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2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栩也会意过来,表情若有所思。

    大明向百姓,商贾收购粮食,作为储备粮,随时以应对各处出现的旱情,本身没有什么。只是大明各地发展不均衡,以江南最为发达,物价也相对较高,所以收购的粮价也就高于其他地方。加上现在交通相对方便了很多,将粮食从北方或者其他地方运送到江南的应天,苏杭一带,价格会高出很多,而运送成本却很低。

    这种情况让朱栩想到了后世的茅台,城里的卖几千,多走几步的郊区就几百,这是十倍的差价!当时有人从城外向城里倒,还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声。

    虽然粮价没有那么没有离谱,可如果量大,那差额也会非常的可观!

    这是一个漏洞,朱栩对着刘时敏做了个手势,让他记下,到时候要找傅昌宗商议,堵上。

    刘时敏会意,轻轻点头。

    尽管王家其他人意动,可老爷子不说话,谁意动也没用,王三盯着王姓老者,拍着大腿道:“叔,到底有什么好犹豫的,行了行了,我再多出半成,您这个我不赚了,您就给我撑个面子行不行?帮帮本家侄子,难不成还要我去请父亲来劝您吗?”

    老者面无表情,又强忍着怒气,语气生硬道:“不卖就是不卖!”

    王三也没有想到,他这叔叔会拒绝的这么干脆,根本不留余地,脸色变了变,终究没有撕破脸,冷哼一声道:“你不卖又的是人卖!”

    青年以及妇人们看着王三的背影都有些欲语还休,倒是老者松了口气,看着朱栩微笑道:“让公子见笑了,都是些歪门邪道,不走正路。”

    朱栩笑而不语,心里感叹,任何时候,都是歪门邪道赚大钱啊,自然,也伴随着风险,比如这个王三的风险就突然这么的来了。

    青年闷头喝了几口汤,抬头看向老者,嘟囔道:“爹,咱家的房子该修修了,我看大柱哥家的红砖房就不错,挡风挡雨,还挺结实。”

    老者倒是没有意义,沉默一会儿道:“嗯,行,我去找大柱,问问红砖是哪买的,那泥浆我们自己就能弄。”

    青年低头好似在吃饭,闷声道:“要是能有几块玻璃窗户就更好了,总比糊纸来的好……”

    老者冷哼一声,也不顾朱栩在场,直接教训道:“那玻璃多贵你不知道吗?你大哥的彩礼刚有着落你就要折腾,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爹!”

    青年低着头,使劲的嚼着馒头,虽然没有说话,显然还是不满。

    朱栩能猜出这青年的心思,无非就是大的有好处他没有,朱栩拍拍屁股站起来,看着老者笑道:“玻璃有的,你们想要多少,我送你们!”

    老者与青年以及一干妇人都是一怔,不等他们说话,朱栩站起来,背着手已经往回走了。

    他心里已经有了大概,按照西南的田亩,灾情来看,有二十亩,一家七口应该勉强温饱的,三十税一也是合适的。接下来要做的,一是转移受灾人口,二来是组织受灾地的民众联合起来,集体耕种,集体用度,增加抗灾的能力。三来,就是朝廷要做的,包括及时了解灾情,以工代赈,打击底层腐败官吏等等。

    老者一家人都面面相窥,他们知道眼前的少年是个贵人,却没有想到,他能轻而易举的将昂贵无比,是富家人专属的玻璃器物送给他们、

    一个禁军上前记录了他们的姓名,地址,然后快速追上朱栩已经缓缓启动的马车。

    朱栩做在马车,神情若有所思。

    明年是崇祯五年,按照原本历史是崇祯四年,状况相对还可以,虽然越往后日子越难过,面对的情况也会越复杂,可他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朱栩坐在马车内,摇摇晃晃的向着京城里走去。

    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朱栩的目标是大明最是庞大,根基最厚的一群,他们握有大明基层的一切权力,所谓的乡绅,所谓的地主阶级。

    这群人是最难对付的,这如同一艘战舰在向整个大海宣战,看似可以驰骋无畏,可随时都可能会有风暴来袭,船翻人亡。

    朱栩面色凝肃,轻轻吐了口气。事情还要一步一步来,过犹不及。

    他很清楚,自从他登基以来,改革太快,很多人都跟不上,看似他皇权稳固,可也危机重重,下盘不稳,理智来说,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稳,慢慢的稳住这四年的改革效用,一步一个脚印,缓慢而行。

    “情势不由人……”

    朱栩暗自摇头,事实上,他要与时间赛跑,只能小心翼翼的小步快走,必要的时候还要大跨步前进。

    回了皇宫,朱栩就招来了魏忠贤,还有傅昌宗。

    待刘时敏一说,傅昌宗就眉头一皱,抬手向朱栩道:“皇上,这收购是从今年的夏收开始,再秋收,总共两次,这种情况,应该还是第一次,或者为数不多,整治还来得及。”

    朱栩神色冷肃,目光隐含杀气,道:“储粮事关朝廷根本,任何人都不准插手!户部要想办法堵住漏洞,对于这样的行为,要进行严格规定!东厂可以根据这些规定调查,但凡有人想要从国库吸血,都要严厉惩处,不容宽贷!”

