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其他的,要么是朝廷明令禁止,要么就是作为官员该有的守则。

    因此,所有人都没有反对。

    朱栩见都默认了,便看向平王道:“平王皇叔,今后不再兼任督政院督正,靖王接任。靖王,你这道奏本带回去,召开督政院会议,通过后交给皇兄,明发天下。”

    这是都早就商量好的,三王抬手,道“遵旨。”

    说完这些,朱栩手指敲着桌面,猛的沉声道:“南方几省,朕会立刻派巡抚,总督过去,督政院加要派人巡视,文昭阁也派员,六部更要配合!”

    “遵旨!”

    京师这边做出反应,江南也风起云涌。

    三日前,江/苏,吴/江。

    张溥,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三十多人,乘舟泛江,畅谈诗文,抨击朝政。

    张溥站在船头,望着并船而行的几艘船,上面坐满了人,他意气风发,抑扬顿挫的高声道:“诸位同乡,诸位文友,阉党祸国,气焰日嚣,前有东林七子入狱,后有赵,高两位罢职遣戍,正人日危,朝局益败,正是我等登高一呼,救国存亡之际……”

    张溥是苏/州人,屡试不第,可写了一手好文章,在南直隶文声斐然,加上善交际,言语蛊惑,时常抨击朝局,点评时事,很是得年轻士子们的拥戴。

    他一身白衣,面容俊朗,语言强势有力,很容易让人信服。

    张溥话语滔滔不绝,字字不离魏忠贤,阉党,俨然将他们当做了生死大敌,在声援东林党。

    待张溥话音落下,太/仓人张采也跟着站起,一脸愤然道:“诸位,阉党复炽,嚣张无两,天下为之荼毒,我等身为士子,理当继承先贤遗志,与阉党抗衡到底!我等没有功名,无声与朝野,且独木难支!今日我等齐聚于江上,不若合诸社为一,勠力同心,铲除阉党,使正人归位,匡扶天下!”

    杨廷枢紧接着站起来,一脸赞同道:“二张所言,正是我等心中所想,不如今日歃血为盟,他日共登朝廷,为国除贼!”

    “好,我赞同!”

    “我同意!”

    “我们也赞同!”

    张溥,张采登高一呼,从者云集。

    张溥振奋,挥笔如龙,洋洋洒洒写下《五人墓碑记》,竭尽赞颂反抗阉党之人,强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文章朴实,慷慨激昂,直抒胸臆。

    众人看罢,都是大喜,其他人也纷纷挥笔泼墨,一篇篇磅礴大气,精彩绝伦的文章出世。

    是日,二张改应社为复社,初三十六人,不过三日,江南各地,加入复社超过三千人,出城绵延不绝,泛江而不能。

    五日,复社领苏/州士子,缙绅近千人,驱逐阉党、苏/州知府庞元景,朝野震动,士人振奋。

    东林党自也闻风再起,在京城内外,纷纷酝酿着成立文社,欲重建东林书院。

    此时,督政院的‘九条规定’还没有颁布天下,大江南北,从东林党到复社,举目相望,彼此勾连,居然冠盖盈路,目视无不是复社或东林党。

    天下为之大震!

    督政院内,靖王在首座,鲁王,晋王,叶向高,杨涟等人都在座,有的面无表情,有的神色震怒,有的闭目敛息,有的神游天外。

    督政院,可以说是大明最复杂的地方了,这里有宗室亲王,有原内阁辅臣,有原六部尚书、侍郎,有原都察院都御史,御史,科道等等,成分无比的复杂。

    这些人,也都挂着名头,督政院户籍司司事,副司事,田亩司,都税司等等,都是二品,从二品的规格,也算是‘位高权重’了。

    靖王刚刚履任,神色淡漠中有威严,目光第一个就看向杨涟,这个人虽然是从都察院并过来,可都察院在督政院也有二十多号人,在不过八十人的督政院来说,‘投票权’很重。

    他道:“杨大人,对于江南的复社,你怎么看?”

    那‘九条规定’昨日刚刚通过,杨涟自是知道的,他也投了‘赞同票’,可复社,他有心想要维护。

    杨涟看了眼靖王,愁苦的脸上有着淡淡的漠然,道:“王爷,士子关心国政,痛斥奸佞,乃理所应当,所有下官认为,虽然有些过激,可也不宜过度干涉,恐影响他们的为国之心。”

    昨日才全票通过不能结党,结社,今天就反悔?

