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4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阵子之后,朱栩道“内阁与六部各有职权,从属关系上,内阁统辖六部,但也不能一昧的揽权,将六部都掏空,内阁有内阁的职权,六部有六部的责权,不能所有的事情都由内阁事事亲为,要相信下面的部门,给予足够的自主权力,这样才能发挥所有人的积极性,充分的调配一切力量,而不是变成朝廷的内耗……所以,对于内阁应该拥有哪些权利,六部九寺应该拥有哪些,怎样才能避免人浮于事,相互扯后腿,这些都要谨慎思考,审慎选择……”

    毕自严一怔,有些异色的抬头看向朱栩。

    倒不是因为朱栩的话,而是他的语气,并不是过往的直接否定,或者直接给出决定,而是一种‘商量’的语气。

    朱栩没有注意到毕自严的神色,心里还在斟酌,道“关于你提到的田亩,现在安南,辽东都在移民,相关政策要有所区分,不能一而盖之,让地方上为难,不止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也要对地方上的情况进行摸排,不能全都看着奏本决定国政要事,尤其是督政院,一定要重视起来,这是我们了解地方的一个重要渠道……”

    毕自严微低头,道:“是。”

    朱栩看了他一眼,道:“关于商业部分,你做的还不够细致,太过笼统,我大明的商业环境,商业门类,南北差异,东西不同等等,我们都不清楚,没有做过详细的调查,没有具体的数字,所以不能一棒子打死,要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哪些要禁止,哪些要打击,哪些是限制,哪些要扶持,这些都要分个明白……尤其是海贸,朕也是打算试试,内阁不要去阻止,朕先看看具体效果再说……”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见里面没有强逼的意思,心里稍松,也觉得在理,道:“是。”

    对于毕自严,朱栩已经觉得不太适合作为次辅,不过新的次辅还要培养,需要时间,沉吟一阵,道“孙传庭,尽快进京吧,内阁先完善起来。”

    “是。”毕自严道。对于孙传庭,他是比较满意,这个人持身守正,军政皆可,是个难得的人才。

    “关于大议,你们安排的如何了?”朱栩端起茶杯,话题一转的道。

    毕自严坐直身体,道:“还在准备,不知皇上有何示下?”

    朱栩喝了口茶,道:“朕打算改变一下形式,由左次辅向各省巡抚,总督传达朝廷具体的,各方面的政务以及明年计划,要详细,包括各个方面,官员任免,钱粮支出都在内,各省巡抚,总督可以提问,质询,然后商议出最好的办法来,另外朕考虑要开放信任投票,就是他们对各个内阁,六部尚书进行投票,低于一定比例的,要罢免,调任……”

    毕自严眉头顿时一皱,这样内阁岂不是要受地方辖制?

    待朱栩说完,毕自严沉吟着道“皇上,此举怕是会影响内阁威信……”

    这一点朱栩早有考虑,但内阁肯定要受到制约才行,现在督政院还不成熟,地方的这样一种‘反制’也有利于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事事依赖朝廷,人浮于事的被动。

    朱栩道“具体的方式方法,内阁可以再商讨,但对地方的意见一定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完全依赖奏本是不可靠的……”

    毕自严若有所悟,想了下便道:“是,臣回去之后会依照皇上之意,商讨一个具体办法,再奏呈皇上。”

    朱栩微微颌首,接着就道“既然孙传庭确定入京,其他的事情也不要拖了,周应秋,傅昌宗,六部尚书你们内阁要尽快拿出安排办法,不用拖过年了,早定早安人心……”

    对于这些人的安排,朱栩也都与毕自严商量过,闻言毕自严就道:“是,臣回去之后就召内阁,六部尚书商议,尽快定下来,关于降爵,皇家政院的事,臣也打算在年底之前颁布诏书,以免影响大议。”

    朱栩站起来,一摆手的点头道“嗯,朕明天入阁,准备好,送过去朕盖印。”

    “遵旨。”毕自严起身,又悄悄看了朱栩一眼。

    虽然没能让皇帝完全同意他的奏本,但他发现了一个意外,那就是皇帝的态度似乎有所改变,没有继续压制内阁的意思。

    朱栩看着毕自严的背影,捏着下巴想了想,俄尔就笑了起来,

    毕自严虽然不是他想要的那种有能力,有魄力的开拓之臣,但能不屈不挠,任劳任怨的做事,也是难能可贵。

    “坏人!”小丫头埋头写字,小声嘀咕了一句。

    房间里很安静,朱栩立马就听到了,皱了皱眉,道:“再抄三遍,不然不准吃饭!”

    小丫头顿时瞪大眼,怒道“皇叔你欺负人!”

    朱栩没理会她,看向曹化淳道:“兵部那边什么情况?”

    小丫头见朱栩不理会他,气道:“我要找母后评理!”

