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5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自严,孙承宗,靖王,汪乔年,孙传庭依次进来,同时行礼道:“臣等参见皇上。”

    朱栩从边上接过一杯茶,道“都免礼吧,来人,赐座。”

    五个人不是第一次来乾清宫,没有过多拘礼,谢了恩便依次在朱栩身前不远处坐下。

    待内监上了茶,毕自严这才道“皇上,臣等已经在所有衙门都走了一遍,人心如沸,可堪大用!”

    朱栩微笑,这个是在意料之中。

    孙承宗接着话头,道“皇上,臣认为,可以借着这件事,推动一些事情,比如对一些地方田亩进行丈量,重新分配。”

    虽说这件事朱栩很早就提出来,一直在推动,但地方上的阻力实在太大,除了少数地方,见效极少。

    朱栩早就认识到,在皇权不下县的情况下,不能完成‘新政’计划,重塑朝廷对地方的强力控制,这样的基层改革根本没有成功的一丝可能,且会越演越烈!

    孙承宗这么说,未尝没有借此机会,探一探的意思。

    “嗯,可以,内阁来做。”朱栩道。这波水太深,令内阁有着更深的认识也好。

    汪乔年,靖王都没有说话,他们的身份有些特别,主要精力还都在各自的部门,对内阁关注不够。

    孙传庭看了两人一眼,道“皇上,虽然督政院的律法颁布了,在衙门的名籍好更改,可现实立即改变,还是比较难,比如青楼教坊那些女子,还有军器局,各工坊的那些匠籍,人数太多无法一口气放走,需要时间。另外就是,军器局等也极缺人手,他们未必又愿意走,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必须是认真研究之后,慢慢施行。”

    朱栩微微点头,明白孙传庭的意思,道:“朕知道了。这件事缓缓来可以,但不能换汤不换药,一定要落到实处,朕会命司礼监盯着,内阁要拿出具体计划来,朕要看进度。”

    “是。”孙传庭道。

    “京城新的舆情,臣等会着手梳理,弹压,”

    孙传庭道:“臣等商议过,虽然事发突然,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好在现在只是在京城,各地能够提前得到消息,会更好应对,不会出大乱子。”

    对于内阁越来越能帮上忙,并且是积极主动,不管是什么目的,朱栩都很高兴,直接放权道:“嗯,这件事内阁上心,与各地的政务要通畅,未来几年,咱们都潜下心,踏踏实实的做事,夯实基础,理清各种问题,将细节做好做满,将我大明的新政体完全的,清晰的树立起来,让全天下都习惯,接受……”

    朱栩近来很好说话,没有时长怼他们,更没有在政务上令他们为难,几位阁老虽然不习惯,但都很高兴,听着朱栩要再次给内阁放权,内心都是一片舒坦。

    “是,臣等遵旨。”毕自严领头的,飞快的道。

    等一会儿,毕自严又拿过话头,道“现在京城各衙门都已经稳住,明日各衙门会召开会议,想必年底这几天,京城会更热闹,但诸事已定,不会再发生什么乱子了。”

    朱栩能从毕自严的话里听出一股含而不漏的自信,微笑着道:“嗯,那就好。”

    毕自严见朱栩言简意赅,便顺势将今天的事情大致的说了,最终目的就是一个,借此从朱栩手里拿到更多的权力,属于内阁的权利。

    对于此,朱栩是不动声色的乐观其成,未来的日子里,需要内阁承担更多的事情,该给的他也不会吝啬。

    五个人说了半晌,都有些口干舌燥、毕自严看了眼靖王,突然开口道:“皇上,关于律法的制定,改善之类的权利,放在督政院是否不太合适?”

第九百二十七章 争论() 
    朱栩没有料到毕自严会突然提出这个问题,有些意外。

    靖王却是脸色微沉,心里对毕自严的怒气直线上升。按理说,他们都是内阁辅臣,即便有什么想法也应该先沟通,而不是直接捅到皇帝这里,打他的脸,令他难堪。

    靖王对毕自严也算是忍无可忍了,直接对朱栩道:“皇上,臣以为不管律法之权在哪里,内阁都不应当插手,否则会成为某些人的工具,不利于‘新政’的目标实现。”

    朱栩修订大明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因为天启之前的朝政败坏,群臣恶斗,这大明律是用来遏制朝臣的私心,强化朝廷纲纪的。

    靖王这句话也是大有深意,暗示毕自严有妄图操控律法制定,修改等权力,以谋私利的嫌疑。

    毕自严这么突然提起,其实是想试探朱栩,想要看清楚朱栩的心思以及未来的政体改革究竟会走向何方?却没料到靖王会在这个时候‘反水’,令他功亏一篑。

    毕自严皱了皱眉,不得不承认靖王这句话说的高明,虽然明知道指的是他,但不能反驳,还要高调赞同。

    他心里也有了怒气,到底涵养更好,强压着,看着朱栩道:“臣认为,内阁以及六部,督政院,大理寺等可以参与,但不能决定律法的制订,修改之权,需独立于朝廷之外,方能起到约束天下官吏,遏制**,党争等的作用。”

