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5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漠北蒙古,现在称之为喀尔喀,后世的外蒙古。在蒙古三大部分中,算是最虚弱的,南面是漠南,也就是科尔沁,察哈尔等,西面是漠西蒙古,准噶尔,哈萨克等汗国,北方是荒凉凄冷之地,可以说,四处环敌,苟延残喘。

    朱栩微微点头,道:“是要震慑一番……朕已授你王命令箭以及圣旨诏书,从辽东到甘。肃,数万里,三十多万大军,孙师尽可调遣,无需另行奏禀!”

    满座的人神色微变,吃惊的看着朱栩。

    三十多万大军,就在京畿不远,丝毫不加节制,这是什么样的信任才能给与?

    孙承宗倒是已经习惯了,眼前这位皇帝陛下,大气的时候令所有人咋舌,不可置信。当然,小气的时候,让他们都看不过去。

    “臣遵旨。”孙承宗平静的道。在这个场合,话语都要谨慎。

    说话之间,小慈烨也吃完了。吃完了,他也不说话,就坐在朱栩腿上,抬头看着他。

    朱栩对这小家伙已经了解,一边给他夹吃的,一边慢慢的道:“孙师,我大明苦蒙古已久,朕也在苦思对策,这一次,是一个机会。所谓的分而治之,虽然是个办法,但并不能长久。我大明对这些所谓的不毛之地也不上心,一道长城,究竟是保护了我大明还是限制了,现在可以看的分明了。”

    孙承宗太阳穴跳了下,有着习惯性的不好预感,目露警惕。

    桌上其他的人有些听不懂朱栩的话了,只觉得很高深,不愧是皇帝。

    朱栩将小碗放到边上,让小慈烨够到,继而道:“这些都是以后的话,南方多尔衮还是太弱了些,朕打算将蒙古一些兵马迁移过去,孙师动手的时候,留意一下,不能过度杀戮。”

    朝廷现在的政局日渐清晰,乾清宫的一些大格局谋划也都在显现,多尔衮在南安南的作用几乎所有人都已心知肚明。

    “臣明白。”孙承宗道。

    孙承宗以及毕自严,甚至大明整个朝廷,或者京城内外,热衷于开疆拓土的人极少。虽然现在有这休整内务的借口,可放在盛世,他们也不希望妄开战端,万事和为贵。

    朱栩一边吃菜,一边道:“嗯,另外赤金卫,泰宁卫,铁甲军,对于它们的战力,朕心里一直没底,孙师好好观察,回头给朕细说。朕认为未来的战事胜败取决于两个要件,一个是速度,一个武器。武器的重要性在不断的凸显,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大趋势,朕相信孙师不会像那帮酸儒一般短视。速度,这也是致胜的一个关键,孙师知兵,朕不赘言,凡事你心中语数即可。”

    这些都是朱栩长久以来灌输的理念,现在已经成为事实,孙承宗是久经行伍的人,自然不会如那些酸儒般去抵触,道:“是,臣皆明白。”

    “不说这些了,朕今天是来给孙师践行的,借花献佛,孙师,慢饮一杯。”朱栩端起酒杯,笑着说道。

    孙承宗知道,朱栩该说的话都说完了,瞥了眼桌上的其他人,举起酒杯,道:“臣谢过皇上。”

    朱栩笑着喝了一杯,然后就转向孙铃,道:“孙卿,在反贪局待的如何?”

    孙铃连忙起身,道:“回皇上,臣尽心尽责,不敢懈怠。”

    朱栩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语,这位与他接触不多,完全听不懂他的意思。

    也罢,孙家的人才不少,日后多做安抚就是。

    朱栩一边动筷子,一边又看向孙承宗道“孙师,皇嫂一直催着着朕,说尽早给烨儿找个老师,好好调教,孙师觉得如何?”

    孙承宗一直没有动筷子,闻言神色沉吟。

    这件事慈宁宫的张太后找过他,言及此事,只是,这位大皇子殿下太小了一点,并且不是嫡子,现在就下力气去做这件事,只怕是祸非福。

    好一阵子,孙承宗道:“皇上,臣以为大殿下还小,不急在一时。”

    朱栩吃了口菜,神色不动。

    有些事情,哪怕看不到,听不到,甚至感觉不到,但事情确实已经在发生了。

    从武宗以来,大明皇位继承人就历经波折,远的不说,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就牵动天下,历经十多年才算有个结尾。当今皇帝强势的直追太祖,成祖,韬略雄盛。国体重塑,天下大改,朝野之间风云激荡,难分难休,这个时候,‘太子’这两个字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刺目,令人注视,移不开眼神。

