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4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皇帝是打这个主意,他要靖王入阁!

    可是!

    这样不知道要掀起多大的风波,朝廷,京城官场还可控,天下士林还不知道会骂出什么样难听的话来!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阅读网址:

第八百一十三章 靖王入阁() 
朱栩说完这句话,便端起茶杯,轻轻的吹着。

    毕自严,孙承宗对视,神色肃然。

    眼前的皇帝不拘礼法他们都知道,可是亲王干政这件事不仅是礼法,还涉及到社稷稳固。这是吸取历朝历代教训后,太祖钦定,一旦开启一个缺口,日后不知道有多少血雨腥风,皇室阋墙。

    毕自严斟酌再三,还是开口道:“皇上,臣认为靖王在督政院已是极限,若是入阁,社稷不稳。”

    朱栩早就知道他们的说辞,笑了声,转头看向刘时敏,道“鲁王来了吗?”

    刘时敏道“应当快了,奴婢派人去催。”

    他话音刚落,外面就一个差役快步进来,道:“启禀皇上,鲁王求见。”

    朱栩看着毕自严道:“这说曹操曹操就到,让他进来吧。”

    “是。”差役应声,转身出去。

    毕自严与孙承宗都很疑惑,不知道这个时候叫鲁王来是为什么,不过他们都没有说话,静等着。

    鲁王大步进来,向朱栩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微笑,道:“嗯,坐下吧,朕正与两个大人商量靖王的事情,你是宗人府宗正,来说说吧。”

    鲁王在毕自严下首坐下,看了在坐的几人一眼,目光微微闪烁,道:“回皇上,臣认为,靖王去留皆在圣心。”

    朱栩眼角眯了眯,这位鲁王现在倒是学会揣摩上意了,转而看向毕自严道:“毕师,说说你的想法。”

    毕自严不清楚朱栩要做什么,看了眼鲁王,道:“皇上希望靖王入阁参政,我等认为宗室亲王不宜僭越太多,否则社稷不安,江山不稳。”

    鲁王一听,顿时就明白了,从怀里掏出一道奏本,站起来向朱栩,道:“皇上,这是臣对宗法的一些见解,还请皇上过目。”

    刘时敏上前,接过来,递给朱栩。

    朱栩拿过来,打开一看,果然,鲁王是按照他的意思所写,对‘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一个阐述,并且排出了一个顺序,其中有一条特别有意思:‘三代以内,莫之能外’,也就是说,能继承皇位的,必须要三代以内,且严格按顺序来。

    对于这种顺位继承制,对现在的大明来说,肯定会引起巨大的反对声,哪怕是在‘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具体阐述’,实际上的继承规则也是这样来,可本质上还是违背了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继承制’。

    另一个坏处是,这会加剧皇室内部的争斗,历史上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势必会出现,成为王朝的一种巨大内耗,只是想到南明那种情况,朱栩认为,这种顺位继承法必须要实施!

    朱栩神色不动的看着,心里转念,好一会儿递给毕自严,道“毕师也看看。”

    毕自严伸手接过来,目光微凝的看了朱栩一眼,低头翻看奏本,旋即他眉头就紧拧。

    ‘国本之争’过去没多久,对于‘国本’,现在的文官集团看的非常重,哪怕是鲁王的奏本是依据宗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进行阐述,或者是完善,可事实上还是对‘嫡长子制’的一种挑战,削弱了‘嫡长子’的特殊性,给了其他人‘机会’与‘妄念’。

    毕自严看完,没有立刻说话,将奏本递给孙承宗。

    孙承宗看了他一眼,低头看奏本,不一会儿他就神色微沉,抬头看向朱栩。

    他沉吟好一会儿,道“皇上,臣认为这‘顺位继承法’不当公布,恐演宋太祖,宋太宗等旧事。”

    朱栩嘴角微动,只怕孙承宗想说的是,是‘成祖旧事’了,也就是靖难之役,这是明朝上下的一道心结,一道公认的,不愿意提及的伤疤。

    鲁王看了眼朱栩,接话道“小王倒是不这么认为,有了这道明确的继承之法,方可杜绝一些旧事重演,令朝堂,宗室都能齐心协力,没有过多的畏惧,顾虑,‘国本’之事也不会再发生,稳固江山,皇室安稳。”

    孙承宗,毕自严都皱眉,大道理是这样讲,可实际情形往往不会,他们必须要用最坚决的办法,杜绝一切危害皇位稳固有序的事情发生!

    “皇上……”毕自严心里思虑半晌,还是道:“这件事还请暂议,给内阁一些时间商议……”

    朱栩一摆手,道:“我大明两百多年,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朕不过是将顺序摆了出来,没什么好紧张的。关于靖王入阁……列第三,加东阁大学士,定制,督政院院正由三代以外的亲王轮流担任,一届三年,最多连任两届……嗯,就这样吧,不必再议!”

