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倒是要补足了。”朱栩自语一声,道:“派人告诉内阁,将克复沈。阳的经过,理由,大义等写一篇朝报,一定要理据充分,不能给人把柄。”

    刘时敏不知道这巴达礼写的内容是什么,侧身道:“是。”

    朱栩放下巴达礼的书信,又拿起黄太吉的,几乎是下意识的朱栩闻了闻信上的味道。

    “有点像菊花……”

    朱栩眉头一挑,这应该是布木布泰的体香,他前后看了看,拆开信。

    黄太吉倒是没有提及沈。阳,语句中希望能‘重归大明’,愿为大明‘讨伐叛逆’等等。言辞恳切,不卑不亢。

    看完后,朱栩又看了一遍,旋即皱眉。

    黄太吉这封信其实没有什么内容,就仿佛亲戚之间的信件,充满了嘘寒问暖,实际上都是客套,除了维系感情,并没有作用。

    可是大明与后金不是亲戚,更没有感情!

    两封信朱栩都拿过来,仔细的看了好几遍,始终不得要领,看不出其中潜藏了什么心思。

    朱栩沉思一阵,道:“抄录两份,送给内阁,兵部,让他们看看,其中到底有没有藏什么东西。”

    “是。”曹化淳应声,走过来接过信件。

    朱栩喝了口茶,准备继续看奏本,随口道“陈奇瑜那边怎么样了?”

    刘时敏的神情动了动,转过身道:“回皇上,陈大人之前募得八百两,随后在太康公,英国公等人处募得近万两,其他无所得。他已经下令召集北直隶的知府知县等进京,似要强行摊派。”

    朱栩手一顿,笑道:“刺激还不够,过几日,让内阁找个机会出份报纸,痛斥这件事,给陈奇瑜以及那些士绅一点压力。”

    “遵旨。”刘时敏道。

    朱栩继续看着奏本,神情平静。

    他心里很清楚,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政改,这是最后一步,以天下百官认同的方式确立!

    与此同时,督政院。

    “这商税是不是太低了,若是百姓都去逐利,何人种地,哪来的粮食?”

    “这话我就不认同了,那天下百姓都想着当官,怎么就还是有人在种地?”

    “你这是狡辩,科举那是独木桥,岂是人人都能当官的?”

    “那经商就那么容易?如果容易天下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穷苦百姓?”

    “胡说八道……”

    “两人冷静一下,咱们就事论事,不要争吵……”

    “本官就是觉得这商税太低,必须增加!”

    “我呸!我敬你是万历朝的老人才给你三分面子!宣宗以来,商税有多少,国库可有记录?现在嚷嚷太低了,之前还没收你怎么不说……”

    “庶子不足于某……”

    “少给倚老卖老……”

    “两位大人两位大人,不要动手……”

    督政院的班房内,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每一点小事情都要争论半天,甚至拳脚相加,热闹非凡。

第五百六十九章 见海兰珠() 
内阁。手机无广告最省流量了。

    左右次辅毕自严,孙承宗,来宗道,六部尚书傅昌宗,周应秋,外加督政院院正,靖王朱履祜,众人围坐在内阁大堂内。

    朱履祜看向毕自严与孙承宗,神色颇为放松的笑道:“两位大人,大明律,各部各衙门,地方巡抚,总督,知府的职权基本理清,税法,田亩制度等都初步拟出,各位巡抚,总督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毕自严神色不动,心里微微失望。这靖王虽然极其卖力的做事,可能力,眼光都差了些,也难怪皇帝不推他接信王的首辅位置。

    他这个靖王,世人眼中皇帝的亲信去找各位巡抚,总督谈,谁敢说半个不字,要是一字不漏的传到皇帝耳朵里,谁能承受得住后果?

    孙承宗倒是点头,赞了一句道:“靖王殿下的能力本官是信得过的,既然各地都没有意见,今天朝报加号,将风声放出去。”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明白,孙承宗这是要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倒逼这些巡抚总督,迫使他们不会再出幺蛾子。

    毕自严看向傅昌宗,道“傅尚书,税务总局,皇家钱庄等筹建的如何?”这些都算是从户部分离出去的,接下来一段时间,也要受到户部的指导,慢慢的才能完全独立。

    傅昌宗道:“目前来说都很顺利,若是要铺开到全国,关键还是地方上的支持。”

    毕自严神情淡淡的点头,政改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地方的执行力度,他心底甚至期望地方只要不反对,冷眼旁观就行,千万不能阻止羁绊!

    毕自严看了眼其他人,见都没有其他说法,暗暗松了口气,道“这样吧,明日在文昭阁开议,我们先将事情详细定下来,然后再奏请皇上批准,择日开廷议,予以确认!”