    在座的很多人都暗自撇嘴,可东林向来都是嘴上功夫厉害,翻云覆雨,怎么说都有理,他们也都懒得理会。

    靖王眼皮跳了跳,心里有怒火,盯着杨涟,思索着要不要拿他立威。

    叶向高一直都老神在在的坐着,听着杨涟的话,沉吟一声,向靖王道:“王爷,他们大多是明年要应试的士子,若是现在颁布那‘九条’怕是影响甚大,不若缓行。”

    韩癀也睁开眼,道:“下官也认为当缓行,这些都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不能轻慢。”

    靖王脸色有了一抹铁青,他总算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清除东林党了,这帮人就没有一个能真心为国的,全都是为了他们自己!

    鲁王听着东林一干人的话,心里暗自冷笑,这帮人到了这个地步还是不识时务,皇帝要厉行整顿官场是有目共睹的,这复社现在跳出来,不止是撞上了‘九条规定’,更是声援刚刚被打压的东林党,景阳宫岂能容忍?

    还缓行?

    不过,这也恰是他迎合上意的好机会!

    鲁王身体坐直,看向靖王,沉声道:“王爷,复社这几日风头无两,遍及大江南北,不止是士子踊跃入社,还有官员加入!违反朝廷法度不说,甚至殴打朝廷命官,强行驱逐,此等恶行决不能纵容,当雷霆以镇压,严防成燎原之势!”

第四百零四章 东林反对() 
鲁王的话一出,有些人心生惧意,若是江南士子有样学样,那还真是不可想象!

    另一些想到的却是,真要严苛执行那‘九条’,天下士子怕是都要齐齐反抗了,那才是真正的大事!

    靖王听完鲁王的话,眉头皱了又皱,突然间,猛的一拍惊堂木,以决然不可反驳的语气道“即刻将‘九条规定’明颁天下,同时重申,凡是结社,结党之人,立刻解散,退出!否则,禁止科举,朝廷永不叙用!”

    本来那些似睡未睡,昏昏沉沉,神游天外的人,纷纷都被惊醒了,睁大双眼看向靖王。

    大明的读书人,有着要名不要命的传统,从方孝孺开始,一代代传递到现在。尤其是这个时候的读书人,宁可舍命也要名声。

    若是朝廷将这‘九条’颁布出去,怕是本来就不平静的江南,要变成天下造反了。

    杨涟神色大惊,那个‘禁止科举,永不叙用’八个字,狠狠的在敲打他的心口。这复社可是在效仿东林,不用复社与不用东林党有何区别?

    他拧着眉头,看了眼叶向高与韩癀等人,沉声向靖王道:“王爷,下官反对!士子十年寒窗,结社也只是为朝廷检讨得失,何以‘禁止科举,永不叙用’?”

    叶向高也担心引起江南士子不满,抱着肚子道“王爷,此事不能如此鲁莽而行,这一条命令下去,江南士子肯定不能答应,会引起大乱子,下官请缓行!”

    叶向高说出‘下官’两个字极其不适应,可也还得说。

    周起元,黄尊素等人都纷纷开口,都是要求靖王‘缓行’,甚至直接‘不行’的。

    东林党在督政院有二十多号人,这齐齐开口,单说就说了好一阵子。

    其他人都默然不语,靖王窜的太快,还没有什么盟友,更何况还是这种得罪天下士人的事。

    这么一来,东林党就显得颇有声势。

    好在督政院还没有‘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靖王望着东林党一干人,沉着脸道:“此议已过,没有悔改的道理!本王之后会前往文昭阁,请信王颁布,明发天下。本王丑话说在前头,此乃朝廷法度,若是有人肆意违反,不尊不守,本王定然奏请皇上,革除一切官职,功名,下狱论罪!”

    靖王此话一出,众人尤其是东林党人心里一惊,这位靖王可不是平王那老好人,不会糊弄事,得过且过,若是他仗着皇帝的信任,雷厉风行,对他们东林党来说,将会是雪上加霜!

    最为重要的是,靖王现在站在道德,‘正义’的制高点,他们的反对声不能那么理直气壮。

    靖王说完,扫过一圈,便面无表情的站起来,道:“散会!”话音未落,抬脚就走出议事堂,直奔文昭阁。

    叶向高,杨涟等人眉头紧拧,神色难堪,他们现在无权无势,也只能在这这里说说话,可那‘九条’一旦明发,必然会引起天下哗然!

