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5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晚上再说吧。”林丹汗道。

    “嗯。”尼克鲁点头,晚上,十八个千户,以及各位台吉都会来,到时候还要从长商议。

    在林丹汗得到的消息的时候,满桂已经在土木堡厉兵秣马,一门门大炮都被推上了长城,遥遥对着归化方向。

    尽管巴达礼还没有回到科尔沁,但科尔沁联军已经得到消息,正在悄悄集结。

    沈。阳,熊廷弼已经接管辽东所有军队与防务,并且两万精锐步卒已经准备好,随时等待多尔衮的骑兵出关。

    此时,多尔衮,代善等人还在京城,兵部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正在尝试将建奴的骑兵飞速从云。南运送到沈。阳。

    这对大明各方面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兵部正在密切运作。

    京师。

    安达山刚刚从一个隐蔽的院子里出来,一脸的不安。

    “台吉?”一个亲卫上前迎接。

    安达山见四处无人,一边走一边低声道:“这个人神通广大,我验证了几个,知道的比我还多,包括我们的一些隐秘之事。”

    亲卫神色微惊,接着便道:“那台吉问到了吗?”

    “代价虽然有些大,但确实问到了。”

    安达山看了眼不远处,上了马车,道:“以多尔衮为主力,满桂赵率教辅助,泰宁卫与科尔沁联军负责善后,四月初一,中午决战,路线图我已经拿到了。”

    “台吉,真的?”马车里传出亲卫震惊的声音。

    “我本来也不相信,但我仔细看过,这确实是明朝兵部的用纸,那些行军图阵太过复杂,一般人伪造不出来,肯定是真的。”马车里传出安达山压低的声音,带着兴奋。

    “是,属下这就亲自送回归化,交给大汗!”

    “嗯。”

    车轮滚动向前,这里安静如初。

第九百九十八章 收尾() 
    紫禁城,芷兰宫。

    小厅里,朱栩与海兰珠都伸着头,看着摇篮里睡的很安静的小家伙。

    海兰珠刚刚坐完月子,还有些虚弱,但精神状态特别好,一边轻轻摇晃着摇篮,一边轻声道“皇上宽心,臣妾这里十二个时辰都有女太医在,慈煊很健康,一定会平平安安的。”

    朱栩微笑着点头,这是他的次子,小家伙现在已经长开,小脸白嫩,煞是可爱。

    朱栩刚要说话,曹化淳匆匆进来,面带喜色的道“皇上,南直隶传信,布娘娘生了,是一位殿下!”

    朱栩双眼一睁,道:“真的?何时生的?”

    曹化淳也面带喜色,道:“是三天前,神龙府,江。苏巡抚衙门都传来信了,母子平安。”

    虽然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但听到第四个,朱栩还是很激动,站起来,背着手,又看了眼海兰珠,笑着向曹化淳道:“好,传旨给神龙府,好生照顾着,再让司礼监带着东西走一趟,待会儿朕写封亲笔信,对了,让翰林院起名字,起好了,一起送过去。”

    “遵旨。”曹化淳看得出朱栩很高兴,连忙应道。

    曹化淳一走,海兰珠站起来,走到朱栩身侧,带着喜悦的道:“皇上,妹妹也生了,是不是要接到京城来住?”

    朱栩看了眼海兰珠,知道她在宫里孤单,想了想,道:“还得再等等,坐月子要得个把月,孩子也小,不着急……”

    海兰珠听了,也点头,慌忙又道:“皇上,臣妾这里有很多东西,能一起带给妹妹吗?她一定用得到。”

    朱栩笑着揽着她,道:“可以,待会儿你让人送去司礼监,让他们一起带过去。”

    “谢皇上。”海兰珠有些雀跃,转身快步去准备了。

    朱栩吐了口气,缓解下激动,又坐下来,看着摇篮里的小家伙,微笑着自语道:“慈煊,你有了个弟弟,将来可要好好照顾他……”

    小家伙睡着了,还是呜哇一声,小手晃动,然后又安静的睡着。

    朱栩笑了笑,给他拢了拢被子。

    好一会儿,海兰珠收拾齐了,让人送去司礼监。

    这个时候,一个内监走进来,道:“皇上,朱大人到了。”

    朱栩点点头,与海兰珠嘱咐几句,便起身走回乾清宫。

    朱栩大步走进东暖阁,朱宗汉一见,连忙单膝跪地,道:“臣朱宗汉参见皇上。”

    朱宗汉一身锦衣,这是锦衣卫都指挥使特有的服饰。

    “平身。”朱栩脱掉外袍,在椅子上坐下,拿过一杯茶,道:“说吧。”

