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尔衮面无表情,有了黄太吉的暗中支持,他的势力在飞速增长,与多铎兄弟两人,已经掌握了两旗,更是要与科尔/沁联姻,内外势力都在悄然扩张。

    佟养真也沉着脸,面露忐忑。

    黄太吉没有理会阿敏,转头看向佟养真,淡淡道:“大炮的事情怎么样了?”

    佟养真连忙道:“大汗,从察哈/尔得到的大炮,您也看到了,根本就是南朝故意坑林/丹汗的,试了几次便炸开。我让汉人工匠试着仿制,也多半爆炸,难以成型,所以,奴才认为,想要铸造与南朝一样的大炮,还得从南朝找到熟练的工匠才行……”

    黄太吉眉头皱起,冷声道:“本汗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明年三月之前,务必铸造出大炮,本汗要炸平锦/州与宁/远!”

    不等佟养真开口,阿敏就怒声大吼道:“为什么,喜峰/口那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直接绕过山海/关,打下南蛮子的京师!”

    黄太吉强耐着性子,瞥了眼多尔衮,漠然道:“多尔衮,这是你的想法?”

    多尔衮站起来,面无表情的道:“大汗,不是。”

    阿敏猛的转向多尔衮,双目怒睁,脸色狰狞,咆哮道“这不是你的想法吗?不是你在府里与多铎密谈的吗?”

    阿敏话音一落,济尔哈朗等人都眉头一皱。这阿敏也真是愚蠢,在别人府邸放人,居然正大光明的说出来。

    多尔衮眉头皱了皱,硬着脖子道:“没有。”

    “你……”阿敏大恨,胸口剧烈起伏,猛然又转向黄太吉,沉声喝道:“为什么不能?这个是南蛮子自己自毁长城,你为什么不打?”

    黄太吉还不能动阿敏,阿敏手里握着三旗,还是排名在他前面的贝勒,与他轮流理政,遇到事,他还得退让才行。

    斟酌着话,黄太吉看着他道:“明朝已非往日,不会出现这么大的纰漏,应当是一个陷阱,我大金元气未复,不能冒险。”

    阿敏手一挥手,差点打到黄太吉的鼻子,冷笑道:“你就是被南蛮子打怕了,这么好的机会都不敢打,你不打,我打!”

    黄太吉一见,顿时站起来大声道“慢着!”

    阿敏看着黄太吉,一脸的讥讽,一副他要独自攻打喜峰/口模样。

    黄太吉心里恨意沸腾,眼神杀意一闪,沉色道:“我们之前说好,凡是需经我们几人商议而行,任何人妄来,都将剥夺军权,没收庄园,奴仆!”

    阿敏一见黄太吉拿这个压他,脸庞狠狠一抽,转头看向多尔衮,济尔哈朗等人,这些人都与他不合,根本不会听他的。

    阿敏气的要发狂,气的大叫连连,甚至拔出了刀,最后冲着黄太吉道“好好好,既然你不肯发兵,那你发兵的时候,休怪我不答应!”

    说完,甩手就走。

    黄太吉望着他的背影,脸色阴沉,对于阿敏,他是越来越难以忍受了。

    不过,他最是擅长隐忍,转瞬就微笑的对着济尔哈朗等人道:“今天就罢了,阿敏本汗会去劝说,你们各忙各的吧。”

    众人对视一眼,站起来道“是。”

    待众人走后,黄太吉看着空旷旷的大殿,神色变幻。

    自从上次锦/州返回,他就觉得越来越孤单,身边没有一个能帮得上他的,想说句真话,也要掂量再三。他也想重新选拔汉官,可阿敏坚决反对,让他不能成行。

    “哎。”黄太吉轻叹一声,望着南方,他心底有着强烈的渴望,想要立刻踏平锦/州,踏平宁/远,踏平山海/关,可理智告诉他,还不够,他需要稳定金国,慢慢恢复壮大。

    至于那喜峰/口,他一眼就看穿了,那是个显而易见的陷阱!

    大明京师,本以为能够安稳过个好年的朱栩,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脸上一片感慨。

    他不惹事,不代表别人不惹他。

    就在一天前,宁夏镇八百里告急,蒙/古插/汉/部纠结蒙/古各部近四万人,兵犯宁/夏,似要乘机劫掠一番。

    曹化淳站在边上,道:“皇上,现在边关各处的贸易都停了,建奴,蒙/古没有粮食,食盐,棉衣,加上今年太冷,这个,应该是意料之中的。”

    朱栩嘿笑一声,哪里有什么能都料敌于先,好在宁/夏镇是经过孙承宗整顿过的,又有四/川六万精兵就近策应,应该不会有大事。

    沉思一阵,朱栩还是道:“传旨给秦民屏,命他暂时统领西南诸省兵马,策应西南各镇,必要时可行专断之权!”

