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钱谦益小眼睛急急闪烁,这一刻,他又动了辞官的心思,一面是将成为天下公敌,一面是将失去圣心,两个都很艰难,令他进退失据,手足无措!

    在贡院的一处偏僻小院内,三个碧眼卷发的高大传教士,正在与看守的士兵交涉。

    “为什么?你们为什么要囚禁我们?我们有犯什么王法?”右侧的一个男子,用着蹩脚的汉语高声问道。

    看守的士兵来自总督府,他正翻看着手里的小册子,听着话头也不抬,好似照本宣科的道:“第一,你们的通行证已经过期,且不能在内陆逗留。第二,你们与一些叛乱分子有联系,我们需要调查。第三,我们已经传信去澳。门,正在核实你们的身份……你们在这里除了自由受限制外,其他的都不会受影响,你们可以写信给亲友,也可以向巡抚衙门投诉,我们充分保障你们的权力……”

    三人自然是汤若望带领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传教士,他们都能听懂汉语,在明朝也不是一年两年,虽然明朝人向来有礼,热情,可这么冠冕堂皇的话,还是让他们面面相窥,不明所以。

    汤若望神色不动,目光深邃的道:“我之前求见贵国皇帝陛下,不知可有消息?”

    士兵见他们不追问‘羁押’的问题,心里松口气,暗自大骂不知道是哪个混蛋搞出这么麻烦的事情来。

    依旧恪守着要求,面无表情的道:“这个我并不清楚,如果有通知下来,我会告诉你们,在这段时间,你们就住在这个院子里,不要企图逃跑或者采用其他非法手段离开,若是被发现,我们有权进行就地格杀……”

    左右两个高大男子皱眉,他们都是为了‘传教’事宜来的,明朝皇帝一个月前在山。东的那番讲话触及到了他们。他们必须见到明朝皇帝,阐述他们的想法,一定要令他准许他们在明朝传教。

    虽然三人心里都清楚,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四分五裂,摇摇欲坠,可‘神的旨意’与地域,国家无关,他们依然执着的,迫切的想要在东方这个文明,广大的国家传教,散播‘上帝的光辉’。

    汤若望是个‘中。国通’,在明朝多年,虽然对大明局势,朝局还不甚明白,却很清楚,现在是多说无益,只能静候着——他们不会有事,只是在某些事情结束之前,他们将失去自由。

    深夜,长江口,火把如龙,绵延数里,照亮小半边天。

    河水里坐落二十艘大船,整齐排列着,士兵着忙着向上面运送兵器,粮草,火炮等等,紧张又迫切。

    这些船只都很大,长有十五丈,宽约三丈,吃水近一丈,静静的停靠在黑暗凄冷的水里,黑洞洞,令人生畏。

    这些都是漕运的船只,并不是大船,也不是战船,算得上中规中矩,运送兵员,武器最适合不过。

    “要是那艘大战舰在就好了!”曹文诏身侧,一个中年人男子,身穿参将甲胄,看着水面上的船,颇有些意犹未尽的道。

    曹文诏静静的看着搬运的士兵,神色淡漠的道:“不需要。”

    中年男子名叫来道升,闻言连忙道:“大人说的是,小小倭寇,杀鸡焉用宰牛刀!”

    来道升曾经看过他嘴里说的那艘大战船,是从天。津卫南下的时候曾在长江口暂停,他们都去看过。

    长有五十丈,宽约六丈,停在水面上,着实是一个庞然大物!74181

第七百零四章 科举禁令() 
曹文诏的行动没有刻意隐瞒,但以现在的交通情况,只要速度够快,就无所谓保密了。

    当然,这种情况,本身就是一种秘密。

    二十艘大船,以连锁的方式快速向琉。球方向行去。

    萨摩藩的行动并没有那么激进,或者说没有那么强的实力,无法一口气吞掉琉。球,暂时停止了进攻,目前正在与琉。球谈判,要逼迫琉。球低头,向倭国称臣,纳贡。

    琉。球有了朱栩的承诺,尤其是那场演武,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现在正‘软弱’的与萨摩藩谈判,拖延时间。

    方孔炤等人越发的用心用力,加上有了很多人支持,‘新政’推行的非常顺利,至少在权力层面架构的异常迅速。

    有吴家,王北承等人加入,支持‘新政’的势力在南直隶迅速壮大。新政自然有新的利益,尤其是有着绝对权力,南直隶的政治面貌在飞速变化。

    朱栩坐在马车内,沿着官道,带着近一万军队,并没有多少隐藏。

    他所过之处,官绅都异常的紧张,每到一处驿站或者停脚处,都有官员士绅聚集,嚷着要捐粮捐银子,还大喊支持‘景正新政’,态度端正的有些过头。

    朱栩通通没有理会,除了让大军休息,补充一些东西,就是不停的赶路。

    在快离开南直隶地界的时候,坐在马车内,朱栩手里是一叠报纸。

    第一张大页面是江。苏右参政冯江峰的署名文章,他开篇就在讲述‘纲纪’二字,然后历数近几十年的‘纲纪’废弛,致使朝政败坏,党争四起,祸乱天下。他执掌刑狱司,直言接下来江。苏要展开轰轰烈烈的打击腐败,维护‘纲纪’的行动,要求所有人都必须认同,且要态度鲜明的支持,凡是模棱两可,言语含糊,要进行优先调查等等,同时也呼吁贪官自首,各地士绅百姓踊跃举报。

