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5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栩轻轻笑了声,走下软塌,活动了下身体,背起手,想了想,道:“走,去看看海兰珠。”

    刘时敏看着朱栩的背影,又看了眼外面的漆黑天色,没有劝阻。

    海兰珠,布木布泰,两人不是普通女子,是科尔沁的格格,眼下这个情形,她们就更不一般了。

    在朱栩去往芷兰宫的时候,朝鲜的二位国王在内阁,得到了非常好的优待。

    好吃好喝,有专人陪着,曹化淳与孙传庭就忙来忙去,在满内阁走来走去,同时中书内的文书进进出出,奔赴各地。

    朝鲜去国号不是小事情,哪怕内阁有准备,有琉球的先列,一时间还是忙的脚不沾地。

    在孙传庭的班房里,内阁六部,督政院,大理寺等等,站满了人,认真的听着孙传庭的话。

    “‘巡抚衙门’的主官,从在野选出一个德高望重之人前往,上传下达,匡扶得失,具体人选,内阁会再考虑,你们也可以举荐……”

    “大理寺,设南北省级大理寺,其他的不设,官员吗……三七开,我大明占三,朝鲜占七,主官给朝鲜提名……”

    “刑狱司,各派十五名官员,不负责具体事务,全部都是副手,日后每半年轮换,每次增加十五人,然后分散各地,全数各三百人……”

    “吏部,各派遣三十名,不负责具体事务,但要求对事务都要有足够的了解,对朝鲜官员进行观察,记录……”

    “兵部不派人,朝鲜的所有军队,临时调派权归辽东总兵署……”

    “工部对朝鲜的交通进行重新梳理,确保与我大明的统一,无障碍……”

    “户部,对朝鲜的户籍,人口,田亩进行梳理,掌握相关数据……”

    “礼部……”

    “督政院……”

    “对了,贸易方面要加强,互通有无,商船定期不定期开航……”

    孙传庭本来是坐着说的,说的口干舌燥又站起来,道:“本官说的这些有些复杂,你们回去之后,各部门继续商议一番,然后咱们再联席商议,在三五天内完成,这件事不能拖延,本官要亲自去平壤传旨……”

    “遵命!”一群人抬手,强打着精神。

    孙传庭断断续续说的太多,很凌乱,这大深夜的,还需要他们回去再整理,别说今天晚上,怕是明天一天都没时间睡觉了。

    一群人迤逦的出了内阁,各自赶回部门,孙传庭走向曹化淳的班房。

    曹化淳正在草拟各种诏书,涉及范围太广,即便是他也不能单指挥。

    他的班房里,有六个内监,还有十多个年轻的文人,一看就是从督政院毕业的人,被抽调过来,在他班房里做事。

    “曹公公。”孙传庭站在门外,笑着喊了一声。

    曹化淳抬头看了他一眼,连忙放下笔,走出来。

    两人并排走了几步,曹化淳道“孙阁老,可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这样的事情虽然是第一次,但朝鲜是大明的属国,依照礼制处置,也没什么大问题,只是从头到尾都非常复杂,还得细细的设计。

    孙传庭到底是内阁辅臣,自身的履历也非常厚实,内阁,六部,地方都做过,尤其是辽东总理大臣任上,与朝鲜交集最多,他来处理是最为合适的,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孙传庭脸上有疲惫笑容,道“问题倒是没有,就是想与公公聊聊,喘口气。”

    曹化淳脸上顿时露出会意的笑容来,陪着走向孙传庭的班房。

    他是大内总管,当今皇帝陛下最近的人,谁敢没事找他闲聊天?

    孙传庭与曹化淳对坐,给他倒了杯水,笑着道:“我在辽东的时候,与朝鲜接触不少,尤其是那位金忠善将军,我入京的时候,还托我给皇上带礼物,表达他的敬意。”

    曹化淳喝了口茶,笑而不语。

    他知道金忠善,这位在朱栩还在潜邸的时候就接触过,算是与朱栩说的上话的人。

    孙传庭看着曹化淳的神色,咳嗽一声,神色正经了一分,道:“公公,我也不绕圈子了。皇上有宏图大志,烈烈雄心,这我知道,也不反对。朝鲜应该是皇上早就谋划的事,只不过今天水到渠成,别人看不到,我看的清楚。从金忠善,到秦翼明驻扎平壤,到琉球,再到今天……我没有其他意思,我只想问一句,除了对察哈尔用兵,皇上可还有其他意图?”

    没有谁是傻子,琉球,朝鲜相继去国号,分明是早有预谋,一步步按部就班的计划。这些‘阴谋’出自谁,用脚趾头都能想到。

    当今皇帝陛下对‘武功’有着炽热,磅礴的野心,从辽东,到安南算是收复,朝鲜,琉球就算是开疆拓土!

