谁是状元……”

    这些都是皇家政院前后的生员,聚集在曹鼎蛟四周,高声低语的附和。

    曹鼎蛟看着这群人,神色倒是从容,摇头道:“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我叔父已经明确告诉我,不允许我进入一甲,否则就不准我入仕,后面有几题刻意没写,不会与你们抢状元,榜眼,探花……”

    众人听着都是一愣,完全没有想到是这样,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这会儿,关于这一次科举的风言风语迅速在顺天府,应天府两地传播,绵延向大明四面八方。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倭国商人() 
    应天府的贡院已经划归江。苏书院,考试刚刚结束,一应考卷等全数被封存,火速送往京城。

    应天府以及整个南直隶也是纷纷扰扰,谣言满天飞。

    南直隶是大明的文萃之地,抵触皇家政院发展的阻力也是最大。这样一份前所未有的考卷,难倒了绝大部分人!

    巡抚衙门以及江。苏书院早有布置,因此也没有出什么风浪。只是不知道多少人哭哭闹闹,要死要活,如同被男人抛弃的小寡妇。

    没多久,巡抚衙门贴出公告。

    公告内容严厉抨击了‘读书为做官’的错误想法,否定了只有做官才能实现抱负的错误观念,坚定的认为,各行各业都是在为中兴大明奋斗,奉献,牺牲,不可或缺,没有高下之分,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