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家政院副院长,汪乔年。

    简单叙过之后,汪乔年坐在周应秋边上,道:“大人,从各地抽调了第一批生员,目前到京一百二十一人,政院今年毕业的有三百人,下官为大人留一半,其他的打算派去山。东,山。西做县丞,主簿之类,好生锻炼一番,以备大用。”

    周应秋点头,道:“嗯,吏部已经在做审核安排,待督政院那边通过,就报内阁批复,最多半个月,这些人都要履职,你要做好准备,安抚好他们……”

    汪乔年资历也算厚实,很得孙承宗赏识,认为他是‘知兵知政’,似乎将他当成了接班人。

    汪乔年神色却有些不安,看着周应秋道:“大人,京城最近……”

    虽然只有一个‘刘凤忠案’,可敏感的人都能察觉到,京城有诡异,一股风暴在慢慢聚集,很快就要席卷京城了。

    周应秋笑了笑,道“汪大人,皇家两院地位超然,不涉朝政,不关党争,只要恪尽职守,风暴再大也不会波及到你。”

    汪乔年倒是不在意这些,而是关心朝廷的‘新政’,这个时候理当‘稳’字当头,何以酝酿风暴而置之不理?

    他心里这样想着,没有说出口,周应秋,孙承宗都是明眼人,不会看不到这些,之所以‘无动于衷’,肯定有什么他不了解的内情。

    周应秋虽然面上带着宽和之笑,心里却暗叹。

    之前他认为是皇帝‘政改’心切,迫不及待的想要以北直隶杀鸡骇猴,惊醒天下,推动‘税改’。可近来的事情让他越来越发觉是他错了,错的有些离谱。

    京城的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并不是皇帝推动的,甚至说,皇帝是无可奈何的顺水推舟。

    因为这场风暴是皇帝登基以来,种种改革的后遗症的集中的一次爆发,挡也挡不住!

    宗室,勋贵,东林,阉党,军户等等,他们都适应过来,喘过了一口气,一个个都以不同形式的跳出来,几乎都准备在这个时候进行反扑。

    这样庞大复杂的力量,即便是皇帝也要认真对待吧?

    ‘终究还是皇上看的长远……’周应秋心里自语一声。

    他看得分明,越发的明白,京城这场乱局会超出所有人的预料,甚至是皇帝!

    ‘也罢,一次性释放,一次性解决,之后的‘新政’应该更容易推动……’

    周应秋心里默默转悠一阵,又看向汪乔年,目光泛着冷意的道:“该说的话,我还是要强调一次,秉公守法,清廉不阿,不结党,不徇私,这些皇家政院的生员都务必要牢记,一旦让本官或者其他人发现,这板子不会落到两位阁老身上,你明白吗?”

    汪乔年立即起身,抬着手,沉声道:“大人放心,皇家政院对出来的生员都有核查,且这次都详细摸排过,绝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周应秋点点头,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力保证他管辖的一块不出大乱子。只是,国政败坏至此,他能保证多少?

    “老爷,沈尚书来了。”一个家丁走到门前道。

    周应秋神色微动,压着新透露乱序,道:“嗯,请他进来吧。”

    汪乔年知道是刑部尚书,这么晚还登门定然是有事,抬手道:“下官告退。”

    周应秋起身,送他出门。依照惯例,两院的副院长一旦外放也都是参政,参议,将来会是封疆大吏,或者步入朝堂,不可轻视。

    沈与汪乔年相互点头,然后与周应秋进屋,将事情详详细细的说了。

    最后他万分警惕的道“周尚书,这魏忠贤狼子野心,皇上刚一离京他就敢冲着李邦华去,只怕还留着后手,我等不能不防!”

    周应秋看着刘凤忠的供状,面色冷静,心里也佩服魏忠贤找的这个切入点,真真是将内阁,六部这些全都罩在里面,进不得退不得。

    李邦华是万万不能有事的,否则牵连出来的,就是孙承宗,袁可立,熊廷弼,毛文龙等人,这些可以说是朝廷的一半柱石!

    如果放在旁人绝不敢这么干,偏偏魏忠贤胆大妄为,就是要这么做!

    朝臣之间私下借‘四万两’白银,哪怕真的是为了军饷,为了建设天。津卫,传出去也定是一片哗然,更何况还说不清,要是被公开,内阁以及六部都将陷入难堪的被动。

    沈见周应秋不语,以一种试探的语气道“周尚书,崇祯之前,国政多有弊端,能不能让内阁颁布一道命令,对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断了魏忠贤的这个念头!”

    周应秋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沈顿时就知道这个提议不行,还是忍不住的道:“周尚书,魏忠贤这一招直接刺中了我等要害,让我等动弹不得,必须要尽快解决这件事,否者后果不堪设想!”

