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5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近年山西爆发了数次的瘟疫,虽然应对的还算及时,还是死了近万人……”

    朱栩手里端着一杯茶,听着赵晗的话,不时点头。

    北方的天气越发古怪,粮食减产是必然的,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也在逐渐扩大,并且日趋严重。

    这些都要靠‘新政’来处理,朱栩心里有数,看向赵晗笑着道:“嗯,对吏部,你有什么想法?”

    朱栩之前在回京的路上就与赵晗谈过,这么长时间,赵晗应该有些想法。

    赵晗闻言,稍作沉默,而后道:“皇上,臣认为,朝政现在还不够仔细,明朗,所以吏部的政务与朝局一样,都要进一步的革新,率先完成‘新政’的目标,往后才能谈及其他。”

    朱栩目色微动,赵晗的话说到关键处了。

    虽然‘新政’历经一年,但朝局还是纷纷扰扰,不够清晰,明白,稳定,内阁与六部还在持续的深化改革中。

    “你先去吏部吧,”

    朱栩沉吟一阵,道:“在朕大婚之前,写一份心得给朕,吏部是朝廷的要害部门,不能大意。”

    “是。”赵晗心里稍松,他确实有些想法,但不敢现在就说出口,因为许多事情他还没证实,需要进入吏部去看看。

    ——

    第四更,,月票~~

第九百零一章 洪武号() 
    赵晗离开了朱栩的班房,又去见了毕自严,这位日后算是顶头上司,不能怠慢。

    毕自严的手已经伸到六部,但没有吏部尚书的配合很多事情也将难办,倒是也相当客气,与赵晗叙话了半个时辰。

    随着赵晗的到任,六部尚书已经全部到位,内阁也有五位辅臣,基本上完善了朝局。

    随后一天,内阁的动作更为迅捷,一道道政令几乎是目不暇接的颁布,毕自严更是带着孙传庭再次走访了六部,向外面显示朝局的一片和睦,团结一心。

    当天晚上,朱栩的班房内,灯火通明。

    毕自严,孙承宗站在朱栩御桌前,已经说了一个多个时辰,三个人都有些口干舌燥。

    朱栩看了眼天色,眼见一时半会儿说不完,起身向小客厅走去,道“边喝茶边说吧。”

    毕自严,孙承宗两人年纪都不算大,但一个多时辰站着也是浑身酸麻,闻言便跟着朱栩走向小客厅,在朱栩对面坐下。

    朱栩拿起茶壶,开始煮茶,感受炭火的温度,看着二人道:“嗯,皇家两院要重视,朕兼任院长的事情,你们既然觉得不宜大张旗鼓,那就内部通报吧。关于明年科举,周应秋走之前确实与朕谈了不少,就照你们的意思办,对政院系的官吏,生员进行一次科举考核,不过考题需要吏部,督政院,皇家政院共同来出,由礼部负责监考,分南北两地同时进行,三甲名单扩大到五百人”

    毕自严躬着身,等朱栩说完,思忖片刻,道:“臣遵旨。臣会亲自监督明年的科举,确保不会出现徇私舞弊之事,一定公平公正。”

    朱栩‘嗯’了声,道:“另外,凡是录取的前三甲,一律公开试卷,对于有异议的士子,也在他们的同意下公开试卷,透明也很重要”

    这种事很容易引出乱子来,而且由着士子的要求,日后的麻烦会越来越多,如果变成一个漩涡,会影响国家选士。

    不过想了想,毕自严应声道:“是,臣会与吏部等详细研究办法,上条陈给皇上过目。”

    朱栩点头,转头看向孙承宗,道:“大演武,兵部准备的怎么样了?”

    孙承宗道:“回皇上,目前参与演武的军队已经都集结好了,总共一万五千人,都在天。津卫,正在加紧演练,武器,火器等也都已经运到,臣计划在年后找个时间,调过来,先在承天门外进行演练,确保万全。”

    小茶壶突突冒泡,朱栩拎起来,给二人倒茶,道:“这个可以,不过要注意保密,到时候长安东西门两头可以封锁起来,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朕的脸面不重要,咱们大明的丢不得!”

    毕自严,孙承宗两人都躬身,端了下茶杯,以示恭敬。

    孙承宗应声,旋即又道:“天。津卫那边的大船已经基本建好,正在尝试下水,工部那边拟定了三个名字,分别是洪武,永乐,景正,不知皇上属意哪一个?”

    这个朱栩早就想好了,道:“这种大战舰,应该是未来海军发展的方向,威力大,稳固,不容易沉,日后可能是海上决胜的关键,不会只建这一艘,等各方面条件成熟了,朕会建造更多,这样吧,先取‘洪武’,就叫做洪武号,太祖皇帝的年号,霸气,豪迈。”

    孙承宗倒是并不在意这些小事,记下后,稍稍沉吟,道:“关于‘军改’,皇上不知可还有其他要求?”