    一些人的目光落已经悄悄落在这位大殿下身上,目的单纯的有,不单纯的更多。

    朱栩见孙承宗不说话,也没有逼他。这件事确实还早了些,心怀叵测的那些人还没有暴露出来。

    小半个时辰之后,朱栩带着小慈烨出了孙府,返回皇宫。

    小家伙已经睡着了,下巴磕在朱栩头上,安安静静。

    朱栩漫步走着,身后跟着曹化淳,王文胜等一干人。

    王文胜是朱栩的表哥,现在是禁军统领,这位大统领相当低调,并且一直希望出去带兵。

第一千零三十章 开口() 
    朱栩一行人漫步走入东华门,曹化淳与王文胜伴随在左右。

    王文胜欲言又止,几次想要开口都没说出话来。

    走进乾清宫,朱栩将小慈烨放到他的寝室里,回转到东暖阁。

    “皇上。”王文胜跟进来,仿佛下了很大决心。

    “你想出去领兵?”朱栩坐在书桌内,随手端起茶杯道。

    王文胜站在朱栩身前,道:“是,臣还是想领兵,为皇上开疆拓土,壮我大明!”

    朱栩喝了口茶,笑着摇头,道:“那朕这偌大的紫禁城怎么办?”

    王文胜见朱栩摇头,心里微沉,不敢争辩,道:“臣臣只是一时的想法……”

    朱栩又摇了摇头,思忖了一会儿,道:“曹变蛟的联合舰队组建有一年多了,差不多也入正轨,虽然他是朕的近臣,出自紫禁城,但毕竟地位不够,朕打算让你去替换他,如何?”

    王文胜是神宗皇帝的皇后,王皇后的侄孙,王皇后是朱栩的祖母,两人因此是表兄弟,所以王文胜勉强算是宗亲,在外人看来自是显赫。

    王文胜是想去领兵的,但是领的陆军,那个联合舰队他只是听闻,完全不了解,听着朱栩的话,一时间愣住了。

    朱栩见王文胜的表情,又是摇头,道“去之前,先去军院待两个月,好好学学,等这次‘军改’完成,你们这些将领,从上到下朕都要好好的再教育一次……”

    王文胜表情僵硬,朱栩这么说,他去那个联合舰队的事就不容更改了。

    未来的几十年,是世界大发现,大殖民时代,是海上的时代,谁能拿到制海权,谁就能领导这个世界!

    这‘联合舰队’就是一种看上去最温和,却最为霸道,省时省力省心又能达到目的强有力工具!

    当然,这联合舰队也只是工具的一种。

    “不用这么哭丧着脸了,”

    朱栩笑着道:“先在军院待两个月,要是实在不喜欢,朕再给你换。”

    王文胜哪里敢不喜欢,连声道“臣没有不喜欢,臣一定好认真履行皇上交代的事情!”

    朱栩不管他心里怎么想,道:“先去给曹变蛟做一年的副手,要认真学,认真看,要有全世界的视野,你是朕的表兄,又是从紫禁城出去的,不能老是在大明四周打转,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能给朕,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更多的好处!这些,等后天曹变蛟到京了,你们都要去军院待一阵子。”

    王文胜嘴角动了动,只得道:“是,臣遵旨。”

    朱栩挥手打发他走,这么一个好差事,将来功勋必然都出自海上,这位居然还这么不情愿。

    说着天色就晚了,朱栩看了眼外面,将桌上的奏本拿过来。

    入眼的第一道就是内阁的,标题是‘大明吏制’,后面还有个小标题‘试策’。

    这些都是跟他学的,朱栩微笑,打开看去。

    这份奏本明显是出自毕自严之手,一板一眼,连语气都是他的。

    这份奏本有些沉,朱栩看了没多久,神色就微变,越发认真的去审视。

    毕自严秉承了他的一贯想法,写了很多东西。

    ‘以科举为主,察举,孝廉,外补等相辅的选吏制度,构建严密,详细,有层次的监察制度,确保大明吏治的长久清明……’

    ‘科举是我大明选吏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坚决摒弃读书为做官的错误观念,鼓励读书人从事其他行业……’

    ‘扩大科举范围,对年龄进一步放宽,鼓励实务读书,对圣人经典有正确,客观的理解……’

    ‘昌盛大明文治,以‘天下无寒士’为目标,建立全面,完善的教育体系,力争五十年内,确我大明无人不识字,无人不能笔……’

    ‘严厉重申大明官吏纲纪,确保朝廷上下清廉,刚正,奉公,一心为民,杜绝一切腐化行为……’

    ‘严管官吏的进出,严格要求进的干净,出的清廉,严查腐败……’

    朱栩几乎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表情认真。一个国家的逐渐没落到更朝换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吏体系的整体腐化,以至于不可挽救。

    历史上的明末时期,从崇祯初到南明最后,能臣干吏多不可数,为什么就不能延续大明?原因之一就是官吏整体的腐朽了,面对庞大的腐化的官僚大山,任何人都无可奈何。

    毕自严这道奏本,从入仕到致仕,完整一套都有了详细规划,其中很多是毕自严,或者说大明有识之士想做的事情,能等到今天,很多人都是大为开心,得偿所愿,对未来有更多的憧憬。