    毕自严,孙承宗一怔,细细思索,尽管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皇帝的安排倒确实能避免亲王干政,威胁皇室稳定,也应该是皇帝最大的让步了。

    毕自严心里翻涌一阵,深吸了一口气,向朱栩道“皇上,此时事关重大,关于诏命,旨意,臣请由内阁起草。”

    朱栩眼角眯起,笑着道:“毕师这样说了,朕也不能驳,嗯,起草好送到御书房,朕盖印之后,也由内阁颁布,今后……非重大事项,政令皆出内阁!”

    听到‘政令皆出内阁’,毕自严‘受伤’的心里总算有了不少安慰,连忙起身,道:“遵旨。”

    朱栩一连完成了几件事,他心里也很开心,笑着道:“那就这么定了,加了一个靖王入阁,应该对‘新政’大有裨益,但内阁的人还是少了点,你们也再物色物色。”

    “遵旨。”毕自严与孙承宗都有些口是心非的应道。他们现在都已经清楚,皇帝对内阁有着通盘的考虑,不是他们能插得了手的。

    朱栩又打量了眼这个内阁,道:“这里到底是太小了,你们拿个主意出来,对这个内阁进行改建,扩建,毕竟是我大明总理朝政的地方,不能太寒酸了,各种机构,直属的衙门,都要搬进来,重新梳理一下,我大明的这些衙门还是太乱了些……”

    对于这些,毕自严,孙承宗都没有什么意见,点头应下。

    朱栩又交代几句,便起身离开了内阁。

    内阁大堂里,只有毕自严,孙承宗,张问达三人,这三人都不是迂腐之人,眼下的情况,需要他们‘变通’去处置,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

    毕自严看了眼张问达,向着孙承宗沉吟着道“事已至此,只能让靖王入阁了。”

    孙承宗沉着脸,点点头。

    他们是挡不住的,换个角度来想,靖王入阁确实有很多好处,稳定宗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力推动督政院,督政院一旦完成,内阁对天下的控制力就会进一步增加,‘新增’推动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那就以‘破格’为由擢升靖王,另外,对‘督政院’的限制也要明确摆出来,不能引起一些人的妄念……”毕自严道。

    “我来起草!”孙承宗道。这道旨意非同一般,一不小心就可能为日后埋下大祸,他要慎之又慎,不能假他人之手。

    毕自严没有多说,转头向郑友元道:“将靖王请来吧,本官要与他谈谈。”

    内阁以往就两个人,能在‘身份上’要六部,督政院一头,现在靖王入阁,这些身份,关系要好好梳理一下了。

    “是。”郑友从外面进来道。他有些意味深长的看了眼毕自严,没有出声。今天皇帝看似为了靖王而来,可宫外的事情绝口没提,显然还另有打算——今天的事情不算完!

    毕自严仿佛没有看到,犹自思忖着。

    靖王的入阁会对内阁,尤其是现在的朝局关系产生冲击,若是傅昌宗,周应秋等人再调离,影响就更大了。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没有入阁,反而靖王入阁了,皇上到底要做什么?他说还要加人,还有谁能加入内阁?’

    毕自严心底转悠着,难以平静。

    朱栩走在回去的路上,在乾清宫前,停了下来,背着手,远远的望着。

    他一直住在景阳宫,这偌大的乾清宫长久空着,现在空荡荡的,半个人影都看不到。

    刘时敏站在朱栩身侧,心里微动,却没有开口。

    乾清宫一直是皇帝的居所,是最重要的办公之地,已经空置了好些年。

    “你说,朕是不是该搬进去了?”朱栩似自语的道,明年他将大婚,亲政,不能一直住在景阳宫。

    “奴婢认为,现在可以了,年底之前,应该能彻底搬完。”刘时敏道。

    虽然两宫离的并不远,可收拾,重新装修,再搬,个把月是要的。

    朱栩心里涌出一股豪气,挺了挺胸口,道:“那就搬,让人收拾吧!”

    “遵旨。”刘时敏道。

    朱栩转身走了,回向景阳宫。还没走几步,一个内监匆匆而来,拿着一个纸条,道:“皇上,海军那边的飞鸽传书,曹总兵已经回到福。建,旧港,吕宋基本上处置完毕了。”

    “唔,”朱栩没有接纸条,心里算了算时间,道:“是该回来了,告诉他,让他立刻启程进京,快马加鞭!”