    朱栩喝了口茶,想了片刻,道:“前日曹文诏也来跟朕说了,朕大体上没有意见,只是‘制衡’与‘效率’如何统一,这是一个难题,孙师与兵部那边要再仔细研讨。对了,朕之前说过,想要建立一支特别的军队,要能全面,快速,有效的反应军队,兵部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这也就是特种军了,很早之前朱栩就在要求,但因为经验,武器等方面的原因进展缓慢,规模小,不能成军。

    孙承宗想了想,道“兵部已经从各军中挑选,已经准备了三千人,目前还在新兵营筹备。”

    朱栩轻轻颌首,道:“自古以来战争都不是由人数多寡决定的,我大明要走精兵化路线,当年建奴为何能坐大?区区三万人就能将我大明十多万大军打的溃不成军,这个是教训,要吸取。”

    孙承宗对这些自然知之更深,点头道:“是,臣等正在商议,有了具体条陈会上奏皇上。”

    朱栩手里端着茶杯,看着突突冒热气的小茶壶,道:“现在事多杂乱,咱们都耐心一点,慢慢来,以前朕是求大求全,现在要求细求妥,内阁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态度来”

    毕自严作为内阁‘首辅’,自然清楚,现在朝局内外的大框架已经构建的差不多,是要继续推动‘新政’深化,完成既定改革目标的时候了。

    “臣明白。”毕自严道。他已经听出朱栩暗示,未来不会有大动作,内阁可以安心做事了。

    毕自严看了眼孙承宗,开口向朱栩道“皇上,明年的支出户部那边一列出了大概明细,臣”

    这个时候,外面的曹化淳匆匆走进来,看了眼二位阁老,走近朱栩,低声道“皇上,张夫人进宫了,太妃,太后娘娘请您过去。”

    朱栩眉头一动,顿时就知道张夫人为何而来了。

    哪怕曹化淳声音在小,这点距离也足够毕自严与孙承宗听到了,两人对视,双眼都有喜色。

    他们已经得到通知,张家的大小姐将要入宫,明年大婚,会被立为皇后,大婚之后的皇帝已经成年,肯定会更加成熟,稳妥,不会再让他们提心吊胆。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起身道“皇上既然有事,臣等告退。”

    该说的也说的差不多了,朱栩起身,道“那好吧,要做的事情,你们都辛苦一下,明年争取有一个好的开局!”

    “臣遵旨!”

    毕自严,孙承宗两人心里都很高兴——皇帝终于要大婚了。

    朱栩目送两人离开,片刻后又看向曹化淳,道:“除了张夫人,还有谁?”

    曹化淳道“还有宗人府宗正,鲁王。”

    皇帝大婚是要上宗碟的,宗人府也是主要承办,自然少不了。

    点点头,朱栩道:“走吧,今后朕得比外面那些大人们还要忙了。”

    曹化淳微笑着,跟在朱栩身后,出了内阁,转向慈宁宫。

    慈宁宫内,老太妃,张太后,永宁,鲁王等人都在,张夫人很是拘谨,陪坐在一旁。

    老太妃笑呵呵的看着张夫人,道“不用那么拘礼,日后咱们都是一家人,无需紧张,皇上也是随和人,不会亏待筠儿的。”

    话是这么说,可张夫人哪敢真的放松,小心翼翼的陪着笑。

    她一直都认为,女儿能进宫,封个才人,选侍就不错了,没想到居然会是‘皇后’的唯一人选!

    张太后也看出了张夫人的紧张,笑着道:“筠儿知书达理,娴熟德厚,是皇后的好人选。皇上的宫里没有几个人,不会很辛苦,不用担心。”

    张夫人脸上僵笑的附和着,道:“是是,民妇这都知道。”

    鲁王坐在一边,他就是来听听的,这些事情上,他没什么资格说话。

    倒是小永宁看着张夫人,眼珠子一直的转,灼灼发亮。她身后的李香君同样看着张夫人,眼神透着一丝羡慕。

    老太妃看向张太后,笑着道“朝廷定的是明年正月二十开朝,大婚的日期,咱们定在二十五,你觉得怎么样?”

    张太后不太关注朝局,倒是知道朱栩很忙,想了一会儿道:“还是等皇上来了再问问,或许他还有别的安排。”

    “行,那就等皇上来。”老太妃笑呵呵的,等了这么久,也不在乎这一两天时间。

    张太后刚要应下,连忙又看向张夫人,道“张夫人,你们觉得什么时候比较合适?”

    张夫人笑着应承着,道:“我们没有什么要求,太后,太妃决定就行。”

    老太妃看着一团和气很满意,转向鲁王道:“宗人府那边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吗?”