    朱宗汉负责漠西一块,现在朱栩决意对察哈尔用兵,那一直对大明来说晦涩难明的漠西就是一块绊脚石,必须要摸清楚,这也是朱栩召他回来的目的。

    朱宗汉躬身在朱栩身前不远处,道:“回皇上,臣已经打探清楚。准格尔部的台吉哈喇忽剌前不久刚刚病逝,其子巴图尔继位。此人野心勃勃,素有大志,准噶尔几乎无人敢不服。但是他不喜欢黄太吉,两人虽然没有公开冲突,但建奴的行动受到了限制。准噶尔与哈萨克汗国不和,连连征战不休,还有就是更北方出现了俄罗斯人,他们也对准噶尔虎视眈眈。若是准噶尔想要进攻科尔沁,援手察哈尔,还需要通过喀尔喀的领地,综合来说,臣不认为准噶尔有能力南下,黄太吉更没有。”

    朱栩手里转动着茶杯,目光微眯。

    情势虽然看似很好,但也是危机重重。准噶尔冒头,也就未来十年八年,它就会吞并四周,触角伸到察合台(西。藏),叶尔羌等(新。疆大部),喀尔喀(外蒙古),建立一个庞大的汗国,这个汗国将会是明朝的心腹大患,未来的主要敌人之一!

    在准噶尔身后,就是日益壮大,领土欲望强烈的俄罗斯,她的地盘比现在的明朝还大,已经有了历史上俄罗斯帝国的影子。它西进的路被奥斯曼帝国挡住,只能东来!

    朱栩是不会等着他们找上门的,眯着眼,沉思半晌,道“嗯,你将详细情报留下,朕看看。对漠西以及更远的地方的渗透要加快,不要在乎银子,朕要看到效果。”

    “是,臣告退。”朱宗汉躬身,缓步退了出去。

    有了朱宗汉的奏报,朱栩心里的信心更足了几分,目光看向门外,冷芒跳动。

    曹化淳站在不远处,看着朱栩的神色,悄悄低头,安静无声。

    一个内监悄悄进来,远远的看着朱栩,行礼道“启禀皇上,太后娘娘请您晚上过去用膳。”

    朱栩一怔,醒悟过来,道:“你回去告诉皇嫂,朕知道了。”

    “是。”内监缓步退了出去。

    很显然,慈宁宫那边已经知道布木布泰生孩子的事情了。

    朱栩这边有喜事,内阁这边也终于有了可喜的进展,因为‘总理大臣’的存在,各地巡抚与内阁有了足够的缓冲空间,一系列‘新政’计划进行了‘弹性’处置,本来的障碍被扫除,‘新政’的草稿迅速拟定,朝野难得的团结一致。

    内阁,毕自严,孙承宗等五人,坐在小会议厅,喝着茶,有些轻松的闲聊。

    “总算是定下来了。”靖王道。他的督政院在‘新政’里是很重要的一块,能有个好结果,他暗松口气。

    汪乔年看向毕自严,道“大理寺这边没有问题,大理寺从各地抽掉了不少人,清廉刚正,极其适合。政院那边培养了不少人才,人手相对足够,未来的计划没有难处。*”

    毕自严微微点头,大明不缺当官的,脾性刚直的在大理寺倒是极好。

    孙传庭道“量才委用,这个应该是我们今后选拔官吏的一个准线。”

    孙传庭统管内阁直属机构,对政院出来的‘专才’印象深刻。

    “现在,就剩下三个总理大臣了,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孙承宗开口,将话题扯入正题。

    自古以来,官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少人打破脑袋的抢。统管几个省的‘总理大臣’,这个位置权势到底有多大,即便这些内阁辅臣心里都没底。

    三个位置,给谁?

    五个人相互对视,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好一阵子,毕自严身体动了动,道:“按理说,应该从六部九寺的主官中挑选,不过眼下朝局需要稳定,不宜轻动,还需从在野的人选拔,诸位有什么人选,可以说出来。我内阁权威未成,还需以大局为重。”

    众人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孙承宗沉吟一声,道:“杨景辰如何?”

    毕自严想了一会儿,立即就道“可。”

    杨景辰,天启年间的礼部侍郎,素有声望,能力也不错,有尚书衔,倒是合适。

    “可。”孙传庭稍稍回忆一番,没有反对。

    汪乔年与靖王对孙承宗这个提议也没意见,都道“可。”

    “王从义,如何?”靖王随后开口,他在内阁排位是第三位,轮到他了。

    内阁中除了汪乔年,其他三人都对靖王有所‘警惕’,闻言沉默了片刻,毕自严率先道“可。”

    王从义,崇祯初的山。东巡抚,此人锐气勃发,能力出众,事事敢为先,倒也不错。

    “可。”孙承宗道。王从义他有所了解,不是靖王的人。

    “可。”汪乔年道。他在内阁与靖王关系走的近,毕竟两人都比较特殊。

    “可。”孙传庭道。王从义,他在户部有过交集,是个可靠之人。

    三定其二,还有最后一个人,轮到汪乔年说话了。

    汪乔年调任大理寺卿,入阁,是火箭提拔,在官场人脉极少,根基浅薄,根本没什么人可推荐,想了很久,他开口道“工部的徐尚书在尚书任上已经很久,是否可以外调?”

