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倒是顽强,挣扎又要站起来,王瑜阳追上来,刀背狠狠的砸了过去,张献忠父亲应声倒地,抽搐着,再也爬不起来。

    王瑜阳从腰间掏出简易的拷锁,将张献忠的父亲给锁上,拖着就往回走。仿佛一切都应该这样,完全没有什么大不了。

    一群顺天府差役跑过来,都惊的目瞪口呆,道“王捕头,刚才那一声响是什么?”

    王瑜阳将张献忠的父亲扔给他们,望向张献忠逃跑的地方,冷声道:“刑部特发的,除了军队,满京城也没有二十个人有。”

    众人都好奇,火器在民间还是很稀罕的,了解的人并不多。

    王瑜阳不与他们多说,带着一群人很快与巡防营回合,巡防营倒也厉害,除了张献忠,二十多人都抓了。

    那队长看着王瑜阳,笑道:“二十多个人,你一定能审出其他的,连夜抓,应该都能抓到。”

    王瑜阳看了眼被捆的结实的二十多人,素眉紧皱,刚才跑的那个人,总给她不一般的感觉,怕是不容易再抓回来。

    张献忠就躲在不远处,脱掉黑衣蒙面,混迹在难民中,眼见顺天府衙役抓走了他父亲,恨的咬牙切齿,眼神闪烁一番,也知道这里他待不了了,在黑暗中悄然溜走,连夜离开京师。

    虽然跑了一个贼匪,可王瑜阳确实在一天之内破了案,找回了丢失的银钱,抓捕了大部分匪徒,在整个顺天府都颇为引起震动。

    这也让她的婚事告吹,歪打正着,颇让她高兴。

    朱栩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由得笑了起来。

    这个时候对女性要求很高,能够出来做事的本就是凤毛麟角,这王瑜阳居然能有这个本事,也属于不简单。

    站正阳门的箭楼上,望着缓慢消退的洪水,朱栩笑着对身边的曹化淳道:“给朕记下来,找时间朕见见她。”

    曹化淳应声,记下。

    “咳咳”

    朱栩拳头挡在嘴边,这两天他的咳嗽越来越严重,可还是要经常出宫走动。

    好在大水已经控制住,灾情也不会继续扩大,虽然有近百万人受灾,都还在朝廷可控制范围内。

    曹化淳看着朱栩有些苍白的侧脸,轻声道“皇上,不如早些回宫吧,这些交给孙阁老应当没有问题了。”

    朱栩淡淡点头,孙承宗组织能力毋庸置疑,加上朝廷府库厚实,倒也不担心。

    忽然,他又道:“陕。西那边有消息了吗?”

    曹化淳摇头,道:“还没有,按照时间算,曹总兵应该已经进入陕。西了,可还没有战事奏报。另外就是孙大人,兵马也都快到了,暂时都没有回奏。”

    没有回奏,那就说明陕。西可能比朱栩预想的还要复杂,他们都在谨慎行事。

    朱栩颌首,道:“有消息立刻报给朕知道,对了,防疫衙门要重视,规格高一些,设寺,位同大理寺。”

    大理寺卿是正三品,这个任命非同小可。

    曹化淳心里一突,明白皇帝的重视了,躬身道:“是,奴婢回。”

    朱栩拿起望远镜,又四处看了一阵,见水位确实没有增长,这才放心的离开。

    陕。西,西。安府外,西十里。

    大帐内,高迎祥,李自成,宋献策,牛金星,刘宗敏等人齐聚,每个人都神色放松,大为振奋。

    高迎祥坐在帅位,他自称‘闯王’,望着下面的众将,大声道:“诸位,大事将成,当痛饮此杯!”

    李自成等自然都举杯,他们围困了西。安府,攻克了周围数十个州县,放出了上千囚犯,本来就声势浩大的军队,顿时越发膨胀,人数激增。

    喝完这一杯,高迎祥看着满座的众人,笑着看向宋献策道:“先生,今已定国号,可还有其他说法?”

    他们都是泥腿子出身,对‘读书人’的世界很是向往。

    宋献策擅长奇门遁甲,还有就是图谶,也就是算命,这段时间,已然在高迎祥座下深得信任,每每一语中的。

    宋献策倒也谦虚谨慎,抬手道:“属下前不久推算过,得语‘流入顺河干,陷于十八滩,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门关’。明廷寿终正寝,国运将终!”

    高迎祥大喜,他之前大败,就是从雁门关复起,大笑道:“先生说的好,再饮一杯!”

    宋献策也含笑饮了一杯,越发有军师姿态。

    高迎祥现在大军围困了西。安,随时都可能破城,到时候偌大的陕。西都将是他的囊中之物,颇有些意气风发,看着李自成等人大声道:“众位,明廷重选士,由乡试而会试,由会试而廷试,然后观政候选,可谓严格之至矣。何以国家有事,报效之人鲜少,俱望风使舵?”

