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浅。

    这自然在京城掀起了一股滔天大浪,不啻惊雷,无数人为之震惊,忐忑不安!

    朱雀大街的一处茶楼内,两人聚集在一张桌子上,都在认真的看着今天的朝报。

    没有多久,一个中年模样的男子将朝报拍在桌子上,冷哼一声道:“朝廷现在行事是越来越昏聩了!”

    他对面是一个稍胖的中年人,摇头笑道“学学我,早早辞官,做个商人,现在商人活的多滋润……”

    起先说话的叫做洪先礼,是天启六年的工部主事,崇祯初被罢。稍胖的叫做李再庸,原刑部员外郎,天启四年,魏忠贤调查王永光,他害怕被牵连,辞官躲在乡下,崇祯初才敢出来。

    两人之前算得上是一对难兄难弟,不过现在的境遇却大不相同。

    洪先礼留在京城没走,一心想谋复官,可一直没能成功,现在是穷困潦倒。

    李再庸不同,他近年一直经商。大明近年‘商气’大盛,政改后的商业管理更加清晰明了,释放了很大一部分潜能,外加陆路,水路的大变,四通八达,畅通无阻,也使得经商更加炽盛,李再庸现在身价也小二十万。

    洪先礼一肚子怨气,看着李再庸有些得意的表情,冷哼一声,道:“商人终归是贱籍,你不考虑自己,难不成儿孙也不要了?”

    现在商籍是不允许科举入仕的。

    李再庸完全不在意,笑道:“我那几个儿子都不争气,都不喜欢读书,现在热衷出海。”

    洪先礼自然熟悉这位老友,无非是发泄一下郁愤之情,又低头看着报纸,没多久又忍不住的冷哼道:“‘严查朋党’、‘严惩不贷’,刚刚杀了冯铨等人数十人,还嫌不够吗?哼,朋党,朋党……怎么区分朋党?同乡就是朋党吗?同窗就是朋党吗?信王违背祖制,窃取高位,这非要将天下搞得大乱不可!”

    李再庸也知道洪先礼内心的不满,劝道:“现在虽说朝局平稳,可也越发的让人看不懂,若不是有这朝报解惑一二,我都不知道朝廷要干什么。咱们这位新皇帝,所思所想迥异于常人,我要是你,早就放下了,这一官半职,不值得将一生都搭进去。”

    洪先礼嗤笑一声,道:“你也是读了几十年圣贤书的人,而今满身铜臭,还有何资格谈论朝政!”

    李再庸丝毫不生气,这不是洪先礼第一次说这样的话了。

    洪先礼发泄了一阵郁闷之气,又站起来道:“我出去一趟。”

    李再庸知道洪先礼不死心,这又要乘机去走动关系了。

    这可正在风口浪尖上啊?

    李再庸清楚劝也无用,微微摇头,没有阻止。

    同时也心下了然,像洪先礼这样在京城的人,这些年是越来越多了。

    城南,皇家政院。

    曹鼎蛟,魏学濂,孟兆祥几人边走边看着今天的朝报。

    魏学濂不停的摇头,道:“本以为皇上消除了党争,没想到下面还是这么暗潮汹涌……”

    孟兆祥埋头走路,言简意赅的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曹鼎蛟倒是神色平静,他更关注的是西南,可朝报上的内容很少,只是在讲西南‘群杂地广,官府力有不逮,灾情如火’等等。

    不同于他叔叔曹文诏,也与兄长曹变蛟不一样,曹鼎蛟更喜欢政务,这些日子一直在政院学习,颇有些如饥似渴,废寝忘食。

    魏学濂见曹鼎蛟不说话,转头看向他道:“老曹,你怎么看?”

    曹鼎蛟随意般的道:“朝报上都写明了,显然是皇上决意要铲除党争,不给党争一丝复燃的机会,算是一种警告。”

    孟兆祥若有所思的点头,道:“曹兄的想法虽然有些意外,倒也正点中要害,本来内阁复启,应该是党争再起的最好时机,现在怕是大部分人都不敢乱动了。”

    魏学濂道:“想想也是,应该是朝廷察觉到了一些苗头,给了这当头一棒。”

    说到这里,孟兆祥忽然抬头看向曹鼎蛟,神色有些异色的道“曹兄,你的想法每每不同,还真是家学渊源。”

    曹鼎蛟怔了怔,这是他上次进宫看望兄长曹变蛟,临走前曹变蛟叮嘱在学院内,千万不能参与拉帮结派,更不能结党谋权,这才会意一二。

    要是说是家学渊源,也没错吧?