    朱栩看着这篇文章,手里的糕点放下,笑着摇了摇头,道“这冯江峰不愧是周应秋的同年,扯虎皮都扯的这么漂亮。”

    曹化淳坐在边上,微笑着低头。

    朱栩看了一会儿,又换了一张,首页鲜明的是来自许杰的。

    许杰的身份比较特殊,乃是内阁的‘钦差’,左参政,方孔炤都要对他‘谦让’三分,他的文章自然不可小觑。

    他的文章不算华丽,可也是有理有据,声称要江。苏所有官员都是‘廉洁干吏’,否则全部要罢黜,对官员的考核要注重‘实绩’,打击官吏的‘人浮于事’。最后话锋一转又提到了科举。

    言称‘科举关乎国之兴衰’,乃‘天下第一等大事’,‘莫重于其’,所以对科举一定要严格的‘检视’,杜绝一切‘颂之君子’,所以,今年的科举要‘垂范景正’,‘严之再三’。

    换而言之,就是说,今年的科举将严格执行朝廷的禁令,但凡违规,一律禁止科举入仕!

    朱栩眉头跳了跳,抬头看向曹化淳,道:“你看看,朕一直以为许杰缺少魄力,现在看来朕是看走眼了……”

    曹化淳接过来扫了一眼,笑着道:“科举关乎国之兴衰,官员决定国之存亡,许大人目光长远,果决敢为,皇上当嘉奖。”

    朱栩拍了拍手,将点心盖好,依靠在厢璧上,摇头道:“朕想要普及教化,将社会变的相对公平一些,与其慢慢折腾,不如就来个狠心,割掉腐肉,乘着朕还控制得住……”

    曹化淳抬头看了朱栩一眼,没有出声。

    他也渐渐感觉到了,大明国力看上去是蒸蒸日上,不管是军力还是国库都远超前朝,实际上却是一种假象,以现在的情形,想要支持这么庞大的军队,应付各地的灾情,各地各种浩大的工程,天下官员,衙门等等,银子如流水一般花出去,想挡都挡不住,以他的了解,这样撑不了……两年!

    ‘皇上应该也是知道了,所以才这么着急吧……’曹化淳目光忧虑的看着朱栩,心里低语。

    朱栩歇了一会儿,又拿起报纸。

    这些都是积累下来,从应天府快马加鞭送来,所以并不是实时的。

    朱栩拿到手里的这一张,署名是督政院副院正王北承。

    他的文章,颇为老辣,站在国家的高度,分析了近年国库情况以及支出,尤其是皇帝内帑在几年前就花完的事情重点的提了几笔。然后又分析了各地的税粮,以‘数据’的方式揭露了其中的‘猫腻’,直指各地贪腐,转移税粮,偷税漏税,抗税等等,以一种极其严厉的语气进行了斥责,并且声称要挨家挨户的调查。

    然后话锋一转,论及各地灾情,朝廷困难,皇帝的忧国忧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称‘江。苏富庶甲天下,承恩两百年,理应回馈’,又搬出太祖祖制,将士绅纳税进行了合情合理合法的进行无可辩驳的解读。

    他还提出了‘与民生息’的观点,在灾情,贪官污吏等等压迫下,百姓们生存艰难,应当进行减税,地主也不应该过度压榨佃户,需要制定合理的‘租金’范围,确保佃户不会‘怨声盈野’。

    朱栩看着不时点头,王北承算是老奸巨猾,文章写的是声情并茂,该写的一字没落,又不会挨多少埋怨。

    “老家伙……”朱栩笑骂了一声。这老东西虽然狡猾,可手腕高的很,有他帮忙做事,方孔炤等人都要省不少力气。

    朱栩放下,又翻开一章,不由得轻咦一声。

    这些报纸曹化淳都已经看过,自然知道朱栩看到的是什么,神色不变。

    其他人忙忙碌碌,方孔炤也没闲着,巡抚衙门在飞速架构各项职权,也在对其他官员等进行甄别,裁剪。

    淮。安,苏,州,扬。州,凤,阳等几个府的知府同时被免职,下狱待审。

    按照规定,巡抚衙门是没有这样的权力,可内阁与吏部为了推动新政,临时给巡抚衙门授予了这样的特权,这也让江。苏巡抚衙门有了绝对的权力,在改革上在大刀阔斧,勇猛急进,无可阻挡。