    不管这些人自己认为是真是假,孙传庭都清楚,不管真假,将来一定会是真的,眼前这些云云雾雾都是皇帝的障眼法!

    琉球,朝鲜既下,察哈尔自然是下一个目标!

    孙传庭目光灼灼,紧盯着曹化淳的双眼。

    大明真的不能再折腾了,打一个察哈尔,咬咬牙能撑住,但是再有一个,就真的会有不可预测的后果!

    曹化淳如今也算是人老成精,哪里会被孙传庭诈到,同时他明白孙传庭的担忧,相比于毕自严等人,孙传庭问的是‘其他’。

    “不知。”曹化淳惜字如金。

    孙传庭双眼骤缩,在他看来,曹化淳不给实话,那就是欲盖弥彰。

    不过曹化淳接着就道:“察哈尔,皇上还没有最终定主意。”

    孙传庭一怔,有些不明所以,道:“皇上不是说,定在四月一号?”

    曹化淳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

    孙传庭睁着眼看着曹化淳,但曹化淳一直没有说话。

    孙传庭陡然有一种明悟,看着曹化淳道“公公是说,这只不过是皇上给察哈尔施加压力的一种方式?”

    曹化淳看着孙传庭,似乎担心传错了讯息,默了一会儿,又道“皇上在见过尼克鲁后,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话:‘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

    孙传庭听着这句话,稍稍琢磨,就感觉大有深意,尤其是在见过察哈尔国师尼克鲁之后。

    片刻之后,孙传庭有些会意的笑道“下官明白了。”

    曹化淳不管他是否真明白,接着道:“对于‘新政’,皇上并不着急,再给内阁三天时间。”

    这件事已经拖了很久,诸位巡抚进京也很长时间,实在不能再拖,孙传庭面色微凝,道:“公公,对于今年的‘新政’,皇上到底是何态度,不知可否透露一二?”

第九百九十一章 传旨() 
    大明上下,现在最瞩目的事情莫过于今年的一系列的‘新政’计划,但是这个计划,一拖再拖,至今也没有完善的方案出来。

    其中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朝廷与地方的大员之间的矛盾,内阁的一系列安排在这些地方大员来看,过于操切,会适得其反,在不断的与内阁六部等讨价还价,迟迟没有一个恰当的妥协。

    第二个,就是乾清宫的态度,乾清宫的态度有‘一锤定音’之效。所以,乾清宫一日不表态,朝廷,京外大员都会被无休止的‘讨价还价’牵扯,挣脱不出。

    因此,关键,还是乾清宫里,朱栩的态度!

    曹化淳知道孙传庭会问这个问题,默默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继而又抬头,道:“孙阁老,若是皇上一日不开口,内阁是否就无法完成今年的‘新政’计划?”

    孙传庭听着曹化淳平淡的话语,刚要应声‘是’,旋即猛的脸色微变。

    开口‘是’很简单,事实也是如此,可反过来一想,那就是他们内阁太无能了!

    皇帝将天下政务交托给内阁,结果事事还得皇帝亲力亲为,那要内阁有何用?要他们这些内阁辅臣有何用?

    孙传庭心里一惊,接着深吸一口气,看着曹化淳,道:“本官明白了,三日内,一系列‘新政’计划会完善,大议就定在三天后,如何?”

    曹化淳站起来,道:“这件事杂家做不了主,明天内阁商议一番再说。”

    孙传庭会意,面色沉着的道:“公公放心,内阁能当大任!”

    曹化淳笑着,转身出了孙传庭的班房。

    孙传庭看着他的背影,眉头微皱,沉吟一声,出了班房,转身去见朝鲜二国王。

    这件事,今晚要了结,将事情定下!

    天未亮,孙传庭还在给朝鲜,琉球之事收尾,毕自严,孙承宗等人就来了。

    三人在小茶亭喝茶,孙传庭道“以前是没有察觉,现在看来,皇上吞并朝鲜,琉球是早有计划。”

    孙承宗,毕自严等都微微点头,坐在那,面色平静。

    事情到了现在,大家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这显然是早有图谋,一步步施展到现在,水到渠成,大功告成他们才发现。

    孙承宗倒是更为坦然一些,看着毕自严与孙传庭,道“皇上所思所想,所图,皆非我等所能预料,这应当只是我们看到的。皇上心中的豪情……堪比太祖成祖。”