    他不能暴露与曹变蛟,曹文诏的关系,只能神色僵僵的笑了笑。

    魏学濂却没有在意这些,快步道“快走吧,再不赶紧就没位置了。”

    在皇家政院内有一座浩大的藏书楼,里面布满了经史子集的各类书,还有不少孤本,自然都是手抄本,可也足足有十几万册,并且每天都在从各地汇集进来,使得藏书楼不断的变得浩如烟海,丰富异常。

    政院的学员可以在这里看书,抄录,借阅,每天这里都聚满了人,稍慢一点,下脚的位置都没有。

    曹鼎蛟闻言也不由得加紧了脚步,今天他还要抄录一本。

    孟兆祥看了眼曹鼎蛟,快步跟上。

    没走几步,魏学濂又抱怨道“也不知道谁出的鬼主意,看三本要抄录一本还给藏书楼,我都不知道抄录多少本了。”

    这一点孟兆祥倒是不在意,笑道:“这是要发到各地学院的藏书楼的,你抄录的,说不得有多少人会借阅,所以还是认真一点吧。”

    孟兆祥无语,脚下又快了几分。

    曹鼎蛟也笑了笑,三人快速向藏书楼跑去。

    朱由检成为内阁首辅,第一天就召开了六部尚书,侍郎议事。

    会议很顺利,讨论的重点是‘重实绩,核虚夸’,‘勠力同心,修复国政’,‘以朝廷之绵力,抗未有之灾情’等等,并且要六部切实履行。

    这些也都算是对朱栩政务疏漏的一种补缺,确实是为国为民,六部没有理由拒绝。

    不知道是不是周应秋的话起了作用,朱由检的动作并没有急切,也没有要一举推翻朱栩之前的政策的意图,这让六部尚书,侍郎们都松了口气。

    正如同朱栩所料,随着东厂在南方缉捕的人数越来越多,三司衙门判决死刑,流放的人不断增加,地方上的磅礴压力也随之而来。

    这种压力不止在朝廷,各地巡抚都有些承受不住,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勿要大肆杀戮,以宽仁待天下’。

    沈。阳,行宫。

    朱栩看着刘时敏写的简略,弹劾来宗道,朱由检的奏本已经超过三百了,据说还有一批名家大儒准备来京,要当面与信王‘论祖制’,更要告御状。

    朱栩笑了笑,好在他早有预料,要是这罪名落在他身上,虽然他有平复辽东的‘武功’,可也挡不住这些人的口诛笔伐,最重要的是,他们这样的人,一篇文章注定是要‘流芳百世’的。

    作为一个立志要成为旷世明君的皇帝来说,名声很重要!

    朱栩正看着,孙承宗从外面走进来,拍打着身上的雪,见礼后道:“皇上,袁大人已经启程去朝。鲜,杨麟已经开始回师,朱梅也在各处画界,重新制定辽东版图。”

    朱栩颌首,道:“这件事不能大意,一定要用一百二十个心思,比沈。阳还要用心才行。”

    孙承宗知道皇帝在意,道:“是,臣已经安排好,会轮流派遣将领驻扎,加速开垦,构建城池要塞。”

    朱栩对孙承宗很放心,忽然话题一转,道:“辽东可还有异动?”

    辽东的局势还是比较复杂的,虽然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可也都是武力下的统一,诸多部落心怀不满,外加还有是通过‘盟约’形式控制的,同时这里原本还是蒙。古部落的地盘,散居着不少蒙。古部落,各种联姻,盟约,关系勾连,错综复杂。

    孙承宗道“已基本稳定,鲍承先,孟乔芳还是颇有能力,通过扶持归顺的人捕杀不臣叛逆,再拉拢一批没有主意的人,各处没有大的乱事发生。”

    朱栩微微一笑,眯着眼,一会儿道:“这样,命孟乔芳执行株连法,平时种地,闲暇时候练兵,挑选合适的,凑齐万人交给硕托统辖,用来平叛。”

    孙承宗眉头微动,道:“皇上,虽然辽东人口不多,可这加起来,怕也要好几万人。”

    不论是女真还是蒙古,都是游牧民族,天生的骑兵,要是他们稍加训练,那就是几万的骑兵,要是被硕托控制……

    朱栩不屑一笑,道“要是多尔衮,朕会多防备几手,这硕托,朕就是放手给他,他也没有胆子再叛变!”

    孙承宗一怔,旋即醒悟过来。黄太吉已经是丧家之犬,即便明朝不做防备,硕托也没有理由叛变。

    不过,该防备的孙承宗丝毫不会少,抬手道:“遵旨。臣回去之后,就立刻安排。”

    “嗯,早点安排吧,明天中午回京,该料理的,都料理干净,不要留后患。”朱栩道。

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鲜分治() 
第二天中午,朱栩等便坐上马车,出沈。阳,归还京师。

    熊廷弼,杨麟,孟乔芳等人齐齐二百多人在南门,叩首而送。

    马车内,朱栩倚靠在厢璧上,看着边上的曹化淳笑道:“朕这一走,不知道多少长松一口气,也不知道多少人心里乐开花。”

    曹化淳躬身在那,微笑,不语。

    马车摇摇晃晃,朱栩的思绪也慢慢的回到京城。

    明年就是崇祯五年了,大明依旧安稳,可面对的问题会越来越棘手,需要付出的心力也将更多。

    不过做了五年皇帝,朱栩该有的自信,从容已然都具备,心里有条不紊的思索着,毫无半点紧张与担忧。

    “听说,翰林院又选了几个年号?”突然间朱栩又看向曹化淳道。

    曹化淳点头,道:“是,有两个,一个是永武,另一个是景正。永武取自洪武与永乐。景正,取奉天顺命,大明中兴之意。”

    朱栩颌首,这回才像话,想着这两个备用年号,看着曹化淳道:“你觉得哪个合适?”