    周应秋沉着脸没有说话,还在细细的推敲着这份供状,同时心里也在思索对策。

    魏忠贤已经不同过去,耍起了阴谋诡计。

    这个诡计还真非同一般,确确实实难住了他们。

    这个案子肯定是不能往下追究的,要是翻出天启年间那些事情,牵扯起来,整个朝廷都能被拖进去。

    要是不查,魏忠贤有的是借口闹大,大肆株连,按都按不住。

    拖延就更不行了,烫手的山芋在手里,怎么都不能安心。

    周应秋看完,眉头皱的更紧了,没有任何捏造的成分,一看就知道都是真的。

    真的才可怕!

    周应秋坐直身体,神色沉吟起来。

    他们到现在还不清楚魏忠贤到底要干什么,皇帝的布置究竟是什么。很明显,皇帝就是想要京城乱,要那些魑魅魍魉都一次性的跳出来。

    好一会儿,周应秋定住心神,看着沈道:“刑部的刑狱司就从顺天府开始铺展,第一站就在河。间府开始调查,将刘凤忠的一切都查的清清楚楚,不要模糊,及时的在报纸上公布,关于李邦华,刑部去信陕。西,要李邦华做出解释,如果有什么问题再去信。李邦华是封疆大吏,朝廷重臣,没有足够的证据绝不能轻易动弹……”

    沈听着周应秋的话,细细琢磨,双眼一亮道:“还是周尚书有办法,好,我明天就命人去河。间府,组建刑狱司,展开调查。”

    周应秋不说话,这件事终究不会善了,他这拖延之法也不会撑太久。

    沈兴冲冲的走了,周应秋沉吟一声,招来一个下人,道:“你去顺天府,给我传几句话。”

    “是老爷。”下人道。

    魏忠贤望着暗淡的月色,慢慢的道“第一:顺天府要尽快完成‘新政’的要求,不要顾此失彼,明白政务的中心。”

    “第二:‘税改’的事情可以放一放,不要着急。”

    “第三:专心政务,不该想的,不该管的不要乱插手。”

    下人等了一会儿,见周应秋不再说话便道;“是,小的这就去。”

    周应秋心里本来还有一条,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这场风暴的核心是顺天府,不论如何顺天府都不能倒,北直隶的政务不能乱。

    “希望我做的这些都有用吧。”周应秋语气淡漠,眼神里却闪烁着灼灼亮光。

    这是一场大危机,可危及之后,就是皇帝口中的那个光明未来!

第六百一十四章 真相() 
陈奇瑜有了靖王给的‘法宝’,再也无惧那些官吏,乡绅,因此闭门,安心的在家睡觉。.更新最快

    他已经很久没有安稳的睡觉了,睡在偏房内,一个人,告诉下人不准打扰,他要睡个痛快觉。

    可没多久,他就被下人一阵着急的拍门声惊醒,

    他冷着脸出来,看着门口打家丁道:“这么晚了什么事情?”

    那家丁神色微慌,连忙道:“老爷,周尚书派人来传几句话。”

    陈奇瑜混乱的大脑陡然清醒,周应秋是一个特殊的人,他的话需要认真对待。

    “什么话?”陈奇瑜道。

    家丁一字不漏的转述,陈奇瑜听的直皱眉,周应秋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说他舍本逐末了吗?还是说,顺天府的政务方向要转变?

    周应秋的话看似简单,实则云里雾里,令他摸不着头脑。

    陈奇瑜挥退下人,重新关门入房,这一次,他是怎么也睡不着了。

    周应秋是皇帝的亲信,又在朝中多年,他的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肯定寓意着什么。

    他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直到天亮都没有再入睡,起身了他才算是悟出了一点。

    陈奇瑜紧急将顺天府官员召集起来,认真的商讨,布置任务,核心就是两个字‘低调’,他要求顺天府转变方向,落实朝廷‘新政’,至于‘士绅纳税’的这些,他决定放一放。

    陈奇瑜的话,让陈所闻,楚宗先等人都有所警觉,他们确实大意了,不顾一切的推动‘税改’或许会成为别人的靶子。

    顺天府的动作瞬间安静了下来,一举一动,尤其是政务都务求低调,即便是刑狱司,督政院的事情也都悄然进行,没有大肆铺开。

    六部,内阁也都一样,报纸上除了长篇累牍,不厌其烦的介绍,宣传新政,其他的信息都是寥寥。

    刘凤忠的案子虽然在京城掀起热议,但由于刑部处理的无可挑剔,暂时也没有什么过大的反应。

    东厂本来就很安静,抓过刘凤忠之后就紧闭大门,无声无息。

    偌大的京城,犹如刚刚沸腾的开水,诡异的平静下来。

    越是平静,敏锐的人越是感觉到危险!