    曹化淳已经习惯叔侄俩的斗嘴,上前一步,道:“卢大人已经接管了巡防营,兵部那边似乎有些声音,不过被孙阁老压下了,对于军改,暂时还没有完整的想法。”

    朱栩‘唔’了声,看着他笑道:“怕不是没有完整想法,而是担心朕再驳回去,正在想办法怎么力谏朕吧?”

    曹化淳微微躬身,没有说话。

    孙承宗悄悄的与不少军方之人沟通过,希望联合起来说服皇帝,阻止兵权合一。这些自然瞒不过皇帝,一些奏本甚至已经入了司礼监。

    朱栩对于孙承宗的想法其实很理解,不过军权合一是历史大势,且现在大明的状况也不适合继续军权分散,这件事,由不得他们反对,拖延。

    _

    独断大明群:177745561。全订铁杆书友加入。

第八百五十六章 倭寇() 
朱栩重新倒了杯茶,斜躺在软塌上,犹自在思索。

    孙承宗等人的想法相当坚定,想要说服没那么容易,并且他还不能真的绕开他们。大明现在的军制基本上都是由孙承宗,兵部来完成的,说绕过他们就绕过他们,那简直是玩笑!

    他们应该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想尽办法的希望朱栩能放弃兵权统一这个念头。

    朱栩右手拿着茶盖,拨弄着茶水,心里转着念头。

    军改事关重大,需要小心谨慎,极度可靠的人来推动,大明上下,找不出比孙承宗更合适,更让人放心的人了。

    曹文诏,卢象升等人都还差了一点,秦良玉又不够服众,所以,这件事还得落在孙承宗,申用懋等人身上。

    经过几年的折腾,这帮人能对朱栩不离不弃,心甘情愿的做事已是殊为不易,朱栩也不希望将他们都给吓跑,还得有一个稳妥的办法。

    ‘事缓则圆……’朱栩心底暗暗的警醒,不能操之过急。

    “写好了,我回宫!”

    突然间,小永宁跳下软塌,飞快的向门外跑去。

    朱栩看着她的背影,眉头微动,忽然双眼微亮,道:“曹化淳,放出风声,就说朕要组建大元帅府,曹文诏将是大元帅,统管天下军队,对了,还要裁撤兵部,怎么夸张怎么来……”

    曹化淳一怔,神色微凝,上前两步,看着朱栩道:“皇上,是从司礼监放还是内阁?”

    朱栩看着他,心里也是微动,这两个地方代表的意义是完全不同,心念斟酌着,道:“都不要,在外面散,不要让人发现,动静要大。”

    “是。”曹化淳应声,刚要转身,他又道:“皇上,另外倭国使者第十八次求见,他们的态度很坚定,一定要见到皇上,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求见。”

    朱栩将茶杯放桌上,坐直身体,捏着下巴自语道:“永宁那小家伙一定去告朕的叼状了,朕得赶紧赶过去才行……该盯紧的盯紧。”

    “是。”曹化淳会意,转身去安排。

    朱栩站起来,伸了伸手臂,笑了笑就出了乾清宫,去了趟鱼藻宫,接了李解语与两个孩子,赶赴慈宁宫。

    最近训小永宁有点多,小家伙要是乱说话,张太后那边将不太好交代。

    曹化淳出了暖阁,转到不远处的一处房间内。

    因为朱栩觉得司礼监太远,将司礼监大部分职责都移到了这里,刘时敏在主持日常事务,现在正埋头看着一些条文。

    “刘太监,忙着?”曹化淳进来,一改在朱栩面前的小心谨慎,笑呵呵的说道。他与刘时敏共事多年,但因为身份敏感,似乎交情一直是似近非近,似远非远。

    刘时敏抬起头,适应了下昏暗的光线,接着就站起来,笑着道:“曹公公,是皇上有什么需要吗?”

    曹化淳在不远处的椅子上坐下,捶着腿,揉了揉肩,松了口气的道:“没有,皇上与李娘娘去慈宁宫用膳,我乘机偷会懒。”

    刘时敏点头,倒了杯茶端给他,道:“那就坐会儿,我真好有事请教。”

    曹化淳接过来,喝了口,润了润喉咙,道:“什么事情?”

    刘时敏坐在他对面,道:“皇上明日就要入内阁与辅臣共同理政,这司礼监日后的事务以及一系列的程序,该如何安排,改变?”

    曹化淳笑了声,道:“通政使司已经并入内阁,外情内达顺畅,司礼监自然是要跟在皇上身边,内阁安排的房间我已经看过,有六个,两个设在皇上的班房内,一个是我的,一个是给你的,其他四个是给司礼监准备的……”

    这个刘时敏自然知道,他问的是日后处理事务的细节,抱着茶杯,看着曹化淳不语。

    曹化淳又摇头笑了声,道:“你跟着,用不了一天你就知道了。”

    刘时敏一愣,旋即若有所思的道:“你……到是比我聪明。”

    曹化淳微微一笑,看了眼四周,道:“倭国使者有什么动静?”