    曹化淳听朱栩的意思是要在这两个中选一个,稍稍思索便道:“永武,虽然取自太祖太宗年号,可合在一起,有穷兵黩武之嫌,奴婢认为,景正寓意非常好,可以作为皇上的年号。”

    朱栩微微点头,没有说话。

    大明皇帝,向来都是一人一个年号,不过他比较特殊,总觉得这年号还是朱由检的,不改心里不舒服。加上大明革新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给天下人一个‘已经不同了’的信号,这改元就是最好的信号!

    曹化淳见朱栩没有再说话,有假寐的意思,便也闭口不言。

    马车摇摇晃晃,从沈,阳出发,中间除了换马,其他丝毫不停,直奔山海。关。

    待朱栩到山。海关的时候,袁可立也到了朝。鲜。

    对于袁可立,朝。鲜是又怕又恨,怕的是袁可立曾经真的有率师讨伐朝。鲜的意图,现在更是大军停留在汉。城不远,且秦翼明的大军也有异动,似有为朝。鲜‘拨乱反正’的意思!而恨是因为在朝。鲜现在的当权派来看,朝。鲜的‘反正’是正确的,袁可立不能肆意的‘攻击’,可偏偏袁可立是天朝上国的重臣,他们不能任意攻伐。

    不管怎么说,朝。鲜的‘反正’是武力的结果,且确实是以下犯上,这是实实在在的,无可辩驳。

    朝。鲜国王李倧不敢将袁可立请去朝。鲜的朝堂,只敢迎他入宫里的私宴,除了几个心腹,其他人都不敢请。

    袁可立携怒而来,且大明兵锋正盛,丝毫不给李倧面子,当着一群人面,劈头盖脸的训斥起来。

    “何为‘反正’?以臣篡君!尔等号称‘小中国’,可有半点中国之气质?”

    “君臣有定分,如冠履,岂能倒置!”

    “今日臣有篡位弑君,明有父子相残,教化何来?”

    朝。鲜一干人被训斥的一句话也说不出,归根结底这件事确实如袁可立所说,是朝。鲜以下犯上的叛乱。

    袁可立训斥的痛快,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好一阵子才冷眼看着李倧道:“李珲现在在哪里,本官要带他回平。壤。”

    李倧今年也不到四十岁,经过数次战乱,也算是颇为有为的一个人,一听袁可立的话,脸色微变,道:“上官这是何意?莫非真的要行那所谓的‘拨乱反正’?”

    袁可立皱眉,神色越发厌烦,道:“依照本官之意,自然是要将尔等全数拿下,明刑正典!不过这终归是朝。鲜之事,我大明不能干预太多,但谋逆之事也不能不管,是以本官奏议,朝。鲜一分为二,李珲居北,你居南,至此以后,不得攻伐,相安无事,否则我大明将朝兵夕至,维护朝。鲜正统!”

    李倧听的直皱眉,可心底也暗松一口气,只要大明没有强行干预朝。鲜更替的意思就好,还有转圜的余地。

    他看着袁可立不怒自威的脸,又瞥了眼坐在下面一直没有说话的秦翼明,神色迟疑的道:“上官,可否容小王商议一二?”

    袁可立怒眉倒竖,沉声喝道“莫非此时你们还不知悔改,当真的要我天朝大军南下,才能醒悟不成!”

    李倧脸色又变了变,目光看向下面的几个臣子。这些人都是他的心腹,他们也怕李珲复起,对视一阵,都暗自咬牙的点头。

    只要李珲能安稳的待在平。壤,他们也不在意。

    李倧见他们点头,也怕明朝真的大军南下,沉吟着道:“好,小王答应了。”

    袁可立脸色这才好一点,道:“李珲人在哪里,本官要接她去平。壤。”

    李倧看向金忠善,道“金大夫,麻烦你与袁大人一起,去一趟江。华。”

    金忠善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慌忙站起来,抬手向袁可立道“敢问袁大人,之前大明皇帝陛下所说的,共治北方,可还算数?”

    袁可立眉头一皱,不悦的道:“这些本官不在意,你可以去京城问皇上!”

    金忠善脸色微沉,转头看向李倧,面露忧色。

    李倧神色也不好看,他读懂了金忠善眼神的意思,大明要是改变了想法,只怕他与李珲共治朝。鲜南北都不会安稳。

    “咳咳”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秦翼明站起来,对着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