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上,曹公公到了。”突然间,一个禁军急匆匆跑进来。

    朱栩一怔,本来应该再晚些时候,怕是曹化淳脱离大部队,快马加鞭来的。

    孙承宗与申用懋意外之后,又觉得在情理之中,对视一眼,抬手道:“臣告退。”

    朱栩点头,没多久,曹化淳就急匆匆的来了,姿势很怪,显然一路上不好受。

    朱栩一笑,看着他道:“怎么了这是?”

    曹化淳听得出皇帝语气中有取笑,走过来,行了礼,才苦笑道:“奴婢很久没有骑马了,有些不适应。”

    从京师到锦。州有三百多里,从早到晚,估计大腿都磨破了。

    朱栩对着不远处的禁军招手,道:“拿个垫子来。”

    曹化淳一直在暗暗吸气,吐气,适应了一会儿,才在朱栩耳边低声道:“皇上,有人在调查周尚书。”

    周尚书,就是周应秋了。

    朱栩神色眼角微眯,谁不知道周应秋是他的心腹,是‘帝党’的第二号人物,这分明是太岁头上动土啊!

    曹化淳见朱栩没有说话,知道他心中有怒气,想了想,还是道:“京城内还有人散发小报,攻击周尚书,并且……攻击朝政。”

    所谓的‘攻击朝政’,现在就等同于攻击皇帝!攻击朱栩!

    朱栩眼神泛起冷漠,道:“告诉刑部,顺天府,都不要动,让他们蹦跶,对了,魏忠贤来了吗?”

    曹化淳道“在奴婢后面,估计还有一阵子。”

    朱栩点头,道:“嗯,传旨给爱儿,让她不动声色的帮帮他们,加速他们串连,朕回京之后,要看到他们成势。”

    曹化淳嘴角动了动,皇帝等了这么久,终究是要挥刀,他微微躬身道“遵旨。”

第四百九十章 汉人太少() 
魏忠贤来的稍慢了些,可比朱由检等大部队快太多。

    他倒是比曹化淳适应的多,出现在朱栩暂住的‘御书房’内,恭敬的肃手而立。

    朱栩一边看着曹化淳带过来的奏本,都是大明各处的总兵,巡抚,总督的,每一个都需要认真对待。

    他看了一阵,才道“听说,京城现在很热闹?”

    魏忠贤自然很清楚,皇帝不止他一条眼线,也不敢欺瞒,微低着头,道:“是,京城百姓对朝廷平复辽东都万分振奋,高呼皇上万岁……也有些人,蠢蠢欲动。”

    朱栩神色不变,道:“京城的事你不用管,进沈。阳后,给朕拿出你的本事来。”

    魏忠贤在辽东没有什么人,闻言迟疑着道:“皇上,在辽东,奴婢可用之人非常少。”

    朱栩放下手里的奏本,站起来推开窗户,背着手,看着外面飘个不停的雪花,淡淡道:“孟乔芳,鲍承先这两人朕交给你用,总督衙门的兵权,朕也允许临时调用。”

    辽东的总督原本是贺虎成,只是以往只在大凌河以南,各城都有常备军,无需总督协调,因此手里只有三千的象征性士兵。

    这三千士兵,现在正好派上用场了。

    魏忠贤不知道这些,他只要知道,有可用的人手就行,依旧躬身在那,道:“奴婢遵旨。”

    虽然雪很大,可四周廊下的卫兵依旧傲然而立,哪怕雪花落在肩膀上已经不化,慢慢堆积,依旧纹丝不动。

    朱栩暗自点头,旋即道“想要整肃辽东比较困难,十天半个月是不行的,你要有心理准备,辽东的汉人太少了……”

    魏忠贤敏锐的捕捉到了皇帝话里的重点,‘汉人太少’!

    怎么办那就要想办法将‘非汉人’降低下来,显出汉人多来!

    魏忠贤心如点灯,越发恭敬的道:“奴婢明白。”

    朱栩望着外面的雪花,思绪又翻转到关内,道:“江南那边,有多少人涉案?”

    魏忠贤稍一沉默,随即轻声道:“那个文相会虽然解散了,可还有一些人悄悄勾连在一起,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是要控制江南各个巡抚衙门,总督衙门,现有几个参政,知府涉案,其他人,态度模棱两可。冯铨这次进京,文相会也在暗中相助,那个张溥,就是张辅之的侄子,张辅之在江南看似居家不出,实则暗藏祸心。”

    朱栩深吸一口气,江南是大明的粮仓,钱袋子,甚至是大部分官吏的来源,他一直想要清理江南的颓靡气息,将这部分人纳入他的战线,只是越庞大的势力也越坚固,朱栩需要时间来慢慢清理,融合。

    这一次,也是个机会!