    曹化淳知道朱栩对秦良玉一家的重视与信任,抬手道“遵旨。”

    与此同时,京城京外,忽然掀起了弹劾魏忠贤的风波。

    原因是张瑞图,李精白,黄立极,吴淳夫,张我续,曹钦程,卫善等人上奏,言及魏忠贤在先帝时候的功劳以及受到的委屈,请续功,晋肃宁公,命各地刻碑以祭。

    这个也就是当年生祠的减弱版本,自然顾忌的是朱栩。

    不过,阉党展现出来的力量,还是惊倒了一大片人。

    礼部尚书,刑部侍郎,原南/京镇守太监,三省巡抚,其中两个还出自文昭阁,可以说,大明重要权力机构都有阉党的人,而且都是位高权重!

    何况,魏忠贤还掌握着吞并了锦衣卫的东厂!

    这样的势力,着实让信王朱由检都惊出了一声冷汗。

    成千上百的奏本飞入通政使司,有的更是直接进入司礼监,更有的人亲自闯入了御书房,当面直谏。

    不过,这也只是朱栩的一个试探,或者说,给阉党的一个鼓励,扩张阉党的力量。

    景阳宫偏殿内,毕自严给朱栩上完课,并没有走,看着朱栩坐在那收拾笔迹,走过来,躬身道:“皇上,这样做,是否会尾大不掉?”

    他是知道朱栩的打算的,想要用阉党的力量来清丈天下田亩,户籍,重分田亩。虽然他觉得有不妥,可也总比朝廷来承担这份‘罪责’要好的多,只要控制得宜,将来拿魏忠贤的人头消除人怨也未尝不可,反正杀他十次也不过分。

    朱栩自然还没有提及‘官绅一体’的事,这件事,怕是毕自严都未必能接受。

    朱栩收拾好纸张,站起来笑道:“无非就是一个东厂,先生不必在意。”

    在外廷看来,东厂是悬在头顶的利剑,在皇帝眼里却也不过是个工具。

    毕自严心下了然,没有继续追问。

第三百八十七章 裁减衙门() 
阉党再起,自然激起了所有清流正人的义愤。

    除了朱栩收到无数的弹劾奏本,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信王朱由检的势力也在迅速膨胀。

    叶向高,杨涟为代表的新旧两代东林党人,几天之间就围聚在朱由检周围,令他势力大涨。

    不过,他们在朝堂上势力低微,没有什么说得上的人,倒是在民间掀起了浩大的声势。

    江南,尤其是江/浙一代,各种书社如雨后春笋般,接二连三的新起。

    云间几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云簪社、吴门羽朋社、吴门匡社……足足几十家,每隔不到百米就能看到一家书社。尤其是在集会时,彼此相连,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满城瞩目。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江/浙豪族,富商名门,所行所为,激烈如火,直指阉党。他们要么是同窗,要么是同乡,形影相依,声息相接,乐善规过,互推畏友,一时间,声势浩大,巍峨壮观。

    虽然社名不同,可与东林党的关系千丝万缕,其中几个重要人物更是东林党人,直言‘复兴东林’,最终也都依附在文昭阁之下。

    一时间,东林声势无两。

    文昭阁内。

    一大早朱由检就出现在文昭阁,比所有人来的都要早。

    前几日他有些感冒,便取消了早上的议事,结果被东林御史写奏本‘纠正’,他亲自回信道歉,并保证今后每日准时准点,恪尽职守。

    这几天,朱由检心情还算好的,虽然魏忠贤日渐嚣张,可他的力量也在增长,刑部尚书倪文焕,大理寺卿王绍徽,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涟都对他表示,厌恶阉党,支持文昭阁清本溯源,驱邪用正。

    外加叶向高等在野的旧臣支持,朱由检几乎将整个东林党都握在了手中。

    钱龙锡,蒋德璟,周延儒等人很快就来了,不过都是神色忧虑,发愁。

    阁议一开,钱龙锡就瞥了眼蒋德璟,对着朱由检道:“王爷,国库超支一百二十万两,年底官员们的薪俸,赏赐,来年的祭奠,明年还有在夏粮之前的预算,怕都没有来处。”

    大明朝廷的税赋格局成了两套,一个是朱栩是惠通商行,一个就是户部。

    惠通商行都是朱栩的产业,另外就是商税,盐税,茶税,船舶税等的收入都在里面,没有入户部。户部能拿到手,供文昭阁动用的就是粮税,外加朱栩从惠通商行拨付的两百万两,总共近四百万两现银,以及一千五百万石税粮。

    按理说,这些远超天启年间的税收,足够使用了,偏偏文昭阁的手特别长,全国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掺和,这银子也如同流水般花出去,却又好似一个个无底深渊,投进去后没有一点回响,各处还继续伸手要钱,叫苦连天。

    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整个文昭阁,都在愁这件事。

    蒋德璟已经习惯了文昭阁的氛围,知道不说话会倒霉,思索一会儿道:“王爷,目前来说开源是来不及了,不若节流。”

    节流之法,朱由检已经用了不知道多少次,总是一时的办法,大明处处需要银子,他已经对这种办法感到厌倦。

    不过他对蒋德璟很看重,微笑点头道“蒋卿说说看。”

    蒋德璟看了眼其他人,道:“王爷,我大明官宦太多,枝节横生,臃肿不堪,不若精简衙门,裁减冗余人手,合并多余衙门,这样,每年可以节省一大笔银子。”

    朱由检脸角微动,心有意动。他对现在的吏治也很不满意,也觉得很多衙门根本没有用处,若是真能成行,不但能提高各部衙门的效率,还能省一大笔银子!

