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5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栩看重的人,曹化淳自然不会怠慢,笑了笑,正常声音的道:“孙大人请,皇上已经等很久了。”

    孙传庭连忙整理整理衣服,示意了一下,抬步向朱栩的班房走去。

    朱栩已经在小客厅里煮茶了,热气腾腾,茶香四溢。

    孙传庭迈过门槛,快步走过来,抬手拜道“臣孙传庭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朱栩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道:“免礼吧,坐。”

    孙传庭也不是第一次见驾,闻言就谢恩,有些小心翼翼的在朱栩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朱栩给他倒了杯茶,自己也端起一杯,笑着道:“这一路上不太平吧?”

    孙传庭入阁是传了很久的事情,这一路南下,肯定有不少人拦路。

    孙传庭微微倾身,道:“臣在锦。州,山海关盘桓了一阵,其他地方都还顺利。”或许是曹化淳的叮嘱,孙传庭的话语很是谨慎。

    没有了建奴的威胁,锦。州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也就山海关还有些价值,是熊廷弼在镇守。

    朱栩笑了笑,道:“跟朕说说辽东的情况。”

    对于这些,孙传庭是熟烂于心,张口就道“是,辽东的总人口近七百万,其中大凌河以南,山海关以北有三百万,沈。阳附近有两百万,其他分散在各地,都是以大府小县的样式,现在基本上覆盖整个辽东。钱粮支出每年在一千万左右,明年移民会暂停,需要朝廷支持的将大幅减少,三年之后就能自给自足,五年就能有税粮上交朝廷……”

    “军事方面分有多个中心,最北是海参崴,人口三十万,军队一万,海军一万,沈。阳军队三万,山海关三万,外加祖大寿的泰宁卫三万,平。壤的秦翼明三万,再加上其他一些,总数约有十五万……”

    “辽东商人比较活跃,辽东巡抚衙门也收到了可观的税赋,臣认为应当进一步扩大,以增加朝廷赋税……”

    “大的苑庄在辽东很是盛行,家畜蓄养者众,下海捕鱼者是日益众多,并且所获丰富……”

    孙传庭早有腹稿,说的是一流似水,毫无磕绊。

    朱栩一直都安静的听着,不时点头。孙传庭虽然也是科举出身,可更能变通,做事情有条有理,阻碍相对很少。

    “臣刚才与周尚书详谈一个时辰,”

    孙传庭看了眼朱栩,斟酌着措辞道:“周尚书有作为之心,但略显急切,臣认为,周尚书此去应当先逐步了解,缓慢施政,不宜过急,否则容易生乱,坏了大局。”

    这个也是理所当然,辽东毕竟还是很复杂的,朱栩看着孙传庭,喝了口茶,不动声色的道“周应秋怎么说?”

    “周尚书都应了微臣。”孙孙传庭道。

    朱栩心里笑了笑,孙传庭这是在变相的给周应秋套紧箍咒,想了想,道:“嗯,那就好。说说你对内阁的看法。”

    孙传庭对内阁的来历自然深知,默然一会儿,道:“臣认为,内阁应当总览政务,在官吏任免,财政,决策上要有决定权,方能令朝廷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为‘新政’,中兴大明……”

    这个看法基本上是朝廷的主流了,朱栩端着茶杯,道:“说说你的看法。”

    孙传庭看着朱栩,神色微肃的道:“臣还认为,内阁需事无巨细,不假他日之手,口径一致,政出一处……”

    朱栩眉头挑了挑,孙传庭这话有些大胆,要是早个七八年,就是清流文臣那要皇帝袖手,做圣德皇帝的那一套了。不过孙传庭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轻轻点头,朱栩道:“嗯,这个想法不错。你对我大明局势如何看?”

    孙传庭微躬着身,又沉默了一阵子,道:“臣以为,我大明看似安稳,实则危机重重,需要认真面对,有太多的事情急需转变,久之必为祸!”

    孙传庭还是有些想法的,能在内阁起一些波澜,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朱栩喝了口茶,一边感觉着滋味,一边思忖的道“你说的不错,我大明积弊已久,厄需革新。‘新政’现在基本上站住脚,可要有所成,还得花大力气不可。你进入内阁之后,要配合诸位辅臣,统筹天下,一盘棋来看,不能偏,更不能漏,一定要大而全,细且精……”

第八百七十八章 集思广益() 
孙传庭在朱栩的班房里足足待到天黑才出去,站在房门口,他长长吐了口气。

    朱栩与他说了很多,尤其是内阁未来的作用,还有对大议,督政院的一些想法,让孙传庭大受震动,一时间无法完全接受。

    “孙大人,毕阁老有请。”郑友元走到孙传庭身前,微躬着身道。

    孙传庭看了他一眼,尽管已经很疲惫了,还是点点头,道:“嗯。”