    众人都没有意见,这件事拖的太久了,不管如何,先通过政改,将基调定下,其他的可以慢慢再议。

    朱栩一直都关注着政改的一举一动,毕自严这边决定以内阁名义在文昭阁议事,他就已经知道了。

    坐在椅子上,他的神情有些说不出的意味。

    从本心来说,他不着急,希望这一次的‘政改’能够越完善越好,尽可能的将所有的架构都搭建好。

    实际情况是……还做不到。

    大明的官员从上到下,真正做好革新准备,从心底认同的并不多,大部分情况都是朱栩这个皇帝拿着鞭子在后面催促的结果。

    比如毕自严等人这次为什么这么迫切,就是在担心朱栩‘再出幺蛾子’,这样的压力迫使他们要尽快完成。稳住局势,腾出手来。

    朱栩想了良久才自语道“尽快有个结果也好……”

    毕自严又与众人商议一番,与孙承宗一起来到景阳宫。

    “皇上,政改各项已经基本完成,臣议明日在文昭阁议事。”毕自严道。

    朱栩自然是已经知道了,点点头道:“嗯,说说你们的看法。”

    这场廷议虽然是准备很久,可对不少人来说还是很突然,这场精心准备的政改在朱栩眼里也很粗糙,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完善,修改。

    作为皇帝他不能去参与所有的细节,否则这场政改就失去意义。只是朱栩希望这会是一个重大标志,让群臣明白,大明正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方向在哪里。

    毕自严不清楚朱栩心底还有这么多没有透露的想法,道:“皇上,按照您的要求,基本上都已经做到,臣认为细节可以再慢慢讨论,各位巡抚总督离开太久,恐生变。”

    朱栩眉头一挑,毕自严的话里有话啊!

    不过他大致也能猜出来,无非是怕他在生事端,微微颔首笑道“嗯,那毕师尽管安排,准备好,尽快开廷议。”

    “臣遵旨。”毕自严,孙承宗两人抬手道。

    朱栩喝了口茶,微微点头道:“政改的事情朕交给你们放心,尽管放手去做。对了,黄太吉的信,你们看出什么门道没有?”

    孙承宗低头思忖,旋即抬手道:“回皇上,臣等仔细研究过,黄太吉与巴达礼的信,应当是一种示好或者退让,肯定是科尔沁遇到了灾情,想要换取我大明的帮助。”

    这一点朱栩早就想到了,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慢慢的道:“应当不止,表面上的示好实际上是一种示弱,是想要掩盖他的其他行为,朕会明锦衣卫详细调查。”

    话虽然这么说,朱栩心底却在想,是该见见布木布泰与海兰珠了。

    这一点孙承宗与毕自严都没有再说,大势在大明,以科尔沁与黄太吉,暂时还翻不出浪。

    毕自严沉吟一声,道:“皇上,钦天监那边观测到,入夏之后南方将会有罕见的大雨,臣认为,此时皇上不当南下,不妨再过些日子。”

    朱栩知道,朝臣对他出京一直比较抵触,也就是他的威望足够,才能换来这样委婉的劝谏,要是换做天启,哪怕是万历估计早就被群臣怼死。

    朱栩神色不变,道:“关于防范灾涝,内阁可有准备?”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知道是劝不了了,只得抬手道“回皇上,近几年朝廷大修水利,防范洪水会很容易,臣也与各地的巡抚,总督谈过,都会认真对待,想来不会出现大的洪灾。”

    朱栩神色动了动,后世评价崇祯皇帝是‘有道无福’,其中就说‘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涝九年’,这‘涝’既然能与大旱相比自然非同小可。

    好在朱栩确实有了多年的准备,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效果非常好,各地的大河都被拓宽加深,最显著的就是黄河的堤坝,在没有加固的情况下硬生生高出了三米,可见清出了多少淤泥,工程有多大。

    “不能掉以轻心!”

    朱栩沉色道:“待廷议结束,内阁要轮番派出人出京,巡视河道,朕会让东厂暗中调查,若是有人偷工减料,虚报实情,严重者,朕要诛他们九族!”朱栩的话里充满了杀气,虽然现在的人口密度远远比不上后世,可一旦出现灾情就会耗费大明的大量的钱粮。

    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浪费,朱栩绝不允许!

    “臣等遵旨。”两人同时道。

    “传布木布泰……不,传海兰珠来见朕。”在毕自严与孙承宗离开之后,朱栩道。

第五百七十章 扶持科尔沁() 
偏宫里,海兰珠非常的紧张。

    大明皇帝召见,只见她一个人!

    她本就是一个非常胆小,怯弱的人,如何敢一个人去见传闻中如豺狼般的大明皇帝!