    钱龙锡眼神不满,转眼就对着朱由检道:“王爷,此举怕是引起非议。”

    所谓的‘非议’,更直接的就是‘反弹’。无缘无故的裁减官职,拿掉官帽,任谁都不会同意。更何况,大明的政治,现在更像是一张庞大的网,转几个人就能涉及到朝中大员,京中权贵。他们朋党交错,亲友勾连。只怕不等到裁减,弹劾的奏本就能堆满司礼监。

    周延儒等人也纷纷拧眉,他们也都有乡友,彼此帮扶才走到今天,若是裁减,不是等于毁掉他们的根基吗?

    周延儒看了眼朱由检,沉色道:“王爷,此举不妥,何为臃肿?何为冗余?一有不当,必然令天下士子官宦的反对,此举乃是引火烧身,务必慎重。”

    朱由检眼神微凝,他深知需要官员们的支持,得罪天下官员的事情,他不能做。

    蒋德璟知道自己还算是个‘外人’,看着朱由检力持己见道:“王爷,这件事,自然需要与六部九卿的大人们商议,机构臃肿,人员冗余乃是事实,无需担心,只要朝廷意见一致,也无惧非议。”

    朱由检听着蒋德璟的话,很是心动。

    其他几人也被说的哑口无言,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反驳。

    周延儒还是垂死挣扎,道:“王爷,此事事关重大,还需要皇上首肯。”

    朱由检点头,没有在意。近来朱栩越来越‘规矩’,甚少干预文昭阁的事情。尤其是,他也渐渐熟悉了‘游戏规则’,只要他在一定范围内行事,朱栩不会干涉他。

    阁议又商议了一番,朱由检起身去了文华殿。

    文华殿有着六部九卿的一干官员,虽然主管是应灾,可毕竟都是六部要员,加上朱由检的身份,一些乱七八糟的事,也通过这里传到六部去,是以,职权范围在不知不觉中扩大。

    朱由检要召开文华殿议事,试探六部的态度。

    大明现在的架构很垂直,政务方面,皇帝,六部,延及各地巡抚、布政司衙门。至于文昭阁,虽是总理衙门,实则上是在一个两边不靠,很尴尬的位置。

    十王府不远处,魏忠贤在这里购了一个非常大的豪宅,不比王府差多少。

    此刻,大院之内,六部九卿中的尚书,侍郎,正卿,少卿,都察院御史,地方上巡抚,布政使,参政参议,还有东厂,司礼监外派的内监等等,足足摆了二十多桌。

    大宴宾客,高朋满座!

    魏忠贤坐在屋檐下,身穿蟒服,头带金纱帽,脚踏紫银靴,将肃宁伯的尊贵摆到了极致!

    他身边站在傅应星,侯国兴等人,下首坐着张我续,张瑞图,黄立极,曹钦程,吴淳夫,田尔耕等一干阉党中坚大员。

    这些大员,横跨众多衙门,牵扯到方方面面,在某种程度来说,魏忠贤的权势已经超过了总理大臣朱由检。

    “恭贺公公大寿!”

    御史章允儒站起来,端着酒大喊道。

    他一喊,满院都站起来,同时大喊“恭贺公公大寿!”

    魏忠贤坐在那,面色黝黑,一向淡漠的表情,露出丝丝笑容,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他今年五十六,正是在最鼎盛的时候,不论是年纪还是权势!

    魏忠贤的目光扫过院子,这些大臣,高官,其中还有几个是有宗室爵位的外戚,现在,都匍匐在他的脚下。强压了很久的野心,咚咚咚翻涌。

    紧接着,就是一片的阿谀奉承。

    魏忠贤听着,微笑,点头,不时的应上两句,他对于这帮人只有一个许诺‘高官厚禄’,其他的都是虚妄,他也不谈。

    现在的他,没有所谓的九千岁,也没有做什么干爹,搞出‘五虎’‘十狗’,在政务方面也都有着底线,从不掺和军务,对朱栩的大政方针也从不添乱。

    这一点,他比朱由检还懂分寸,该碰的不该碰的,他心里十分的明白。对于犯忌讳的事情,也向来敬而远之,从来不会让朱栩感到心里不舒服。

    魏忠贤看着下面这些人,眼神冷冽,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