    “嗯,你让东厂将东西都准备好,到时候有人会去取。”朱栩道。

    魏忠贤知道,他在沈。阳,那么京城以及江南的事情,就有别人代劳了,这个人肯定不会好受。

    因为,依照皇帝性格,最喜欢的就是用他们自己人去收拾他们的自己人。只是,他一时半会也想不到会是谁。

    魏忠贤没有追问,躬身道:“遵旨。”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魏忠贤走了,朱栩依旧在看雪,现在就等朱由检等人进城,然后动身,明天中午就可以到沈。阳,一旦到了沈。阳,那就表示,大明掀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新纪元!

    锦。州城所有人都在等信王等人的马车,夜深人静,漫天飘雪。

    孙承宗与申用懋等人从外面进来,孙承宗神色凝重道“皇上,现在雪越来越大,锦。州与沈。阳之间没有水泥路,怕是道路泥泞难行,即便现在就出发,明天中午也到不了沈。阳。”

    朱栩一怔,最近脑子乱哄哄的,居然把这件事给忘了,看着两人道:“你们有什么办法?”

    孙承宗看了眼申用懋等人,道:“皇上,这么多人一起,只怕用一天时间才能到沈。阳,不如明天晚些时候走,待后天一早入城。”

    朱栩神色不变,道:“朕的旨意已下,岂能说改时间就改时间?”

    这也是众人为难的地方,圣旨不能说改就改,尤其是在这种时候!

    申用懋稍作沉吟,道:“皇上,还有一个办法,出海入三岔河,履冰北上,可直到沈。阳,速度会比路上快很多。”

    朱栩眉头一挑,辽东的地图他很熟悉,沈。阳就是在三岔河的上游浑河边上,只是这样的话要出海,坐船到三岔河入海口再登岸。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朱栩都无法判断具体是多少,尤其是在这辽东,想了想道“嗯,是个办法,另外,北上的那些大人,能不能承受得住?”

    这次北上的伯爵,六部尚书等六七十的比比皆是,那位张我续更是八十多了。

    申用懋道“这个皇上放心,臣等商议妥当,不会出事。”

    朱栩点头,道:“那好,你们安排吧,走水路。”以这个温度,现在所谓的水路跟陆路也差不多了。

    孙承宗等人见朱栩答应了都松一口气,要是皇帝执意走陆上,他们也只能安排,只是后果可能不太好。

    直到深夜,朱由检等人才冒雪赶到了锦。州城。

    朱栩在大堂屋檐下的台阶前,迎着这群当朝重臣。

    四周火把连接,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朱由检一身王服,领着平王,靖王,在后面是英国公,徐国公,再后面是六部尚书,二十多人,缓步向朱栩走来。

    朱栩一身的常服,背着手,嘴角含笑。

    走在最前面的朱由检表情平静,眼神却有些恍惚。这才多久,那个六七岁稚子已然成年,成了眼前,英姿不凡,卓尔不群的大明皇帝!

    平王朱常润挺着大肚子,难得的正经神色,看着不远处的少年人,心里也颇为震动。他还记得,当年还是惠王的皇帝悄悄找他做生意,虽然当时就看得出颇为‘睿智’,可有了事实证明,那就是另一番感触。

    靖王朱履祜跟在朱由检身后,神情平静,心里却豪情万丈!眼前的皇帝哪怕日后什么也不做也会成为大明中兴之主,功勋盖世!他说不得也能位极人臣,青史流芳!

    英国公张维贤,魏国公徐文爵也都眼神各异,惆怅不已。他们曾经一个掌握北。京兵权,一个掌握南。京兵权,都是举足轻重。可后来他们还是做了错事,被皇帝扫落到一旁,纵然今天也来了,可功绩薄上不会有他们,历史上也不会有。

    傅昌宗抬头挺胸,跟着前面的步伐,踩着雪,分外的有力。他是最知道朱栩的人,从小就看出他有大志,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他能走到今天!

    周应秋,倪文焕,张我续等人都各有心思,都是内心澎湃,胸口起伏,恨不能当下就做出一番大事来!

第四百九十一章 目标沈阳() 
朱由检领着这群人,缓步上前,立在不远处,齐齐抬手,拜下,朗声道“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说不上山呼海啸,却有着别样的声势。

    火把突突跳动,拼命的燃烧,大雪还在飘,映衬的每一片花瓣都光彩夺目。

    这是朱栩第二次深刻的感受的作为皇帝的感觉,百官臣服,心悦诚服的朝拜。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突然间,四周举着火把的禁军侍卫纷纷单膝跪地,朗声大喝。

    站在朱栩身侧的孙承宗,申用懋,曹化淳等人也相继抬手而拜。

    偌大的前院,所有人都在躬身而拜,雪花不停的在飘,在变幻。

    朱栩心中一抹豪情涌动,背着手,目光扫过众人,大声道:“众卿平身!”

    “谢皇上!”众人再一拜,而后起身。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这一刻起,仿佛有什么东西不同了。

    “都进来吧!”