    布木布泰蹙着眉头,心里担忧,面上沉稳,看了眼不远处传话的内监,低声道:“姐姐,按照我们来之前的回答,明朝皇帝要是问了别的,你就说不知道,他不会为难你的。”

    海兰珠紧紧抓着布木布泰的手,手心里都是汗,脸上满满的担忧之色。

    布木布泰轻轻一笑,安抚着道:“姐姐放心,明朝皇帝先见姐姐,用不了多久就会见我的。”

    海兰珠直觉一颗心都要跳出来,俏脸如水,眉眼含情,过了好一阵子才算定下心,对着内监勉强一笑,道:“我们走吧。”

    这内监也是宫里的老人了,三十多岁,经历了万历,泰昌,天启一直到现在的景正四朝,可以说什么样的女人都见识过,可这个蒙古女子,还是让他这个太监都心跳了几分。

    他眉头皱了皱,虽然他位份不高,可也不希望宫里出现这样的足以魅惑君心的女人出现。

    “请。”内监道。他还分得清身份,该做什么事情。

    海兰珠又看了眼布木布泰,这才小心翼翼的跟在内监身后,向着景阳宫走去。

    布木布泰看着一群人的背影,眉头蹙起,心里忐忑,海兰珠是藏不了事情的人,她不确定大明皇帝会从她那里探知到什么。

    海兰珠进了御书房,直直的看着朱栩,走到近前,才轻声行礼道“科尔沁使者,海兰珠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朱栩是第一次见着海兰珠,心底默默的给打了九十五分。

    二十八岁,一个女人一生最好的年纪,体态柔软丰腴,俏脸滑嫩如水,一双美眸似怨似诉,娇滴滴,楚楚可怜。

    朱栩眯了眯眼,暗道‘难怪黄太吉后半生会独宠这个人女人,还真是一个祸水。’

    他不是色中饿鬼,微微一笑,道:“贵使免礼,除了巴达礼的亲笔信,可还有其他目的?”

    海兰珠紧张的手足无措,依言起身,低着头,好似背书一般的道:“我奉大汗之命,前来与大明修好,希望能与大明摒弃前嫌,永修兄弟之好,万世不攻伐。”

    朱栩并不清楚黄太吉到底有什么目的,海兰珠说的基本都是废话,手指在桌面无声的敲击着,轻轻点头道:“我大明也想边陲安定,科尔沁修好自然是好事情。”

    海兰珠低着头,眼帘不停的眨,一颗心砰砰砰直跳,朱栩说话,她愣是不知道怎么接。

    朱栩打量着海兰珠,能感觉到她身体在微微发抖,眼角眯起,嘴角笑容越多的道:“贵使在科尔沁一般都忙些什么?”

    海兰珠心里一跳,不敢抬头,紧蹙着眉头道:“我平时都在屋内,甚少外出。”

    朱栩知道,海兰珠丧夫之后,一直寡居在家。可不论是身份,还是样貌,不知道有多少人觊觎,令她在科尔沁不胜其扰,风评极差。

    “你们科尔沁现在有多少人口?”朱栩不动声色的道。

    海兰珠想了想,道:“有二十万户。”

    实则上朱栩一直想弄清楚,蒙古各部落的人口,以此推算他们的可战之兵,可从来就没有成功过。因为这些部落自己也不清楚,只有大概的统计。

    海兰珠说的‘二十万’是有水分,只是多了少了都难说。

    朱栩心里转悠着,又道:“你们现在有多少马匹,我大明希望能够交易一些。”

    海兰珠虽然不清楚具体政务情况,可也知道他们现在盐都不剩多少,认真的回忆着,道:“有五万匹,可以卖一部分给大明。”

    朱栩若有所思,从马匹的数量可以大致推算科尔沁可战的人数,外加黄太吉,还有其他联盟的部落,十万骑兵应该是能凑齐的。

    他要南下,肯定要一年半载才能回京,离京之前,他要确保北方的平稳。

    长城关口朱栩不担心,粮草,兵力充足,外加有大炮守护,黄太吉吃过几次亏,不会冒险。唯一可担心的,就是辽东。

    那里没有关隘,骑兵来去自如,要是让黄太吉杀到鸭绿江,朝。鲜,虽然不能久占,单是破坏就不是大明能承受的,尤其还涉及到至关重要的移民。

    所以说,大明对科尔沁能用的手段极其有限,当以‘绥靖’为主,韬光养晦。

    这同样也是黄太吉现在的策略,后金已经名存实亡,只剩下两万骑兵,要是一不小心折了,科尔沁未必能再控制住。

    这是一层彼此都心知肚明的窗户纸,短时间内谁都不会捅破,僵持着,直到一方准备好,率先发难。

    朱栩,还是要与时间赛跑!

    这海兰珠明显知道的不多,也不是谈判的主事人,想要试探出什么,还得从布木布泰身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