    实际上‘堪比’这个词,孙承宗也是出于避讳,到了现在,谁看不出,当今的景正皇帝陛下,有着比明朝所有皇帝都更为炽烈,磅礴的野心掩盖在他平和,安静的外表之下。

    毕自严没有说话,心里说不上高兴,也谈不上落寞,总之是五味杂陈,很难说清。

    当今皇帝,‘背着’他们做了很多事情,是因为他们总是拖后腿,为了防备他们掣肘,太多的事情不让他们知道,唯有到事情结尾,他们才能‘恍然大悟’。

    这对一个内阁‘首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挫折。

    “这么说,皇上,决意对察哈尔用兵了?”毕自严看向孙传庭。事情明摆着,察哈尔是一个战略剩下的一部分,到了这个时候,谁都知道,察哈尔不能继续存在。

    孙传庭摇头,道:“还未可知,应该还在等机会。”

    乾清宫里的那位,从来不会为了一件事大动干戈,多半还藏有其他目的。

    孙承宗道:“这件事应该还不着急,眼下还是‘新政’要紧,必须尽早有个结果,不能再拖延了。”

    毕自严的心脏那不是一般的强大,很快就挣脱而出,眼神闪着冷光,道:“我们分分工,将近前的事情迅速料理完,大议不能再推迟!傅昌宗,周应秋,方孔等人我们再谈一次,不管他们还有什么想法,这一次,内阁做主,由不得他们!”

    孙承宗,孙传庭神情微动,毕阁老这个意思,是要放弃吗?放弃‘纠正’皇帝,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了?

    孙承宗与孙传庭对视一眼,心里若有所思。

    当今皇帝已经大婚,已经成年,亲政,确实不再需要他们提心吊胆的跟在后面‘匡扶得失’了,尤其是,当今皇帝表现的雄才大略,他们远远不及。

    毕自严,这是丧气还是认清事实了?

    毕自严没有说话,双眸灼灼,脸上罕见的出现了一股锐气!

    内阁更加忙碌了,一堆堆的文书,奏本飞来飞去,毕自严等人态度更加坚定,内阁召集各地的总理大臣,巡抚入宫,准备今天彻底将事情定下!

    这个时候,一道旨意从乾清宫出来,直奔内阁。

    毕自严看着这道圣旨,脸色动了动,费了好大力气才没有阻拦,司礼监与内阁的人,迅速出宫。

    城东,赵府。

    赵源琛是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今年七十八,在二十多年前就致仕了,这些年在京中养养花,种种草,儿孙绕膝,不理会政局的风云变幻,倒也颐养天年,过的舒舒服服。

    这些年朝局是纷纷扰扰,各种倾轧不断,他都避开了,躲在府邸里安安稳稳。但是,朝廷的大演武还是将他给震动了。

    那样的火器,那样的威力,实在令他害怕,所以,他在那道奏本上也签了字。

    偏里,赵源琛坐在椅子上,满头白发,一脸老态,但精神非常。腿上坐着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这是他女儿,正在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她认字。

    小女孩白皙精致,脆声声的跟着念。

    一副和谐的父女图。

    没多久,一个五十多的肥胖老者,蹒跚的走进来,看着赵源琛道:“爹。”

    赵源琛头也没抬,看着小女孩满脸笑容,一会儿才道:“怎么了?”

    肥胖老者是赵源琛的第三儿子,他看着老者,皱眉道:“爹,您就不该在那道奏本上署名,现在朝局动荡,天威难测,一不小心就会给我们赵家带来灭顶之灾……”

    赵源琛看向他,审视一会儿,摇了摇头,道:“你但凡要是有一点胆气,现在也不会只是六品。”

    这位三儿子看着赵源琛,眉头皱了下,有些不甘愿的道:“爹,自从当今皇上登基之后,你看看,过去的王侯还剩下几个?那些权贵还有几个?我们赵家根本比不过,我们还是安安静静的过日子,不要被牵扯进去……”

    赵源琛放下小女儿,背起手,看着这个三儿子,没好气的冷声道“哼,我若活着,赵家还在,若是我死了,凭你还能撑得住赵家吗?我如果还不做点事情,赵家恐怕就得随我陪葬了!”

    这三儿子神色僵硬,不敢与赵源琛顶嘴,但神色还是不高兴。他认为,赵家在朝局未明的情况下不应该过早介入,图惹祸端。

    赵源琛看着三儿子的神色,冷哼一声,背起手,望着外面,道:“这不过是一道探路的奏本,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能推你一把,至少给你加到三品,我才能放心的死。”

    三儿子赵元杉脸上的不甘立即消失,躬身道:“儿子不孝。”

    赵源琛瞥了他一眼,道“你不用担心,准备好五万两银子,明天随为父走动一番,朝廷那些人,为父看到很清楚,五万两银子,足以给你买一个郎中……”

    赵元杉大喜,道:“爹,真的能买到吗?”

    赵源琛淡淡瞥了他一眼,面无表情的道:“到任后,为父再给你弄几项政绩,运作一番,最多两年,或许就能上一任侍郎,再然后,就看你自己的了……”

    赵元杉欣喜若狂,道:“爹,你放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