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王,靖王等最前面的几人神色大惊,慌忙跪地“臣有罪!”

    他们身后的人都连忙跟着跪地,大殿里的人除了台上的,全都跪在地上,高喊‘臣有罪!’

    朱栩面无表情,出口的话音里更是一丝感情都没有,慢慢的道:“昨晚的事情,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朕来告诉你们,阮大铖,孙之獬等人为了复官,在京城四处张贴告示,构陷封疆大吏,污蔑朝臣,以至于隐射宫闱,你们告诉朕,为官为臣,底线在哪里?”

    皇帝的话语没有一丝的波动,这让朝臣越发的忧心。

    “自张居正之后,朝臣眼中无圣,把持政务,国政败坏,百年未有……继而党争四起,无人不党,国政益败,以至于延及边关,建奴坐大,威胁国祚。朕自登基以来,费尽心力,肃清朝政,消除党争,任用贤能……奈何才德浅薄,纷乱不断,朝局竟无一日平静,朕上愧列祖列宗,下愧万千子民。昨日朕反省了一夜,决定……想到了‘罪己诏’。”

    “万万不可!”

    朱栩话音刚落,周应秋就猛的抬头打断。

    罪己诏,这非同小可,一来会有损皇帝威信,二来更会损害大明上下的信心,何况是在政改的关口!

    毕自严也跟着抬手,沉色道“皇上,臣认为不可,还请三思。”

    孙承宗道:“皇上并无失德,天下一心,臣认为没有下罪己诏的必要。”

    罪己诏在一些时候确实可以抚定人心,却并不适合现在的大明。

    傅昌宗抬手,肃然道:“皇上,纵有一些人无君无父,肆意妄为,也不该皇上担责,臣认为,当前应进行清肃朝政,查处作恶官吏,无需下罪己诏。”

    其他人陆陆续续都接着开口,都是反对朱栩下这罪己诏。

    朱栩站在台阶前,背起身,神色淡漠的道:“那你们告诉朕,朕要怎么做才能消除党争,怎么样做你们才不会争权夺利,一心为国为民做事?你们都是读了几十年圣贤书,朕要用什么办法才能消除弊政,中兴大明,为万民谋福……”

    这个命题很大,满殿的大人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好一阵子,毕自严抬手道:“皇上,此次政改正是为了去除旧弊,革新朝政,臣相信,我大明定然再有朗朗乾坤,昨夜之事不会再发生……”

    朱栩背着手,目光如剑,语气如刀:“就这么简单吗?”

    毕自严嘴唇动了动,沉吟着没有说出口。

    其他人纷纷垂头,眼前的皇帝显然是在盛怒之下,谁敢轻触!

    一个内监急小跑的从宫门外进来,跪在地上大声道“回禀皇上,行刑结束,所有人都已经处决。”

    这句话,让大殿里的众臣都背脊发凉,神情复杂,心里压抑。

    ‘凌迟’这种极刑除非罪恶难恕,向来少用,更何况还是显赫一时的朝臣。

    朱栩面色冷漠,猛的转身走回,坐在龙椅上,神色霸道的沉声道:“传旨,即日起隐射宫闱者,斩!构陷朝臣者,斩!贪污五十两以上者,斩!结党结社者,斩!虚报财产者,斩!反叛不臣者,斩……”

    下面站的一群人心惊肉跳,他们耳朵里听到的尽皆是一个个冰冷冷,甚至是血淋淋的‘斩’字!

    朱栩双手撑着桌子,目光灼灼的盯着下面,一口气说了十几个‘斩’字!

    他要以强横,甚至是蛮横手段来扭转大明的朝局!

    朱栩说完了好一会儿,下面还是静悄悄的,他端起身边的茶杯,摩挲着茶水,淡淡道:“你们可有异议?”

    这个时候谁敢有异议,齐齐抬手:“臣等遵旨,皇上圣明!”

    朱栩自然不是说说,东厂养了好几年的案,即将要发挥作用了。

    他轻轻喝了口茶,道:“毕师,开始吧,今天第一项,审议大明律。”

    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政务,可坐在上面的皇帝犹如一把悬在众人头顶的利剑,丝毫不能大意。

    毕自严也不曾想到皇帝的怒气会这么大,这一个个‘斩’字出口,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他知道这件事触到了皇帝的逆鳞,不敢劝,抬手躬身,转身面对众臣,朗声道:“大明律,总纲,第一条:大明皇帝奉天承运,受万民所托,掌政天下,统帅万军。拥有制定,更改,废除一切律法之权力,不可篡夺!”