    自然,里面还有不少朱栩的私货。

    这道奏本,朱栩看了大约一个时辰,然后拿起笔,拿过纸条,在上面写他的批语。

    这样的奏本,往往都会在内阁与乾清宫之间走好几次,代表着皇帝与外廷的‘交锋’。在过去,多半是外廷胜,在现在,多半是朱栩胜。

    等批完了,朱栩看着,还是有些意犹未尽,总觉得有些话没有写透,却不能在笔下表达,需要面对面商讨。

    “得尽快去内阁了。”朱栩自语,因为近来一系列的事情,朱栩已经很久没有去内阁的班房了。

    朱栩合上奏本,拿起下一个。

    曹化淳站在不远处,抱着手,低垂着眼帘,仿佛睡着了一般。这是他的‘工作’状态,对一切表示出‘漠然’之态。

    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这个时候已经在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准备离京。

    马祥麟与张凤仪对视,张凤仪上前,道“娘,我与夫君想留在京城。”

    马祥麟有些拘谨的看着秦良玉,他对这位母亲,心里都是敬畏。

    秦良玉毕竟六十多了,虽然看似矍铄,但在京城这么高强度的开议,着实有些吃不消,她看着马祥麟与张凤仪,道:“你们打算留在京城?准备做什么?”

    马祥麟现在的职位是副总兵,并没有一直跟着秦良玉,而是在大明各处征战,跟随了不少总兵,他的履历,丰富的吓人。甚至是张凤仪也是,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多数时间都在军营之中。

    秦良玉倒是没有严管儿子儿媳的意思,只是有些不放心。她在京城不足半个月,但深知朝廷的水深。

    张凤仪对秦良玉也是敬畏有加,道:“娘,我与夫君打算先去军院待一年。”

    秦良玉神色微怔,打量两人一眼,道:“是不是有人招揽过你们?”

    张凤仪看了眼马祥麟,犹豫了下,还是道:“是。今天早上,刘公公来见过我们,皇上……有意让夫君接任禁军统领,执掌紫禁城防卫。”

    秦良玉脸色骤沉,双目犀利如剑,断然道:“不可!”

    马祥麟与张凤仪站在秦良玉身前,面色一凝,没有吱声。

    他们不傻,起码的政治敏感度还是有的。秦良玉统领陕川之地二十多万精锐大军多年,深得信任,朝廷虽然多有声音,但都被皇帝压了下来。

    这样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帅’,历来都备受猜忌,他们行事需要再三谨慎,一步踏错,万劫不复!

    这个时候,皇帝居然将紫禁城的防卫交给马祥麟,这是何等的信任!有何等的令人惊恐!

    排除那些无从揣度的帝王心思,信任是一回事,他们要怎么做是另一回事!

    若是马祥麟真的接任禁军统领,恐怕他们马家离抄家灭族就不远了!

    马祥麟自然心底清楚,朝局晦涩,想看他们马家倒下的不知道多少人,甚至是毕自严,孙承宗等都或明或暗早就与他母亲秦良玉甚至他们夫妻提及,希望秦良玉离开四。川,可都被皇帝无声化解。

    马祥麟犹豫了一会儿,道“娘,刘公公的语气,似乎……”

    话语未尽,其意自明。

    刘时敏代表的态度是皇帝的,皇帝的意思谁能反驳?

    秦良玉眉头紧皱,面色冷沉。

    这件事,必然会引起朝野反弹,她需要力劝皇帝,不能让马祥麟继任禁军统领。

    张凤仪也深知其中的凶险,面露忧色的道“娘,皇上一向敬重您,明日还要给我们送行,到时候……”

    秦良玉微微点头,道:“我知道了。”她比马祥麟夫妻想的更多,他们马家受到的皇恩过重,不管这件事最终如何,都表示皇帝对他们的信任已无以复加。同样,朝野的反弹之力也将前所未有!

    恩重,对他们在外将帅来说,也是不可言说的磅礴压力。

    “你们留在京城吧。”秦良玉突然道。

    马祥麟夫妻一怔,睁大双眼的看着秦良玉。

    秦良玉面色平静,淡淡道:“去大元帅府,作战处,挂个闲职。”

    马祥麟夫妻对视一眼,有些明悟。

    他们这是留在京城,是一个‘人质’,向皇帝,向朝廷表忠心,打消朝野一些人针对他们马家的借口。

    ……

    朱栩自然不知道马家人的一番讨论,待天色黑透,抱着睡熟的小慈烨,出了乾清宫,转向凤藻宫。

    “父皇……”

    一进门,朱栩就差点一个踉跄,只见李解语笑语晏晏的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