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4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嫂今天心情不太美好啊……

    朱栩嘴角动了动,只好埋头吃饭。

    李解语微微一笑,与张太后详细的了解,不时还给朱栩一个安心的眼神。

    小永宁吃口饭看一眼朱栩,等到张太后与李解语的话告一段落,突然直起身,道:“皇叔,人家今晚还想去乾清宫睡。”

    张太后有些诧异的看了眼永宁,道:“你要去乾清宫?”

    小家伙抿着嘴,一脸天真无邪的看着张太后,道:“嗯,人家要越挫越勇,永不言弃!”

    张太后最了解这丫头,又看了眼朱栩,冷哼一声道:“这几天都给我老实待在你的寝宫里,哪也不许去!”

    朱栩眉头挑了挑,左手捏着下巴,看来关于降爵这件事,不止刺激到了宗室,勋贵,也刺激到了后宫。

    ‘得速战速决!’

    朱栩拿勺子去盛鸡汤,刚喝一口,就看见一根鸡腿放到了他碗里。

    朱栩抬起头,只见小丫头一本正经,抿着小嘴,小脸很淑女,但朱栩却从她的小脸上看出了讨好。

    “朕已经不喜欢吃鸡腿了。”朱栩将鸡腿又送回了小丫头的碗里,淡淡的道。

    小丫头双眼一睁,又站起来,很是殷勤的剃了一块鱼肉,然后小跑过来,放到朱栩碗里,站在他身边,俏生生的眨着大眼睛。

    朱栩夹起来放进嘴里,在小丫头还没笑颜绽放之前就道“朕不会带你一起出宫。”

    小丫头立时扁着小嘴,一双小手拉向朱栩,蓦然间又绕过去,站在朱栩与李解语之间,一只手抓着朱栩的肩膀,一只手拉着李解语的袖口。

    李解语笑而不语,眸光如水的看着朱栩。

    “打小报告的人没有好下场!”朱栩拎着小丫头的衣领将她扔到一旁。

    小丫头顿生哼哼的坐回凳子,小手握着筷子,在里面戳来戳去。

    张太后倍感头疼,这叔侄俩没有一个让她省心的。

    所谓的帝王无小事,朱栩现在走到哪都是家事国事,何况还是在宫里。

    吃完饭,李解语带着两个孩子回鱼藻宫,朱栩一个人在后花园闲逛。

    按理说,现在大明的情况已经好太多,哪怕是朱栩放手,什么也不做,大明也能安然的熬过这场史无前例的小冰川。

    但越是如此,朱栩的压力反而越大。盘子越大,崩盘的风险就越高,后果也会更严重。他还要为大明的长治久安考虑,最起码要规划百年的发展路线与前景,规避其中的危险与风险。

    曹化淳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不远,转了一圈,才上前轻声道:“皇上,不妨放一放。”

    “放一放?”朱栩一怔,转过头看向他。

    曹化淳微躬着身,道:“乱急取其直,事缓则圆。”

    朱栩微微眯起眼,心里若有所动,道:“你是说,朕还是太过着急了?”

    曹化淳躬着身,道“奴婢以为,这已经成为皇上的习惯。”

    朱栩看着曹化淳,背在身后的手指急急的敲着手背,脑中将这几年,尤其是现在大明的局势在脑海中迅速的过了一遍,慢慢的坐在椅子上,沉思起来。

    曹化淳的话提醒了他,这一路他走的太急,太赶,与时间赛跑,错过了太多东西,很多细节都没有顾及到。总体来说,他还是只给大明搭了一个大架子,是空中楼阁,基础很不稳,若是不能夯实足够的根基,大明倒塌的风险会越来越大。

    曹化淳静静的看着朱栩,见他在沉思,便悄悄后退。

    朱栩倚靠着在栏杆上,感受着缕缕寒风,思维清晰了不少,整个人莫名的轻松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猛然站起来,笑容轻松道“曹文诏进京后,让他先去见见孙承宗,大元帅府的事,朕不急了。”

    曹化淳抬头打量了朱栩一眼,见他神色真有和缓,没有之前那么紧绷,微笑着躬身道:“遵旨。”

第八百五十九章 入内阁() 
第二天一大早,禁军副统领王一舟就带着禁军进入内阁。

    为了减少对内阁的刺激,同时确保安全,禁军布置的并不多,明面上依旧是巡防营的士兵。

    毕自严,孙承宗,靖王,汪乔年等内阁辅臣,郑友元内阁中书,傅昌宗,申用懋,沈珣等六部尚书齐在,早早的在准备。

    一群人坐在大堂桌子两旁,正中间,前首的位置是留给朱栩的。

    毕自严看着孙承宗,然后又看向其他人,道:“你们要说的事情,要写的奏本,都写好了吗?”