    这句话充满了嘲讽意味,也深深的痛恨明朝的科举制度。

    宋献策对科举也心有不甘,道:“大王,明朝国政误在重科举,循资格。从识字起,皆为高官厚禄而来,君父有难,当首自保。曾经有人说过一句话‘我功名实非容易,二十年灯窗辛苦,才博得一纱帽上头。一事未成,焉有即死之理?’身在高官,又有人说‘我官居极品,亦非容易。二十年仕途小心,方得到这地位,大臣非止一人,我即独死无益!’说来说去,功名利禄皆都是十年寒窗苦,万般辛苦换来,如何轻易舍弃?”

    李自成闻言,也大是赞同,道:“康年说的不错,既然功名都是自己挣来的,为什么要对朝廷感恩戴德?都想着良禽择木而栖,弃旧事新,可见明廷不得人心,当为天下所弃!”

    牛金星满嘴的酒肉,硬吞了下去,道:“那些大户,官宦人家,一出生就丰衣足食,诗书文章狗屁不通,他们懂什么忠义,明廷选这些人为官,本就是自掘坟墓,合该我等举事!”

    高迎祥听着众人的议论,暗自大为欣喜,他就怕手底下有人还思慕明朝,不肯真心用事,见他们都对明廷不满,沉声道:“不错,朱家已坐了两百年天下,已然不可救赎,正是我等奋身用命,肃清天下之时!”

    宋献策一听,就站起来,抬手道:“大王,西。安久攻不下,明朝官军必然急援,不如分兵四向,占据各处要害。明军一来,可用疲敌之策,尽数灭于陕。西,一旦这支援军被灭,明朝短时间内必没有办法调集更多援兵,那时再攻西。安,唾手可得,大事可定!”

    高迎祥虽然定国号为‘闯’,却没有国都,这西。安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听着宋献策的话,他本能的皱眉,目光向其他人看去。

    牛金星最擅长察言观色,一见就大声道:“我发对!我军兵锋正盛,岂有不战自败之理!大王,我建议先观察明朝援军的动向,再以判断,做打算。那洪承畴有六七万大军,还不是被我们击溃,明廷能来的援军又有多少!”

    牛金星的话虽然看似在赌气,可也不是没有道理,刘宗敏就赞同,道:“大王,不能退,现在军心雷动,若是退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高迎祥深明他的队伍是什么样子,若是大胜还好说,众志成城,可要是一败,定然四散而逃,人心难再聚。说白了,他们都是饿肚子才聚集在一起。有饭吃那都是兄弟,没饭吃自然就各奔东西。

    宋献策就是知道这些才决定退兵,巩固军力,兵在精不在多,何况还是一群乱民聚集的杂兵,根本无力与官军争锋,洪承畴的败也是因为突来大雨,被大水所困,若是正常,哪里有他们这个时候!

    第一更,求月票,求订阅!!

    ps:这一段是绕不去,大涝大旱是小冰川的常态,不能不写,已经尽力缩短,后面尽量不出现哈~

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文诏入陕() 
“大王……”宋献策抬着手,沉色道:“此时不宜与官军正面相抗,当久战练兵,稳妥自保为要……”

    高迎祥脸色一沉,瞪着眼道:“先生不必多言,本王决意与明军一战!我十万大军,养精蓄锐,明朝援军远来师疲,以逸待劳,必可大胜!”

    宋献策知道他还劝不了高迎祥,不由得转头看向李自成。

    李自成看着宋献策的目光,沉思着向高迎祥道:“大王,不若我们分兵,在西。安之外,多处设伏,进可攻,退可守,以策万全!”

    高迎祥实则心底也有一丝忐忑,担心他不是明朝援军的对手,听着李自成的话,双眼一亮的道:“鸿基此言在理,好,本王就命人探清明军的来路,八面设伏!”

    宋献策颇为欣慰的看了眼李自成,这位倒是比高迎祥更为通情达理,明事通经。

    “报!”

    一个探子冲进来,单膝跪地道:“大王,明军援兵是山。西总兵曹文诏,率兵三万,已经过了潼。关了。”

    潼。关离西。安就没多远了,众人心里都是一沉,也很清楚,曹文诏是明朝皇帝的心腹大将,他的军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高迎祥看向李自成等众将,沉声道:“李鸿基,你领兵一万,驻守临。潼,牛金星,你领一万设伏咸。阳,刘宗敏,你领一万人设伏渭。南,本王亲自……”

    他还没说完,又一个探子跑进来,急声道:“大王,明军消失了。”

    高迎祥脸色微变,沉声道:“消失?具体是什么意思?”