    毕自严说完看了眼群臣,见所有人都低着头,没有半分声音,他有些不适应,可还是暗吸一口气,继续道:“第二条,皇帝有发动征战,缔和……”

    毕自严说完第二条,扫了下面一眼,见他们还是一动不动,索性一口气将四十八条都念了出来。

    这是大明律的总纲,将皇帝,文武百官,政治架构,律法地位等等都以明文的形式定了下来。这个会明颁天下,算是一种对皇帝地位的肯定,‘名正言顺’的统治天下。

    这是也是情势所在,是皇权的必须,百官同样需要这样的‘道理’,凡是有依,就会心念通达,再无拘绊。

    同样是朱栩对未来的一种‘预防’,或者说是‘奠基’,律法的重要性,会在景正朝的一年接着一年中日渐重要,不可或缺。

    今天,亦或者昨晚的事情是在意料之外,现在朝臣们都只字不言,廷议变的‘非常’顺利。

    毕自严心里暗叹一声,百般筹谋,辛苦计算,都抵不上皇帝的天子一怒,他也有心尽快通过所有议事,不想再横生枝节,奏本翻了一页,继续道:“下一事,宗室十三规,第一条:除皇帝准可,内阁同意,宗室不得入仕,从军,从商……”

    这一条是朱栩昨晚让司礼监传给毕自严的,既然信王已经不可用,宗室里除了几人外对朱栩也就可有可无,索性就给群臣一个‘甜头’。

    果然,下面还不知道已经改了这条的百官颇为震动,都悄悄对视,心里大感欣慰。

    限制宗室,外戚,朝臣比皇帝更为在意。

    毕自严看了眼群臣,顺口道:“第二条,宗室限俸,以超一品俸禄供养,非内阁,六部尚书同意,不得增减。”

    “第三条,非皇帝,内阁同意,宗室不得出京,就藩……”

    “第四条……”

    众臣默默听着,这些规定他们都看过,虽然离他们心里的距离还有不少,可毕竟有了明确说法,对宗室限制,防范也勉强达到预期。

    毕自严很快就将宗室规条念完,径直就道“下面议内阁。”

    朱栩这个时候微微抬头,内阁,算是一个非常重要,敏感的话题,牵扯天下权力!

第五百五十二章 首辅空悬() 
内阁大学士,起初只是皇帝的‘幕僚’,并没有任何权力。

    朱元璋,朱棣都十分勤政,且有足够的能力掌控朝政。可后代就不同了,皇帝们开始懒惰,也是朝政日趋复杂,这些大学士逐渐掌握权力,影响朝局,可在大明政治体系中,他们依旧是‘幕僚’的角色,并没有真正的‘地位’。

    严格来说,他们还不如司礼监,至少司礼监的‘批红’之权是皇帝授予的,有着‘名分’。

    内阁真正统领天下政务,可以说是从张居正开始的。神宗年幼,太后支持,他权压六部,没人能抗衡,政务皆出内阁。

    自那以后,内阁的权力就无限扩大,皇帝的一切任命,诏令都需要内阁同意,哪怕是皇帝强行任命,内阁也有权,有能力让他‘上不了任’。

    万历年间长达十多年的‘国本之争’,虽然是文官一系与神宗皇帝的对峙,可内阁在里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十几年,换了三人首辅,砍了十几个堂官的脑袋,最终福王还是灰溜溜的出京就藩,至始至终,内阁都从未让步,神宗也奈何不得。

    崇祯初,朱栩通过各种手段,架空内阁,以至于废置,就是担心内阁影响他收拢权力。

    经过五年多的改革,重塑,朱栩现在需要朝局的完整,以强大的政治力量来推动改革的深入,因此,内阁复立,事所必然。

    毕自严能够感觉到朝臣们身体瞬间紧绷,他顿了顿,整理着思绪,道:“天子勤勉克己,事必躬亲,奈政务繁杂,非人力所及,故设内阁辅臣,以佐天子。”

    这个是理由,众臣都不在意,关键是后面的。

    毕自严手里拿着奏本,默然一会儿道:“内阁,设大学士七人,首辅,次辅以及诸辅臣。六部九寺以及其他诸局,监等衙门,皆由内阁辖制,天下政务需出内阁……”

    毕自严的话,代表着大明对内阁的正式确立,定议了其构成,权力以及权威。

    毕自严刚要张嘴,突然间,张问达出列,抬手道:“请问毕大人,内阁首辅为何人?”

    张问达此言一出,一直安静异常的朝臣们都动了起来,眼神闪烁,四处对视。

    没有意外,内阁今天之后就要总览天下政务,内阁首辅的地位就举足轻重,最重要的是,涉及到信王,信王是宗室亲王。

    宗室都早有定议,毕自严看了他一眼,语气漠然,不动声色的带着警告的道:“信王。”

    “下官反对!”张问达神色刻板,语气决然,同时抬手向朱栩,沉声道:“皇上,臣认为宗室不当入阁,更不能为首辅,请再议此条。”

    毕自严神色平静,并没有慌乱,这些朝臣他并不是都说服了。比如张问达。此人在很多问题上都异常坚决,包括宗室,内阁,外戚等一系列议题。张问达是四朝老臣,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威望极高,不少人都很尊重他。

    但毕竟只是小部分,影响不了大局,时间紧迫,毕自严也就任由张问达固持己见。

    宗室现在入朝,显眼的也就三人,宗人府宗正,平王。督政院督正,靖王,还有就是内阁首辅,信王。

    现在信王被‘拘禁’,在朝野还是‘秘密’,宗人府是管理宗室,并不算入朝,那么问题实际上集中在还在朝堂的靖王身上。

    对于宗室,朱栩心里自有一番算盘,神色不变,转向其他人道:“其他人怎么看?”

