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4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栩,小永宁都兴致勃勃,毕自严一直沉着脸,没有什么表情。他对这些都没有什么兴趣,现在更在意的是如何砍掉皇家政院的预算。

    “皇上,这里是制盐,我们在想办法制出更好的盐,已经有了初步成效……”

    “这里是机械科,耕犁,马车,水车,风车都是现在研究的重点,都有了不小进展……”

    “皇上,这个是温室房间,只要达到合适的温度,就能种出想要的粮食,蔬菜,臣认为若是能大规模推广,会对抗灾有大用……”

    “这里是药科,正在各种药方进行梳理,对各类医书进行研究,并且也在对各种疾病进行试验,还有熬炼成药……”

第八百四十章 兼任两院院长() 
宋应星带着朱栩,毕自严等人在满皇家政院的走动,不停介绍着皇家政院这几年的成果与接下来的计划,热情的不得了。

    朱栩心知肚明,没有点破,兴致勃勃的跟着宋应星。

    皇家政院的学科是相当的齐全,都有长足的发展,毕竟底蕴厚实,总要认真总结,挖掘,一些进展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只是实用转化相对还比较低。

    每科的生员朱栩原本以为会比较少,事实却相反,对‘自然学科’感兴趣的生员非常的多。农业,机械,医学,制盐,织布机等等,每科的人数都过百,已经有相当的人才储备。

    到了最后,是藏书楼的最后面,有一家大房子,有教授,博士,生员等人坐满,来去匆匆,书香鼎盛。

    朱栩一群人在门前不远处,抬着目光远远看去,打量着,纷纷面露好奇。

    “皇上,毕阁老,”

    宋应星笑着低声道:“皇上,这些人都好考证,从古至今,名人大家,山川大河,甚至是碗,筷子等都有人在考证,然后记录在案,发表在院报上,这里的藏书楼非常丰富,甚至比翰林院还多”

    朱栩双眉一挑,一脸满意的笑道:“这个很不错,朕满意!政院要专门立项,要系统的研究,这些都是老祖宗的功绩,咱们后代子孙不能忘本,一一记录在案”

    这些事情在过去从来没有人在意,这一路走来皇帝都十分赞同,不时的赞赏,提两句都是非常中肯的意见,宋应星异常振奋,道“是。”他手里有个小本子,手里有炭笔飞快记录着朱栩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后与内阁要银子的筹码,这一点上,他非常聪明。

    朱栩没有进去打扰,只是遥遥的看了一阵,而后一群人才悄悄退出去。

    小永宁拉着朱栩衣角,睁着双大眼睛道“皇叔,我可以来皇家政院吗?”

    朱栩揉了揉她的小脑袋,笑着道:“这个你得回去为太后。”

    小家伙顿时撇了撇嘴,张太后绝对不会允许她来的。

    李香君也一脸的兴趣,看模样非常希望能来这里上课。

    毕自严面色沉着,平静的跟在朱栩身后,一直都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今天也没什么大事,无非就是宋应星不希望皇家政院的预算被砍,找了皇帝求情。

    朱栩在皇家政院的青石小道上慢慢走着,看着生员们来去匆匆,都不怎么大,十六七岁居多,每一个都朝气蓬勃,热情满满。

    “毕师,对政院怎么看?”朱栩走了几步,回头看着毕自严笑着道。

    毕自严看着朱栩,神色倒是从容,道:“政院于国于民都有大用,臣耳目一新,关于预算,臣会恢复,日后也会多关注一二。”

    朱栩‘唔’了声,背着手,没有接茬。

    皇家政院在朱栩计划中非常重要,不能任由毕自严这样放任自流。

    毕自严跟在朱栩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有些拿捏不准朱栩今天来的意图了,稍作沉吟,道:“皇上,虽然现在国库空虚,但是税赋规模已经很大,皇家政院若是需要,再挤几十万两来也不是难事。”

    朱栩慢慢的踱着步子,微笑着还是没出声。

    大明现在的赋税体系框架已经搭建好了,但还没有足够的深入,完善,加上现在大环境不好,大部分银钱的收入,都是来自盐,茶等的贸易垄断行为,真实的税银还是相当的低。

    小永宁与李香君没有在意朱栩两人对话,对皇家政院很是很好奇,四处看来看去,不时跑出去溜一圈。

    曹化淳一面要跟着朱栩,一面还要派人盯着永宁。

    走了一会儿,朱栩开口道“毕师,朕听说,你准备要将政院出去的官吏,生员,一次性的全都派出京了?”