    曹卜善,毕自康等人朱栩本就不喜欢,被罢黜也是自然。

    朱栩对南直隶的一干人的作为还算满意,放下报纸,笑着道:“通知下去,今后的报纸就不要送来了,全力赶路,争取在六月中赶到福。建。”

    “遵旨!”曹化淳道。

    朱栩加速南下,曹文诏全速赶往琉。球,其他事情如常的进行着。

    京城,皇宫。

    张太后现在是忧心忡忡,与老太妃在叙说中心里的不安。

    老太妃倒是开朗,笑呵呵的道“不就是两个人夷人女子,皇上偶尔宠幸也属正常,过一阵子腻了就好了,一路上风餐露宿,也该有女人打理一下。”

    张太后眉头蹙起,道:“话是这么说,只是皇上的宫里只有一个李才人,还没有诞下子嗣,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老太妃明白张太后的担忧,看了她一眼,声音清朗的道;“皇上出京不是游山玩水,那是操心国之大事。他也不是好色之人,要不然到现在宫里也不会只有解语一个人,不管外面人怎么说,我们宫里不能乱,一些胡言乱语不能出现。”

    张太后一怔,旋即明白的道:“嗯,那,要不要写封信给皇上,提醒他一下?”

    老太妃笑着摇头,道:“皇上自有分寸,我们就不要多插手了。你有空就看看解语,还有那几个女孩子,现在不妨就接进宫,咱们再调教调教。”

    张太后对朱栩有着一抹‘责任感’,哪怕朱栩长大了,现在威名赫赫,总还是忍不住的操心,老太妃的话并没有让她释怀,还是担忧不去。

    这个时候,内阁也正在开会。

    科举在即,可朝廷禁令在前,朱栩的旨意在后,一下子将九成以上的今科士子拦在门外,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想想就让这些大人们头疼!181

第七百零五章 无所顾忌() 
内阁,除了在京外督查全军的兵部尚书申用懋,左右次辅,五部尚书,全部聚齐了。

    毕自严,孙承宗,傅昌宗,周应秋,徐大化,调任礼部尚书的沈珣,新任刑部尚书的张问达,七个人围桌而坐。

    这七人就算是内阁了,也代表着‘朝廷’,算是大明的最高管理层。

    七人身前都放着茶杯,氛围还算轻松。

    不过,当前一个问题就摆在眼前,绕都绕不过去。

    毕自严抬头看向沈珣,道:“沈大人,今科举士,可有什么麻烦?”

    沈珣神色不变,心里腹诽,事情明摆着不是?

    他还是稍作思索的道:“回大人,目前来说没有问题,礼部应付的过来,只是,一旦开始,麻烦就少不了。”

    将大部分士子挡在门外,使得他们‘终生不仕’,这样一条禁令,将逼得这些人以及背后的人‘疯狂’!

    这里在座的都是通过科举出身,明白科举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皇帝以及朝廷的这一道‘禁令’,等同于‘谋杀’,血淋淋的残忍!

    周应秋双眼泛起一道冷光,语气极其淡漠的道:“辽东地广人稀,极其缺少开垦荒地的青壮,命各地衙门准备好,同时命移民衙门准备好,可以给辽东补充一些了。”

    周应秋的话是杀气腾腾,态度坚定异常:乱世用重典!

    徐大化一见,连忙跟着道:“周大人说的不错,‘九条规定’已经两年了,藐视朝廷法纪,当严惩不贷,一视同仁,无有例外!”

    沈珣看了眼傅昌宗,稍稍犹豫,道:“北直隶还好说,下官只担心南方,皇上毕竟在……”

    这里的人还不知道朱栩已经南下,这会儿听到这里心头都是一跳,喉咙里仿佛有东西,不吐不快可又吐不出来。

    皇帝若是被激怒,对这些士子开刀,这后果肯定将远超当年清理东林党!

    这个时候傅昌宗面无表情的抬头,淡淡的开口道:“倒也不用担心,若是士子闹事,‘不理不问’,朝廷以及地方所有官员‘不得出声’。”

    众人听着傅昌宗的话都是微怔,接着若有所思。

    这位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就会对整个议事节奏产生影响,毕竟他的身份太敏感,有可能背后是皇帝的意思。

    毕自严神色不变,心里倍感压力。傅昌宗,周应秋,徐大化,沈珣,这四人都算是‘帝党’,孙承宗只关心‘军务’,张问达有些‘孤臣’的意思,他这个‘隐首辅’居然仿佛被架空了。

    好在他还有‘帝师’的头衔,众人也都还尊重他,没有出现什么激烈的争论,更没有党争,但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安,皇帝将所有权力都紧紧抓在手里,这不利于内阁的权威以及施政。

    毕自严心念一闪,思索着傅昌宗的话,俄尔点头道:“这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