    孙承宗道:“我这边比较复杂,就不耽误内阁的事情,事后会单独向皇上奏呈。”

    毕自严微微点头,孙承宗负责的军务,他避嫌的不插手,同时也不在内阁商议。

    傅昌宗,周应秋都不开口,两人明面上都是已经‘不在职’的状态。

    靖王,汪乔年同时开口道:“下官已经准备好了。”

    “我等业已准备好。”申用懋,张问达,徐大化,沈珣等也接着说道。

    毕自严看着这一群人,心里暗暗有了一点底气,暗道‘就差孙传庭了’。

    按照规制,内阁应该有九人,除去首辅还有八人,可只有两阁四殿,依皇帝之前的加封来看,挂东阁的怕是要有好几人。

    毕自严默默沉吟一会儿,道:“皇上与辅臣共同理政,我大明立国之未有,乃皇上勤政之举,我等深为钦服!今日是第一次,不管如何,都要使之顺利、通达,以为开篇、标榜!所以,若是有不当此时奏呈的事情,需要缓奏,明白吗?”

    “遵命!”一群人齐齐应声。

    毕自严轻轻点头,此刻,他心里是有些紧张的。

    已经搬入乾清宫的皇帝,明显有着更为强烈的一些意图,这些意图从他让靖王,汪乔年入阁,削弱户,吏二部等都能清晰的看得出来,但他究竟要做什么,毕自严还是看不透彻。好在总体上依旧是沿着‘新政’的规划在走,没有偏离。

    皇帝即将入内阁,皇权,相权将前所未有的合一,皇帝将完全的掌握政权,拥有者无可撼动的地位与决策权!皇帝是什么样的人,在座的都能清楚个大概,可这样的压力直接全压在了毕自严一个人身上!

    毕自严看着在场的一群人,几乎都是皇帝的人,根本没有与皇帝‘讨价还价’的能力,今后内阁的政务将进一步被皇帝主导,他这个名不副其不实的‘首辅’将更加难做。

    若说当初皇帝一登基就与群臣共同理政,那这些人定然振奋无比,毕竟朝臣们经历了神宗皇帝二十多年怠政,熹宗六年的懒政。可眼下在坐着的高兴的没几个,也就是朝廷新人汪乔年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沉浸在被皇帝‘重用’的喜悦中,对朱栩有着盲目的崇拜与信服,没看清现实的残酷。

    孙承宗的压力比毕自严还大,皇帝对军权合一似乎早有执念——曹文诏马上就要回京了。

    靖王,汪乔年心态相对平和一些,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督政院,大理寺上,这两个衙门是‘新政’重要的一环,目前还只是一个大架子,如何深入,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彻底的巩固,落实,成为大明有力机构,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与过程。

    至于六部尚书,现在心态都很复杂。傅昌宗,周应秋要离开户,吏二部,虽然说升了半级,是京外总理大臣,也是踏入内阁的跳板,可哪里比得上户,吏二部的权势,这对外人来说,更是一种失势,发配。

    而另外几部尚书,除了刑部尚书张问达外,其他人心里也都有不安,能隐约察觉到,他们被‘另调他用’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毕自严没有过多的交代,目光若有若无的看着外面,静静的等待着。

    朱栩穿着常服,带着曹化淳,刘时敏以及二十多个内监,还有一队禁军,转过归极门,来到内阁。

    “参见皇上!”

    沿路的禁军以及王一舟都迎了过来,纷纷单膝跪地行礼。

    朱栩笑了声,摆手道:“都免礼,王一舟,日后朕来内阁,沿路低头示意就行了,其他礼仪都免了。”

    “遵旨。”王一舟起身道。

    朱栩大步的穿过人群,来到内阁大门前。

    毕自严等人已经知道消息,齐齐站在门口,行礼道:“臣等参见皇上。”

    朱栩目光扫过一群人,顿时笑了起来。

    这群人都穿戴着整整齐齐的朝服,犹如上朝一般,严整划一。

    “平身。”朱栩单手负背,道:“日后都穿常服吧,与平时无异,今后咱们要长久共事,不要弄的这么严肃,大家都放松一点,正常一些,朕也不是苛刻之人,只要没有太过过分之事,朕都不在意……”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心里稍松,微笑着道:“是,臣等遵旨。”

    “走,先带着看看班房。”朱栩道。

    “皇上请跟臣来。”毕自严侧身示意道。

    朱栩点点头,走在前面。

    加了这么一拨人,朱栩身后有几十号人,齐齐涌入内阁。

    毕自严跟在朱栩身侧,介绍着道“皇上,内阁明年要扩建,改动,现在只是暂用,两边还有制诰房等,内阁里面,最外面的是中书,轮值,厢房等,里间左右各四房,分别是个八位辅臣的,最里面是一个大间,里一外八,是给皇上以及各位内监安排的……”

    朱栩一路走着,直奔给他的班房。

    都开着门,左右四间偏小,直面的很敞亮,檀香袅袅,有烘热感,入眼就是一张大桌子,文房四宝,书桌等很齐全。

    朱栩走进去,放眼一看,右边有个小暖房,有床有被褥,像个小卧室,左侧有桌有椅,像个客厅,茶水,糕点具在。

    “不错!”朱栩颇为满意,转头看向毕自严等人道:“比朕预计的还要好,谁做的?”