    毕自严面上不动,抬手道:“是,臣打算对‘新政’的推动速度进行加快,在未来两三年内,能够对底层进行有效的干预与清理。”

    “那毕师可看到了现在政院生员们的不满?”朱栩等人来到一高处,恰好可以看到一群学生拥挤着,从他们不远处的一条岔路上擦肩而过。

    “我刚刚听说,督政院的魏学濂就要在大理寺过堂了,内阁那边要求严惩”

    “我们昨天去找汪大人,汪大人说了,依照朝廷规矩,魏学濂起码要关半年,出来还有一年的禁期,也就说,魏学濂要复启最起码也是后年”

    “这还不算最遭的,我听说了曹师兄被吏部记了案底,升不上去了”

    “曹师兄都升不上去,我们岂不是更糟?这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了”

    “这毕阁老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院长,哪里有这样对待自己的门生的?”

    “就算是要‘公正’,也不用如此的将我们赶尽杀绝吧?”

    “估计我们的日子更难过,你们想想曹师兄,魏师兄的背景,他们都屡遭打压,我们可能要熬一辈子”

    一群人没有什么顾忌,议论着就错开了朱栩等人,渐走渐远。

    毕自严眉头直皱,脸色不大好看。

    他其实一直没有将皇家政院放在心上,哪怕是将这些人放逐出京,也是为了缓解京城官场的不安,并不是完全为了底层改革。

    他也没有料到,政院这帮生员居然在背后是这样议论他的,且对他是如此不满,已经变怒为愤了。

    毕自严站在朱栩身侧,看着他的侧脸,心里思索着朱栩带他来这趟的目的。

    朱栩也没有令他等太久,道:“毕师,政院现在怨气比较大,朕打算安抚一下,你觉得如何是好?”

    毕自严情知朱栩是有目的的,躬身道:“还请皇上示下。”

    朱栩余光瞥了他一眼,见他面无表情,手指在手背上动了动,道:“这样吧,毕师与孙师不再兼任两院院长,朕亲自兼任,另外再命吏部重新理定对皇家政院生员的调派,尤其是曹鼎蛟,魏学濂,孟兆祥三人,这三人都留京,并且要重用,给皇家政院一个定心丸。朕对两院抱有极大的期待,不能打击,一定要鼓励,加大发展的力度”

    毕自严眉头微皱,倒是不怎么在意皇家政院院长这个名头,但是皇帝兼任皇家两院院长,这听着都觉得离经叛道,匪夷所思。

    宋应星听的倒是大喜,若是皇帝兼任院长,那他们的政院将变得极其重要,预算不会少!

    皇家两院将来会执掌军政两届,朱栩不能容它落入他人之手,以前他是没精力,现在这一切都要抓在他手里——这也是他今天来的目的!

    朱栩重新迈开步子,斟酌着措辞,道:“内阁今后的主要职责,一来是统辖六部,梳理朝廷的施政关系,确保政令通畅。同时,也要注意团结,尤其是户部,吏部,这两部根基深厚,人脉广的连朕都摸不透深浅。虽然朕帮你收了权,但你也不能大意,更不能过分,礼贤下士的姿态一定要做足,对于傅昌宗,周应秋,不能任何轻慢,你们内阁要拿出态度来,不要总是让朕在后面教你们做人做事”

    朱栩虽然一直在斟酌着话语,但到了这会儿,还是忍不住。他对内阁有很多不满,政务上开拓之心不足,做事上拖泥带水,做人又架子端的太高,高高在上,太过脱离官场,脱离人民了

    类似的话朱栩之前也说过一次,毕自严听着面色微紧,抬着手道:“是,臣回去之后一定认真检讨。”

    毕竟是内阁第一辅臣,朱栩也不能说的太过,道:“嗯,年底之前政务一定要梳理清楚,关于内阁辅臣的人选也要尽早定下,三日后,朕将入内阁主持政务。另外,孙阁老暂时的精力都要放在军改上,让他入兵部全心投入”

    毕自严心里微跳,皇帝的这几句话里透露了太多东西,很直接的将对政局的布置告诉了他。

    孙承宗会离开内阁,内阁短时间内会再增加两人,三日后皇帝就会入内阁主持政务这一刻他也算彻底醒悟,皇帝支持内阁收权,不过是将权利从六部过渡到内阁,始终都没离开有皇帝的手心,并且还会强化皇权,进一步加强皇帝的威势!

    毕自严看着朱栩的背影,太阳穴跳动了几下,有些头疼。

    他收权内阁,本身就有一个目的——制衡皇帝。

    他希望能束缚皇帝的权力,不能让他肆意胡来,一个不在乎舆情的皇帝,再不受权力制约,那简直太过可怕,尤其还是在大明风雨飘摇的时刻。

    毕自严心里沉甸甸的,很想拒绝或者抗拒朱栩的话,但眼前的皇帝不是天启,万历,哪怕他撂挑子,皇帝也有的是办法依照既定的心思继续做下去,并且没有他在,会更加激进,无所顾忌,那后果更大,无从预测。