    靖王本来还想再怒怼一次,见毕自严语气放缓,调转了话头,他也不好再开口,面无表情的坐着不动。

    朱栩看着毕自严,又看了眼其他四人,面色如常,拿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犹自在思索。

    对于立法机构,朱栩很早就有想法,但这种想法很不成熟,而且不够稳妥,真的容易成为朝廷大臣党争的工具,若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废国篡位都是轻而易举。

    如何能确保立法机构的独立性不被侵蚀,操纵,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朱栩想了很久都没有妥帖的办法。

    他心里是有模糊的轮廓的,可还是想再等等,多看看,待朝局,政体稳定了再说。

    不过毕自严既然说了,也不能不透个底,斟酌再三,朱栩看着三人,面色微沉的道:“这件事,朕也在考虑,督政院身负监察职责,确实不能再是立法者,不过如何构建立法机构,朕还在考虑。现在‘新政’正是关键时刻,不能分心,这件事你们心里有数,可以再想一想,但不要付诸行动,也不能透露出去,以免人心浮动,让一些人引出不该有的心思来……”

    毕自严有了朱栩的准话,这才悄悄松口气,若是督政院一直这么下去,着实太过可怕,需要尽早对策。

    靖王心里对毕自严越发不满,坐在那,自己都感觉与内阁格格不入,被孤立着。

    孙承宗与孙传庭差不多与毕自严一样的心思,神色不变,暗自目光和缓。

    这件事朱栩不想多说,端着茶杯,一副赶客的模样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毕自严与孙承宗等人对视一眼,道“皇上,户部尚书张秉文上次出京一趟,发现了很多问题,臣等想着,明年四月之后,内阁,六部的朝臣轮番出京明察暗访一番,看看京外到底是何模样。”

    似乎是怕朱栩不同意,孙承宗又接着道:“臣等也有与皇上一样的担忧,各地远离京城,单靠奏本难以窥全貌,二十二巡政御史没有一年半载的实难以汇聚齐全,臣等等不及,想出去看一看。”

    朱栩看着这几人,心里暗笑,这几位怕是不止这个心思,不尝没有施压地方,树立内阁威信的意图。

    加强内阁权威也是朱栩的计划,几人既然用心,他自然不会阻止,故作沉吟了片刻,道:“也可,不过要将政务安排妥善,不能耽误。”

    “遵旨。”毕自严等人心里长吐一口气,也就是这种时候才能体悟到,眼前的人给了他们的压力有多大。

    “还有其他事情吗?”朱栩还是一样的动作,就差直接赶人的模样。

    毕自严等人顾视一眼,起身道“臣等……”

    还不等说完,朱栩拿起茶杯压了压,道:“别急,朕还有事没说。”

    五人一怔,又看着朱栩,缓缓坐了回去。

    朱栩摸索着茶水,道:“今天卢建斗来找朕了,说他不想在巡防营带着,想去京外统兵,你们有什么看法?”

    建斗,卢象升的字。

    毕自严等人眉头一皱,对视一眼的思索起来。

    卢象升的官职是总兵,在山。东,河。南统兵数年,资历是有的,外加又执掌巡防营,身份更高了半阶,可说要出京再统领一省兵马不合适,任一大营主帅又不够,这该如何安排?

    孙传庭现在还是纯文官,闻言想了一会儿,道:“皇上,可是想卢象升出京?”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量才委用,是朕的用人理念。”朱栩淡淡的道。

    孙传庭点点头,道“皇上,那不如,调卢象升入兵部,挂兵部侍郎衔,日后调出京就容易多了。”

    朱栩双眼微亮,这倒是个办法,确实不错。

    孙承宗沉吟一阵,突然道:“臣赞同,确实可以。”

    毕自严陡然也会意过来,倾身道“臣附议。”

    靖王与汪乔年对视一眼,三位阁老已经赞同,只得道:“臣附议。”

    朱栩看着内阁齐齐赞同,先是一愣,旋即醒悟过来。卢象升要是挂兵部侍郎衔,那就将巡防营再次带入了兵部。

    朱栩手指习惯性的动了几下,笑着道“那就这么定了,关于山海关,你们是怎么想的?”