    皇帝大规模储备粮食,自然是应对越来越严重的旱情,不论是傅昌宗还是魏忠贤,都心里有数,听着皇帝语气毫不掩饰的凛凛杀气,心里都一惊,连忙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微微点头,看向傅昌宗道;“现在十大仓库储粮有多少?”

    这个傅昌宗熟烂于心,抬手道:“回皇上,每年朝廷用度在一千万石左右,十大仓储备有四千三百万石,外加番薯一千万石。”

    朱栩神色不动,心里默默计算。

    之所以能有这些,一来是朝廷靡费减少,官员俸禄以及其他用的现银增多,粮食支出少。二来是今年收购了不少,增加了库存。三来就是番薯替换了一部分。四来就是西南赈灾所需减少。

    林林总总,让朝廷节省了不少粮食,变相的又让商业活跃起来,其中商税也在不断增加,如此倒是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朱栩心底一时间转过许多念头,看着傅昌宗点头道:“嗯,粮食收购不能停,番薯的播种面积还要扩大,尤其是辽东等地,要大规模开垦……”

    辽东可以说是一片待开垦的荒地,关键在于人少,朝廷的移民一时半会也移送不了多少,人口少,开垦就慢,这需要时间。

    傅昌宗提议的号召天下人去辽东开垦换银子,这还需要与辽东总理大臣孙传庭商议才行,犹豫着没有奏报给朱栩。

    朱栩说了一阵,又转向魏忠贤,道:“朕让你养案,养的怎么样了?”

    魏忠贤躬身在那,表情纹丝不动的道:“回皇上,已经差不多了,若是动手,单江。苏,至少有三十个知县涉及贪污,索贿,抢占民田,殴伤人命,夜宿青楼等等,足以罢官夺职,捉拿下狱。”

    朱栩颌首,现在的江。苏有后世安。徽,江苏,浙。江三省那么大,是江南人文,经济,文化最为繁华鼎盛的地方,自然,蕴含的问题也是最多。

    江南的***之风,吹遍天下,所谓的十里秦淮河,所谓的苏杭,所谓的西湖河畔,那是读书人的天堂,诗词歌赋,美酒名妓,醉生梦死间,足以忘掉世上的一切!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好一会儿,沉声道“好!就从江。苏开始,你命东厂做准备,年后等朕的旨意!”

    魏忠贤等这个机会也很久了,道“奴婢遵旨!”

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由检扛不住了() 
两日后,袁可立终于回京,同时回来的,还有从西南归京的毕自严。

    景阳宫偏殿内。

    朱栩,毕自严,孙承宗三人,围在一个棋盘前,朱栩与毕自严在对弈,孙承宗算是一个观棋不语的君子,兼裁判。

    朱栩的棋力平平,面对毕自严差了不知道多少条街,捏着黑棋子,满棋盘的找可以落子的地方。

    孙承宗俯视全局,早就看出了皇帝的败相,一直都是兵败如山倒,到现在已经没有一丝机会了。

    毕自严看着朱栩,微笑道:“皇上开局大气,布局都是从大处着手,某些小处也有惊人之手,不过整体框架,却疏漏百出,影响了整个局势……”

    简单来说,框架搭的很好,地基也不错,可中间疏漏百出,很容易塌方。

    朱栩看了半天,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只得弃子认输,摇头道:“琴棋书画,朕是样样都拿不出手……”

    这一点毕自严与孙承宗也都奇怪,皇帝倒不是不用功,可不知道为什么,皇帝的字好似刻好的模子,怎么练都跳出不来,只能算是堪堪入眼,无法登堂入室。

    毕自严开始捡棋,看着朱栩笑道“皇上,再来一局?”

    朱栩知道,毕自严这是要来‘指导棋’了,不过他却没有兴致,收着棋子,道“不下了,现在信王皇兄给朕出难题,内阁悬在那,全天下都在盯着看,你们说说,朕要怎么办?”