    从刘宗周开始,一些大儒,名宿纷纷离京,那些大商户之类也都不约而同的转移生意,逃离北直隶,他们的嗅觉厉害的可怕。

    傍晚的时候,朱栩等人站在一块垄田前。

    朱栩手里拿着一根干扁枯黄的稻杆子,神色有些沉重。

    地面上很干,一脚下去就能扬起尘土,稻田里可以看到土缝,手里的稻秧子不止是缺水,还有虫咬过得痕迹。

    曹化淳上前,低声道“皇上,奴婢让人去打听了一下,泰。安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下雨,而且还有蝗虫肆掠。”

    平王抱着手在肚子上,望着一片的田野,道:“皇上,鲁王世子一个月前就给臣上奏,说是兖。州今年大旱,收成怕是要减三成以上。”

    朱栩默然点点头,迈步在陇间走着,细细的观察。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突然间,不远处的水沟内跳出几个十三四的少年,手里拿着棍棒,都是一脸警惕的看着朱栩等一群人。

    平王看了眼朱栩,连忙上前笑着道:“我们是京城来的,路过这里,想这个地方喝水?”

    领头的一个少年有十五岁,穿着很破烂,露着大片胸口,脸上黑漆漆的,盯着朱栩一群人打量了一会儿道“你们走吧,这里没有水,顺着你们来时的路,大约五里就是小镇了。”

    朱栩望着一片片田野,目光忧虑。完全看不出丰收的迹象,都是病恹恹的,只怕减少三成都是少的。

    朱栩不在意少年的话,直接问道:“你们家有多少地,一年能剩多少粮食?”

    少年脸色大变,用木棍指着朱栩怒喝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朱栩眉头皱了皱,这少年的警惕心有些过了。

    曹化淳上前,低声道:“皇上,山。东境界匪患一直不绝,这里前不久有匪盗来过。”

    朱栩背着手,默然无语。

    哪怕他这五年穷尽心力,想要改变大明还是任重道远……

    旱情越来越重,相对就是匪盗越来越多,聚集起来就会是‘起义’,从南到北,从大到小没有一处是净土。

    ‘终究还是慢了……’

    朱栩心里轻叹一声,所有人都说他太心急,能不急吗?

    现在大明的看似平稳,是他以‘抢劫’的方式聚集了大量的钱粮支持,这种方式是不可持久的,随着灾情加重,所有人都要瘦身,最瘦就会是朝廷。一旦国库空虚,那后果比历史上还要可怕,说不得强行堆积起来的强大会瞬间崩塌!

    朱栩心里暗自摇头,论起讲道理,他一百个也抵不上朝堂上的那些大人们的一个,不管他多么忧心,说的再多,他们终究是根据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来行事,找一个与他心意相合的人,是越来越难了。

    “走吧。”朱栩知道,想要从少年嘴里知道些是不容易了。

    少年们还是非常警惕朱栩一群人,哪怕他们看着不像匪盗。

    走了一会儿,朱栩转头对曹化淳道“多派几路人出去,摸清具体情况,还有,不要惊动地方,朕要看真实的。”

    曹化淳明白,皇帝这是感觉被糊弄了,躬身道:“是。”

    朱栩不是感觉被糊弄,而是被欺骗。

    不管是各地知府,知县的奏本,还是那些巡抚,总督,甚至是六部,内阁的奏本都不诚实,真正的现实要么没有,要么就隐藏着晦涩不明的字里行间,难以察觉。

    “无生老母,真空家乡……信无生老母,得反永生家乡……”

    朱栩等人刚刚走出稻田,不远处一群白衣人竖着大帆,边走边大叫。

    “白莲教?”朱栩近乎是脱口而出,他是没见过,可这身装束实在太特别。

    曹化淳跟在朱栩身侧,低声道“是,白莲教在山。东声势很大。他们不闹事,还帮着地方衙门安抚百姓,捐纳钱粮,所以没有弹压,也没有禁止。”

    朱栩神色动了动,在他心里,白莲教一直是‘邪教’的位置,想了想道:“让锦衣卫调查一番,看看白莲教或者其他教派的人数,规模,教义,散布等等,要详细一点。”

    乱世出妖孽,这个时候,邪教最能蛊惑人心,破坏力也是最大。

    “是。”曹化淳道。

第六百一十五章 重修儒家经典() 
大明底子可以说很厚,可这不是普通时候,年年大旱大涝,没有个正常时节,延续十多年,再厚的底子也经不起这样折腾。

    朱栩坐在马车内,面无表情。

    奏本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他的内心越发沉重,惶然,然后是急迫。

    必须要尽快完成‘政改’!

    在朱栩马车缓缓走动的时候,一常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