    孙传庭刚到毕自严班房,毕自严已经出来,迎着他道:“走,去我府上,咱们喝点酒。”

    郑友元神色微惊,他可知道毕自严向来严于律己,这是对孙传庭特别重视啊。

    这位是日后的顶头上司,孙传庭自不会拒绝,强撑着笑道:“多谢大人。”

    毕自严不苟言笑的脸上露出笑容,率先向外面走去。

    朱栩在班房里继续处理政务,汪乔年,靖王不时会来找朱栩说些事情,请示一下。

    时间流如水,月上柳梢头。

    曹化淳从外面进来,道:“皇上,时间到了。”

    朱栩一怔,抬起头看向外面,天色已经黑透,只有一些灯火在闪烁。

    “嗯,回去吧。”朱栩合上手里的奏本,站了起来。

    在一群人簇拥下,朱栩出了内阁,回到乾清宫。

    来到偏殿,小丫头还在呼呼大睡,不时嘟囔几句。

    朱栩坐到她床边,没好气道:“行了,别装了,今天就算了,回慈宁宫去吧。”

    小丫头猛的坐了起来,仰着小脸,嘻嘻笑道:“人家就知道皇叔最好了。”

    朱栩摇了摇头,转身回向他的暖阁。

    小丫头麻利的起床,奔回慈宁宫。

    有了孙传庭的加入,朱栩对内阁的信心又增加了几分,也更放心的准备将一些权力下放。至于毕自严的拉票行为,注定都是徒劳的。

    毕自严,孙承宗,靖王,汪乔年,孙传庭,这五个人他有三个铁票,并且随时还能再塞人进来,内阁始终都在他手里!

    “多加一碗饭。”对于孙传庭的到来,朱栩很高兴。

    曹化淳能感觉到朱栩松了口气,笑着应声道:“是。”

    第二日孙传庭就进入内阁办事,同时曹文诏也随着孙承宗入了武成阁商议‘军改’。

    在朱栩看来,朝局是进一步稳固了,可在外人看来,朝局是越发的混乱。

    在中午的时候,毕自严,孙传庭联袂到了朱栩的桌前。

    “关于‘降爵’事情你们有详细办法了?”朱栩端起茶杯,笑着问道。

    毕自严没有说话,看了眼孙传庭。

    孙传庭休息了一晚,精神好了很多,道:“是,臣等想先与皇上禀报,然后完善奏本,以便颁布。”

    “说说看。”朱栩放下茶杯,面露感兴趣之色。

    孙传庭稍作斟酌,道:“回皇上,臣等计划对宗室品级进行革新,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五等,不再世袭罔替,无封邑,逐代降级,奉国将军之后皆为庶民,同时俸禄不再以爵位定,改为亲王府,郡王府等定额,一切婚丧嫁娶皆由自理……不管是否长寿,百年后一代亲王全数归为庶民……对于封王,就藩的年纪,封地,院落,婚配等臣都有些想法……”

    朱栩静静的听着,心里很是讶异,内阁弄得的这个‘降爵’办法比他预计的还要狠,不但要将宗室圈禁,还要极其苛待。这样一个政策颁布出去,不说宗室会炸,外人看着都会不忍心,还可能直接反对。

    孙传庭自然更清楚这个政策的危险,又进一步解释道“皇上,对于这个计划,臣等打算进行分批次实行,以‘亲疏’为要,逐步执行,在未来二十年内,神宗以来的亲王暂时不降,二十年后开始……”

    ‘温水煮青蛙?’朱栩神色不动,这样的办法未必不能打消宗室的反弹。

    毕自严见朱栩不说话,沉吟一声,道“臣等还在商议,允许亲王,君王世袭一次或者三次。”

    ‘这就是加码了。’

    朱栩看着两人,心里也在思索。内阁显然也没能商定,毕竟宗室‘降等’事关重大,关乎皇室稳定,江山社稷,一点都不能大意,一定要谨慎小心。只是,这件事太过复杂,一时之间难以拿出稳妥的策略来。

    对于‘降爵’一事,朱栩是一定要做的,否则宗室人口会无止尽的膨胀下去,但一定要稳妥,倒不是他畏惧谁,这件事确实事关皇室安稳,江山的安稳!