    山海关地位的凸显,是因为建奴的坐大,这里是拱卫京师,抵御建奴,最坚固,先险峻也是最后一道防线,从万历年间就着手打造,在天启末已经有相当规模。现在建奴被灭,沈。阳光复,军事重心北移,山海关就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

    这方面自然是要看孙承宗的意见,毕自严等人都齐齐的看向他。

    孙承宗沉吟一声,看了眼毕自严等人,道“皇上,关于北方战区大营,臣原本计划放在沈。阳,那里最适合不过,锦。州,山海关一线,臣不打算再放置过多兵马,有一千人驻扎即可。”

    如果按现在朝廷的的想法,绝对不会允许山海关空置的,这样就等打开家门,将京师彻底敞开,太危险了!

    果然,孙承宗话音一落,毕自严等人,哪怕是孙传庭都脸色微变,看着孙承宗又急切的看向朱栩。

    虽然现在的人看来,空悬山海关确实危险,可朱栩却知道,这一点都不危险,至少百年内无事。真要有一天沈。阳陷落了,山海关也挡不住敌人,那已经是热武器时代,没有足够意识,分属国内的的要塞,根本好听不好看!

    问题的关键是,朱栩并没有询问北方大营安置地点,而是想问熊廷弼。

    曹文诏既然不肯任北方大营主官,那就得找人替代,熊廷弼是最合适的一个,资历够,威望也可以。

    “这件事再议,”

    朱栩果断撇开这个话题,道:“关于熊廷弼,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众人都微怔,没想到朱栩是想问这个。

    五个人相互对视,又是一翻沉默。

    熊廷弼这个人,也算是麻烦人物,原本是楚党,却与东林党走的近,最后投奔了还在潜邸的惠王殿下也就是朱栩,身份是相当敏感,复杂。这些年一直是山海关,相当低调,离京城很近,偏偏在东林党等朝局一干大事上,从来不出声,很多人都快忘记了这位。

    朱栩这么突然提起来,除了孙承宗,孙传庭,其他三人都有些意外。

    孙承宗与孙传庭余光相对,旋即开口道“皇上,可是有意让他出任一大营主帅?”

    朱栩见他问的这么直接,看了五人一眼,道:“西战区,秦良玉,南战区杨嗣昌,北战区熊廷弼,东战区卢象升,不设中部,你们怎么看?”

    毕自严倒是没有说话,看向孙承宗与孙传庭,尽管他有些想法,但还是要有所避嫌。

    这次是孙传庭说话,道“皇上,臣建议东部战区空悬,设立海上战区,由海军拱卫沿海,确保东部战区安全。”

    朱栩神色微动,若有所思起来。

    这个他倒是完全没有想到,确实是一个非常新奇的想法。若是能有海上战区这个概念,必然有助于大明出海,提高对海洋的重视,甚至还能制定海洋战略!

    有了海上战区做缓冲,东战区的地位就会下降,不设倒是也无妨。

    朱栩一边思索着,一边看向其他人道“都说说。”

    孙承宗对孙传庭突然冒出的想法有些意外,沉吟着道:“皇上,臣不反对,但据眼下的情形,臣认为应一步一步来,海上战区可以在皇上,内阁这里记录在案,合适的机会再启动。”

    朱栩微不可察的点头,这位孙阁老的想法还是有些保守,对海外依旧持一种抵触心态,只是在朱栩面前有所顾忌,没有敞开说。

    毕自严立刻就道“臣附议,臣认为,现在不是我大明扩张之时,还需韬光养晦,修整内务为要。”

    靖王与汪乔年说不上话,都看向最末的孙传庭。

    孙传庭没有料到孙承宗与毕自严会齐齐反对,认真想了想,还是道:“皇上,臣坚持臣的想法,琉球不可弃,南海更不能丢!”

第九百二十八章 内阁的日子要不好过了() 
    孙传庭的话让朱栩猛的双眼微米,眼神厉色的转向毕自严与孙承宗。

    不是孙传庭提醒,他都还没有注意到,毕自严与孙承宗的话里似有意放弃海上的领土!

    毕自严与孙承宗看着朱栩罕见的凌厉之色,神色都是微变,毕自严拘谨着,道:“皇上,臣没有丢弃南海领土之意,只是我国内厄需整肃,有轻重缓急而已。”

    孙承宗紧跟着躬身,道:“皇上,南海诸岛是我大明海上屏障,自是不可丢弃。但还是投入了太过,超陆上五倍之多,正值精兵简政之时,臣等只是认为缓过这段时间应不迟。”

    对于这些顽固的‘险关要塞’思想,朱栩是深恶痛绝,对于海洋战略他本就有所顾虑没有提,现在倒好,这几位现在心里就已经有了不同的想法!

    朱栩目光凌厉闪动,眼皮抖动,面无表情的拿起边上已经冷透了的茶,轻轻的婆娑着。

    暖阁里突然安静了,落针可闻。

    毕自严与孙承宗紧皱眉头,神色漠沉,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