    “臣认为张大人此言不合,”河。南巡抚赵晗出列,大声反对道:“皇上,首辅之位需慎重,党争未靖,争权夺利者不计其数,若首辅换做他人,只怕朝廷不宁,有碍国政……”

    “臣不赞同赵大人此言,”山。西总督马世龙出列,朗声道:“皇上英明神武,朝臣都忠心为国,内阁纵然复立,臣也不认为会人再敢兴风作浪,有碍国政,只需严加整肃,多有警惕,党争断然无复起之机!”

    山。东总督阎鸣泰出列,道“皇上,宗室不稳事关天下,若宗室亲王皆可入仕,恐拨乱天下。”

    “启奏皇上,”四。川总督朱燮元出列,道:“宗室人口众多,若只有朝廷供养,实乃一大负担,臣议宗室可有营生,不当入仕。”

    转眼间,议论声四起,总的来说有小部分人希望将宗室继续关回去,不给他们出头的机会。另有一拨人主张可以出仕,可要严格控制,不是什么官职,什么位置都能去。

    朱栩面无表情,双眼深邃。

    宗室,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的‘分封’,不过都是为了遏制继承者之间的争斗,确保皇位过度的有序,稳定。明朝对宗室的控制尤为厉害,毕竟太宗皇帝的皇位来的很不正。

    朱栩有心给宗室开一个口子,可宗室毕竟身份特殊,不论做什么都影响巨大,朝臣们有所顾忌实属正常。

    不过,现在的焦点是内阁首辅,隐藏在背后的才是信王,宗室。

    场面渐渐的有些松动,本来小心翼翼的朝臣们,纷纷争执起来,你一言我一语,都想要说服对方。

    虽然没有天启朝那么不堪,朱栩看的也着实闹心。

    啪!

    朱栩猛的一拍桌子,冷声道:“朕要不要腾地方给你吵个够!”

    一群立马抬手躬身,不再发一言。

    朱栩目光冷峻的扫过一群人,目光看向前面的平王朱常润,淡淡道“平王,你怎么看?”

    平王向来对政务避之不及,这个时候更不敢开口,抬着手,一脸蒙态的道“臣没有意见。”

    朱栩眉头挑了挑,冷哼一声,转向靖王,道:“靖王,你怎么看?”

    靖王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自然不想宗室受到束缚,他道:“回皇上,宗室都是大明子民,理当有权为大明社稷做出应有的贡献,臣不赞同将宗室像猪羊一样圈养。”

    靖王的话虽然是实话,可这么直白说出来,在这金銮殿中,尤为刺耳。毕竟,宗室的身份异常的高贵,用‘圈养’二字,实在太过屈辱。

    朱栩神色不变,看向孙承宗,道;“孙阁老,你说。”

    这件事,朱栩与孙承宗等人都几番讨论过,意见趋于一致,都是希望给宗室一个口子,不能当猪养,要让他们自力更生。

    可廷议起了变化,不能按照之前的拟定的剧本走,孙承宗出列,沉吟一声道:“皇上,臣认为,应当对宗室进行降爵,只要爵位足够低,就可以入仕,且,臣请今后不再封王。”

    平王与靖王都是神色微变,孙承宗这个提议非同小可!

    朝臣们立时议论纷纷,刚要有人站出来说话,朱栩一拍桌子,训斥道:“够了!宗室规条已经过了,现在讨论的是内阁首辅,不要跑题!”

    群臣一怔,都有些意犹未尽。

    内阁涉及到信王,信王就是宗室!

    信王被圈禁,孙承宗不曾问过朱栩的心意究竟是怎么样,所以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他稍稍沉默,道“皇上,臣认为内阁职权当有限制。”

    朱栩眉头一挑,这话听着有意思,道:“继续说。”

    孙承宗是急智想出来的,脑中飞速转着的道“皇上,内阁,六部九寺等职权有重叠,当有区分,不应由内阁统领天下的政务,臣认为还需再议,以作区分。”

    朱栩右手不由得在桌面轻轻拍着,孙承宗这突然的说法,让他心底也思忖起来。

    毕自严眉头皱起,孙承宗突然的说法也给了他启迪。

    “臣反对!”

    张问达脸色刻板,目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