    毕自严等人对于大理寺是有些想法的,这个机构的权力完全来自于剥夺三司,品级高,权力大,地位特殊,将来若是党争再起,这个机构可能会是祸乱朝政的一个要害之地!

    是以,毕自严,孙承宗,孙传庭都有意无意的压制汪乔年以及大理寺,自然,还有靖王的督政院,这些都是传统政体之外的特殊机构,不能大意。

    毕自严稍稍思索,便摇头道“工部关乎重大,现在是节流的关键时刻,工部离不开徐大化。”

    孙承宗也道:“六部尚书暂且都不能动。”与徐大化同样在任很久的还有兵部尚书申用懋,申用懋是眼下决不能离开的人。

    汪乔年自然能感觉到毕,二孙对他与靖王的有意压制,嘴角动了动,没有再说。

    孙传庭见此,道“北方,辽东,河。北,山。西三省,交给周应秋,应该没有问题。西部是陕。西,四。川,贵。州等六省,交给傅昌宗也无大碍。东部是山。东,南直隶,浙。江,这三省交给杨景辰。南部是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这个交给王从义,应该稳妥。剩下的就是河。南,湖广,江。西三省,身在腹地,需一个稳重之人,下官推荐余大成。”

第九百九十九章 朕坚定不移() 
    众人还在听着孙传庭一连串的话,最后的‘余大成’,几人都思索起来。

    余大成,崇祯初的陕。西巡抚,在剿匪的问题上,秉持‘抚’为主,最后自然没好结果,被弹劾罢官,后来杨鹤复起,他被举荐在工部做了一任侍郎,因为工部内贪污案发,他‘引咎辞官’,算是给徐大化背了锅。

    这个人,没有什么军事能力与眼光,但是民政上很有作为,朝野时常有人举荐,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位置,是以,现在是皇家政院的副院长,在教书育人,培训各地的官吏。

    毕自严若有所思,片刻道:“这个人……可。”

    孙承宗道:“可。”

    已经三比二,靖王与汪乔年对视一眼,同时道:“可。”

    毕自严见这件事已定,心里陡然涌起一股气势,道:“那好,写好奏本,大议条陈再修改一番,晚上我们就一起去见皇上,大议马上开始,各地巡抚,总督要随时准备!”

    晌午,傅府。

    朱栩与傅昌宗,傅涛等人围聚一圈,桌上是热气腾腾的酒菜,坐上桌的人也都带着笑容。

    “皇上,尝尝我从陕。西带来的酒,有六十年了。”傅昌宗给朱栩倒酒,笑着说道。

    “哦,是吗?那得尝尝。”朱栩拿起酒杯,喝了一小口。

    顿时,他笑着道:“不错,香醇入肺,回味悠长,是好酒。”

    傅昌宗,傅涛也都笑着,陪着朱栩。

    朱栩刚放下酒杯,从门外,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家伙,探头探脑,想进又不敢进。

    傅昌宗瞧见了,道“进来吧。”

    小家伙这才怯生生的进来,站在傅昌宗与傅涛中间,抬头眼巴巴的看着朱栩。

    傅昌宗道:“皇上,这就是我的长孙,傅云。儿,来,见过皇上。”

    小家伙虎头虎脑,只是看上去有些愣愣的,听着傅昌宗的话,退后一步,一本正经的行礼道:“傅云参见皇上,皇上万岁。”

    这个性子倒是很像傅昌宗,朱栩笑着摆了摆手,道:“给儿摆个凳子,咱们一起吃,一家人,无需多礼。”

    傅云抬头看向傅昌宗,傅昌宗稍一顿,便点头。

    傅云不紧不慢的在傅涛边上坐下,坐在那,小家伙没什么表情,不是拘谨,不是装,感觉就是愣愣的。

    朱栩伸手摸了摸小家伙的头,道“朕那大儿子还小了些,等大一点,让儿没事就进宫去,小孩子在一起才能玩得开。”

    傅昌宗眼神喜色一闪,面上不动。

    傅涛也能明白朱栩的潜藏意思,拿起酒杯道:“是。皇上,臣敬您一杯。”

    朱栩笑着与他碰了一杯,接着又说了些闲话,然后才转回正题。

    “舅舅,你觉得,应该设东西南北中五大总理大臣吗?”朱栩吃了一口菜,道。

    傅昌宗闻言放下筷子,稍做思索,道:“辽东,陕甘六省是有其特殊性,设总理大臣没有问题。但其他三个,在臣看来,是内阁为了揽权,谋求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一个手段。设‘五位总理大臣’确实能更进一步的推动‘新政’发展,但是这个‘总理大臣’权柄太大,在‘新政’推进过程中,势必还会继续扩大,‘新政’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完成,若是持续时间过久,臣担心到时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