    “对于‘降爵一事’,”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看着前面的两人,斟酌着道:“宫里,宗人府都很反对,你们必须要拿出一个既能顺利推行又能堵住所有人的嘴,并且确保皇室安稳的条陈来,而且要尽快,这件事要在年底前解决妥当。”

    毕自严与孙传庭对视,显然都知道,皇帝对他们拟定的办法不满意。

    孙传庭抬起手,道:“皇上,虽然还有些凌乱,但大体框架已经出来,臣等希望得到皇上首肯,授权内阁进行商议,形成定议后再呈送皇上。”

    朱栩目光微动,孙传庭这就是要权了。

    毕自严看着朱栩,面色如常。

    朱栩的手指在桌面上缓缓敲击着,俄尔点头道:“可以,今后若是大事朕会参与内阁讨论,其他事情可以在朕的首肯下自行商议,决定,由朕批复后颁布执行。”

    “遵旨。”毕自严与孙传庭齐齐抬手,两人脸上都有放松之色。

    “关于‘降爵’的事,要广泛的商讨,”朱栩看着两人,心里还在沉思,道:“虽然已经放出风一段时间,还是不够,宗人府,督政院,大理寺,六部都要参与,一定要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尤其是宗室,后宫,以免给日后留下祸端,这件事的严重性,你们应该清楚吧?”

    宗室是一个相当敏感的人群,明朝已经有好几个皇帝没有子嗣,是从宗室里挑选继承人,现在对宗室降爵,将来很可能会在继承的问题上出现祸端。

    也就是说,顺位继承制必须要顺手推出了。

    毕自严与孙传庭深知其中的风险,抬起手道:“臣等遵旨。”

    朱栩微微点头,这件事是他提出来的,可太过复杂,他一个人无法事无巨细,必须要内阁集思广益。

第八百七十九章 十年() 
毕自严与孙传庭离开了朱栩的班房,又商量一阵,开始召集内阁,六部尚书,宗人府宗正等商议。

    十多人开会,各有主张,想法,毕自严还不足够压服所有人,加上‘降爵’一事太过复杂,一时间是吵吵嚷嚷,迟迟无法决定。

    朱栩在里面能听到外面的声音,嘴角带笑的看着手里的设计图。

    这是对内阁扩建,重新设计的图纸,里面甚至将所有的班房,配套,大议厅等标记的非常详细。这道图纸出自工部,可以说考虑的是面面俱到,大气,威严又合乎现在节俭的主流。

    仔细观察了一阵子,朱栩抬头看向不远处的曹化淳,道“告诉内阁,工部,这份图纸朕不满意,还有,内阁与大元帅府要对称,一起规划,不能独自设计,一定要体现出内阁对政务的总理,大元帅府对军队的统领,要足够的巍峨大气!”

    曹化淳上前接过来,道“是,奴婢这就转递内阁。”

    朱栩刚要点头,突然又道:“给内阁定个名称:大明政务总理内阁衙门,命工部做牌匾。”

    曹化淳神色微动,旋即道:“遵旨。”

    这个名字就是将内阁地位进一步拔高,更加的明确,难以撼动了。

    朱栩没有再说什么,随手拿过奏本来。

    在内阁吵吵嚷嚷的时候,武成阁内,孙承宗,申用懋,曹文诏等人也在继续商讨着‘大元帅府’的军改事宜。

    既要满足朱栩的统调合一,能够有足够的精兵迅速反应的要求,又要确保大元帅府,地方之间相互制衡,不会出现藩镇,威胁社稷的底线,众人也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

    申用懋对‘军改’涉入的最深,他看着一群人,道:“基本框架已经搭建好,设九处二局,由一公爵统领,并且任期有限,地方省府驻军一万五,各军区设立五万一大营,在京师附近设立两大营……”

    孙承宗坐在主位之上,一直都没有说话。

    曹文诏也在默默的听着,显然,孙承宗等人已经基本上设计好,完全没有他插手的余地。并且这样的设计似乎确实更有力道,地方上有足够的能力、权力在发生特殊状况下作出迅速反应,且不担心朝廷追责,这个时间段大营可以静观其变,并且上奏朝廷,有足够的缓冲时间。

    当然,需要出动大营,那必然是大事情,朝廷的反应也会相当快速。

    申用懋说了好一阵子,看了眼孙承宗,转头向曹文诏道:“曹总兵可有什么看法?”

    曹文诏抬头,看了几人一眼,而后皱眉思索一阵,语气缓慢的道:“诸位大人思虑齐全,下官到底是个武将,不宜多说,但是关于统领大元帅府的人选,诸位大人一定要慎重。”

    曹文诏在众人看来是皇帝派来的探子,也是皇帝的代表,谁都不会小觑。

    孙承宗看着他,淡淡道:“你有什么想法?”孙承宗现在仿佛巍峨如山,故意给曹文诏压力。

    孙承宗看似在问曹文诏,实际上众人都清楚,这变相的就是在问皇帝。

    曹文诏现在还没有见朱栩,对他的心思也不清楚,但依据他的了解,既然军改动作这么大,绝不会只是简单的统调合一,应该还有其他目的。

    “下官只是提议,供诸位大人参考。”曹文诏道,神色不动,惜字如金。

    但孙承宗,申用懋等人却听出了别样味道,纷纷表情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好一阵子,孙承宗道“我连夜写一道奏本,明日前往内阁,与皇上面呈,曹总兵也来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