    “遵旨。”刘时敏道。

    听到曹文诏要回来,朱栩心里底气更足了一点,走了几步,又道:“再让卢象升也进京。”

    “是。”刘时敏道。

第八百一十四章 下一个对付谁() 
督政院。

    今天的督政院显得是格外的清冷,往常一百多人挤在这里,喧沸鼎天,这都快晌午了,满打满算也就三十多人,纷纷缩在角落里,大气也不敢喘,偶尔的低声议论也压的贴耳才可闻。

    因为当今皇帝太过强势,靖王在督政院的事情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忘记了‘祖法’,现在被人翻出来,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心惊胆战,难以安宁。

    ‘祖制’,‘宗法’看似简简单单是四个字,但足以逼死无数人,想想十多年前的‘国本之争’就知道其中多么可怕,强如神宗皇帝,撑了十多年,杀了四任首辅,十几个堂官,罢免的不计其数,最后还不是妥协了!

    当今皇帝纵然强势堪比太祖太宗,在这个时候也只能退让!

    督政院一百多人,都经过严格的选拔,可关系错综复杂,现在告假,出京的已经走了大半,现在剩下的都是实在走不掉,以及靖王的一些心腹,追随者。

    靖王的班房内,他一身朝服,正做着他的例行政务。

    督政院现在已经铺展到省级,一些省会的府也开始筹建,虽然还没有行使督政院的各项职权,政务量却已经庞大到让靖王有些难以负荷了。

    魏学濂从外面进来,看着一如往常的靖王,神色犹豫着,抬手道:“王爷,外面已经闹翻天了。”

    靖王抬头看了他一眼,这个人是皇帝看中的人,并且是政院派的领袖之一。

    靖王随手将一道文书合上,不在意的道:“外面都是什么情况?”

    魏学濂看着靖王毫无动容的神色,仿佛不知大难在前,心里佩服面上焦急的道:“王爷,现在您被弹劾的事情,已经传遍京城,不知道多少人在等着看您的笑话,下官认为,您还是进宫一趟吧,只要皇上肯保王爷,那些人不会得逞!”

    靖王看着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却没有多说。

    魏学濂一怔,道:“王爷,您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您被下狱,整个督政院就垮了……”

    靖王抬头看了眼外面,影影重重,显然有不少人在偷听。

    他坐在那,默然一会儿,道“督政院,日后我不常回来,你要照看好。反贪局针对的是所有官员,除了内阁之外都能查,分寸你自己拿捏,山。西那边还是要养案,在这种时候,以‘稳’为主,再等等……明年吧,我就不拦着你了。还有,打铁还须自身硬,咱们督政院一定要干净,要是被人捅出什么窝案来,不止是你,本王也没什么脸……”

    魏学濂听着靖王如同交代后事的话,脸上动容,他想起了以往靖王对他的庇护,神色一正,抬手道:“王爷,既然您不去,我去!我一定向皇上阐述您对督政院的重要性,不能任由宵小作祟,构陷忠良……”

    “圣旨到!”

    魏学濂还没有说完,一声长喝响起。

    魏学濂脸色微变,他认为这是降罪的旨意到了,慌忙道:“王爷,您不能去,现在进宫还来得及……”

    靖王笑着站起来,神色颇为欣慰的道:“没事,随本王来。”

    魏学濂心里不甘,到了这个时候说太多也没用,只能日后想办法营救,面上凝重的跟在靖王身后。

    督政院的几十个人心里都很不安,齐齐的站在大院内,低着头,目光闪烁。对面是七个天使,肃色而立,领头的是司礼监二号人物,刘时敏,刘公公!

    刘时敏神色平静,抱着拂尘,静静的等着。

    靖王快步从里面出来,一见刘时敏,连忙跪地,大声道:“臣朱履祜接旨!”

    魏学濂看了眼刘时敏,也算有几面之缘,欲言又止的跟着靖王跪下。其他三十多人也依次跪下,目光全落在靖王的背影。

    他们心里都已经认定,靖王这次是躲不过去了,他们都在思考,若是靖王倒,后面得有多大的风波,要牵连多少人!

    刘时敏看了眼靖王,摊开圣旨,肃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祖驱鞑靼,复建中华,历二百余载。朕菲德以登基,不敢懈怠。天灾蔓延,天下惶惶,赖群臣力扶,万民束腰,勉力应持,堪堪至今。‘新政’崎岖,百姓困苦,有靖王朱履祜,克谨忠正,兢兢业业,多有功勋,特旨破格,入阁理政……钦此!”

    刘时敏话音落下,如同一把重锤敲下,将除靖王外的所有人,都给敲蒙了,晕晕乎乎,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本来注定要下狱论罪的靖王,不但没事,还要入阁!亲王之身入阁,这也算是破天荒了吧!

    “王爷,接旨吧。”刘时敏合上圣旨,递给靖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