    那探子道:“大王,明军失去了踪迹,兄弟们怎么找都找不到,凭空消失了。”

    在座的众人都是神色一惊,宋献策面露凝色,道:“大王,曹文诏此人出自辽东,看似名声不显,实则心若猛虎,不可小觑。”

    高迎祥之前随王嘉胤入山。西,吃过曹文诏的亏,自然不敢小觑,闻言道:“先生可有办法,找出明军到底在哪里?”

    有不知所踪的三万大军在附近,任谁都不能安心。

    宋献策还是希望他们能够退军,以流动的方式,拖垮官军,方可有胜之机。

    不过他知道,高迎祥等人都不愿意退,沉思着道:“大王,现在不论官军在何处,最为重要的,还是西。安府,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到这里。”

    众人听明白了,现在最为关键的是曹文诏以何种方式,什么时间出现。

    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首要就是掌握曹文诏的动向。

    李自成起身,道:“大王,不若先撤去围城大军,聚于三面,互为犄角,不论官军如何来,我们都有应对之法。”

    这个按理说是个极其合适的战术,可他们不同于正规军,连起码的军规都没有,号令也都是以威望加人情来实现,一旦撤去围城大军,外加官军来到消息走漏,只怕气势如虹的大势就要土崩瓦解了。

    高迎祥深懂得领军的为难,人心易散不易聚,这也是他为什么与王自用分道扬镳。

    他满脸肃容,看向牛金星等人,道:“你们认为呢?”

    众人都支吾不语,胜是功,败了可就是大罪。

    高迎祥最后还是看向宋献策,以请教的语气道:“先生,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宋献策倒是认为李自成的办法最好,却也清楚他们的军队是什么模样,思忖着道:“大王,。不如我们调军东进或者南下,去河。南,或者湖。广,以避开官军的兵锋,乘机再次壮大。”

    宋献策的想法很简单,他们的军队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半步,既然摸不清曹文诏的动向,就避开他。

    高迎祥心里一动,陕。西的穷困他也感觉到了,现在都打到了西。安了,想别的油水也没有了,还不如去更富饶的河。南或者湖。广。

    牛金星与宋献策天然犯冲,立刻就反对道“河。南不同于陕。西,地域小,官军多,城池大,易守难攻,要是被官军围剿,根本没有办法逃出来。”

    这个时候的大明不同于历史上,那个时候官军虚弱不堪,兵少将寡,对于流寇来说简直天堂。可现在,官军纪律严整,兵锋犀利,在偌大的陕。西,可以纵横驰骋,官军追不上,可到了人口密集的河。南,湖。广,就是另一回事了。

    宋献策只是想调转他们手下兵卒的注意力,带着走就不容易散,还能乘机练兵,削减那些老弱病残,可牛金星的话,彻底打破了他心底谋算。

    果然,高迎祥皱眉,道:“固守不行,转向也不行,你们到底有什么办法?”

    众人面面相觑,还是李自成站出来,道:“大王,官军狡猾,曹文诏只怕用不了多久就要到了,不如我们先去汉。中,到时候等曹文诏露了行迹,是南下四。川,还是回头再攻西。安,都可以再议。”

    李自成也怕与官军正面交锋,想要保存实力。

    高迎祥现在春风得意,十万大军围困西。安府,哪里愿意还没有见到曹文诏的面就要望风而逃。

    他不甘心,以断然的语气道:“牛金星,率兵一万进驻临。潼,刘宗敏,你率军一万进驻咸。阳,其他人就随我一起,驻守在这里,等着曹文诏来,我倒是要看看,他是不是三头六臂!”

    咸。阳,西。安,临。潼实际上就是一个三角,高迎祥的目的还是想与官军一战!

    高迎祥在这里威望最大,兵权也都在他手里,众人中牛金星与刘宗敏都很支持,李自成,宋献策有心再劝,高迎祥已经开始安排兵力,传达命令了。

    李自成,宋献策对视一眼,都凝色皱眉,心里有不好的预感。

    与此同时,蓝。田县。

    曹文诏三万大军都藏在这里,知县衙门上空,一个大篮子慢慢升空,下面站着虎贲军总兵曹文诏等一干人。

    年轻小将刘文阗看着大篮子逐渐升空,语气不屑的道:“大人,咱们是不是太过谨慎了,那闯贼不过十万乌合之众,你给我一万人,我保证杀他们个落花流水!”

    曹文诏大笑,道:“你这脾气倒是像我年轻时候。”

    刘文阗见曹文诏不回答他的话,道:“大人,是因为洪总兵兵败的事?”

    曹文诏瞥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冷哼道:“洪承畴是洪承畴,本将也没有将这群乱匪放在眼里,这次不是要驱散他们,而是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刘文阗双眼一亮。这要是一劳永逸,那就不怕没仗打。

    蓝。田离临。潼不过几十里,西。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