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4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这个想法的还有傅昌宗,他冷眼旁观,将毕自严的心思看了个清楚,也暗感得加快‘善后’。

    毕自严虽然有些不甘心,不过也知道不能继续逼迫周应秋,只能压着怒气同意了孙承宗的话,起身与他一起离开内阁,前往内廷。

    周应秋起身,看向傅昌宗微笑着道:“傅尚书,最近我得了一坛好酒,这个天气正适合煮酒,要不要喝一杯?”

    傅昌宗明白他的意思,点头道:“也好,路上带几个小菜,我也有事请教。”

    两人心事一点通,并肩离开内阁。

    其他人看着两人,心里都有一个直觉:这两人是要正式的结盟与内阁的毕自严对抗了。

    ‘这是不是新的党争?’

    有些人心里发颤,有不太妙的预感。

    慈宁宫。

    一个火炉子上摆放着一个瓷盆,里面沸腾着,有着各种菜肴,分成好几个区域,瓷盆四周都是小碟子,盛着各式的肉,生菜,作料,一群人端着碗,围着瓷盆,端着碗,拿着筷子。

    朱栩,张太后,小永宁,李香君四个人都吃的面上带汗,脸色通红。

    朱栩还喝了点酒,更舒服一点,看着吃的最欢实的小永宁,笑着道:“怎么样,好吃吗?”

    小丫头正拿着筷子涮着肉,连连点头,脆声叫道:“我就知道皇叔好,还有什么好吃的,快拿出来……”

    张太后连忙敲了她一下,然后看着朱栩道:“行了,这个在宫里吃吃就行了,不要传出去,还嫌你的名声不够好是吗?”

    朱栩眉头动了动,很无奈,今天张太后对他不太友好啊。

    李香君一直都低着头,斯文有礼,慢慢的吃着,对这种方式也很新奇,在炭火的烘烤下,小脸通红,脸上都是细汗。

    乐安公主倒是识相,在他们开饭之前就借口探望老太妃去仁寿殿了。

    大冬天吃火锅是最舒服了,一群人寒气尽去,呼呼冒热气。

    朱栩烫着酒,喝了几杯就放到一边,开始盛汤。

    小丫头眨巴着眼看着朱栩的酒壶,咬着筷头道“皇叔,我可以喝你的酒吗?”

    “老实吃你的!”张太后习惯性的敲了下她,然后看着朱栩道:“内阁那边还没有处置好吗?这都多久了?”

    朱栩一怔,旋即转头向门边的曹化淳看去。

    曹化淳微微躬身,道“奴婢让人去看看。”

    他刚要转身,一个内监在外面,隔着门道“启禀皇上,毕阁老,孙阁老求见。”

    朱栩喝了口汤,看着张太后道:“这不,来了。”

    张太后怒气又上来,双眸冷漠道:“这件事一定要严厉处置,你要是下不了手,我就下懿旨。”

    朱栩眨了眨,巩永固被打这件事,显然是刺激到张太后了,生怕他又包庇靖王,周应秋,不肯下手,丢了皇家颜面。

    这要是张太后真的下了懿旨,朱栩还真不好办,主动权一定得掌握在他手里。

    沉吟一声,朱栩道“让他们到这里吧。”

    “是。”外面的内监答应一声,匆匆脚步声响起。

    张太后一见,转头看着两个小丫头道:“好了,吃的差不多了,不要吃太多。”

    “人家还没吃饱……”小丫头不依,第一次这么吃,舍不得就放过,哪怕小肚子已经圆了。

    张太后不理会,直接对焕儿道“收拾一下,再通知乐安公主过来,咱们一起听听内阁是怎么处置的。”

    “是。”焕儿应声,让人来收拾,同时派人去请乐安公主。

    小丫头万分不情愿,还是被赶回了自己寝室。

    没多久,乐安公主朱徽媞就来了,与张太后坐在一起,等着内阁两位阁老过来。

    不一阵子,毕自严与孙承宗进得门来,一看这个架势,都心里微沉,还是抬手道:“臣参见皇上,见过太后,乐安公主。”

    朱栩正面看着他们,直接道“内阁是什么意见?”

    毕自严稍微犹豫,道:“回皇上,内阁议定,袁任霄,魏学濂停职,调离,罚俸半年。督政院,吏部还请皇上示下。”

    毕自严话音一落,朱徽媞就神色紧张的转头看向张太后,这个处置简直就是等于包庇,没什么处罚。

    张太后拍了拍她的手,蹙眉的看了眼毕自严,目光看向朱栩。

    朱栩对内阁这个处置也颇为意外,简直是轻的不能再轻了,心里微动也明悟过来,内阁对六部的权力还是太弱,周应秋,傅昌宗,靖王都过强,根基深厚。内阁想要拿捏处置的这个度,实在太难。

    ‘是时候给内阁鼓鼓气了……’

    朱栩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目光冷峻,看着两人,冷哼一声道:“这算什么处置?现在是满城风雨,传了出去,说你们内阁是处罚还是包庇?”