    其他王爷们除了晋王,鲁王,也都抱着‘无为’的心态,靖王一走,也接二连三的起身,纷纷离开,只剩下东林党一干人。

    叶向高,韩癀等人都沉着脸,心里越发的难受。

    他们想要阻止,可却没有一点办法。东林党完全失势,没有权力,最重要的是,宫里的皇帝厌恶东林党,他们上再多的奏本也无济于事。

    而被他们寄予厚望的信王,在这种事情上,完全帮不上忙。

    “必须要想办法!”杨涟猛然站起来,近乎嘶吼道。

    叶向高,韩癀,黄尊素等人也都跟着起身,神色冷肃的相继离开武成阁,他们需要想办法,狎妓,宿娼已经不重要,‘结社,结党’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靖王进了文昭阁,信王很是热情的招待,两人相谈甚欢,

    信王要借助督政院来任命官吏,要借助督政院要施行某些权力。而靖王也需要借助文昭阁来施行他督政院通过的各项‘法度’,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在文昭阁待了小半个时辰,靖王才走出文昭阁,一边走,一边目光炯炯。

    督政院在手,大权在握,他心里的野心在慢慢膨胀。

    他身边跟着一个内监,看上去并不大,不到三十岁,这是原靖江王府的承奉司太监,名叫王潮,他看着靖王的脚后跟,亦步亦趋的跟着。

    靖王本想回武成阁,可忽的又转向景阳宫方向。

    靖王这一动,王潮就连忙道:“王爷可是要去御书房?”

    靖王还是思索,下意识的道“嗯,本王想让皇上给我整肃督政院的权力。”靖王对于东林党的掣肘,也心生厌恶。

    王潮瞥了眼四周,走近低声道:“王爷,与其向皇上要权,不如您自行立威。”

    靖王的脚步一顿,转头看了他一眼,道:“怎么立威?”

    王潮躬身低头,道“王爷,那‘九条’就是最好的立威手段。”

    靖王神色一动,随即心里就嘭嘭嘭跳动,也醒悟过来,沉吟着道:“本王明白了。回府,另外,将那几位大人召来,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王潮这才暗松一口气,应了声“是。”

    此刻,御书房内,朱栩又遇到了麻烦事。

    陕/西总督杨鹤上奏,陕/西各地的灾情越演越烈,民乱不断增多,哪怕是有足够的粮食也赈抚不过来,俨然要成燎原之势。

    不止于此,四/川,湖/广等地的布政使也都上奏,夏粮未到,已经可以预见,必然会大规模的减产,甚至有些地方,千里干涸,注定了颗粒无收。

    这些不是给朱栩找麻烦,是实实在在的遇到了难题。

    涉及到的地方太广,灾情严重,单单依靠官府的力量根本赈抚不过来,一旦形成民乱,在偌大的陕地,可以说是一呼百应,总督衙门都有些应付不过来。可若是动用洪承畴的忠勇军,事态就必然会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会激起更大的变乱。

    朱栩看了半晌,盯着一道道奏本,轻声自语道“看来,赈灾不能依靠官府,可没有官府的弹压,民乱就会失控……”

    这是一件极其令人头疼事情,一个陕/西还好说,最多就是加派人手,可若是遍及大明各地,那动用的人力物力就难以想象,绝对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朱栩思忖良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好在他有钱有粮,有底气,思忖着道:“将这些奏本送去文昭阁,让信王去办,给他两百万石粮食的调用权,银一百万两。”

    曹化淳也情知朱栩这些日子的艰难,应了声,便转身出去。

    朱栩希冀着信王能帮上他的忙,想了想又道“魏忠贤来了吗?”

    刘时敏转过身,道:“回皇上,已经在门外候着了。”

    朱栩点头,道:“传他进来吧。”

    “是。”刘时敏微微躬身,对着门边的内监示意。

    那内监躬身,转身快步出去。

    没多久,魏忠贤就快步走进御书房,躬身道:“奴婢参见皇上。”

    朱栩一摆手,道:“你亲自去一趟南方,配合督政院,严格执行‘九条’,另外,严查贪污腐败,肃清吏治。”

    魏忠贤知道,他这把被朱栩养了很久的剑,要出鞘了!

    不过他还是颇为谨慎,看了眼朱栩,道:“皇上,奴婢,可以动哪些人?”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淡淡道:“各省的巡抚,总督朕已经选好,一旦到任,你就着手,没有上限也没有下线,拿出你的本事,朕要尽快解决南方几省!”

    魏忠贤明白了,道“遵旨,皇上放心,奴婢保证三个月内,为您肃清江南官场!”

    朱栩点头,灾情越来越严重,给他的时间真是不多了。

    这是昨晚码的,码了大半睡着了,抱歉抱歉,作者君努力调整时间,会多多更新~捂着脸求票

第四百零五章 最后的清洗() 
果然。

    朝廷的‘九条规定’一出,天下一片沸腾。

    尤其是人文斐翠的江/浙,更是喧哗如沸,处处都是议论声,甚至是破口大骂。

    西湖,苏堤。

    张溥,张采,杨廷枢,还有名妓王微等等齐聚在一起,每一个人仿佛都一样,神色愤怒,语气极其激烈。

    所谓的应社,就是应试士子,而复社,就是失利要再来一次的意思。

    这帮落第士子外加风流名妓,一直都是秦淮河,江/浙一带的标配。

    王微一身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