    鲁王起身,抬手道“回太妃,因为国库紧张,皇上要求一切从简从朴,因此很多仪程都已经被砍去,没有什么特别的事。”

    张太后闻言就蹙眉,别人不知道,她可知道,朱栩的内帑今年进了不少银子,区区一场婚礼根本不叫事。不过在这个时候也不能戳穿,得找个机会单独‘教训’。

    老太妃倒是没想太多,赞许道:“皇上这么做是对的,咱们都该节省,不过什么仪程能省,什么不能缺,宗人府也要考虑清楚,事事都要请示,皇上大婚,一点都大意不得。”

    “是。”鲁王抬手应道。

    小永宁看来看去,仿佛都没她什么事情,突然间开口道“太妃,母后,人家也要帮忙”

    老太妃看向小永宁,慈祥的笑着道:“好好,到时候有的事情要咱们的永宁公主帮忙。”

    张太后看了眼永宁,没有理会,对着张夫人道:“张家那边有什么事情也要及时告诉本宫,皇上的大婚不能出任何差错,一切开支都由宫里出,要是户部那边不出银子,本宫亲自去要”

    这句话让刚刚走到门口的朱栩嘴角抽了抽,暗道‘看来皇嫂怨念不小’

第九百零二章 大婚事() 
    老太妃眼尖,抬头就看到了朱栩,大声笑道:“皇上,快来,咱们正说你的事。”

    朱栩微笑着走进来,道:“太妃,皇嫂,朕来晚了。”

    老太妃远远的就招手,道:“不晚不晚,正是时候,快,坐下。”

    朱栩笑着走上前,在老太妃边上一个软塌坐下。

    除了老太妃,张太后,其他人都纷纷起身,行礼,朱栩摆了摆手,道:“都免礼,坐下坐下,无需客套。”

    众人连忙‘谢恩’,依次坐下。

    老太妃拉着朱栩的手,拍打着道“刚才我们与张夫人商量了下皇上大婚的事情,其他基本没问题,就剩下日子了。”

    朱栩看了眼张夫人,笑着道“太妃选了什么日子?”

    老太妃道:“正月二十,是个黄道吉日,不过太后说要看看你的意思。”

    朱栩沉思半刻,道:“明年还有大演武,大廷议,这个三件事虽然看似不相关,却差不多都是一件事,朕打算放在一起。先大婚,大婚之后,朕与皇后,文武百官,外国使臣等一起观看大演武,好让我大明百官,天下子民,周边各国知道我大明的强盛,接着就是廷议,事关我大明百年大计,不容忽视……”

    老太妃也是久经风雨的人,听着就明白了,神色微肃的道:“皇上是想外廷以及各省的大人们都进京参加皇上大婚,然后观摩大演武,最后一起商议国家大政?”

    这是环环相扣的事情,朱栩点头,道“是的。所以,朕打算将日子定在一月初九,三日后,大演武,再五日,举行大廷议。”

    老太妃听着轻轻点头,对于朱栩的政务她是不会反驳的,并且这是国之大政,不能反驳!

    她与张太后对视一眼,张太后也微微点头,之后老太妃才看向张夫人,笑着道:“张夫人觉得如何?无需顾忌,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

    张夫人脸上确实有难色,好一会儿才道:“倒是没有问题,一月初六是亡夫忌日。”

    朱栩恍然的颌首,道“好,那一月初六朕与你们一同祭扫,就当朕这个未来女婿提前给国丈敬酒。”

    张夫人大惊,连忙起身跪地道:“民妇不敢,何德何能让皇上祭扫亡夫……”

    老太妃倒是笑呵呵的,让人扶起张夫人,道:“不用多说了,皇上打小就孝顺,就这么定了。”

    听着老太妃的话,张夫人满脸感激,擦着泪起身谢恩。

    张太后心里松了口气,看着朱栩的眼神都是感慨。仿佛昨天还等着一个小不点去她宫里吃饭,时不时的教训一番,转眼间,那个跳脱的如同野猴子的小家伙已经长大,已经为人夫为人父,现在更是要大婚了。

    小永宁睁着大眼睛看了一圈,抬头看向朱栩,脆声声的道:“皇叔,小婶要是进宫了,她住哪里,我可以随时找她玩吗?曹化淳太讨厌了,乾清宫都不让人家进了……”

    她这句话落下,老太妃,张太后都一怔,转头看向门外躬身立着的曹化淳。

    曹化淳面上一惊,连忙站在门外,向里面行礼,道“奴婢糊涂,请公主恕罪。”

    朱栩摆了摆手,瞪着小丫头道:“你少给朕添乱。朕问你,乾清宫少的那些东西都去哪里了?”

    小丫头眨了眨眼,没料到还引出这件事,转头就气鼓鼓的道:“焕儿姐姐说了,那些本来就是我们慈宁宫的,是皇叔以前偷去的,我只是拿回来……”

    “住口!”小丫头没说完,张太后就冷眼训斥。

    朱栩嘴角动了动,果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