    毕自严躬着身,一时间找不到话说。

    真要是强硬处置,他也不惧周应秋,关键是魏学濂是皇帝的人,他有所顾忌,魏学濂不能重了,袁任霄又能怎么办?何况袁任霄还是袁可立的侄孙,又占着理,轻重也难办。

    着实是为难他了。

    朱栩情知毕自严的难处,这个为难大部分原因出在他身上,手指慢慢敲击着,断然道:“袁任霄,魏学濂二人聚众斗殴,知法违法,连降三级,三年内不得晋升!督政院警告一次,命靖王写书面检讨发在朝报上。吏部因公废私,挟公泄私愤,严重违反朝廷法纪,吏部尚书周应秋另调他用,着回府自省,没有旨意不得出府!”

    毕自严与孙承宗脸色微变,抬头吃惊的看着朱栩。

    袁任霄,魏学濂的处置都无所谓,关键是靖王与周应秋。靖王要是写‘检讨书’发到朝报上,这个脸丢的可是不轻。周应秋就更重了,一句‘另调他用’就等于是丢了吏部尚书的官职,还要闭门思过!

    哪怕是朱徽媞,张太后都面露惊容,她们不沾朝政都知道,靖王,周应秋乃是皇帝的亲信,这样的处置,重的不像话!

    刚才朱徽媞是紧张,现在是害怕了。

    张太后脸色微凝,张口欲言,最后还是咽下,没有开口。

    毕自严心理素质极好,很快冷静下来,抬着手道:“皇上,这样的处置,是否过重了一点?”

    周应秋在吏部多年,门生故吏,至交好友遍天下,他这一‘另调他用’,不知道会引起多大的震动。

    朱栩摆了摆手,道“现在是‘新政’的关头,必须要严肃纲纪,就从朝廷开始。曹化淳,拟旨吧。”

    “遵旨。”曹化淳应声,他也有些吃惊。

    吏部在这件事上,虽然有挟公报私的意图,在明面上却是光明正大,朱栩这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置,其实是偏袒了督政院与靖王,还将周应秋给‘革职’,对吏部很不公平。

    大棒之后就该给甜枣了,朱栩看着毕自严与孙承宗道:“关于科举,朕这些日子一直在反思,决定重新放开,与皇家政院的大考合并,不管是政院学生,还是外面的,都可以参与,每年一次,录取前一百五十人,授三甲进士,前三名放知县,其他都是县丞,六部九寺末流之类,一律从基层做起,在年龄上,考试次数上,都要做限制,皇家政院是挂在内阁之下的,这科考就交由吏部,你们觉得如何?”

    毕自严与孙承宗一愣,没想到朱栩话题转换的这么快,之前的事情就那么的定下了?

    孙承宗反应快一点,沉吟着道“臣认为可以,不过政院课纲与政院之外士子所学的完全不同,这个考纲?”

    朱栩一摆手,道:“课纲由吏部定,外人不得插手。”课纲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这件事上朱栩不会容他人插手。

    孙承宗与毕自严早就料到,闻言只得应声。

    朱栩决定了这件事,便又道“科举明年六月开考,另外,年关将近,官员的升迁除调都要严格把关,靖王既然已经入阁,督政院的一些核检之权就等于交给了内阁,你们都要承担起责任来……”

    孙承宗与毕自严神色再惊,抬头看向朱栩。

    有了核检之权就等于有了最终决定权,这么说来,皇帝就是要将官员的升迁除调的最终决定权交给内阁!

    这样就完全辖制了吏部!

    官员的任免权是吏部最重要的一项权力,如此一变,就让吏部与督政院的相互监督变成了内阁与吏部的上下级关系!

    削弱了吏部,强化了内阁,将吏部完全的变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这果然是皇帝的手段,靖王调入内阁,怕是就为现在准备的!

    毕自严与孙承宗内心震动,他们已经知道,这些都是皇帝蓄谋已久的,只不过是借着这个有头成事。

    毕自严心里感慨,论谋略,论手段,他们比皇上差的还真不是一点半点。

第八百二十七章 煮酒论天下() 
这么一来,吏部算是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户部。

    户部,朱栩需要细细斟酌。

    户部掌管着天下钱粮,田亩,户册,甚至于赋税等等,加上傅昌宗这个特殊的身份,一定要拿捏好分寸,方才不能造成混乱。

    周应秋虽然‘另调他用’,但他心里清楚,一定会做好‘善后’,不会出乱子,可要是傅昌宗,周应秋同时‘另调他用’,整个大明官场都会震动,可能还会动摇朱栩的威信,对‘新政’产生不利影响。

    “内阁扩建,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朱栩端起茶杯,淡淡的道。

    毕自严暗吐一口气,抬手道:“回皇上,工部那边已经在丈量,预计年底前能出样稿,年后动工。”

    朱栩微微点头,削弱六部是为了集权,一个强有力的内阁才能有效推动‘新政’发展,他明年即将进入内阁,主持一切政务,说到底,他就是要将六部分散的权力移到内阁,进行统一,但最终都还是在他手上!