    毕自严与孙承宗知道,这是正事来了。

    毕自严与孙承宗的分工很明确,一个政,一个军,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捡棋的手放慢,细细的思忖着道:“皇上当初停摆内阁就是为了遏制党争,现今党争风气尤在,不能纵容,可内阁重启势在必行,臣认为,当前除了信王,没有人合适做这个内阁首辅。”

    朱栩神色不动,毕自严说的是大势,这里面还涉及朱栩的一系列布置,除了朱由检,根本没有其他人可以代替。

    毕自严看着朱栩的神色,又看了眼孙承宗,道:“皇上,信王要权,不妨给他,有我们盯着,不会出乱子。”

    朱栩听着就笑了声,道:“你们别小看朕这位皇兄,朕是一直压着他,没给他机会,否则有的乱子咱们收拾。这一次是朕有意敲打他,让他做个挂名首辅就行了。可他一心想做事,朕是拦都拦不住……”

    毕自严与孙承宗对朱由检都有些了解,这位王爷,简单来说,就是眼高手低,对大明实际情况不了解,所作所为心都是好的,却落不到实处,而且看人用人都很有问题。

    这是皇家的事,毕自严也不好多说,沉吟一声,道:“皇上,内阁不能久悬,信王也要有个名目,得早日处置才行。”

    朱栩也是试探朝臣的态度,他目光转向孙承宗。

    孙承宗会意,顿了顿道:“皇上,臣赞同毕大人之言。”

    朱栩点头,这两人基本上代表着现在的朝臣们的态度,既然他们都认为要留下朱由检,朱栩也就没有了负担,微笑道:“嗯,信王你们不用在意了,朕来安排,明年会让他复职。关于明年改元,朕也征求过不少人,都没有什么意见,你们说呢?”

    两人倒也没有意见,改元本身就有非常大的‘改新’意义在里面,明年,恰是时候。

    不过孙承宗突然开口道“皇上,臣倒是认为,永武比景正更好一些,更能彰显我朝的永安,勇武之风。”

    朱栩抬头看了眼孙承宗,不动声色的笑了笑,这孙大人也是揣摩到他的心思了,他确实比较喜欢‘永武’,不过现在还不能给外界‘明朝很强势’这种观感,笑着道:“永武啊,以后再说吧,现在就用‘景正’,平和,大气!”

    毕自严也是倾向这个‘景正’的,见皇帝主意已定,便道:“臣认为‘景正’可以。另外,各省入京的人员名单,臣都已经拟定好了,每省五人,巡抚,总督,省督正,参议,知府各一人。全国十七省,共八十五人。外加京城六部尚书,督政院,九卿,宗人府,凑齐一百人。皇上,可还有需要特别加上的?”

    朱栩目光动了动,这个人数肯定是暂时的,到时候一定会有增加,现在却不急,颌首道:“就这样吧,日期定在什么时候?”

    毕自严道“臣初步定在明年三月初,不过还要与各地协调。”

    朱栩点头,将全国的头头脑脑都调入京,需要时间安排,也要挑选合适的时机。

    刘时敏从外面进来,道“皇上,唐王世孙来谢恩了。”

    朱栩这才想起,这位唐王世孙是该来谢恩了,想想这位,也是个有些能力的人,不过,还需要压一压,免得搞出历史上带兵勤王的事,否则朱栩也保不住他。

    “让他进来吧。”

    朱栩坐在软塌上,孙承宗,毕自严站在身后。

    孙,毕两人都有些好奇,皇帝对一个人关心向来都有着非常明确的意图,这位唐王世孙有什么特别吗?

    朱聿键今年三十出头,正是英姿勃发的年纪,不过几天牢狱之灾,亦或者之前被虐待,如今皮包骨头瘦成猴,脸上还有伤痕,但双眼灼灼,毫无气馁之色,精神焕发。

    他快步走进来,看着不远处一身常服的朱栩,跪地大声道:“臣叩谢皇上救命之恩!”

    朱栩眉头挑了挑,朱聿键这是话里有话啊?

    不过他懒得理会宗室王府里面那些龌蹉事,这些自有宗人府去管,淡淡道:“朕也不是有意的。”

    朱栩轻飘飘的这么一句话,将朱聿键早就准备好的一肚子话都憋在心里,跪在好一会儿都不知道怎么回话。

    孙承宗与毕自严对视一眼,目光带笑。

    不远处的曹化淳暗笑,在皇帝面前耍小聪明,吃苦头了吧?

    朱聿键跪在,脸角抽了抽,他哪里能想到皇帝来这么一句,应声不是,谢恩也不是,过了一阵子才闷声道:“臣来谢恩。”

    朱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面无表情的道:“平身,谢完恩就回去吧。”

    朱聿键一脸的蒙色,皇帝这是什么意思?他一点都看不懂,把他救出来,真的是‘意外’?

    朱聿键只得又俯身,道:“遵旨。”

    朱聿键站起来,又低眉顺眼的瞥了眼朱栩,带着一肚子疑惑,缓缓转身出了偏殿。

    朱聿键走了,还不等朱栩说话,刘时敏又转身进来,道:“皇上,太妃请您过去,太后在……信王妃也在。”

    朱栩一笑,朱由检终究还是撑不住了。

    “嗯,朕这就去。”朱栩站起来道。

第五百二十七章 巡抚被掳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