    郑友元出列,抬着手道:“谢皇上夸奖,是微臣安排的。”

    “郑友元,”朱栩打量一眼,有容有貌,才华,能力也不错,笑着点头道“很不错,毕阁老跟朕提起过,嗯,以你的品级放你一任侍郎是不太够,再等等吧,顺天府府丞还是可以的,莫要让朕失望。”

    郑友元大喜,连忙道:“是,臣定不辜负皇恩!”

    毕自严目光微动,微低着头,没有说话。

    朱栩又笑了笑,转向毕自严道:“毕阁老,咱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毕自严看了眼孙承宗,道“皇上,可以先休息一下,一炷香时间后,内阁开议,皇上需列席。”

    朱栩面带兴奋的点头,道:“好,朕也熟悉下环境,你们忙你们的,朕准时出席。”

    “是。”毕自严等人一齐抬手。

    朱栩转身又打量了一眼,对着曹化淳,刘时敏道:“你们也各自选班房吧,王一舟,你也安排人守着,制定好轮班,安全,保密计划。”

    “是。”刘时敏,曹化淳,王一舟等同时应声,开始带着人,各自安排,一时间内阁里颇为杂乱。

    朱栩没有去管,来到他的桌前坐下,试了试,俄尔满意的点头,感觉还不错。抬头看去,外面就是内阁大堂,一张大桌子摆在眼前,这张桌子日后就是大明的最高决策之地!

    吸了一口气,朱栩看着还有些空荡荡的桌子,微笑着,眼前已经可以畅想日后的一些画面了。

    毕自严等人在外面,现在说话都不敢大声,一群人聚集在毕自严的班房内,低声的在商议着。

第八百六十章 第一次阁议() 
毕自严等人在商议,不时有内监,禁军在大堂穿过,每一次他们都会戛然而止,然后声音更小,异常的拘谨,小心。

    曹化淳与刘时敏也不停的穿梭来去,他们要与内阁沟通,确定工作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奏本的进出,决策,颁布,都需要内阁中书与司礼监密切配合。以往两者相差很远,现在靠了在一起,更要细致,不容差错。

    朱栩坐在班房的客厅里,煮着茶,侧耳也听着外面的动静,一直微笑不语。

    现在不习惯是正常的,日后正轨了就会习以为常,甚至还会放肆一些。

    没多久,曹化淳就进来,道:“皇上,内阁开议了。”

    朱栩‘嗯’了声,擦了擦嘴,走出他的班房,来到大堂。

    朱栩一出来,已经站在椅子旁边的众人齐齐抬手,就要行礼“臣等参……”

    朱栩摆了摆手,道:“日后躬身示意即可,无需拘礼,都坐吧,今天是咱们第一次阁议,大家都放松一点,畅所欲言,来人,上茶。”

    毕自严弄不懂朱栩的套路,只得跟着道:“是。”

    一群人依次坐下,都在朱栩两手旁。

    左手是毕自严,靖王,傅昌宗等人,右手是孙承宗,汪乔年,申用懋等人,都算是大明最高决策层了。

    朱栩环顾一圈,心里很是满足,在很久以前他就想过今天的场面了,双手放在桌上,笑着道:“不用拘谨了,咱们开始吧,今天讨论什么?”

    毕自严余光瞥了眼桌子两边的人,抬手道:“回皇上,总共三件事,一个是‘降爵’之议,二是灾情与赈灾,三是六部等的一些人事任免。”

    这个时候内阁的人端着茶水上来,朱栩顺手端起茶杯,微微点头,示意往下说。

    毕自严又看了眼四周,向着朱栩道:“关于‘降爵’一事,臣等认为确实事所必行,不过还需缓一缓,不能贸然而行,恐引起骚乱,所以内阁议先理清宗室,勋贵的人数,名单,对一些人与事进行定论,彻底梳理,然后分批次、阶段的进行‘降爵’或者降俸,最后才是宗室亲王,具体办法,臣等还需仔细斟酌……”

    朱栩神色不动,这符合毕自严等人的行事作风,‘稳’字当头,殊不知在这个时候,面对这样的情形,必须凌厉果决,一旦给这些人喘息的机会,闹出的动静只会更大,带来的压力会更多,更束手束脚。

    这是他第一次主持阁议,朱栩不想出现不愉快,放下茶杯,没有表态。

    毕自严见朱栩没有说话,接着就又道:“第二件事就是关于灾情与赈灾,从各地收集的情况来看,陕甘等六省情况不容乐观,每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