    毕自严与孙承宗对视,这一趟比他们预计的大有出入,皇帝的手段过于凌厉,让他们都有些无所适从。

    好一阵子,毕自严才抬手道:“皇上,关于吏部尚书……”

    朱栩手里的茶杯微顿,神色微异的看向毕自严。

    孙承宗本来也无察觉,待看到朱栩的神色,心里猛的一动,道:“臣等遵旨,这就回去准备,还请皇上的旨意慢一点,让内阁有所准备。”

    没有吏部尚书他们才好插手吏部,这分明是皇帝给的机会!

    毕自严也陡然醒悟,跟着抬手。

    朱栩‘嗯’了声,道:“年关将近,事务繁杂,内阁总理六部,要做好各方面的总结,统筹,不能等着人来汇报,该做的事情,俯下身子,谈谈心,回忆一下过去,畅想一下未来,不要让人心生芥蒂,觉得内阁高不可攀,事事躲着,避着……”

    孙承宗,毕自严都感觉到皇帝这是在点拨他们,齐齐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摆了摆手,目视着二人离开。

    他突然发现,毕自严有才能不假,统筹内阁政务也还可以,但缺少了那么一点锐气。

    ‘看来,还得加快……’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心里思索着。

    内阁稳妥有余,开拓不足。他需要的是一个有魄力,有能力,大胆向前内阁。

    不知道过了多久,张太后站在朱栩身侧,轻声道:“皇上,罢免周尚书,是否太过严重了?”

    巩永固虽然是皇亲,可因此就罢免堂堂的吏部尚书,还是皇帝的亲信,着实有些严重了。

    朱栩转头,见张太后面露忧色,朱徽媞更是紧张的满脸不安,笑着摆了摆手道:“没事,朕也借机敲打一些人,不用担心。”

    张太后见此才轻轻点头,旋即拍了拍朱徽媞的手,道:“皇上心里有分寸,你不用担心,赶紧再去看看驸马,也不要让他担忧,凡事有我和皇上为你们做主。”

    朱徽媞这才心里稍安,屈身道:“是。谢太后,谢皇上。”

    朱栩轻轻点头,微笑着。这生分太久了,想亲近都亲近不起来。

    朱徽媞轻步离开慈宁宫,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不管怎么说,她终究是公主,与皇帝是姐弟,并没有看着她被欺负。

    待朱徽媞走了,张太后才坐下,看着朱栩道:“真的没事吗?周应秋是吏部尚书,跟着你五六年了,与你舅舅也不差,这样……要不要安抚一下?”

    朱栩笑了笑,道:“皇嫂不用担心,朕已经做过安排,他不会有怨言的。”

    张太后这才安心,又起身道:“你也早点回去吧,慈烨近来总咳嗽,你要细心照顾,千万不能出事,我也去看看永宁。”

    朱栩听到这个,也跟着起身道:“嗯,朕去鱼藻宫看看。”

    这年头,十个孩子能活下三个就算不错,虽然朱栩很早就让太医院进行研究如何救治新生婴儿,确保存活率,可也没有多大进展,还是不能大意。

    在朱栩前往鱼藻宫的时候,一些消息也从宫里散播出去。

    都是内阁有意传出去的,一来平息民间非议,二来也作些试探,给一些人一个适应的时间。

    靖王就在内阁,听着消息,坐在班房内,眉头微皱。

    这‘检讨书’一写,他的名声怕就毁了,将成为大明上下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千百年后都是别人嘴里的笑谈。

    他身前站着一个中年人,是他从督政院带来的,给他做主事,名叫程曰能。

    程曰能看着靖王的表情,心里一动,上前道:“王爷,皇上这是要您做贤王啊。”

    靖王一怔,抬头道:“贤王?此言何意?”

    程曰能靠近,低声道“大人,既然是‘检讨书’,肯定要检讨得失,分析您这些年所作所为,只要欲扬先抑……”

    靖王瞬间就明白了,道:“你是说,重点说本王这些年做到事情,魏学濂的事情一笔带过?”

    程曰能连忙摇头,道:“错!王爷做的事情,要一笔带过,反而魏学濂的事情要大书特书,做出深刻的检讨。”

    靖王看着他,琢磨着他话里的意思,突然明悟似的道:“越是这样,外人就越会好奇一笔带过的,反而对魏学濂的事情不怎么在意?”

    程曰能笑着点头,道:“没错,更何况,吏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