    朱栩压着心里的澎湃,道。

    众人随着朱栩进了大堂,四周都是暖炉,大堂之内倒是温暖不少。

    一群人依次坐定,待上了茶,简单客套之后,平王转眼看了看四周,向朱栩道:“皇上,平定辽东叛乱,实乃万世功绩,臣请旨,年终开祭祖庙,拜祭皇陵!”

    平王一开口,靖王也立即跟上,沉声道:“辽东之患近百年,当告慰列祖列宗,臣附议!”

    这个是明显的拍马屁,给皇帝歌功颂德。哪里有人反对,也都觉得理所当然,朱由检在内的众臣都纷纷附议。

    朱栩现在也需要威望,点头道:“嗯,准了。”

    平王拍了第一马屁,也便心满意足坐了回去。他没有野心,只是显露一下存在感,博博帝心。

    靖王是有抱负的人,又不是朱元璋后裔,这个亲王来的也不是那么正当,待朱栩话音落下,又接着道:“皇上,我大明祭奠向来繁杂无序,臣认为,当理清祭奠名目,仪程以及时间,轻重有序。”

    张维贤与徐文爵两人对视一眼,脸色平静没有说话。靖王的话分明就是要突出年中的祭祀,以强化皇帝的功绩,简而言之,就是进一步拍马屁。

    朱栩看了他一眼,又看向朱由检道:“皇兄,你认为呢?”

    朱由检稍作思索,道:“皇上,臣认为靖王的话有理,不止是朝廷的祭祀,礼部,各地,乡间也都应该理清,天地,宗庙,社稷,陵寝,圣者,先贤等等,都应该有明确说法,以告天下,同时祭之。”

    朱栩颌首,转向靖王道:“这件事督政院会议商讨,上奏文昭阁,若是没有瑕疵,开廷议,颁布天下。”

    靖王连忙起身,道“遵旨。”

    朱栩也知道,今天是说不了什么正事了,看着众人,沉色道:老等商议,出海,沿三岔河北上,明日中午可到沈。阳,都去休息吧,有什么事,到了沈。阳再说。”

    一天一夜了,大部分都是文臣,一路颠簸,要不是为了见皇帝,估计早就撑不住了,众人也都起身遵旨,申用懋安排他们依次回房休息。

    可朱由检去没有走,一直坐在那没有动。

    朱栩好奇,看向朱由检道:“皇兄是还有其他事情要奏?”

    朱由检这一路上也算是冷静了下来,这次朝廷平复辽东,功勋都会记在皇帝身上,明年皇帝又到了亲政的年纪,他这摄政王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不过他神色不变,看着朱栩,有些迟疑的道:“听说皇上有意调樊一蘅任甘。肃巡抚,不知是真是假?”

    范景文是叶向高的学生,虽然在上次东林党清理中没有恶行,可也被勒令辞官,顺天府府丞樊一蘅顺利上位。这樊一蘅之前是襄。阳知府,不论是履历还是能力都很得傅昌宗,周应秋,孙承宗,毕自严等人赞赏,在政院也表现很突出,政务能力让朱栩刮目相看。

    甘。肃新设,又处偏远穷困之地,朱栩需要有能力的人稳住局势,这樊一蘅是第一人选。

    朱栩不知道朱由检打什么主意,没有隐瞒的道“嗯,朕是有这打算。”

    朱由检道:“那顺天府府尹,皇上心中可有人选?”

    朱栩眉头动了动,隐约明白了。范景文之前是文昭阁中书舍人,是朱由检推荐,朱栩才同意他上任顺天府尹。

    这顺天府府尹,管理的是京城,乃中枢要害,往往都是皇帝心腹才能任命。

    有很好的反面例子,宋太宗之前就是宋朝国都开。封府府尹,权势滔天,他哥哥宋太祖驾崩后,他顺顺利利的登基为帝,那个时候宋太祖的在世的次子已经二十五了。

    总之,这是一件很犯忌讳的事!

    朱栩现在也有些看不明白朱由检了,若有所思的道:“皇兄觉得谁合适?”

    朱由检没有犹豫,道:“臣举荐宣。府巡抚陈新甲。”

    朱栩神色不动,心下了然。

    这陈新甲是万历三十六年的举人,注意,是举人,不是进士!

    崇祯二年被周应秋举荐,推选入刑部,一路做到了刑部郎中,在秦良玉整肃北方四镇的时候,又被秦良玉看重,主持了一系列外事,包括修城,督粮督饷,甚至还有监军!

    崇祯四年被孙传庭看重,派遣巡抚大小凌河,功绩斐然,得不少朝廷大臣赞赏。

    因为陈新甲不是进士出身,所以他在一举一动在朝野颇受关注,朱栩也很是留意。

    听到朱由检推荐陈新甲,朱栩不知道这陈新甲是不是朱由检的人,不过他也不在意,点头道:“既然是皇兄推荐的人,那朕准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