    朱栩也不会给毕自严拒绝的机会,在转向出口的时候,道:“抓紧做事吧,各省‘新政’的进度,遇到的问题,还有各地的灾情,应对办法等等,都要详详细细的了解,大议的时候要一条一条拿出来议,决不能含糊。内阁也要理清楚我大明未来三年或者五年的要做的事情,不能只顾眼前,亦步亦趋要走一步看三步,现在是以过去为基础,眺望未来,轻重缓急,主次都要分辨清楚,列出计划来”

    朱栩不想在内阁与毕自严谈这些,那样气氛太紧绷,可到了现在,气氛还是不自觉的向他不希望的方向发展。

    毕自严静静的听着,皇帝显然有不少话想说,有所顾忌的一直没有明言,在借机一股脑子的说出来。

    朱栩慢慢的走着,心里不断思忖着,继续道“回去之后,先将辅臣人选挑好,补齐内阁,然后列好清单,计划,越快越好,如果人手不够,朕允许你们在内阁招募一些幕僚,集思广益”

第八百四十一章 情敌()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隐隐有种这一系列事情就要尘埃落定的感觉。

    他没敢‘刺激’朱栩,尽量委婉的说了一些他的想法,尤其是户部的改革,他是慎之又慎。

    朱栩听着毕自严的话,反驳了不少。

    一来毕自严太急,有些事情做的过了,二来他也要维护周应秋与傅昌宗,三,朝局变动太大,会将原本稳定的一些人推向‘不稳’的一边。

    毕自严这次是看清了朱栩的目的,应对倒是不如过去那般沉重,艰难,很是讨价还价了一番。

    朱栩能够感觉到毕自严对权力的渴望,着急,相反的是,他很淡定,不急不缓。

    两人一前一后的出了皇家政院,在门口停下。

    朱栩背着手,看着大街,面露思忖的道:“毕师,现在内阁责任重大,凡是要慎重,三思而后行,尤其是关乎我大明国计民生的,一定要广泛的调查,听取不同想法,不能坐在班房里,拿出笔就做决定,朕出京这一趟学到了很多,你们也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了解一下我大明的真实情况”

    毕自严也感觉到了大明现在变化很快,没有犹豫的抬着手道:“臣遵旨。”

    朱栩觉得差不多了,再多就过了,于是摆了摆手,道:“毕师去忙吧,往后咱们估计都要马不停蹄的忙了。”

    “是。”毕自严心里沉甸甸的抬着手,虽然朱栩没有与他说太多,表达不满,可语气中还是透露着浓浓的不高兴,日后他们内阁的日子怕是更不好过。

    朱栩看着他离开,心里琢磨着有些事情得加速了。

    “皇叔,咱们现在去找小婶吗?”小永宁露着小脑袋,仰着小脸道。

    朱栩看了她一眼,道:“嗯,走吧,你给朕老实点啊,要是再出幺蛾子,朕就将你吊在景阳宫十天半个月。”

    小丫头顿时皱着鼻子,哼了哼。

    李香君抿着小嘴,仰着脸看着朱栩,不停的眨眼睛。

    朱栩领着一群人,往回走,从容自如,在正阳门大街上逛着。

    张家并没有住在英国公府,而是在城隍庙的北面的金城坊,也就是城西,在阜成门附近。

    一群人绕过宣武门,进入宣武门大街,一路直奔北方。

    “皇叔皇叔,人家要去广济寺,要去白塔寺”

    隔得老远小永宁就开心的要蹦起来,她很早就想去这些香火鼎盛,早负盛名的几个寺庙看看,这次这么近,她有些难耐激动。

    朱栩拉住她的衣领,道:“今天不行,改日。”

    小丫头撅了噘嘴,一脸不甘心的被朱栩提着。

    转过阜成门大街,朱栩等一群人就来到一座院子前,看上去很普通,‘张府’的牌匾也是斑驳陆离,久经风雨。

    朱栩站在门前看着,一只手捏着下巴,自语道:“这算是相亲,还是面试?”

    小永宁倒是有些迫不及待,拉着朱栩的衣角道“皇叔咱们进去吧,小婶做的糕点可好吃了,人家都饿了”

    朱栩微笑着亲自上前,拉着铁环拍了拍门。

    门很快打开,门卫看着朱栩倒是很陌生,还不等问话,小永宁已经迈过门槛,大声招呼道:“快进来吧,我先去找小婶了。”

    门卫一听这声音就认出是永宁公主再次来了,顿时神色一急,也不管朱栩等人,急匆匆向里面跑去。

    上一次永宁公主在张家闹的是鸡飞狗跳,让张家在京城都抬不起头,这次他们自不敢大意。

    朱栩被人晾着,眨了眨眼,摸了摸鼻子,只得自己进去。

    小永宁畅通无阻,如同小旋风一般,直扑张家两小姐的秀楼,在小院门口就看到一个穿着颇为秀气的读书人,正在对着远门,苦口婆心的道:“请转告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