    刘时敏道:“皇上要问的?你要知道哪些?”

    曹化淳神色微肃,道:“他们的一举一动。”

    刘时敏起身,在书架前找了找,拿出一道文书,翻开看了眼,道:“倭国使者一行是十七人,实际是二十六人,在天。津卫登岸,另一波扮作了普通人,混进了京城,他们四处收集我大明的各方面资料,还对一些官吏进行了贿赂,似要知道某些更深层次的东西,进出相当频繁……”

    曹化淳神色一冷,道:“皇上果然说的没错,这倭国之人包藏祸心,不容小视!”

    刘时敏也点头,道:“锦衣卫那边送来不少情报,据说如果不是九州岛民乱四起,倭国的将军就要对萨摩藩动手了,皇上是否有过旨意?”

    曹化淳摇头,道:“皇上没说什么,似乎有意任其发展,坐收渔翁之利。”

    刘时敏了然,这个符合他们皇帝的性格,道:“好,我知道了,我会留意的。”

    曹化淳看了眼他手里的文书,道:“嗯,明日去内阁的时候也带上,皇上说不定就要看。”

    刘时敏点头,道“对了,内阁那边在京城的动作差不多结束了,有几个漏,其中包括王纪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那个道士,消失的干干净净,连锦衣卫都找不到。”

    曹化淳眉头一皱,道:“就如同当年信王府的那个和尚一样?来无影去无踪?”

    刘时敏喝了口茶,道:“是,锦衣卫那边还在找,另外,南直隶那边估计明天晚些时候就能收到消息,也会进行收,只是赤羽商行……”

    曹化淳明白刘时敏的意思,道:“我会与皇上奏明,南直隶那边也要早做准备,”

    这件事算是过去了,刘时敏道:“嗯,对于去内阁的人选,皇上,曹公公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曹化淳想了想,道“我记得皇上登基之后就关闭了阉房,现在已经没有新进的内监了吧?”

    刘时敏道:“是没有了,不过近来人手有些不够。”

    曹化淳仿佛没有听到‘人手不够’,道:“皇上那边没有特别要求,这样吧,我们两个的徒弟各两人,要求他们与内阁的人保持距离,不要走的太近,一门心思做事,其他的不要看,不管问,不要听,不要说。”

    “好,我知道了,我去挑人。”刘时敏放下茶杯道。相处日久,他对曹化淳的行事作风很是了解。

    曹化淳也起身,他不能耽搁多久,得安排一下刚才的事情,然后赶去慈宁宫候着。

    天色渐黑,河。间府,大运河最北端,曹文诏风尘仆仆,从船上下来,登岸。

    他身后一个亲卫,哈着气道:“大人,总算上岸了,这一路上咱差点就要靠凿冰前行了。”

    这一路上曹文诏确实耽误了不少时间,望着黑漆漆的京城方向,曹文诏道:“找个地方住下吧,休息一晚,明天进城。”

    “是。”曹文诏这一路匆忙,只带了十几个亲卫。其中一个应声,准备去安排。

    他刚走了几步,不远处的一个酒楼里,出来三个人,目标很明确的向他们快步走来。

    “大人。”亲卫退回来,很是警惕的看着来人。

    曹文诏也看到了,区区三个人他还不在眼里,一边收拾着自身,一面道:“去准备吧,皇上那边已经等很久了。”

    亲卫一听,连忙道“遵命!”

    曹文诏直起身,目露一丝好奇的看着来人。没多久他就看到,中间的那个人居然穿着锦衣卫千户的服饰,其他两人都是下人装扮。

    对于锦衣卫,曹文诏是熟的不能熟悉了,锦衣卫在很多人眼里已经‘废除’,明面上存在的这些都是荣誉性质的,前辈的荫封,领点俸禄,实际上早就没有任何权力。

    “下官孙铃参见曹总兵。”来人是三十多岁,白白净净,看上去颇为守礼。

    曹文诏看的有点眼熟,一时间想不起,审视着他道:“你是?”

    孙铃抬手道:“家父孙讳承宗。”

    曹文诏神色微动,道:“孙阁老让你来的?”

    “是,家父有些事情,想与曹总兵先谈谈。”孙铃道。

    ‘看来,皇上将孙阁老逼的不轻,居然让他儿子在这里堵我……’

    曹文诏面上不变,心里却如明镜,多半是孙承宗被皇帝逼到没办法,这才来寻求他的支持,同时这也是孙承宗向皇帝表明态度的一种方式。

    “孙阁老想谈些什么?”曹文诏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